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探究宋朝的“插食”:实为美味糕点的一种装扮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13
转发:0
评论:0
探究宋朝的“插食”:实为美味糕点的一种装扮,食物怎么装饰?宋朝人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直接在食物上面插花、插彩旗,还有一种方

食物怎么装饰?宋朝人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直接在食物上面插花、插彩旗,还有一种方法是用竹子或者铁丝扎成某种造型,把食物挂上去。

南宋有一员大将,名叫张俊,跟岳飞是同僚,岳飞死后,此人被封为郡王,很受宋高宗宠幸。有一年,高宗带着皇亲国戚和文武百官去他家做客,他受宠若惊,大摆筵宴,上了很多很多菜。

据《武林旧事》记载,那天宴席上先摆出各种果盘,再摆出各种开胃小菜,开始喝酒的时候,又上了几十道下酒菜,喝完酒以后又上插食,上完插食又上果盘,上完果盘又上各种精致面点,前前后后光菜名儿就有好几百种,宋高宗和随驾群臣从上午一直吃到天黑,吃得眼花缭乱、天昏地暗。

果盘、面点、开胃菜、下酒菜,这些我们都能理解,问题是在下酒菜后面还有“插食”,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食呢?我以前望文生义,想当然地认为那是在酒宴当中穿插着摆上的主食。现在读书多了,总算弄明白了,原来插食是经过装饰的食物。

食物怎么装饰?宋朝人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直接在食物上面插花、插彩旗,还有一种方法是用竹子或者铁丝扎成某种造型,把食物挂上去。

比如说宋朝人过重阳节,要互相馈送重阳糕,这重阳糕就是一种插食:把米粉用糖水和匀,做成米糕,上笼蒸熟,出笼后,在顶上插一面小旗帜,端着给邻居家送过去(参见《梦梁录》卷5《九月》)。好好的糕点,为什么要插旗?不是为了好吃,只是为了好看———糕点插旗如同给美女戴上珠翠,是在帮美食扮靓。

再比如说宋朝人过端午节,家家户户用艾草、菖蒲和向日葵扎成小树或者小山的形状,摆到家门口,再用红丝线拴几十只粽子挂上去,就像西方人过圣诞时往圣诞树上挂糖果一样(参见《武林旧事》卷3《端午》)。有钱人则用金银丝扎一个大蜈蚣,蜈蚣百脚朝天,脚上串起橘子、柑子、粽子、蜜饯,时称“插食盘架”。小孩子贪玩,把果子蜜饯从插食盘架上取下来,抱着啃,据说可以辟邪。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张俊那天给宋高宗上的插食:炒白腰子、炙肚肫(烤羊肚)、炙鹑子脯(烤鹌鹑)、炙炊饼(烤馒头)、不炙炊饼(蒸馒头)……本来都是些寻常食物,但是张俊让工匠扎成假山和盆景,再把这些俗不拉几的吃食往上一挂,效果立马就不一样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时候的清明节实为“美食节”
食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上市,而且清明节和古代的“寒食节”的习俗在今天逐渐重合。资料图片作者:姚媛媛春到清明必踏青,清明节时也是许多时令美食上市之时。南京民俗学者蔡博文说,清明时节踏青、野餐的历史,自古有之。古代清明节就是一个“美食节”,不仅有很多时令美食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上市,而且清明节和古代的“寒食节”的习俗在今天逐渐重合,寒食节的一些特色美食也流传下来。古代女子们的“吃清明”清明美食古来有之。古人为适应寒食禁火冷食的需要,创造了一些食品。比如用麦草捣汁和糯米做青粉团,乌桕汁染乌饭做糕,或者用香椿芽拌面筋、嫩柳叶拌豆腐作寒食食品。清明节在古代是祭祀性的节日,一般人家要用四碟六碗时馐清酒祭奠祖先。祭完之后,家人和应邀来的亲戚共享酒食,叫“吃清明”。古代在江南,人们要挑荠菜做馄饨过节,清明扫墓时要做黄花青果糕作供物,采用一种菊科野草的嫩叶捣烂去汁和粉做成,非常好吃。而且,清明美食的传统还来...
· 宋朝的医、药、食
医学书出版热及其流出海外印刷出版也波及医学书。太祖开宝年间由国子监(国立大学)刊行了两本本草(药学)书。虽然现在已经失传,我们无法确认,但是如果从比之早十年刊行的《三礼图》来看,估计是有插图,相当于植物图鉴的书籍。印刷技术使得图版复制变得容易。特别是因为不是活字,而是在一块木版上图文一起雕刻的技术,所以不论字还是图,需要的技术和所花的劳力几乎没有区别。这样就形象性地传达了知识。二十年后,太宗淳化三年(992),刊行了网罗所有治疗法的《太平圣惠方》。仁宗天圣五年(1027)由王惟一领衔校勘并刊行了《黄帝内经素问》和《难经》等古典注释书。王惟一在针灸方面,也制作了表示穴位的铜人两尊,并刊行了有关穴位的图经。四十年后,英宗时期,以林亿为中心,相继出版了《伤寒论》校勘本和《黄帝内经素问》注释修订本等许多医书。虽然现在都已经失传,但是现在通行的版本都是以这些版本为底本的,所以中国医学史专家们都高度评...
· 景颇族饮食景颇族的美味有哪些
景颇族以大米为主食,辅之以玉米、小米、荞麦、洋芋等。副食中有各类蔬菜、豆类和肉类。酸笋和辣椒是景颇族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景颇族极喜欢引用自制的“啤冈”(水酒)和“知如”(烧酒)。景颇族十分好客,有客人来,会以“啤冈”、鸡粥、烧鸡肉款待。嚼烟也是景颇族表示相互友好、尊重、理解的象征之一。景颇族生性喜辣、苦,而景颇的菜肴是云南民族饮食文化的一支奇葩,景颇菜中的八大名菜有舂菜、焖菜、拌菜、烧烤、鬼鸡、撒苤、竹筒、煮菜系列。外人对于景颇菜,最熟悉的莫过于“鬼鸡”。“鬼鸡”,乍一听觉得这名字好可怕,但只要尝过一次,你一定会对它的味道难以忘怀。此菜可是有来历的,景颇族盛行杀牲祭鬼神的习俗,“鬼鸡”也就是由此衍生而来的一道名菜。景颇人每年都要进行两次“农尚”(农业生产生活)祭祀活动和一次供奉祖宗的祭祀活动,这时候杀鸡祭祀总是必不可少的。祭祀活动时,景颇族人将煮熟的鸡晾凉后撕碎,再佐以剁碎的姜蒜、缅芫荽...
· 羌族饮食羌族“咂酒”是怎样的一种酒
咂酒是羌民族饮用最普遍的一种酒,咂酒其味醇香爽口,是各种场合羌民饮用之佳品。咂酒的历史悠久,一位游历到四川的朝鲜诗人李齐贤在《鹧鸪天·饮麦酒》的词中写道:“未用真珠滴夜风,碧筩醇酎气相同,舌头金液凝初满,眼底黄云险欲空。香不断,味难穷,更添春露吸长虹,饮中妙诀人如问,会得吹笙便可工。”词中所叙麦酒的色、味、香以及饮法都与羌族咂酒极为相似。咂酒的酿造羌族的咂酒大多选用本地出产的青稞、小麦,大麦、玉米。酿酒的原料要选上等粮食,酿酒的日子由家中的老人用占卜的方式确定。女性负责原料的筛选、工作,男性则由老人带领把客厅打扫干净,焚香祈祷,用柏香焚熏,意为驱走房中的秽气,使厅房弥漫着一股浓郁的柏香味。厅房扫净晾干后,把洗净的粮食装入大笼中蒸熟,再用簸箕搬到厅房,用竹耙拨平,用竹竿把它围住以防“走气”。等酒料晾温后拌上酒曲,装入一人高的大肚子坛里,用麦草和泥封住坛口,置于一旁,然后老人继续焚香祈祷,祈求...
· 为什么食物尝起来如此之美味?
过去十年间,我们看到了食物与意识之间产生的多样而复杂的联系,也看到了我们的个人喜好是如何影响味觉体验的,这些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味觉的本质。人类的大多数味蕾位于舌表面的突起结构上,这些突起结构被称为舌乳头。每个舌乳头内有50到100个味觉细胞,以类似洋葱的结构层叠在一起,看起来就像含苞待放的花蕾一样,这就是味蕾名字的来源。味觉细胞上的化学受体可以识别五种基本的味道——酸、甜、苦、咸、鲜。这五种味道足以让大脑判断我们是否应该继续咽下刚刚放进嘴里的东西——香甜可口的味道可能意味着富于营养,而苦涩的味道则表示这个食物可能有毒。但它们还不足以衍生出我们在大千世界中体验到的各种味道。所以我们需要嗅觉的帮助。当我们吃进食物时,总会有一点气味传入口腔后面的气管。鼻腔里的气味受体可以从中识别出数千种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便增加了味觉的层次。这种“鼻后嗅觉”从生理角度上讲与我们嗅探食物的动作几乎毫无关系。你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