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解密:北宋吕蒙正《时运赋》是否是自己撰写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63
转发:0
评论:0
解密:北宋吕蒙正《时运赋》是否是自己撰写的?,   有人说,一部宋史,北宋出名相,南宋多武将。北宋名相之中,我最欣赏之人,

      有人说,一部宋史,北宋出名相,南宋多武将。

  北宋名相之中,我最欣赏之人,便是吕蒙正。宋史有《吕蒙正传》。不过,宋史的记载是相当简单的,记了几件事,余下便是履历性质了。

  吕蒙正(公元946年-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丁丑科状元。端拱元年(988年),李昉罢相,吕蒙正为相。其人质厚宽简,素有重望,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不允者,亦不强力推行。他曾与“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同在相位,关系融洽。吕蒙正曾两次罢相,又三次为相,“三起三落”。吕蒙正病逝于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享年六十七岁,谥文穆,赠中书令。

  相比之下,吕蒙正在野史笔记、或者元杂剧里的形象,则丰满多了。吕蒙正才华横溢、擅诗赋。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时运赋》(亦称《破窑赋》、《劝世文》等等)。据说,这篇东西是吕蒙正给太子(即后来的宋真宗)当老师的时候写的。它的第一读者,应该就是宋真宗。但是,这个宋真宗,其执政能力和痴迷神教之为,显然不是《时运赋》教出来的学生哦?

  《时运赋》全文: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

  家鸡翼大,飞不及鸟。

  马有千里之程,无人不能自往;

  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腾达。

  文章盖世,孔子厄困于陈邦;

  武略超群,太公垂钓于渭水。

  颜渊命短,实非凶恶之徒;

  盗跖年长,不是善良之辈。

  尧舜明圣,却生不肖之儿;

  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

  张良原是布衣,萧何曾为县吏;

  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之餐;

  及至遇行,腰悬三齐玉印。

  楚霸英雄,败于乌江自刎;

  汉王柔弱,竟有万里江山。

  晏子身短五尺,使楚拜齐名相;

  诸葛力无缚鸡,出作蜀汉军师。

  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

  冯夷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

  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

  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

  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女;

  风流妓女,时来配作夫人。

  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

  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

  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

  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

  地不得时,草木不生;

  水不得时,波浪不静;

  人不得时,限运不通。

  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

  衣服虽破,常有礼仪之容;

  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

  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

  心若不欺,必有扬眉之日。

  初贫君子,天然骨格生成;

  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福禄岂能强求,富贵谁人不欲。

  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窑。

  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

  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

  非我不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今居朝堂极品,位列三公。

  鞠躬于一人之下,列职于万人之上。

  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

  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俸侍;

  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

  上人宠,下人拥,人道我贵。

  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呜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

  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这篇文章,畅快淋漓,富有哲理。读罢,不得不佩服吕蒙正的才华。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这篇文章,以其名气之大,宋史却无记载。是编撰者们疏漏了?而且,它竟然还有几个版本,文中之辞句,也有差异。小的时候,读《古文观止》,收入的名篇之中,居然没有这篇文章。《古文观止》收录的名篇,截止明代。按时间算,它也应该列入的。这是因为它是诗赋的原因?是体例的不同?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因此,我有一点点怀疑了。这篇东西,是不是吕蒙正先生的作品呢?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是名句。不过,查了辞典等等工具书,基本是两种解释。一是说出自元代的无名氏,另一个说法是出自宋代的无名氏作品,叫《张协状元·胜花气死》,至于元无名氏的出处,则列入了“示例”。这个示例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厮恰才无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张千,你再去看来。”工具书的解释,为什么视吕蒙正而不见呢?吕蒙正是北宋名人,时间在前,出处倘若够不上格,示例也应该用上啊?为什么不用呢?是辞典作者的故意疏漏?

  依我看法,吕蒙正虽说是真实的重要历史人物,但是他在民间的传说太多了。后人过多的“整合”,估计是导致其名篇失真的重要原因。其中,元朝著名的元杂剧作者王实甫先生便有《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亦称《破窑记》)最为出名,该剧描写了吕蒙正与刘月娥的爱情故事。后人又根据此剧改编成《彩楼记》,川剧、湘剧、潮剧等地方剧种,都有经典版本。里面的故事,大都没有什么依据。也有些东西,是前人的故事,被嫁接到吕蒙正先生身上了。比如,吕蒙正暂住破窑,每日去白马寺赶斋充饥,寺僧遵人所嘱,将饭前撞钟改为饭后撞钟,让吕不得食。吕蒙正受此屈辱,仍发奋读书,终于状元及第。这个著名的“饭后钟”的故事,显然出自唐朝诗人王播的故事。王播还留有诗作:

  二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

  而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阁黎饭后钟。

  二十年来尘扑面,而今始得碧纱笼。

  如此“嫁接”,吕蒙正的形象是丰满了。然而,作为历史人物,有关他的考据之事,也就增加了难度系数。一不小心,人们就会误入歧途。这些事情,或许也是傍证。他的作品,是不是也因后人的诸多加工,而变得经久耐读了呢?

  当然,吕蒙正的故事,比较确定的史实也是有的。比如,宋史《吕蒙正传》记载的几件事,让人印象深刻。“不计人之过”,就是一例。这都是其做人做事的智慧。吕蒙正初入朝时,曾有官员指着他说:“这小子也配议政吗?”吕蒙正有肚量,装着没听见。旁边有人抱不平,想问那个指责者的姓名,吕蒙正立即制止,他说:“如果知道了他的姓名,就一生就忘不掉了,还不如不知道的好。”同样是史书记载的事,也有人进一步发挥了。比如,说他机智拒贿。当时,有一个官员,收藏一古镜,据说能照两百里。他想将镜子送给吕蒙正。吕蒙正笑拒,他说:“我的脸只不过碟子般大,哪里用得着能照见两百里的镜子?”这件事,宋史《吕蒙正传》有记载。后来,也有人据此说了另一件事。说他也曾拒绝别人送的古砚。献砚者当场打开砚台,说是呵上一口气,砚台便湿润可以研墨了。吕蒙正不屑一顾,他说:“就是一天能呵上一担水,也只不过值几文钱罢了。”这段故事,虽然与拒古镜之贿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它不是真的。

  吕蒙正的故事,流传千年。他的醒世价值,在于励志。人情冷暖,本是正常的事情。唯有发奋图强,才能把握人生命运的起起落落。至于这个《劝世文》,是不是他写的,已经不重要了。

  民间有吕蒙正《祭灶诗》一首,流传甚广。

  一碗清汤诗一篇,

  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

  乱世文章不值钱。

  呵呵,乱世也好,盛世也罢,文章值不值钱,灶王爷和玉皇大帝也是定不了的。关键是其能否存世、且众口相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吕蒙正
简表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丁丑科状元。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拜左补阙,知制诰。端拱元年(988年),罢李昉,拜户部尚书、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淳化二年(991年),因自己所提拔的妻族谏官宋沆事,被贬为吏部尚书。淳化四年(993年),复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至道元年(995年),授尚书省左仆射、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第三次拜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咸平五年(1002年),拜司空,授门下侍郎咸平六年,上书求解政事,改太子太师,封莱国公。以知人著称,吕夷简、富弼等人皆受其赏识,自道:“诸子皆不足用,有侄吕夷简,真乃宰相器也!”景德二年(1005年)辞官回乡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病卒,赠中书令,谥文穆,累赠太师兼尚书令、秦国公。蒙正嗜“鸡舌汤”,每餐必饮,吕家厨房一日,杀鸡千、百,方供一汤之用。
· 北宋名相吕蒙正敢于逆“龙鳞”的故事
为人臣,最怕的莫过于逆“龙鳞”,因为让皇帝老子不高兴,危险的可不仅仅是乌纱帽的问题,恐怕戴乌纱帽的脑袋都会搬家,所以历史上诤臣极为稀少,北宋的吕蒙正却是这极少数人中的一个。吕蒙正有一年的正月十五,宋太宗为了显示在他的治理下,不仅邀大臣们赏灯,还大摆酒宴,与民同乐。酒兴正浓的时候,心情不错的宋太宗举杯说:“正当五代之际,天下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天上彗星划过,看者无不心惊肉跳,以为天下再无太平之日。朕自当政之后,日理万机,从不敢懈怠,常想天下百姓,以至才有今日之昌盛景象。由此来看,无论是大乱还是大治,无不是人之所为,并非是什么天意啊!”皇帝说出这样的话,底下的臣子们自然心领神会,于是赞美之声不绝于耳,直把太宗哄得飘飘然如坠云里雾中。正在得意忘形之际,宰相吕蒙正站了起来,面带忧色地说:“皇上在此设宴,放眼望去满城灯火辉煌,确实是一片繁荣的景象。臣不久前曾到城外,离城仅数里就看到有许多人面露饥色,...
· 北宋宰相吕蒙正是怎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吕蒙正
吕蒙正(公元944年-公元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北宋初年宰相。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丁丑科状元。吕蒙正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后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吕蒙正宽厚正直,对上遇礼敢言,对下则宽容有雅度。卒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谥文穆,赠中书令。历史如何评价吕蒙正宋太宗:蒙正气量,我不如。脱脱《宋史》: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上嘉其无隐。赵普开国元老,蒙正后进,历官一纪,遂同相位,普甚推许之。又论:《诗》云:‘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实为阿衡,实左右商王。’言有是君则有是臣,有是臣则足以相是君也。太宗励精庶政,注意辅相,以昉旧德,亟加进用,继擢蒙正、齐贤,迭居相位;复进黄中,俾参大政。而四臣者将顺德美,修明庶政,以致承平之治,可谓君臣各尽其道者矣。君子谓李昉为多逊所毁而不校,蒙正为张绅所污而不...
· 宋初宰相吕蒙正简介吕蒙正的对联故事
吕蒙正,北宋初年宰相,生于公元944年,去世于公元1011年,为河南洛阳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吕蒙正获丁丑科状元,宋太宗十分欣赏他,为他写诗赐宴,开皇帝为状元写诗赐宴之先河。高中状元之后,吕蒙正初入仕途,为监丞,升州通判。吕蒙正为人刚正不阿,敢于直言上谏,不惧圣威,忠诚的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他本人行政能力也十分出色,所以政绩很高,让他一路高升。公元988年,吕蒙正最终坐到了宰相的位置上,此后历经三朝三次为相,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吕蒙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宰相,也是第一个书生宰相,第一个状元宰相。为官期间,宽厚正直,宽容大度的对待自己的下属,提携有能力的后辈。能敢于上谏。虽然也许他不是宋朝历史上最出名的宰相,甚至不被后世人所熟知,但是在当时他却是受皇帝信任,部下爱戴的宰相,对于北宋政治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吕蒙正最为人所熟知的,不是他在宰相路上的功绩,而是他的一些人物趣事,特别是他的...
· 吕蒙是怎么死的吕蒙是否死于关羽亡魂索命?
吕蒙之死《三国演义》里名将的死法各有不同,除自然原因死亡(老死、病死)外,中箭致死是最多的,如太史慈、甘宁、庞统、黄忠、徐晃、张郃等。其次,有各种死亡,忧死如诸葛亮、陆逊;气死如周瑜、王朗;战死如夏侯渊、典韦;被斩如吕布、关羽;被刺杀如孙策、张飞;自杀如荀彧、姜维。但有一个人的死却非常蹊跷,他就是东吴的第三任大都督——吕蒙。吕蒙死在自己职业生涯的巅峰期,斩杀威震天下的蜀汉名将关羽,夺回荆州后。跟吕蒙一样,关羽也是死在自己职业的巅峰期——攻取襄阳和水淹七军(关羽年轻时曾温酒斩华雄、斩颜良文丑,但只是作为一员武将,未亲自统帅大军。关羽死前驻荆州,相当于一方诸侯,掌握着一个集团军)。当一个名将在自己的职业巅峰期斩杀另外一个处于职业巅峰期的名将时,或许他的使命也随之完成了,但吕蒙的死充满着太多的疑惑,让我们不得不去怀疑。吕蒙究竟是怎么死的?让我们来看看不同的的版本:一、关羽的亡魂索命。这是《三国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