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解密古代饮食:哪些朝代羊肉是肉食中的首选?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3
转发:0
评论:0
解密古代饮食:哪些朝代羊肉是肉食中的首选?,羊年谈羊,总绕不过一个吃字。——不错,“羊大为美”“羊言为善”“羊鱼为鲜”“

  羊年谈羊,总绕不过一个吃字。——不错,“羊大为美”“羊言为善”“羊鱼为鲜”“羊食为养”,居然全离不开吃!

      “羊大为美”是说羊大则肥、肥则味美。“羊鱼为鲜”是说羊和鱼在食物中最为鲜美。“羊食为养”则说羊肉营养丰富,极具养生之效——繁体的“養”,下面正是个“食”字。

  至于“羊言为善”,据说也跟吃有关;有一种说法认为,“善”是象形字,上面一只羊,角耳四蹄俱全,下面的“口”代表羊尾巴。绵羊的尾巴是沉甸甸的一坨,内多油脂。烹制得法,味道最美,还是滋补佳品。“善”有美好意,大尾巴的羊,口味自然称得上“善”。

  从历史上看,羊肉滋养华夏民族多矣!汉唐宋元诸代,中原多以羊肉当家。贵族士夫对羊肉日食不腻;对猪肉则不大“感冒”。唐代仕子登科、官员荣升,都要摆宴庆贺,向天子献食,称为“烧尾宴”。其中肉食有牛、羊、鸡、鹅乃至鹿、熊野味,唯独猪肉缺“席”。

  宋代御厨中也只用羊肉,宫廷中日杀绵羊二三百只。宋英宗削减开支,宫中一日犹杀羊四十只。到了元代,来自草原的蒙古人更是嗜羊如命,元代皇帝一人用膳,每日就要杀羊五只。

读宋代文人笔记《东京梦华录》《梦梁录》,其中记录北宋京城的民间食馔,以羊肉为原料的指不胜屈。如城中专卖羊肉的“肥羊酒店”就有好几家,售卖软羊、大骨龟背、烂蒸大片、羊杂四软、羊撺四件等,全是羊肉菜肴。

  其他酒店、茶肆也有羊肉小吃零售,花样繁多,有鼎煮羊、旋煎羊、烧羊肉、乳炊羊、羊四软、酒蒸羊、绣吹羊、五味杏酪羊、细抹羊生脍、鳖蒸羊……至于头蹄下水类,则有羊头元鱼、批切羊头、细点羊头、羊脚子、羊蹄笋、糟羊蹄、羊杂、三色肚丝羹、羊血灌肺、软羊腰子。此外还有以羊肉为馅子的羊脂韮饼、羊肉馒头……单看食单,已让人眼花缭乱、馋涎欲滴!

  到了明代,人们的口味才有所转变,猪肉渐成主流。明宫御厨每年用猪一万九千口,但羊肉的消耗量仍不小,每年要杀羊万只以上。

  北方人嗜食羊肉,除了有自然环境、经济结构、生活习俗等原因,大概还跟古人的养生理念有关吧。古代医学认为猪肉有“微毒”,吃了会“闭血脉、弱筋骨”,久食则“动风发疾”,若曾患伤寒、疟痢、痰痼等疾,吃猪肉“必再发”!

  至于羊肉,则无任何毒性。虽属大热,但因性苦,两相抵消,也不致为害。中医认为羊肉可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暖中胃,总之,好处多多,无异于美味的补药。医圣张仲景还有发明了“当归生姜羊肉汤”,治妇女产后大虚之症最为灵验。一副药中又是羊肉又是生姜,估计那味道应当是很不错的。

不过也有人“不 信邪”。北宋大文豪 苏东坡就嗜食猪肉。有一回他在官员聚会时盛赞猪肉,同僚范淳甫问他:“奈发风何?”(发病怎么办)东坡反击道:“淳甫诬告猪肉!”——这也可以反证当时人对羊肉的依赖及对猪肉的偏见。

  喜吃猪肉的苏东坡,却不断给别人制造吃羊肉的机会。他是当时的文坛巨擘,天下读书人争相学他的文风,当时便有“苏文生,吃菜羹;苏文熟,吃羊肉”的口碑传诵。

  东坡的书法遒劲有力,有位高级武官专门收藏他的墨迹,哪怕拿个便签去,也能换回几斤羊肉来。东坡的朋友韩宗儒找到这个窍门,没事就给东坡写信,拿了回信换羊肉吃。这事被东坡知道了,故意磨蹭着不肯写回书。送信人催讨回信,东坡说:告诉你家长官,今日“断屠”(屠户休息,羊肉没得吃了)!

  东坡一生坎坷,屡遭贬谪,生活困顿。他所以吃价格便宜的猪肉,也跟羊肉吃不到、吃不起有关吧。被贬惠州时,边城萧条,市井中每天只杀一只羊,还不够官员们吃的。作为罪臣,东坡当然不敢跟人家争买。于是他嘱托屠户,每次把剔掉肉的羊脊骨留给他。拿回去煮熟捞起,用酒泡泡,再撒点盐,放到火上烤焦,从骨节缝里剔取残肉,半天功夫也能剔出好几两来。每逢此刻,他便抑制不住内心喜悦,觉得蟹爪肉的味道也不过如此!

  这段轶事记录在东坡写给弟弟苏辙的信中。他对苏辙说:你在官家饭堂“入伙”三年,所吃羊肉一口咬下去碰不到骨头,你哪里体会过这种滋味?不过你也可以一试,只是这样一来,“众狗不悦矣”——苏东坡即便沦落到悲惨的境地,也仍不改他那爱开玩笑的洒脱性格!

  到了清代,猪肉早已取代了羊肉的主打地位,但羊肉也仍未被摒弃。清代美食家袁枚撰有《随园食单》,里面辟有烹制羊肉的专节,名目有羊头、羊蹄、羊羹、羊肚羹、红煨羊肉、炒羊肉丝、烧羊肉、全羊等等,并写明烹调要领,完全可以当作临灶指南。

不过有一种特殊的羊肉吃法,袁枚未提到——用羊肉酿酒。京剧《 空城计》中 诸葛亮在城头唱道:“我早预备下 羊羔美酒,犒赏你的三军。”近人田汉做《塞外村女》,内中歌词有“有钱人家里团团坐,羊羔美酒笑颜开”。——照一般人理解,“羊羔美酒”是有肉有酒之意;其实这四字是一种酒的名称。此酒 晋代已有,至唐宋明清依然流行。在北宋东京的高级酒肆中,一角(是不是就是今天说的“扎”?)“羊羔酒”要卖到八十一文! 苏轼也写过“试开云梦羊羔酒,快泻钱塘药王船”的诗句。羊羔酒的酿制原料中真的有羊肉。《本草纲目》记录此酒的酿制古方:“用米一石,如常浸米,嫩肥羊肉七斤,曲十四两,杏仁一斤同煮烂,连汁拌米,加木香一两同酿。”并说常饮此酒可以健脾胃、益腰身,大补元气。

  今天,失传已久的羊羔酒据说已被人试制成功。当此辞旧迎新之际,满饮一盏羊羔美酒,既应“三羊开泰”之令,又寓美善吉祥之德,还能体会一把“土豪”的得意情怀,岂不快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鄂温克族饮食鄂温克族独特的肉食是啥
1、手把肉。手把肉是牧民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吃法。其制作方法是将生肉放入清水中煮,煮手把肉的汤中不放盐,但有时要放一些土豆。吃手把肉时需要配一些调味品,有韭菜花、菜末或辣酱等,也可以在肉汤中放盐蘸着吃。手把肉的吃法是用一只手拿着煮熟的带骨的肉,另一只手拿着小刀将肉割成小块,蘸调料吃。割肉时的刀法还有一定的讲究,不能把刀口向着别人,更不能用刀尖指着别人说话。每次牧民们在宰杀牛羊之后,都要吃一次手把肉和灌肠,就是杀猪后也要吃一顿手把肉。2、灌肠。鄂温克人的灌肠有多种,用不同材料做成的灌肠其名称也不同。灌血肠,鄂温克语叫“色额其”,做法是把收集的血块用手捏碎,捏碎后的小碎块除掉,把一些牛或羊的油脂剁碎放入,再放一些葱花、盐等,灌入肥肠和大肠中煮熟,吃着非常香。还有把肝肺剁碎放入葱、盐和调味品做的灌肠,叫“额热尔吉”,这种灌肠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也有切肉条装入肥肠中做的灌肠。此外,也有把羊肉和...
· 古代牛羊肉才是“高大上”肉食明清逐渐流行吃猪肉
鸿门宴中有这样一段,樊哙冲入大帐,要救刘邦。项羽见来了一位莽撞人,饶有兴趣地说道:“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zhì)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这一幕项羽又赐酒,又给肉,许多人解释为项羽对樊哙很器重。但如果在某个宴席上,主人给你四升酒让你喝下去,哪里有一点器重之意?还被迫生吃猪肘,分明是项羽戏耍侮辱樊哙。在古代的饮食习惯中,猪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非高大上的肉食,“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只有牛羊才是上等的肉,到了宋朝,这种饮食特点被最大限度地发挥,时至今日牛羊肉在市场上仍比猪肉昂贵。先秦时期牛羊是高大上肉食在很早的时候,中国人就懂得驯养“马牛羊猪狗鸡”等六牲获得肉食,但不同的肉食在食物系统中有着不同的地位,这种地位甚至影响到今天的肉类价格。在古代的饮食习惯中,...
· 涮羊肉的起源于哪个朝代涮羊肉由来的说法
涮羊肉的起源:涮羊肉起源于哪个朝代?秋意渐凉,邀一群好友去吃一锅热腾腾的涮羊肉,可是十分舒坦的事情。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您有没有想过涮羊肉的由来呢?今天小编就告诉你涮羊肉起源于那个朝代,希望这样的美食典故可以为您和朋友在餐桌上提供一点谈资。涮羊肉起源于哪个朝代元代据传元世祖忽必烈南下远征,在人困马乏的时候,吃水煮羊肉,感觉味道极其鲜美。战后,忽必烈又要厨师再做,厨师将羊肉切成均匀薄片,配上多种佐料,涮后鲜嫩可口,忽必烈赐名“涮羊肉”。另一说法是成吉思汗南下时突然思念家乡的手把肉,因而叫军厨去煮,但敌人忽至,刚杀好羊而赶不及下锅的军厨把羊肉切成薄片,放到滚水中涮,成吉思汗吃完后便急忙迎战。战胜回营后,成吉思汗叫军厨再做一次,将领们吃后人人赞不绝口,于是成吉思汗赐名“涮羊肉”。涮羊肉起源于哪个朝代清初涮羊肉,又称“羊肉火锅”,始于清初,满族入关后兴起,早在18世纪,康熙、乾隆二帝所举办的几次规模...
· 文景期间的饮食文化,对酒宴和肉食都有哪些规定?
2000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西安郊外西汉墓中,发现了中国古代酿酒。出土时盛在青铜器中的大约二十六公斤酒,呈淡黄色,残存的酒精成分为0.1%。不仅可以说是在一定温度下得以保存,应该说在地下墓室中很好地保存了下来。古代酒类面面观就古代酒的发现而言,酒的酵母菌最早发现于河北省藁城县代西村的商代遗址。作为液体酒,战国中山王墓的两个青铜器中残留的翡翠色液体,原本是将酒盛在叫做“尊”的青铜储酒器中陪葬的,居然没有蒸发而保存了下来,实可谓珍稀。现在,中国酒既有叫做白酒的蒸馏酒,又有叫做黄酒或老酒的酿造酒。据说白酒是从元代才有的,本不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酒。浙江、江苏、山东、山西等地制造的黄酒,在北方用黏黍、黏粟,南方用黏米为原料酿造而成。古代中国就整体来说,属于用谷类酿酒的文化圈。不过,黄酒与长年储存下来的古酒、中国古代的酿酒都不同。现在仍有用粟、稻米造的酒,在陕西、山西等地称为米酒,四川等地称为...
· 古代是如何保持环境卫生的?不同的朝代有哪些区别?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生活垃圾的数量和种类都逐渐增加,为保持城市环境的整洁,落实保护环境的理念,现在的城市基本上都有专门的分类回收处理垃圾的机构。那古代是怎么样保持环境卫生的?跟着小谱一起来看看吧。图源网络我国在商朝时期,城市已经初具规模,那时的统治者也都注意到环境问题,对此进行了严格的管理。也就是说,那时将维护环境卫生写进了律法当中,据《韩非子·内储说》记载,“殷之法,弃灰于道者断其手。”在商鞅制定的秦律中也规定:“弃灰于道者被刑。”《盐铁论·刑法篇》中也提到,“商君刑弃灰于道。”这些都说明了那时若是随意丢垃圾是会受到刑罚的。在周朝时期则是出现了专门负责打扫卫生的机构。《周礼·秋官》记载,“条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条狼氏的职责就是清除城中街道上的垃圾,保持城市环境的清洁,这也是最早的专门清除垃圾的机构。唐宋时期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中,是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时期,城市化的成熟也就意味着垃...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