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解密焚书坑儒:秦始皇究竟因何人发动这浩劫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7
转发:0
评论:0
解密焚书坑儒:秦始皇究竟因何人发动这浩劫,受了成语“焚书坑儒”的影响,很多人都会以为焚书和坑儒是同一件事,其实是两件事

  受了成语“焚书坑儒”的影响,很多人都会以为焚书和坑儒是同一件事,其实是两件事,发生在两个时期。今天先来聊聊焚书。焚书是谁的主张?是秦始皇吗?不是的。历史上有两个人主张并最终促成了焚书。巧的是,两次焚书都发生在秦。第一次发生在秦孝公时代。提出者是商鞅。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改革。商鞅改革在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其改革内容其中一条就是“燔诗书而明法令”(《韩非子》)。但是《韩非子》的记载很简略,没有具体记载怎么焚、焚哪些。

  第二次发生在秦始皇时代。提出者是李斯。这次焚书,《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史记李斯列传》都有提及,比较详细。所以重点聊聊第二次焚书。焚书的缘由是一次争论。争论的主角一个叫周青臣,一个叫淳于越。争论的焦点是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优劣以及秦王朝到底该实行哪种制度。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摆宴席宴请大臣。在敬酒的过程中,周青臣拍了一把秦始皇的马屁,说陛下“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秦始皇听完非常高兴,夸赞了周青臣。这时淳于越坐不住了,他站起来反对说:“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一旦有事,谁来相救?况且以前从来没有搞过郡县,从来没听过国家大政方针不学习古代而能长久的。现在周青臣又在您面前阿谀奉承,可见不是忠臣。”

  分封制与郡县制优劣的争论,并非二人一时兴起,自从统一六国那一天起,争议就一直存在。公元前221年,秦统灭六国。在全体官员都主张效法周实行分封制的时候,李斯力驳众议,主张实行郡县制。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时间过去了近十年,大臣们仍旧在争论这个问题,可见全国意见仍旧不统一,存在分歧。秦始皇并没有就两人的争论进行评判,而是把问题抛给了宴席上的其他人,问:“你们都有什么看法?”这时,丞相李斯站了出来。李斯一贯主张郡县制,他信心满满,说出了那句经典台词:“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

  李斯说的的确很有道理。如果事情就这么结束了倒好(中央下个文,全国都学斯的精神)。可事情到此还没完。李斯具有敏锐的政治嗅觉,他从大臣们的争论中闻到了国家分裂的危险味道。他很清楚,要维持帝国的“大一统”,必须统一思想、统一文化。所以他瞅准时机提出了焚书的建议。秦始皇丝毫不犹豫,当场拍板,“就按你说的干”。

  话说秦始皇一日案牍劳神之后恍惚睡去,竟梦到了女娲娘娘。在梦中女娲娘娘对秦始皇说:“为表彰你的功绩,可以帮助你实现一个愿望。”

  秦始皇比他统一六国还要高兴几分,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对女娲娘娘说:“我是开国始皇帝,我希望大秦帝国能够历千秋万世而不亡,我的子子孙孙一直是这个天下的最高统治者。”

  女娲娘娘沉吟片刻说道:“嬴政,你可真糊涂。你在传国玉玺上刻着受命于天,却原来对其中的含义并无了解。上天只会赏善罚恶,让有德行的人拥有天下。天下的命运自有其本来的规律,岂能强求上天只垂青于你一家一族呢?你许个别的什么愿望,定没有问题。”

  秦始皇也觉得女娲娘娘说得有道理,心中虽然很是失落,也不去辩解,便说:“期望女娲娘娘能允许我拥有全天下最大的陵墓,这个陵墓里要有江河湖泊,要有能征善战的军队,我就算离开人间也要做另一个世界的主宰。我的陵墓要有山峰那么高,任何人从它前面经过,就像是匍匐在我脚下一般。”

  女娲娘娘虽然还是觉得这个愿望有些不妥,但因为之前已经否定过嬴政的一个愿望,便不好再加反对,因此便点头应允。

  秦始皇从梦中醒来,心中有无限的伤感和失望,为了填补心灵的失落之感,他很快就制定了修建秦始皇陵的计划。但最终秦始皇建立的大秦帝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修建这个巨大无比的陵墓而灭亡的。不知不觉之间,秦始皇竟用整个帝国为自己陪葬了。这其中究竟是何关节,还是让我们来看看秦始皇陵从无到有,秦朝从有到无的整个过程吧。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扫六合而的壮举,筑万里长城、退匈奴的丰功伟绩,令后世无数的君王无法望其项背。然而,最令后代皇帝所无法与之相比的,是秦始皇陵。与万里长城一样,秦始皇陵堪称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它从秦始皇继位之初便开始修建,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被迫停工,前后历经38年之久。整座陵区总面积为56平方千米,包含有内城、外城、寝殿、珍兽坑、马厩坑、俑坑等,里面所有的设施和用具,几乎跟现实社会一模一样,难怪有人说,秦始皇陵就是整个秦朝帝国的翻版。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修建如此巨大的陵墓,可能与当时整个秦朝帝国下至平民百姓上至贵族君王对死亡的态度有关。在当时的秦国人看来,尽管人的肉身死了,但是灵魂是不灭的,所谓的死亡,只不过是从阳间迈入阴间生活而已。在这种思维模式下,秦国人认为,死人自然应当享受着活人的待遇,比如,为死者建好阴宅、并进行各种祭祀活动等。平民百姓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作为一国之君的秦始皇了。因此,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秦始皇修建这无与伦比的陵墓是一种必然。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先生在他的《史记》中是这样描述秦始皇陵的:“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按照司马迁的描述,秦始皇陵的地宫上用“纹石”筑顶,堵塞了地下的泉流;下面涂有“丹漆”,起到防潮的作用;在机械动力驱动下川流不息的水银围绕之下,整座陵墓犹如大海中的一座孤岛;秦始皇陵地宫的地面在能工巧匠的精心绘制下,形成了山川河流的图案;而地宫的顶部,则由太阳、星星、云朵所形成的图案组成;秦始皇陵墓当中的珠玉珍宝,随处可见;整座陵墓之内散发出一种用人鱼膏做的蜡烛燃烧后发出来的气味,据说这种蜡烛生命力极强,可以燃烧5000多个小时。由此看来,说秦始皇陵墓是一个被搬入地下的人间繁华世界的缩影,一点也不过分。

  修筑如此巨大的陵墓,秦始皇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是后世任何一代帝王陵墓所无法比拟的。

  据史料记载,在修筑秦始皇陵的时候,数十万计的从渭河北面的山上把石料运到面积仅有75万平方米的打石场,运石料的人马使渭河都断流了。史学家范文澜在他所著的《中国通史简编》中,将修筑秦始皇陵所需的人力作出了统计:整个秦朝帝国当时的人口大约2000万,被征发造宫室坟墓的就有150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5%,由此,秦始皇为了修筑自己的陵墓所耗费的人力可见一斑。

  秦始皇陵自从1980年被考古发掘之后,古代中国文化的瑰宝逐一浮现出水面,无数的青铜器皿、兵马俑坑、彩绘陶俑、百戏俑无被发掘出来,为世人展示出千年前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旷世霸业雄风。然而秦始皇陵为世人展现出来的不仅有古代的伟大文物,还有那些中古古代科学的结晶。昔日,秦始皇嬴政,南征北战,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最终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从秦始皇陵土的强大劲弩就可以看出,千年前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已经非常高超,这些劲弩的材质取自坚韧的山桑,性能以及使用寿命都非常之久。

  据科学家们研究表示,这些劲弩的射程竟然长达800米,张力超过700斤,已经不是人类的手臂能够拉开的地步了,估计需要脚踏式的发射装置才能触发。

  秦始皇陵发现的强大劲弩为考古工作展开了一丝困阻,因为陵墓中的机关劲弩通过机关,将箭矢连接起来,再逐一发射,威力巨大,连现代的10mm厚钢板都能射穿。更别为了对抗盗墓贼,说许多陵墓中的机关箭矢常常带有剧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思想文化的浩劫:焚书坑儒的原因及影响,秦始皇“无道”吗?
古代思想文化的浩劫:焚书坑儒的原因及影响,秦始皇“无道”吗?秦始皇嬴政继承祖业,招揽天下贤士,发动兼并战争,先后灭掉了东方六国。统一天下后,自称始皇帝,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消弱天下民众反抗意志,有了“焚书、坑儒”这两件事。在“焚书”上,“非秦记,烧之;非博士官,私自藏百家学术者,烧之。”得到了秦始皇的许令后,焚书这件事就落实了,除了“医药、占卜”等之类的书籍,其余付之一炬。在“坑儒”上,秦始皇为了求得长生不老之类药物,命令齐人徐市去海外山中寻得“不死之药”,以后这件事上毫无效验,于是激怒了秦始皇,坑杀儒生众多。为了防止民间借古讽今,诽谤封建制统治,秦始皇加强思想领域控制公元前221年,丞相等以为:“诸侯国家刚刚攻灭,不为置王,无一填之。”遭到李斯的反对,秦始皇也赞成,于是废掉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施行郡县制。秦始皇三十四年,博士七十余人前去祝寿,周青臣颂德,秦始皇容颜大悦,而此举遭到淳于越的...
· 他们之间的争论,让秦始皇开始焚书坑儒,造成了文化浩劫
公元前213年的一次宫廷派对上,博士淳于越(这个博士跟今天的博士不一样,是一种官职,当时负责教授五经)可能喝多了,他跟秦始皇讲,你不搞分封制,搞郡县是什么意思呢?是使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你拥有天下,你的儿子亲戚都是平头百姓)。“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万一有那种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臣子怎么办?你的子弟没有兵,他怎么救你,他怎么帮你打田常、六卿,他怎么帮你干这个?淳于越说这话,当然是为了皇上,本来是好事,属于学术争论。但他多说了一句话:“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就是说:“办事儿不学古代你能干好?没听说过。淳于越是典型法的儒家,一句话把法家的李斯惹火了。李斯说,你什么意思?我干的事儿就是古代没有。郡县制古代哪儿有,你恶毒攻击郡县制度,你不跟中央一致,你不是反革命嘛?所以李斯建议,这些儒生,谈论诗书,以古非今,罪大恶极,干脆把他们的书都给烧了,除了秦国的历史书和自...
· 秦始皇为何会焚书坑儒?秦始皇焚书坑儒大揭秘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便加强中央集权。在完成政治上的诸多加强控制的举措之后,秦始皇便开始了精神上的控制。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为群臣及众多的儒生大排酒宴。在宴会上,围绕着是否实行分封制,众多儒生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丞相王绾、博士生淳于越等人主张实行分封,而丞相李斯等则赞同郡县制,并指责淳于越等“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最后秦始皇支持李斯的观点,并采用、实施李斯的“焚书”建议,下令:除了秦纪(秦国史书)、医药、卜筮、农书以及国家博士所藏《诗》、《书》、百家语以外,凡列国史籍、私人所藏的儒家作品、诸子百家著作和其他典籍,统统按时交官焚毁。同时,禁止谈及《诗》、《书》和“以古非今”,违者定当严惩乃至判其死罪。百姓如想学一些法令,可拜官吏为师。从这一点来看,焚书的举动秦始皇肯定做过。秦始皇称帝以后,力求长生不老,迷恋仙道,不惜动用重金,先后派徐福、韩众、侯生、...
·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谜
提起秦始皇,人们就会想起“焚书坑儒”这一典故,但是秦始皇到底有没有“坑儒”呢?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便加强中央集权。在完成政治上的诸多加强控制的举措之后,秦始皇便开始了精神上的控制。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为群臣及众多的儒生大排酒宴。在宴会上,围绕着是否实行分封制,众多儒生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丞相王绾、博士生淳于越等人主张实行分封,而丞相李斯等则赞同郡县制,并指责淳于越等“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最后秦始皇支持李斯的观点,并采用、实施李斯的“焚书”建议,下令:除了秦纪(秦国史书)、医药、卜筮、农书以及国家博士所藏《诗》、《书》、百家语以外,凡列国史籍、私人所藏的儒家作品、诸子百家著作和其他典籍,统统按时交官焚毁。同时,禁止谈及《诗》、《书》和“以古非今”,违者定当严惩乃至判其死罪。百姓如想学一些法令,可拜官吏为师。从这一点来看,焚书的举动秦始皇肯定做过。...
· 俺答汗是何人?为何发动“庚戌之变”?
元朝灭亡之后,残余势力逃亡漠北。此后遁避漠北的蒙古势力和统一中原地区的明王朝之间冲突不断,双方不断爆发战争,难以建立持续的和平关系。在元朝时期,蒙古人统一了中国,享受到中原地区丰富的物资供给,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在北遁漠北之后,由于失去了这些物资的供养,蒙古人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当时的蒙古地区铁器急缺,普通牧民都要使用木制的生活器皿,盔甲武器也多是劫掠而得,没有持续生产供应的能力,“分子嫁女,有一锅而各分其半者,此情颇真,亦可悯也”。俺答汗对于这种情况,明朝统治者一方面利用蒙古各部之间的矛盾,开展互市贸易,以为“抚驭羁縻”,另一方面又为节省开支计,严格限制与蒙古的“通贡”,“于每年冬季农隙之时,遣使来朝,不得过三、四十人”。并且,为了防止蒙古势力获得铁骑以制作兵器铠甲,更是严格限制其对铁器的采购。为了满足对于铁器等生活用品的需求,蒙古势力遂不断南侵,以掠夺各种资源,但这样得到的物资也无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