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大宋帝国犯罪嫌疑人们的福利:即可重审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24
转发:0
评论:0
大宋帝国犯罪嫌疑人们的福利:喊冤即可重审,如今,看古代题材的影视剧,常可看到这么一幕:犯人被判斩刑,在公堂上高喊冤枉,可主

如今,看古代题材的影视剧,常可看到这么一幕:犯人被判斩刑,在公堂上高枉,可主审官大喝一声,拖下去!于是,犯人一边喊着冤,一边被拖往刑场……

其实,这多半是现代人想当然的场景。这一幕,在宋代就不太可能出现。

宋代有这么一条法律,被判斩刑的人,只要行刑之前,这斩刑就得立刻停止。接着,换其他官员重审此案,原来的主审官必须回避。有人不禁得问了,若是每次斩首前都喊一下冤,是不是就不用死了?一拖再拖,得拖到什么时候?

当然,朝廷也考虑到这个问题了。所以,北宋规定,斩刑犯人可以3次,有3次的重审机会。也就是说,临刑前,只要张张嘴,一声“冤枉呀,大人”,就可以让铡刀立刻停下,这小命暂时就保住了。古代审案效率低,时间长,3次重审下来,为自己争取个一年半载的,不是问题。到了南宋,可以的次数增加到了5次。

当然,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法令的执行程度,关键还得看当时的情况。

比如,一些衰朝末代,庸官当道,碰到一个无能的,直接把自己当聋子,任你喊破了喉咙,也不为所动,干脆利落地斩了,也大有可能;而在一些政治清明的年头,或者碰到一个好官,一声“冤枉”一个灵。

宋人的笔记中,就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人被判斩刑,前后共喊了近10次“冤枉”,回回都能灵验。当时是孝宗朝,任贤得人,吏治清明。犯人一声“冤”,官员就重审。本来,喊了三五次,也就到极限了。可犯人不服,官员也负责,每次都得折腾一番。最后,也没法证明犯人无罪。但犯人又口口声声“冤枉”,怎么办?经过请示大领导孝宗后,下了判决书,免犯人一死,算是有了交代。

这跟现在的“疑点利益归于被告”,已经很接近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宋代即可重审
□郭华悦如今,看古代题材的影视剧,常可看到这么一幕:犯人被判斩刑,在公堂上高枉,可主审官大喝一声,拖下去!于是,犯人一边喊着冤,一边被拖往刑场……其实,这多半是现代人想当然的场景。这一幕,在宋代就不太可能出现。宋代有这么一条法律,被判斩刑的人,只要行刑之前,这斩刑就得立刻停止。接着,换其他官员重审此案,原来的主审官必须回避。有人不禁得问了,若是每次斩首前都喊一下冤,是不是就不用死了?一拖再拖,得拖到什么时候?当然,朝廷也考虑到这个问题了。所以,北宋规定,斩刑犯人可以3次,有3次的重审机会。也就是说,临刑前,只要张张嘴,一声“冤枉呀,大人”,就可以让铡刀立刻停下,这小命暂时就保住了。古代审案效率低,时间长,3次重审下来,为自己争取个一年半载的,不是问题。到了南宋,可以的次数增加到了5次。当然,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法令的执行程度,关键还得看当时的情况。比如,一些衰朝末代,庸官当道,碰到一个无...
· 宋代即可重审
□郭华悦如今,看古代题材的影视剧,常可看到这么一幕:犯人被判斩刑,在公堂上高枉,可主审官大喝一声,拖下去!于是,犯人一边喊着冤,一边被拖往刑场……其实,这多半是现代人想当然的场景。这一幕,在宋代就不太可能出现。宋代有这么一条法律,被判斩刑的人,只要行刑之前,这斩刑就得立刻停止。接着,换其他官员重审此案,原来的主审官必须回避。有人不禁得问了,若是每次斩首前都喊一下冤,是不是就不用死了?一拖再拖,得拖到什么时候?当然,朝廷也考虑到这个问题了。所以,北宋规定,斩刑犯人可以3次,有3次的重审机会。也就是说,临刑前,只要张张嘴,一声“冤枉呀,大人”,就可以让铡刀立刻停下,这小命暂时就保住了。古代审案效率低,时间长,3次重审下来,为自己争取个一年半载的,不是问题。到了南宋,可以的次数增加到了5次。当然,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法令的执行程度,关键还得看当时的情况。比如,一些衰朝末代,庸官当道,碰到一个无...
· 大宋帝国宰相们的茶膏:黄金五十两都买不到
宋朝有一种早朝叫“常起居”,参加者除了皇帝,只有宰相、副相、枢密使、枢密副使、六部尚书、御史中丞等高级官员,人数不超过三十名,刚好可以组成两支球队。“常起居”是每天都要搞的。每天一大早,宰相带头,领着二三十个大臣进宫,迈着四方步走到垂拱殿外面,磕三个头,齐呼万岁,然后听旨进殿,跟皇帝聊上几句天。聊什么呢?无非是皇帝说“同志们好”,大臣说“首长好”,皇帝说“同志们辛苦了”,大臣说“为人民服务”,诸如此类的屁话。网络配图聊完这么几句,朝会就结束了,皇帝该干吗干吗,大臣们却要去垂拱殿前面的文德殿,再向空无一人的御座磕三个头,然后才能散朝回家。当他们向御座磕头的时候,旁边还有御史做记录,如果有谁忘了磕头,就会受到弹劾。网络配图有一年,韩琦当宰相,每天凌晨领着副相和枢密使给皇帝请安磕头,磕得头都大了,脑子一溜号,忘了一回。御史当即给皇帝打报告:“韩琦跋扈,不赴文德殿押班。”韩琦倚老卖老,跟皇上请完安...
· 大宋帝国宰相们的茶膏:黄金五十两也买不到
宋朝有一种早朝叫“常起居”,参加者除了皇帝,只有宰相、副相、枢密使、枢密副使、六部尚书、御史中丞等高级官员,人数不超过三十名,刚好可以组成两支球队。“常起居”是每天都要搞的。每天一大早,宰相带头,领着二三十个大臣进宫,迈着四方步走到垂拱殿外面,磕三个头,齐呼万岁,然后听旨进殿,跟皇帝聊上几句天。聊什么呢?无非是皇帝说“同志们好”,大臣说“首长好”,皇帝说“同志们辛苦了”,大臣说“为人民服务”,诸如此类的屁话。聊完这么几句,朝会就结束了,皇帝该干吗干吗,大臣们却要去垂拱殿前面的文德殿,再向空无一人的御座磕三个头,然后才能散朝回家。当他们向御座磕头的时候,旁边还有御史做记录,如果有谁忘了磕头,就会受到弹劾。有一年,我的河南老乡韩琦当宰相,每天凌晨领着副相和枢密使给皇帝请安磕头,磕得头都大了,脑子一溜号,忘了一回。御史当即给皇帝打报告:“韩琦跋扈,不赴文德殿押班。”韩琦倚老卖老,跟皇上请完安就走...
· 大宋帝国——李煜之死
?老赵一句“宁不得江南,不可辄杀人”令多少史家学者为之赞叹!他还曾屡次下诏给大将曹彬,即使不得已巷战,也不能伤害李煜一家。但天命在兹,历史的神秘余数引导着大宋的将军与士兵,南唐的终结已是冥冥注定。后主的亡国之痛,也因他富有才情的词句而凝结为凄美的永恒。历史的神秘余数赵匡胤送走了徐铉等人,金陵之围又开始了攻城的准备。李煜知道徐铉等人请“缓兵”无效,只好继续招募民兵,同时下令南都太守柴克贞速去接管湖州,又邀朱令赟宁肯弃湖口,也要速来救援。同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募民兵。南唐的“民兵制度”别有特色。当初,先主李昪时,曾经有过“量田”,就是农田户口的调查,以此来规定庶民的赋税和杂役。当初规定:缴纳赋税达到两缗以上者,家出一卒,这些民兵组织起来有个番号,就叫“义师”。此规定意味着缴纳赋税达不到两缗者,不用服兵役。故能够服兵役的,应该是境况较优的人家。如果两缗以上人家又有分家,分出的家庭又达到两缗,则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