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雍正“篡夺皇位”的说法依据不可靠 都是猜测?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73
转发:0
评论:0
雍正“篡夺皇位”的说法依据不可靠都是猜测?,南开大学冯尔康教授,一直致力于雍正研究,自1980年代就开始发表相关学术文章,后

南开大学冯尔康教授,一直致力于雍正研究,自1980年代就开始发表相关学术文章,后虽有学术转向,但仍然关注这个领域。这本《雍正传》是作者吸收最近学术研究成果的新著,既是一部雍正朝历史,又是一本优秀的人物传记。历史人物传,贵在求实。涉及雍正帝的历史谜团不少,冯尔康教授在书中使用平和的语言、理性的态度,对这些争议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笔者阅读后受益匪浅。

关于胤禛继承皇位

胤禛如何继承皇位是清史研究的悬案,数十年来争论不休,看法截然对立。篡位派坚持认为,康熙属意其第十四子胤禵,后来被胤禛篡夺。无奈根据汉文还是满文材料,都无法提出令人信服的根据。冯尔康是坚持合法继承说的代表学者,他根据史料做出自己的分析,论述公道不带偏见。笔者认为,坚持篡夺说的依据不可靠,都是猜测。例如说胤禛继位年龄偏大,已经走向老年,所以强行灌参汤毒死康熙帝;胤禛害怕亡灵,不敢与父亲同葬,清算多位太监(如某位老学者说如果没篡位,为何一登基就杀赵昌?其实赵昌没有死,自己犯罪被处分),因为他们窥视传位真相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看法,有些让人啼笑皆非。人死后灵魂如果不灭,难道换一个房间就找不到了?况且胤禛继位后多次去景陵拜祭父亲,在景山设有康熙帝牌位,数次行礼,又何来害怕一说。

关于雍正天下庶务归一人

《雍正传》指出,雍正在十三年的统治中,励精图治,在施政的各个方面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他坚持天下庶务归一人,利用完善的奏折制度了解不同方面的信息,做出准确快速的判断;他将整治官员腐败和实行养廉银制度结合,使官员在生活有保障的情况下,不敢以身试法,吏治比较清明,而且一直延续到乾隆朝中期左右。他朝乾夕惕,拼命工作,几乎将全部精力都花费在处理政务上,堪称工作模范,在其批阅奏折中经常有“灯下所批,字迹可笑之极”、“时夜陋下二鼓,灯下随笔所书”、“又系灯下率笔,字迹更属可笑”等。朱批是雍正勤政最好的记录,他多年坚持不懈怠,雍正八年大病一场后,朱批奏折数量有所减少,但仍然不乏励精图治的精神。当然笔者认为,从管理学的角度看, 最高统治者事无巨细的工作,亲力亲为,未必是正确的管理方法,但因为受制于当时制度和执政的理念,只能这样运作。

关于雍正执政时期存在的朋党之争

雍正执政的十三年间,也存在问题。从制度上看,人治管理,终究不是善政,许多弊政无法割除。雍正继位后,严厉打击朋党,甚至牵连到数百年前的欧阳修,认为他的“君子有党、小人无朋”的说法,造成后代的朋党之风,因此,如果欧阳修还活着,“朕必诛之,以正其惑世之罪”,决心可谓极大。但悲哀的是,在其执政后期,鄂尔泰在地方上功绩日益卓著,入职军机处后,位于久历枢机的张廷玉之上,张廷玉虽主缄默,但也不甘心,导致乾隆初期满汉官员各附一人,形成最大的朋党。雍正在执政末年,在自己眼皮底下,却出现朋党萌芽,这是历史对他的嘲弄。雍正元年六月,曾要求内廷太监,凡有御座的地方,太监要以恭敬之心,疾走过去。同年八月申明太监接待朝臣礼节,“诸王大臣官员进入大内,坐着的太监必须起身站立,正在行走的要躲避让路,不许光头脱帽,也不许斜倚踞坐”。无奈执政后期,太监仍出现骄恣的趋势,总管太监苏培盛与庄亲王允禄“并坐接谈”。一次苏培盛吃饭,见皇子弘历、弘昼到来,竟邀请他们并坐而食。以上两件事,充分反映出人治无论多么严密,如何事无巨细,都会走向自己的反面。

本书在史料上对第一历史档案馆整理、刊印的雍正朝朱批奏折使用不多,这些是最原始的档案文献原件。而对隆科多能否成为托孤忠臣,可以武力压制皇子,隔离康熙,杨启樵教授在《雍正篡位说驳难》开篇一文做了全新的、令人信服的研究,明确否定了这种判断,可惜本书没有利用这一最新研究成果。以上两点是稍许的遗憾。当然从一部学术传记角度看,本书基本完成了作者在前言中提出的任务,即“对历史人物评论,力避感情色彩,警惕偏袒、苛求或曲意逢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历史解疑:“雍正篡位说”依据不可靠
南开大学冯尔康教授,一直致力于雍正研究,自1980年代就开始发表相关学术文章,后虽有学术转向,但仍然关注这个领域。对于“雍正篡位说”,冯尔康教授在其著作《雍正传》中进行了解读。网络配图胤禛如何继承皇位是清史研究的悬案,数十年来争论不休,看法截然对立。篡位派坚持认为,康熙属意其第十四子胤禵,后来被胤禛篡夺。无奈根据汉文还是满文材料,都无法提出令人信服的根据。网络配图冯尔康是坚持合法继承说的代表学者,他根据史料做出自己的分析,论述公道不带偏见。冯尔康认为,坚持篡夺说的依据不可靠,都是猜测。例如说胤禛继位年龄偏大,已经走向老年,所以强行灌参汤毒死康熙帝;胤禛害怕亡灵,不敢与父亲同葬,清算多位太监(如某位老学者说如果没篡位,为何一登基就杀赵昌?其实赵昌没有死,自己犯罪被处分),因为他们窥视传位真相等,不一而足。这些看法,有些让人啼笑皆非。网络配图人死后灵魂如果不灭,难道换一个房间就找不到了?况且胤...
· 揭秘:雍正“篡夺皇位”的说法真实性?
南开大学冯尔康教授,一直致力于雍正研究,自1980年代就开始发表相关学术文章,后虽有学术转向,但仍然关注这个领域。这本《雍正传》是作者吸收最近学术研究成果的新著,既是一部雍正朝历史,又是一本优秀的人物传记。历史人物传,贵在求实。涉及雍正帝的历史谜团不少,冯尔康教授在书中使用平和的语言、理性的态度,对这些争议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笔者阅读后受益匪浅。网络配图关于胤禛继承皇位胤禛如何继承皇位是清史研究的悬案,数十年来争论不休,看法截然对立。篡位派坚持认为,康熙属意其第十四子胤禵,后来被胤禛篡夺。无奈根据汉文还是满文材料,都无法提出令人信服的根据。冯尔康是坚持合法继承说的代表学者,他根据史料做出自己的分析,论述公道不带偏见。笔者认为,坚持篡夺说的依据不可靠,都是猜测。例如说胤禛继位年龄偏大,已经走向老年,所以强行灌参汤毒死康熙帝;胤禛害怕亡灵,不敢与父亲同葬,清算多位太监(如某位老学者说如果没篡位...
· 雍正帝的皇位是否出自篡夺?康熙遗诏是真是假?
雍正皇帝的皇位,是正取,还是逆取?从皇四子胤禛登基以来,这既是学术界激烈争议的问题,也是演艺界火爆炒作的题目。我们这一节就来聊聊这个热门话题.三种观点自康熙皇帝宾天至雍正皇帝继统,皇位出自篡夺的传闻异说亦是形形色色,但大体总结来无外乎三种观点,即“遗诏即位说”“改诏篡位说”和“无诏夺位说”。其中,“遗诏即位说”主要的论据如下:第一,雍正受到皇父康熙的信任,派他到天坛代行祭天大典,说明康熙临终前有意让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第二,有《康熙遗旨》为证。1722年12月20日,康熙皇帝病重。《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记载:召皇三子诚亲王允祉、皇七子淳郡王允祐、皇八子贝勒允禩、皇九子贝子允禟、皇十子敦郡王允、皇十二子贝子允祹、皇十三子胤祥、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在这里,我们暂且先不说及皇四子胤禛即位为日后的雍正皇帝,先说皇四...
· 助雍正夺得皇位的三大功臣都是谁?
胤禛夺取帝位之时,有三大功臣:一个是川陕总督年羹尧--手握重兵的他在西北牵制着当时同样手握重兵的、最有希望继承皇位者之一的十四阿哥;另外一个功臣是步兵统领隆科多——控制整个京畿要地的他公布了康熙皇帝的遗诏,让胤禛当上了皇帝:第三个功臣就是十三弟胤祥,唯一支持雍正皇帝的皇子。雍正皇帝一开始对于上述这三人都是充满感激之情的。正像雍正皇帝曾经对年羹尧所说过的那样,“朕不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赏尔之待朕;尔不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应朕之知遇……在念做千古榜样人物也。”但最后的结果,这三个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最先倒霉的是年羹尧。自恃功高的年羹尧,骄横跋扈之风日甚一日——居然完全不把雍正皇帝当回事。更有甚者,他还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以陕甘四川官员为骨干,包括其他地区官员在内的小集团。除此之外,年羹尧贪赃受贿、侵蚀钱粮的数目,居然高达数百万两之多。最终的结果是,雍正皇帝在1726年以...
· 专家驳斥"十羊九不全"说法:毫无依据
民俗文化大讲堂上,陈昆麟讲解。文/片本报记者凌文秀8日,首届民俗文化节上,民俗大讲堂以“羊年话羊”为主题,由聊城市民俗专家陈昆麟主讲,对民间流传的“十羊九不全”进行了驳斥,并详细讲解该说法的起源。同时,从造字、传说等角度,讲述“羊”代表的安定、富裕、美好的寓意。溯源>>说法源于周文王“十羊九福全”“还没到羊年的时候,就有市民跟我联系,问‘十羊九不全’这种民间风俗对不对,我回答说这个毫无依据、完全错误。”民俗讲堂才一开讲,“羊年话羊”主讲人陈昆麟就驳斥了这一民间流传甚广的说法,批判那些为了避开羊年,选择在马年生孩子的不良风俗。陈昆麟讲到,最早的关于“十羊九不全”是来源于周朝研究八卦易经的周文王,但当时周文王说的是“十羊九福全”,说十个羊有九个是有福气的、是幸福的。但因为那个时代文字不普及,老百姓不认字,传播过程多是口头相传。传着传着渐渐成了“十羊九弗全”,成了“不”的意思,同样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