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解密:大诗人杜甫为什么会被后世评价为“诗圣”?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19
转发:0
评论:0
解密:大诗人杜甫为什么会被后世评价为“诗圣”?,杜甫的儿子宗武过生日,杜甫作《宗武生日》一首诗歌,“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自从

杜甫的儿子宗武过生日,杜甫作《宗武生日》一首诗歌,“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倾。”“诗是吾家事”,诗怎么成了他家的事情呢?这要从他的爷爷杜审言说起,杜审言是杜甫的亲爷爷,是五言诗的始创者之一。其实,晋朝大将杜预也是诗人,善于治理水利和统兵。当时很负盛名。杜甫秉承了祖上“奉官守儒”的家训。杜甫的父亲杜闲诗文不行,没有留下诗文传世。杜甫之所成为诗圣,与他中老年颠沛流离的生活遭遇有关,也跟他对诗歌的顶礼膜拜有关,更主要的是,杜甫的诗歌是“史诗”,记载了唐史。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这首诗歌里,杜甫说出了自己的一生政治抱负和理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也说出了自己在长安时期的悲惨境遇,早晨随着人家王孙贵族的屁股,进行巴结和干谒,晚上随着车马的尘土,疲惫的回家。吃的冷饭残酒,看的是白眼。想想当年在洛阳,杜甫也是文坛名流,李邕这样的大官、碑刻大家都求见,王翰专门做他的邻居,是何等的荣耀啊?九岁作诗成囊,六岁书大字。昔年读书破万卷,而今是下笔如有神。杜甫在长安时期,正是诗人辈出的时期,颜真卿既是书法大家,又是诗人,张旭狂草,诗文也了得。王维已经是玉真公主和汝阳王的座上宾、状元郎。尤其是李白早已是名动京师,已经离开了长安。贺知章做太子师,学监。长安诗人比比皆是,就连杜甫的老乡郑虔也是大唐三绝(诗书画)。杜甫被淹没了!但是,一向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杜甫一直秉承着祖训,写着诗文,过着贫穷的生活。杜甫写诗不会附庸风雅,更不像李白浪漫狂羁。其实杜甫的诗歌不缺浪漫气息,很多写酒的诗歌超越李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够豪迈和浪漫?《曲江二首》里的“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杜甫来长安没有李白风光,尽管杜甫也曾有“考试集贤苑”的风光,那仅仅是一时,而李白名成天下,而且是皇上召见如长安。杜甫不仅诗歌不被赏识,做人也因穷没有人爱搭理他。唯一赏识杜甫的人是唐玄宗的驸马爷张垍。张垍当时是替唐玄宗写诏书的人。张垍的父亲也是文学大家,做过宰相,叫张说。张垍很有才华,所以对杜甫很是欣赏。张垍唯独不喜欢李白,就是张垍“温室树”,迫使李白离开长安被“赐金放还”的。民间传说杨贵妃和高力士残害李白,纯属胡说八道。历史讹传,没有证据。张垍谗言李白,是有证据的,当涂李白坟墓上的一座碑,碑文记载了此事。张垍给杜甫出主意,在唐玄宗举行大典的时候,将《三大礼赋》投进延恩柜里,得到唐玄宗的赏识,给了一个“鞭笞黎庶”的八品小官,杜甫没有去。后写《封西岳赋》才换了个华州司功,一个从八品上的小官,养家糊口而已。就在次年冬天,杜甫的三儿子,刚出生就饿死了,才有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名句。    杜甫为诗歌生,为诗歌死。成就了“诗圣”的万古流芳盛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为什么称杜甫为诗圣
杜甫是唐朝著名的诗人。4岁时,他就开始认真地念书学诗;14岁时,他已成了颇有名气的诗人。35岁时,胸怀报国之志的杜甫,来到首都长安,想通过做官,为国为民尽自己的聪明才智。然而,此时唐朝的朝廷内外乌烟瘴气,大权都被掌握在那些贪官污吏手中。像杜甫这样有才华、有正义感的读书人,根本不可能得到重用。眼看理想无法实现,生活也没有着落,倍受打击的杜甫一下子病倒在了一家小旅店里。尽管如此,杜甫的报国之志并没消减。这天,当杜甫走过一座桥时,看见尘土满天,一队衣衫破烂的男子正排着队向北走;而旁边则有许多老人、妇女和孩子在哀号、哭泣。杜甫上前一打听,才明白,原来又是官府在强抓男子去边关打仗呢!这生离死别的凄惨景象,不觉令杜甫联想起他的所见所闻。多年来,由于战争不断,许多人丧失了生命;而大片的良田也长满了野草。可是那些有权有钱的富人,却依然在欢歌宴饮。愤怒不平的诗人想到这里,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大量揭露战争...
· 杜姓名人 “诗圣”杜甫
杜甫,生于712年,自幼好学,知识渊博,十四五岁时便“出游翰墨场”与文士交游酬唱。受正统的儒家文化教养和家庭影响,仕途事业和不朽的诗名成为杜甫的最大追求。24岁时,杜甫赴洛阳考试,未能及第。33岁时,杜甫与李白相识,在梁、宋一带侠游。35岁时,杜甫来到长安求取功名,留10年却一无所得。后因父亲去世,他的生活变得贫困起来。44岁时,也就是安史之乱的前夕杜甫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官职。11月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又被抛入流离的生活。叛军攻下洛阳后,杜甫抱着匡复社稷振兴王朝的愿望只身北上,往肃宗所在地灵武为国效力。不料半途被叛军俘虏,押往长安。至德二年(757年),肃宗到凤翔,杜甫逃离长安,“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投奔驻在风翔的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这是杜甫仅有的一次在中央任职的经历。但不久又触怒肃宗于乾元初被贬斥为华州司功参军。由于战乱、饥荒和对仕途的失望,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携家眷...
· 杜姓名人“诗圣”杜甫
历史上的杜姓名人层出不穷。秦朝有大将军杜赫。东汉有南阳太守杜诗、北海相杜密、经学家杜子春、经学家兼文字学家杜林、书法家杜操。西晋有名将杜预。隋朝有农民军首领杜伏威。说到杜甫,大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杜工部集》书影唐杜甫撰,明王世贞、王慎中,清王士祯、邵长蘅、宋举等评。杜牧是唐代的又一著名文学家。其他的唐朝杜姓名人还有宰相杜如晦史学家杜佑、诗人杜审言、杜荀鹤。杜荀鹤是杜牧的儿子,在唐代末叶亦是诗名满天下,他吟咏的“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的绝句,一直传诵不绝。明朝画家杜琼擅山水,多用平笔擦,淡墨烘染,设色清淡,风格隽秀。清朝有诗人杜。近现代有上海青帮头子之一的杜月笙,曾任全国政协常委的杜聿明,哲学家、历史学家杜国庠,图书馆学家杜定友等。“诗圣”杜甫杜甫,生于712年,自幼好学,知识渊博,十四五岁时便“出游翰墨场”与文士交游酬唱。受正统的儒家文化教养和家庭影响,仕途事业和不朽的诗名成为杜甫的...
· 生前无名的杜甫,为何被后世冠以诗圣的称号,他到底做了些...
生前无名的杜甫,为何被后世冠以诗圣的称号,他到底做了些什么?生前无名的杜甫,为何被后世冠以诗圣的称号,他到底做了些什么?杜甫真的很忙,因为父亲杜闲,他的诗中从无“闲”字。幼年远离父母,是个留守儿童;少年时喜欢上树,爱好文艺;两次高考落榜,追星李白,吐槽皇帝,两次裸辞炒皇上鱿鱼。不同于李白的豁达高远,高适的审时度势,杜甫的内心总有一种执拗。有人说,读杜甫的诗是一种痛苦,他好似从未年轻过。但是,在我看来,杜甫永远都是那个一日上树千百回的神都少年郎。熊孩子的童年很快乐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年幼时,也是被娇养出来的孩子。他的父亲杜闲,在唐玄宗时期为朝议大夫,兖州司马,官至五品。他的母亲崔氏,亦是出自于门阀世家,家世显赫。但是,伴随着母亲早逝,父亲再娶,杜甫妥妥地成为了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孩子。在杜闲去外地赴任时,杜甫被送入洛阳,留在了姑姑家。作为留守儿童...
· 杜甫的儿子唐代诗人杜甫的儿子为何会被饿死?
杜甫的儿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指富贵人家门前飘出酒肉的味道,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出自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是在他小儿子死后,满腔悲愤之时写下的,杜甫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的儿子怎么会被饿死呢?杜甫生逢末世,国家已是飘摇动荡之际,“落花时节又逢君”,那是人才不得重用,古时的文人是很清贫的。而杜甫自命清高,虽然家里很穷,却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他儿子常常饿肚子,从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我们能够感受的到他的贫寒程度。杜甫从京城回奉先探亲,是在天宝十四载(755)的十月、十一月之间。是年十月,唐玄宗携杨贵妃往骊山华清宫避寒,十一月,安禄山即举兵造反。杜甫途经骊山时,玄宗、贵妃正在大玩特玩,殊不知安禄山叛军已闹得不可开交。其时,安史之乱的消息还没有传到长安,然而诗人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已经显示出社会的端倪。在长安街上,冻死的老人使他惨不忍睹,路过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