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大家都说明朝灭亡都赖他 事实真是如此?
除了三大征外,万历皇帝还打了这重要一仗
自从万历十五年(1587年)起,一直勤政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就进入了出名的歇班期:正常的上朝基本停了,奏折也是拖沓着批,甚至各级官员出了空缺,也不急着任命,能空着就空着。
这段一直持续到他过世,长达三十三年的消极怠工期,在历史上的影响非常恶劣,甚至落下一个愤怒的说法:明实亡于万历。
但如果严格看看就会发现,万历皇帝大多数情况下,放松的是小事,严抓的是大事。特别是一些关键性大事上,他看似不管,其实却指挥镇定,用人得到,管理用人的拿捏,更堪称恰到好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著名的万历三大征。不管是在朝鲜打日本,还是宁夏平定叛乱,还有西南播州平定杨应龙,万历皇帝都把他卓越的指挥用人艺术,发挥到淋漓尽致。这三场战争中他居中调度的良好表现,甚至还被一些日本大学的管理课程引做案例,一直认真学习。
而更能说明他这方面本事的,却是爆发在三大征之前的一场战役:青海战役。
这场战役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不高,但影响意义,在某些方面,却远比三大征要重大。
首先这场战役的对手不一般,是明朝苦心招降的鞑靼顺义王扯立克,不像三大征那样说打就打那么痛快。战场上下的博弈,都是煞费苦心。
同样重要的是战后意义,既打服了顺义王,确保隆庆和议的成果不破坏,更稳住了大明对青藏的统治秩序。严格说来,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卓越贡献。
而最重要的一条是,正是万历皇帝采取了聪明的软硬兼施的方法,确保大明步步为营赢得战争,更不至于陷入泥潭。否则接下来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大明很可能就顾不上打。
一:河洮之变震惊天下
虽然在后世的知名度没有三大征响亮,但青海战争的导火索,在当时却震惊全国:河洮之变。
这次事变的发生,堪称匪夷所思:万历十八年六月,一向民生太平且生活和谐的大明西北地区,突然战火遍野。四千多凶悍的蒙古骑兵如沙暴席卷,对大明临洮,河州,渭州三地发起了凶残的进攻。而且比起过往的饱掠来,这次他们的攻击方式,却是十分残忍。但凡攻陷的村镇,不但东西全抢光,且一个俘虏也不要,当地各族百姓统统杀光。
自隆庆元年册封顺义王阿勒坦后,大明的西北边陲,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剧烈的战火。甚至就连16世纪西北战火最暴烈的时期,即鞑靼可汗阿勒坦肆虐边陲的年代,哪怕战争打得再凶狠,这种残忍的事件,也是极其罕见。
还没等着明朝政府愤怒,大明的边陲驻军,就先集体愤怒了。而且这群蒙古骑兵杀的狠也跑的快,抢完了就跑。临洮副总兵李联芳十分愤怒,立刻带精骑追击。谁知一追就追进了埋伏圈,力战之后壮烈殉国。而这群人接着蹬鼻子上脸,接着又攻占了河州,甚至大举侵扰青海地区。
而随着这突如其来的战事,整个河洮地区都打成了一锅粥。远在京城的万历皇帝,闻讯也极度震惊,甚至破天荒的下旨开早朝,召集群臣商议。
而大臣们的情绪,更是愤怒到无以复加。短短数月间,大明就在西北付出了两名副总兵阵亡,上千将士殉难的沉重代价。这是自隆庆和议以来,还从没有过的奇耻大辱。因此群臣纷纷上表,要求朝廷集结重兵,一举荡平这群贼寇。
但一向懒惰的万历,头脑却相当清楚。他知道这场看似杂乱的冲突下,隐藏着巨大的阴谋。阴谋的制造者,就是此时袭封顺义王的扯力克。
自从鞑靼阿勒坦可汗受封顺义王后,明朝西北边陲,就进入了长期和平阶段。因为在草原有巨大威望的阿勒坦,只要保证对明朝忠心耿耿,就可以替明朝好好打理草原的事务。从阿勒坦到他儿子黄台吉,这俩代顺义王都很好的履行了职责。所谓“东自海台,西尽甘州,延袤五千里,无烽火警”,正是卓越的治理成果。
而在这二十年和平中,加上明朝用贸易互市等手段,强化彼此经济联系。各蒙古部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人口也日益增加,游牧的范围也更加扩大。好些部落,也就扩大到了青海地区。危机,也就从此埋下。
等到阿勒坦的孙子扯力克继承了“顺义王”爵位,情况就变得恶化。这位王爷的理想十分远大,一直梦想能够东西联合,弄出个和明朝对抗的蒙古帝国,实现了不起的霸业。
本着这样的远大目标,扯力克耍起了俩面派,一面对明朝通好,一面利用许多部落人口膨胀后的扩张心理,大力向青海地区渗透。当地原有的蒙古部落,听他话的就吞并,不听话的就灭掉。实力迅速膨胀。更惨的是当地的藏族部落,这些部落对明朝的忠诚度更强,却不是被扯力克驱逐,就是被他灭杀。以当时明朝甘肃御史严振的上奏说:边境藩篱渐少,必为大患。可惜这个振聋发聩的意见,在万历十四年上奏后,朝中的内阁大员们,却几乎没人听。
没人听的后果,就是越发严重。从一开始的小打小闹,变得越发嚣张。开始频繁劫掠各部落与明朝的互市,甚至打劫过往的商旅。后来扯力克更与青海当地部落枭雄火落赤迅速勾连,实力更加强大。以明朝御史孙棕的忧虑说:这时的扯力克已经有数万精锐骑兵,一旦让他合并了青海蒙古,就等于拥有了一个从东到西的强大联盟,因此“大为边患者,必此酋矣。”
虽然明朝很多有识之士发现了问题,但明朝朝廷的反应,却一向迟钝。而扯力克在积足了力量后,终于开始爆发,朝着这个重大目标运动。第一个行动,就是河洮之变。趁着明军不备的机会,发起迅猛的攻势,攻克了明军多处据点,气焰一度熏天。
而照着火落赤给扯力克的谋划,这次的目标也很大,要借着攻势,一举夺取河西五郡。一旦这个计划得逞,大明的西部,怕是要永无宁日了。
面对这即将到来的危险,明朝方面,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经过激烈的讨论,明朝也做出了及时反应,一开始是朝臣群情激昂,喊打喊杀。万历皇帝也激动。但是内阁首辅申时行,还算比较冷静,他及时给万历皇帝建议:可以打,但不能敞开了打。
因为这时候的扯力克,还处于积累扩张阶段,看似实力强大,内部一团散沙。万一大明大张旗鼓,和扯力克硬碰硬的打一把,就等于逼着扯力克内部团结。这样就算能赢,也很可能是惨胜。
所以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分化瓦解,连打带拉。因此明白这个道理的万历,终于平心静气,先把原先常年昏聩无用,酿出这边防大患的陕西总督梅友松罢官,接着在表面低调下,为扯力克送来了一个厉害对手:新任陕西总督郑洛。
二:传奇总督郑洛
万历一直以来执政的特点,就是虽然不大管事,但是很会用人。
像他在位时期的几次大战役,虽然前期由于效率低,反应慢,以至闹出重大边患。但关键时刻,他都能做出正确应对,选择正确的军事主官,多次成功翻盘。
比如后来三大征里,选派李如松,邢玠,梁梦龙,都堪称万历皇帝的用人妙笔。即使是晚期面对后金,虽然遭受萨尔浒惨败,但随后万历选派熊廷弼,也是公认正确选择。如果不是之后万历驾崩,失去信任的熊廷弼倒台。辽东的历史极有可能改写。
而这次,万历新任命的“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经略陕西四镇及宣大山西等处边务”郑洛,也是一个妙笔。
从这官职上就看出,万历皇帝对他多么信任,等于从河北宣府到山西大同再到陕西甘肃青海,所有大小事务,全给他一肩挑。
因为万历早就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牛人。
郑洛这人,首先牛的是家世。老话常说富不过三代,他家却是例外。四代都是高官,而且更奇迹的是,从祖父郑隆,再到父亲郑显,连上他自己,三代都做过明朝的兵部尚书。
而且能有这样的奇迹,绝不是什么裙带关系。郑家除了会干活外,还出名的讲原则。以至于身为三代尚书,家里穷的叮当。年轻时候的郑洛,更因为父亲早逝,过了相当长一段艰苦奋斗的日子。不但书读的好,嘉靖三十五年高中了进士,而且家传的本事,更是学得游刃有余。一开始做推官,审案从来精明,后来做御史,更穷追猛打奸臣严嵩,硬查出了严嵩一手闹出的盐税案,还顶着压力把替罪羊鄢懋卿改判成流放,留下这个指正严嵩的大活口。这番刚正精明,从而震惊朝野。
自那以后,如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些大佬们,互相争权掐的凶,但对郑洛却清一色器重,官位刷刷的升。特别是长期在山西工作,从隆庆和议的时候,就干过山西参议,后来又做了山西巡抚。阿勒坦家祖孙三代,他都长期打交道,对这群人十分知根知底。还曾经给晚年的阿勒坦一次深刻教训:当时阿勒坦狮子大开口向明朝要赏,不给钱就撂挑子不当顺义王,郑洛二话不说,带领精锐直接逼近老牛湾驻防,吓得阿勒坦立刻认错。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麻烦问题,这位狠人的风格,一向传遍边疆。
正因为这些光辉事迹,万历皇帝这次对郑洛,更是给予厚望,行前给足了政策。告诉他放心干,不必事事请示。
而听说郑洛来了,扯力克一开始很吃惊。但听说郑洛没带多少兵后,也就很放松。就算你用兵如神,那又有什么用?
没想到郑洛上来就给来了个狠的,带兵不多,可都是响当当的精锐,甚至还有河北地区的车营,也就是当年戚继光北方练兵留下的骨血。这批部队火器装备精良,且马匹众多,机动力十分迅速。十月份抵达兰州后,一下就切断了青海蒙古与河套草原连接的要道:敢从这里勾搭,严打没商量。
这一下出手,就卡住了扯力克的死穴。扯力克能闹这么大动静,关键就是前任陕西总督梅友松挖坑,对于扯力克的小动作毫无阻拦。特别是连接青海与河套的河西要道,更是畅通无阻。
郑洛可不是这么个糊涂人,立刻对症下药,封锁了道路,痛打了好几拨蒙古军,特别是专门给青海扯力克送给养的运输队,每次都给揍的不轻,而且还牛马收获颇丰。同时一边打,一边给各路蒙古部落发告示:青海的蒙古部落,从今天起只许东返,不许,愿意东归回河套的,政府发路费给牛羊,不愿意走的,铁心要跟随扯力克的,一律痛打没商量。
而且尤其厉害的是,除了军事打击,还有经济制裁。只要敢跟着扯力克胡闹的,就停互市,不给贸易权。这时候给明朝表忠心的,还有大大的优惠。
这釜底抽薪的政策一办,扯力克就傻眼了。本来他打算借着激怒明朝,招来明朝大军报复。这样就能捆绑着各部落跟自己一起反明。没想到郑洛更狡猾,直接给来个分化瓦解。结果这事一办,先前跟着扯力克来青海搞开发的部落,立刻肠子都悔青,慌不迭的给明朝认罪反悔,浩浩荡荡的离开青海。
郑洛之所以先不打扯力克,原因也简单,这毕竟是明朝册封的顺义王。官职在这里摆着,之前河洮之变虽然打的狠,却也是以青海蒙古部落的名义干的,彼此脸没扯破。一旦主动撕破脸,就意味着大明之前的招抚付之东流。所以就算要打,也要让这家伙彻底不识相,不作不死后才能明打。
当然明打没有,暗打却不断。明军四面出击,今天收复个军堡,明天伏击个运输队,步步向扯力克推进,不听话,就困死你。
但扯力克这时候,还是信心十足,因为他也早做好了准备,老窝河套草原上,大批的部落听说青海水草丰美,慌不迭的要来。只要他们能冲进青海,就是自己的生力军。
可在这件事上,郑洛的信心更足,首先早早的就给河套蒙古做好了工作,敢去青海找扯力克的,不但停止互市,而且打死白打,不去了不打,肯表忠心的朝廷有赏。偏偏还真有顶风作案的,扯力克的心腹卜失兔部硬是不听劝,一门心思要去青海,结果被明总比张臣大军在凉州供道阻拦住,张将军一开始还有耐心,磨破嘴皮子的做工作,没想到卜失兔吃了秤砣铁了心,劝了一个月还不走。这事一下子闹成了草原大新闻,好些部落闻讯而来,兴趣盎然的围观,其实就是观风声。
一直做这么长时间工作,不是郑洛好脾气,而是要的就是这炒作效果。眼看观众来的差不多了,甚至卜失兔屁股后面,另一路扯力克的死党庄秃赖部,也撞着胆子跟来。郑洛立刻下令:打!
结果明军一动手,就是一场漂亮的火器轰击加骑兵突击,直打的卜失兔部全军覆没,就破掉了卜失兔等少数人,整个部落几乎全灭。凉州供道大战,围观各部落集体惊呆,身后的庄秃赖部二话不说,静悄悄的不带走一片云彩的离开:青海,谁去谁死。
这样一闹,本来扯力克苦心拉拢的十几个到青海搞开发的部落,立刻集体跑路,直把扯力克晒在了青海。
而且除了会打之外,郑洛还很会吹,明明带兵不多,但很会吹牛,放话说自己带来了五十万大军,而且要三路出兵荡平。这豪言伴随着凉州大战的胜利放出风去,先前制造河洮之变的各路部落,比如火落赤等部,全都集体吓坏,忙不迭的跑回青海。先前被暴揍后侥幸逃命的卜失兔,低三下四的过来送礼认罪,赌咒发誓做大明的乖宝宝。
眼看扯力克焦头烂额的时候,郑洛又适时的摇起了橄榄枝:给扯力克下了通牒,乖乖回河套去,你还是顺义王。继续赖在青海,朝廷不但让你下岗,而且还要你的命。
扯力克焦头烂额下,也不得不向郑洛示好,派使者请罪送礼,可还是找借口拖延。郑洛又使出绝招,请出已经历侍三代顺义王的忠顺夫人三娘子出面,力劝扯力克东归。并告诉扯力克,一旦你不回来,不但我要和你离婚,你更不是顺义王了。眼看老婆和事业都要泡汤,这等于把扯力克逼进了绝路,他要再不就范,那就是鱼死网破了。
扯力克也到底是聪明人,现实面前终于低下了头,放弃了他那不切实际的帝国梦想。万历十九年一月,扯力克终于率部离开青海,回到了河套老窝。从此对明朝忠心耿耿,再无反叛。他这一走,青海地区原本嚣张的反叛势力,也就一下被抽掉了主心骨。
至此,明朝解决青海问题的最大一块石头,也就彻底搬掉。万历十九年初冬,郑洛终于强势出手,三路出击青海,彻底荡平了一直在此地作乱的火落赤等部落。一直侵扰甘肃和四川的火落赤和卜列余部,几乎被剿灭殆尽,火落赤仓皇逃入。同时为巩固边防,郑洛又严格执行民族政策,招回了许多先前被蒙古部落驱赶的藏族部落,给他们划定了牛羊牧地。至此,一场险些席卷西北的大战,已经基本解决。
三:湟中三捷定青海
在整个青海战役中,郑洛凭借其出色的手腕和灵活的用兵,以最小的代价软硬兼施,取得了最大战果,成功稳定了青海地区,堪称居功至伟。
但精于用兵的他,却还是犯了一个大错:手太软!
郑洛打仗,一向比较强调以德服人。虽然用兵如神,每战必胜,对待对手却非常仁慈,总想着教化第一,暴力为辅。
这个政策,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有用的,但对于少数叛乱分子来说,却是行不通的。比如被郑洛打到去的火落赤。郑洛前脚一走,后脚又杀了回来。
更失策的是,当时剿灭扯力克的时候,为了团结大多数,对其中一些叛乱分子,郑洛都既往不咎,结果等明朝大军走了,他们又接着翻脸。游牧青海松山的青把都尔就是其一,郑洛来的时候装老实,走了却又接着闹,而且和火落赤互相勾搭。结果青海的边患,明军走了后,一直还是没停。回朝的郑洛,也被很多官员问责攻击,气的愤然辞职。
但好在郑洛之前经营的心血,总算开花结果。大批忠诚于明朝的藏族部落回归,使明朝有了用兵基础。留守当地的总督李汶和巡抚田乐,也都是带兵好手。因而乘胜追击,正是时候。
于是,真正给青海带来和平的,是大明此后在西北赫赫有名的三次胜利:湟中三捷。
首先是万历二十三年五月,明军由巡抚田乐主持,来了一场围歼战,目标正是盘踞松山的青把都尔,结果猝不及防的青把都尔,遭到明军毁灭性打击。青把都尔本人仓皇逃窜,余部大部分被歼。这个纵横青海多年的枭雄,从此彻底失去了叫板明朝的能力。史称甘山大捷。捷报传来,大明十分高兴。
但更高兴的,却是这时青海的另一股势力:瓦剌部的它卜囊。这些作乱部落之间,既是盟友,又是较劲的对手。听说青把都尔覆灭,它卜囊特别高兴,甚至放话说,这家伙死了,就没人跟我抢西宁了。
但高兴中的它卜囊并不知道,经过郑洛治理后的明军,一个巨大的进步,就是情报工作,比起梅友松那时的俩眼一抹黑来,这时明军借助当地各族百姓的支持,已经可以清楚把握这几路死硬分子的动向,从而可以轻松布局,各个击破。
于是四个月后,西宁兵备副使刘敏宽,就给它卜囊准备了一个大礼,在西宁南川设下伏击圈,一举将雄心勃勃的它卜囊打垮。值得一提的是,在河洮之变中杀害了明朝将军李魁的都尔恰,也在此战中毙命。胜利后的刘敏宽,更举行了隆重祭奠仪式,纪念当初死难的袍泽。这是湟中三捷中的第二捷:南川大捷。
这样的胜利,令明军扬眉吐气。但是真正的决战,却还没有打响。自扯力克跑路后,已经成为青海头号枭雄的火落赤,并没有伤筋动骨。不打掉他,青海也绝不可能有安定。
而先前明朝成功的民族政策,这次正起了大用。经过当地藏族部落的报信,明朝成功锁定了火落赤计划倾巢而出,突袭西宁的情报,也就早早准备好了决战。结果明军先在康缠城设伏,给一万五千名蒙古骑兵以剧烈打击。这次明军也是精锐尽出,甚至动用了驻扎甘肃地区的精锐挑荡骑兵,也就是配备有火器的骑兵部队,一番火力打击打决死冲锋,火落赤被打的大溃,慌不迭的逃窜。
然而这次明军给他准备的,却是连环打击,火落赤逃跑的路上,早已与明军联合的各路藏族回族部落纷纷出击,大家有仇报仇有冤报冤,打了一场联合打击火落赤的绞杀战。最后伤亡惨重的火落赤,仓皇逃到青海湖以南。虽然他之后还曾给明朝找些麻烦,但经过这次摧毁性一败,也早已不是大患。至此,这场大明持续五年的西部战争,终于告一段落。
而在整个战争中煞费苦心的郑洛,虽然也有失误,但总的说来,也是劳苦功高。但明朝这时的政治毛病,就是一个人干活,一群人跟在后面骂娘,容不得干活的人有半点闪失。当初郑洛软硬兼施扯力克的时候,就被人轮番攻击,后来班师回朝后,给骂的退休。湟中三捷捷报传来后,兵部尚书石星也出来为他正名,说这是郑洛的功劳。但话一出口,立刻又是一片骂声。最后受不了骂的郑洛,干脆啥也不争,在家欢度晚年,过世时赠了太保。该给的荣誉总算没落。
从这结局也可以看到,这时的明朝,官场风气都到这地步。等到更乱糟糟的十七世纪上半叶,干活的官员,困窘可想而知。后人常同情崇祯的那句“诸臣误我”,可看看这政治风气就知道,做臣子的想干点正事,该有多么难。
当然千难万难,青海的事情,明朝总算解决了,这件在后世历史书上着墨不多的事,当时其实非常牵扯明朝精力。大批的精锐部队,都长期部署在青藏边界,用以震慑蒙古部落。所以后来打抗倭援朝战争的时候,大明揍日本不过是捎带手,完全没有后来一些半瓶子醋专家说的“倾国之力”。但这一战意义还是重大,稳定了西北震慑了蒙古,更让明朝有精力应对后面的三大征。否则如果真像当初一群愤怒官员主张的,明朝全面跟扯力克开战,至少朝鲜出事肯定是没法管了。所以说郑洛是朝鲜的间接大救星,也是不过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