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比肩铁帽子王的免死金牌丹书铁卷能救几次命?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39
转发:0
评论:0
比肩铁帽子王的免死金牌丹书铁卷能救几次命?,作为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清朝的铁帽子王比一般朝廷重臣拥有更多的特权,承袭爵位

  作为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清朝的铁帽子王比一般朝廷重臣拥有更多的特权,承袭爵位无需降等,俸禄优厚,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赐予世袭罔替王府,又叫铁帽子王府。看这待遇,已经很优厚了,然而山外有山,历史上有一个物件儿比这个更牛,就是民间经常说起的免死金牌,一些朝廷重臣犯错之后经常拿这东西做挡箭牌,历史上它真有这么神吗?

  所谓的的免死金牌,就是丹书铁卷,是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证,顾名思义就是文凭用丹书写在铁板上。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将铁卷从中剖开,朝廷和诸侯各存一半。历史上丹书铁卷最早始于汉高祖刘邦。汉高祖刘邦夺取政权后,为巩固统治笼络功臣,颁给元勋丹书铁券作为褒奖。同时将皇帝与功臣、重臣的信誓用丹砂写在铁券上,装进金匮藏于用石建成的宗庙内,以示郑重和保证铁券安全。

  隋唐以后,颁发铁券已成为常制,凡开国元勋、中兴功臣以及少数民族首领皆赐予铁券,连一些宠宦、宦官也有获得铁券的。而且,从隋代起,铁券上的丹砂填字渐渐改为用金填字,故后世又将其称为金书铁券。然而,最早的铁券并无免罪和免死等特权,仅作为一种加官晋爵封侯的凭证。获赐铁券的功臣及其子孙中,不乏获罪甚至被处死的人。丹书铁卷真正具有免死功能,最晚在南北朝时期。早期铁券免死次数大多在3次以下。从北魏至唐代,免死次数不断增加,唐代后期,受赐铁券者的子孙甚至可以凭铁券免死1至3次。


  宋代时,宋太祖赵匡胤,从后周柴家手得皇位,为了安抚民心,下旨厚待柴氏子孙,赐柴氏丹书铁券,即使柴氏后人犯罪也不得加刑。《水浒传》里小旋风柴进家的丹书铁券,是有历史依据的。到了明代,铁券制度进一步完善,明太祖朱元璋从法律上规范了丹书铁券的颁授对象,仅限于立有军功,被封为公、侯、伯的勋臣。明代金书铁券分为七等,各等铁券大小不一。所有的铁券都是一式两件,一件授予获赐者,另一件藏于内府。在需要查验时,只要将它们放在一起,便可真伪立辨。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长、徐达、李文忠等34人获公爵、侯爵封号,并被赐予金书铁券。 明成祖朱棣即位时,帮助他夺取皇位的“靖难”功臣邱福等26人也都被赐予铁券。明末,崇祯皇帝还曾给大宦官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颁赐铁券。

  与唐代的铁券相比,明代金书铁券的券文已有明显变化。一是谋逆不宥,只宥其他死罪;二是免死的次数较少,孙子不免死。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功勋朱升在和朱元璋打交道的过程中,早就隐隐感到朱元璋猜疑刻薄,杀戮功臣是早晚的事。如果要了朱元璋所赐的爵位,十之八九会引来杀身之祸。于是就在大家还都沉浸在封公封侯的美梦之中时,朱升正式申请“告老归乡”,又顾虑儿子朱同难保平安无事,老泪纵横地向皇帝请求赏赐“免死券”。朱元璋被朱升哭得挺感动,就送了朱升一个顺水人情,用免死券慰藉他,没想到,后来儿子朱同刚到任礼部侍郎一个月,便被牵连进郭桓一案,受诬入狱,最后,陈尸街头。清代,丹书铁券制度被废止,出现了铁帽子王的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丹书铁卷”是哪个朝代的产物?丹书铁卷真的能免死吗?
“丹书铁卷”是哪个朝代的产物?丹书铁卷真的能免死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上星期《包青天再起风云》讲到谢雪心饰演的神医谈怀谷因施行安乐死而遭押到开封府受审,更因杀人一罪按《宋刑统》判处死刑。然而,爱郎八王爷欲以皇上御赐的「丹书铁券」相救,惜「丹书铁券」只可救家人,而两人并非夫妻关系,因此失效。看到这里就觉得这名词熟悉,想着想着就记起《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顾家三郎身陷囹圄,其时只有深得皇上器重的二郎顾廷烨可以救他。大哥顾廷煜着二郎到祠堂「讲数」,将宁远侯府的「丹书铁券」拿出给他看,提醒他一身功名与顾家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希望他以顾家人性命为重。「丹书铁券」后面写着「开国辅运」,看得出得此物者定必是开国功臣,正是剧中顾家宁远侯得以世袭爵位的缘由。不过,这「丹书铁券」是宋朝独有产物吗?实际上又有什么作用呢?其实「丹书铁券」的历史可追溯至汉朝。《汉书·高帝纪下》记载到汉高祖刘邦在天下...
· 清朝的铁帽子王是世袭罔替可以当免死金牌吗?
这要从清代皇族的封爵说起。清朝皇族封爵共有十四等,即和硕亲王、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封爵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因军功受封,叫军功封;一种是以皇帝直系子孙受封,称恩封。乾隆时曾规定:以军功得封者,无论王、贝勒均世袭罔替,即世代袭本爵,永不降封;恩封王、贝勒等爵,均每世递降一等承袭,从王爵递降至镇国公,郡王爵通降至辅国公,贝勒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贝子递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递降至镇国将军,辅国公递降至辅国将军,再后则以此爵世袭罔替。有清一代近300年,以王爵世袭罔替者仅有12家,他们是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和庆亲王。北京俗语称他们为“铁帽子王”。12家铁帽子王的殊荣,有的是由于军功,有的则是其他原因。...
· 揭秘“丹书铁券”免死金牌到底可以免死多少次?
“丹书铁券”在民间也叫“免死金牌”,据考,最早出现在汉朝。《汉书高帝纪》中有“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券,金匮石室,藏之宗庙”的内容。“丹书铁券”最初的功用只是一种荣誉象征,到了隋唐时期,才有了免死的功用,并且免死次数也有所增加。唐代后期,受赐铁券者的子孙甚至可以凭铁券免死1至3次。到了明代,铁券制度进一步完善,明太祖朱元璋从法律上规范了“丹书铁券”的颁授对象,仅限于立有军功,被封为公、侯、伯的勋臣。明代“丹书铁券”分为七等,其中公爵分为二等,侯爵分为三等,伯爵分为二等。与唐代的铁券相比,明代“丹书铁券”的券文已有明显变化。一是谋逆不宥,只宥其他死罪;二是免死的次数较少,孙子不免死。这样,在制度设计上便有了很大的弹性空间。朱元璋坐定天下后,于洪武三年(1370年)颁赐了一批“丹书铁券”给功臣们,徐达、李善长、冯胜、傅友德、陆仲亨、费聚、赵庸等人都得到了免死铁券。那么,朱元璋颁发的“丹书铁券”...
· 丹书铁券:自古以来各朝皇帝颁发的免死金牌?
“铁券”,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民间俗称“免死牌”。其制法为熔铁铸瓦,状如蒸笼,断而为二,形如板瓦,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受券人与朝廷各执一半。“铁券”上的信词最初时用丹砂填字,合称“丹书铁契”;梁时用银字填字,即“银券”;隋时用金填字,亦称“金券”、“金书”,所以后世称“铁券”为“金书铁券”,又因“铁券”可以世代相传,又称“铁券”为“世券”。从其源流、功能、性质等进行考查,铁券是勋章的雏形。我国古代“丹书铁券”制度始于汉代。据史料载,汉高祖刘邦夺取政权后,为巩固统治笼络功臣,颁给元勋“丹书铁券”作为褒奖。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帛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其中的“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契”,即皇帝与功臣、重臣之间信守的凭证。“丹书、铁契、金匮、石室”,即以铁为契,以丹书之,以金为...
· 丹书铁券是免死金牌?皇帝一不高兴就变成赐死金牌
丹书铁券,是古代皇帝跟臣子订的一份契约,具有刑罚豁免权,俗称免死金牌。然而这个豁免权仅仅是理论上的,事实上,在历朝历代中,拥有免死金牌的大有人在,可惜他们当中许多人却死于非命。在汉代,刘邦带领一群所谓布衣将相,夺得了天下。为笼络人心,他赐给功臣们一张“奖状”,上面写道:“使黄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这就是最早的丹书铁券。意思是:兄弟们跟我出生入死了大半辈子,有了这玩意儿,你们和子孙都可以安心地享受荣华富贵了。不想后来形势突变,淮阴侯韩信谋反,刘邦也不客气,收回铁券,韩信被赐死。唐代起,铁券改进成嵌金工艺,据《辍耕录》载:大唐赐给吴越王钱镠家的铁券,形状宛如瓦,高尺余,阔三尺许,券词黄金镶嵌。关键是刻有“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免死金牌的称呼就是这么来的。可惜当时大唐已走到暮年,钱家并没能享受到几年特权,不久以后乱世模式开启,钱家后人抱着这块免死金牌隐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