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人很少患癌症?看看古代医书里是怎么说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77
转发:0
评论:0
古代人很少患癌症?看看古代医书里是怎么说的, 现代癌症是死亡因素之首,那么在古代怎么表述癌症?经常看小说里,用中医描述病症

    现代癌症是死亡因素之首,那么在古代怎么表述癌症?经常看小说里,用中医描述病症,不知怎么描述癌症?

  癌症的确是种可怕的东东。然而它不是一种疾病,而是许多种疾病的统称。

  现代医学认为,各类癌症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特征——细胞的异常增长。当人体内机体细胞在其内部或外在致瘤因素的长期作用下,疯狂增生、分化变异之后恶性肿瘤就产生了。

  现存中医文献里,最早出现“癌”字的,是12世纪时宋代的《卫济宝书》,和公元1264年的《仁斋直指附遗方论》。而最早描述癌症的,则是后者,书中说:“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里”。意思是说癌象岩石状,有毒根深藏于体内。

  癌症本身是一种恶性肿瘤,中医对肿瘤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殷商甲骨文“瘤”字的出现。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已有筋瘤、肠瘤、昔瘤(指长时间形成的肿瘤)等的描述。《周礼•天官》则记载了周代“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的治疗。这里所谓肿疡,就是对肿瘤这类疾患的描述。

  宋代《圣济总录》把腹内肿瘤叫做"癥瘕"(音“征假”)。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公元1617年)中以“茧唇”称如今的唇癌。清代高秉钧在《疡科心得集》(公元1805年)把肿瘤叫做"失营"或"失荣"。因为这种病的后期,人体外表失去光泽荣华,"如树木之失于荣华,枝枯皮焦,故名也。"

  此外历代中医对恶性肿瘤的描述主要有下列病名:“噎膈”包括食道癌及贲门癌;“胃反”包括胃癌在内;“积聚”是指包括各种内脏肿瘤在内的胸腹部肿块;“症瘕”多指部及盆腔肿块;对“崩漏带下”的描述则与宫体、宫颈癌症状相似;“石疽、失荣”则与恶性淋巴瘤及颈部转移癌症状相似。此外还有“肾岩”、“脏毒”等类似肿瘤的描述。

  从造字分析看,癌原作“岩”,读yán。古代中医将表面凹凸不平、质地坚硬如石的肿物(即较明确的恶性肿瘤)称为“岩”,例如“乳岩”(乳腺癌)。而古时“岩”字与象形字“嵒”(山上的石块)相通,后人再加上“疒”(“病”字偏旁),就成为“癌”了。象形字嵒加病字头疒(疒读nè),说明癌是一种病,且是恶病。

  公元前四百年左右,有“西方医学之父”之称的希波克拉底把人体危险性肿瘤称为“Karkinoma”,也就是如今所说的癌症。癌症英文Cancer一词出现时间较晚,它源出於拉丁文cancrum,意亦指是螃蟹,形容癌肿的形态和生长方式如同张钳伸爪的螃蟹。

  有趣的是,中西医学都从形态上把恶性肿瘤看作面目狰狞的病魔,这实在不能不佩服东西文化的沟通之处。

  当然,今天的人往往有一个错觉,就是古代人很少得癌症,而现代人经常得癌症。其实之所以古代的癌症似乎比今天少很多,是因为医疗卫生条件太差,大多数人来不及活到得癌症的年纪,就被感冒、拉肚子、破伤风、肺结核等无情的病魔干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看看古代人是怎么练力量的?
力量,是健身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项目。古人也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力量的重要性,所以形容一个人厉害与不厉害,首先想到的不是什么轻功高强、刀法严密,而是力量怎么样,比如“力大无穷”、“力能扛鼎”、“手无缚鸡之力”等等,都是说的力量。可是,古人没有现在健身房啊,没事儿弄个卧推腿举飞鸟啥的,那时没那条件啊。俺们今天就来看看古人练力量的主要工具都是些什么吧。古代练力之“王”——石锁石锁在中国古代,绝对是练力量的首选法宝,石锁也是练整劲的最好的器材。(按:可能有些没接触过传统武术的,不知道什么是整劲。其实整劲就是靠全身力量走的劲,一个石锁,就可以练到全身的力量,这比起现代的那些先进的器材,是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的,只不过现在没多少人练石锁了。)石锁功也是中国武林中十大硬功之一,一般从二十斤开始练,练好了三十斤、四十斤、五十斤、六十斤……逐步递增。能玩六十斤的石锁的人,力量就非常可观了。古代练力之"霸"——石担如...
· 中国古代帝王为何不易患“癌症”?
中国古代帝王,很少有患上癌症的记载。难道古代帝王不容易患上癌症?难道癌症是近数百年的新发现,新出现的病症?古时候的史官,记录朝代更迭、帝皇功过,以及帝王生死的事,不过,对于皇帝患病细节及死亡病因,相信不是他们要记载的焦点。也许古代“癌”这个名词还没有出现?说到癌症,早在12世纪(1170年)的宋朝,东轩居士撰写过一本《卫济宝书》,提到“癌”这个名词。这“癌”字没有见于《康熙字典》等传统典册,迟至1915年“癌”字才正式出现在《辞源》和《中华大字典》中,解释“癌”是恶性肿瘤。不过,2001年《中华医史杂志》刊出陈启明的《〈卫济宝书〉-“痼”病考实》一文,他认为癌“非今之恶性肿瘤,乃今'无头疽'中之'深部脓肿'”。1264年,宋朝福建人杨士瀛著的《仁斋直指附遗方论》,相信是传统医学文献最先对癌的特征进行简明的叙述:“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并且指出它“毒根深藏”,最后会引起昏迷。这和现代医学...
· 看看古代人是怎么取名字的
名字是一个人的“代号”,取名字的目的是要去他人区分开来。古人不仅有“名”,而且有“字”。所谓“幼名,冠字”,生则有名,长则取字。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简化使用和便于统计,取消了字,而只保留了名,因而今天我们所说的名字,也就是姓名。以前穷的时候可能不太在意名字怎么取,也许是随口就来,怎么顺怎么叫,生活环境,文化水平都影响着人们的名字。有些人也喜欢起一些带有生僻字的名字,但是这对别人来说就是一个考验了,这种名字并不容易被记住,可能还有反作用甚至反感,毕竟起名不是比谁更会查字典。下面欣赏一下十位古人的美名:颜回,字子渊,也称其为颜渊。一个“回”字很简单,但是联系到其人的品德就有一种很高雅的感觉。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一个弟子,能甘居陋巷不改其志,完全符合孔子心中“礼”的标准。“回”字也有到最初的地方的意思,也和追崇周礼能挂上边。颜回这个名字,美不在其形,亦不在其声,只是够简单,够原始!高渐离,战国末期...
· 古代人护肤看看他们都用了什么
刘禹锡诗云:“中使某乙至,奉宣圣旨,赐臣紫雪、红雪、面脂、口脂各一盒,澡豆一袋”云云。这首诗是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冬,刘禹锡刚刚上任监察御史为上司御史中丞李汶作,说的是皇上对大臣关怀备至,新年将至,发了福利,其中福利有护肤品,其中就有洗涤用的“澡豆”。网络配图澡豆是古人用多种药物香料磨制而成的去污润肤用品,说白了就像今天大众所用的“香皂”。《世说新语·纰漏》记载:“王敦初尚主,如厕。既还,婢擎金澡盘励水,琉璃碗盛澡豆。因倒至水中而饮之,谓之干饭。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王敦是东晋权臣,出身门第不低,按理说这位“初尚主”的驸马爷不会这样没见识,把澡豆当干饭,但他是路人皆知司马昭的孙女婿,干过不少坏事,后人不齿他的德行,才编了这样的笑话开涮他。香皂”也还算是奢侈品,特别在农村,梳洗用的是茶麸,有时也用皂角粉。网络配图山区群众还用一种天然的多泡植物,学名叫无患子,类似荔枝、龙眼的肉质果皮,乡...
· 古代文人为何很少有近视眼?古代人近视了怎么办
近视眼也称短视眼,因为这种眼只能看近不能看远。这种眼在休息时,从无限远处来的平行光经过眼的屈光系折光之后,在视网膜之前集合成焦点,在视网膜上则结成不清楚的象远视力明显降低,但近视力尚正常。如果有了近视眼的症状,需要配戴眼镜,来看清东西,矫正视力。现在随着文化知识越来越显得重要有加,有近视眼的文人学子也越越多,即便在城里工人、乡下农民之中,也能看到少数代近视眼镜的老百姓。然而,在中国古代就很少发现有近视眼的文人学子,更别说普通老百姓了。为什么古代文人为何少有近视眼呢?对于这种现象,有人总结出六个原因:一、古时候大部分人不认字,也没多少人读得起书,书香门第毕竟少,只有家庭条件好或有地位的人才读得起书,即便是读书,用在读书上的时间也很少,而那种头悬梁、锥刺股的读书人更是凤毛麟角,这就决定了古代不存在形成近视眼的大环境,患近视的风险和概率都很低。二、古人书写用的是毛笔,比较长,眼睛距字的距离较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