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解密:马可·波罗为何说老北京元代城墙为白色?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40
转发:0
评论:0
解密:马可·波罗为何说老北京元代城墙为白色?,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了元代老北京城墙,令人惊讶的是,他明确地写道,它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了元代老北京城墙,令人惊讶的是,他明确地写道,它被涂成白色。

  元大都城墙东西7400米,南北长6650米,周长28.6公里,高约10至12米,完全由夯土制成,外面没有包城砖,采用的是宋代筑城法,即在墙内先设永定木,然后再加横向的纴木,然后加土夯筑。

  由于北京夏季多雨,土城墙容易被雨水冲刷浸泡、导致倒塌,因此在建城之初曾议以砖石包覆,但因财力不足而作罢。后元廷专门抽调军队,负责收割芦苇、编织苇席,每年入夏以苇席覆盖城墙墙体,称为“苇城”,民间俗称“蓑衣披城”。后因惧怕起义百姓放火焚烧苇席,终止了“苇城”之举,改为每有墙体松垮塌方时临时征调民夫修补。

  元城墙从建设到今,已有700余年,经长年雨水剥蚀,所剩无几,目前只存西段、北段遗址,共计12公里,高仅剩2.7—7米,为植被所据。

  可见,这种土墙就算涂成白色,遇雨也会被冲刷干净,且中原历来没有给城墙涂白的习惯,因白有丧的意味,老北京唯一涂色的城墙是紫禁城,用的是红色。

  难道是马可·波罗看错了?

  其实,在马可·波罗那本大名鼎鼎的传记中,类似错误层出不穷,比如他说“整个城市按四方形布置,如同一块棋盘”,但事实上,元大都是长方形;他说“城墙底宽十步,愈向上则愈窄,到墙顶,宽不过三步”,显然也不准确;他说皇宫中装饰着战士的图形和战争的图画,亦难找到证据;他甚至说宫廷的窗户中使用了玻璃,更是有些匪夷所思。

  最奇怪的,是马可·波罗对卢沟桥的描写,说它有24个拱,可卢沟桥只有11个拱,还说它桥墩用石狮子装饰,但只要去过卢沟桥的人就知道,它桥墩上没有石狮子,只在桥柱上刻有石狮子,马可·波罗还说桥面上铺了雕刻了花纹的石头,这亦不符合事实。这些离奇的细节,让人怀疑马可·波罗是否真的到过卢沟桥。  曾有人认为,马可·波罗说的是另一座桥,并非今天的卢沟桥,可按他游记记载的方位寻找,却没有发现新的古桥遗迹。可见,他说北京元城墙涂成白色,恐怕也不靠谱。

  马可·波罗自称在中国生活了17年,还“管理”了扬州3年,但在他的游记中,关于中国的地名多是语音译,比如称北京为“汗八里”,如果他真的被忽必烈任为官员,为什么不用蒙古语或汉语称呼呢?

  到目前为止,中文史料中还找不到马可·波罗的任何证据,很多人怀疑其作品中所写的种种,并非亲身经历,而是道听途说的集合。当然,《马可·波罗游记》原本已佚,目前留下的抄本多达140多种,不同人在抄写中可能添入了新内容,但这也说明,这本书记载的内容未必可靠,引用时应多加小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马可·波罗游记》曾记载老北京元代城墙为白色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了元代老北京城墙,令人惊讶的是,他明确地写道,它被涂成白色。元大都城墙东西7400米,南北长6650米,周长28.6公里,高约10至12米,完全由夯土制成,外面没有包城砖,采用的是宋代筑城法,即在墙内先设永定木,然后再加横向的纴木,然后加土夯筑。由于北京夏季多雨,土城墙容易被雨水冲刷浸泡、导致倒塌,因此在建城之初曾议以砖石包覆,但因财力不足而作罢。后元廷专门抽调军队,负责收割芦苇、编织苇席,每年入夏以苇席覆盖城墙墙体,称为“苇城”,民间俗称“蓑衣披城”。后因惧怕起义百姓放火焚烧苇席,终止了“苇城”之举,改为每有墙体松垮塌方时临时征调民夫修补。元城墙从建设到今,已有700余年,经长年雨水剥蚀,所剩无几,目前只存西段、北段遗址,共计12公里,高仅剩2.7—7米,为植被所据。可见,这种土墙就算涂成白色,遇雨也会被冲刷干净,且中原历来没有给城墙涂白的习惯,...
· 《马可·波罗游记》曾记载老北京元代城墙为白色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了元代老北京城墙,令人惊讶的是,他明确地写道,它被涂成白色。元大都城墙东西7400米,南北长6650米,周长28.6公里,高约10至12米,完全由夯土制成,外面没有包城砖,采用的是宋代筑城法,即在墙内先设永定木,然后再加横向的纴木,然后加土夯筑。由于北京夏季多雨,土城墙容易被雨水冲刷浸泡、导致倒塌,因此在建城之初曾议以砖石包覆,但因财力不足而作罢。后元廷专门抽调军队,负责收割芦苇、编织苇席,每年入夏以苇席覆盖城墙墙体,称为“苇城”,民间俗称“蓑衣披城”。后因惧怕起义百姓放火焚烧苇席,终止了“苇城”之举,改为每有墙体松垮塌方时临时征调民夫修补。元城墙从建设到今,已有700余年,经长年雨水剥蚀,所剩无几,目前只存西段、北段遗址,共计12公里,高仅剩2.7—7米,为植被所据。可见,这种土墙就算涂成白色,遇雨也会被冲刷干净,且中原历来没有给城墙涂白的习惯,...
· 细说元朝——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威尼斯国的人,生于l254年,卒于1324年。在1271年,刚刚满十七岁的时候,随着父亲尼科罗·波罗与叔父马泰莪·波罗,从家乡出发,经黑海、伊拉克、波斯、帕米尔高原、今日的疏附、莎车、和田、罗布泊、甘肃、宁夏,而到达内蒙古的多伦(上都),觐见忽必烈可汗。二十一个年头以后,他离开中国,从“刺桐”即泉州出发,经爪哇、苏门答腊、印度、波斯、君士但丁,在1295年回抵故乡。途中耽搁了三年,其中有两年是在苏门答腊。回国以后,他在1298年9月参加对热那亚的战争,充任一艘兵舰的舰长,战败被俘,被关了十个月。(另一说法,是关了四年多。)和他同时被关的,有位比萨国的人鲁思梯谦。他向鲁思梯谦口述在东方的所见所闻与所作的事,被鲁思梯谦用法文记载下来,成为其后七百年间畅销于全世界的《马可·波罗游记》。此书有冯承钧的中文译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前后有过拉丁文译本四部,意大利文的译本二十七部,英...
· 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游历地图查看完整时间地图马可·波罗的时间地图背景1246年贵由致英诺森四世的信1241年,蒙古人入侵匈牙利,劫掠波兰,继而转向奥地利。欧洲一片恐慌。教皇英诺森四世(InnocentIV)派遣柏郎嘉宾(GiovannidaPiandelCarpine,1180-1252)携教皇敕令前往蒙古帝国,以说服蒙古统治者皈依基督教并停止对基督徒的杀戮。柏郎嘉宾在哈拉和林见到大汗贵由,向其进谏,贵由于1246年用波斯语回信要求教皇和其他欧洲君主向蒙古臣服。这封信至今还保存在梵蒂冈。1247年柏郎嘉宾返回欧洲。1248年贵由死后,其堂弟蒙哥继位。1252年法王路易九世在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失败之后,派遣方济各会修士罗伯鲁(又译鲁不鲁乞或鲁布鲁克)出使蒙古,1254年1月3日罗伯鲁到达和林晋见蒙哥。1255年返回欧洲。1252年蒙哥派其弟旭烈兀西征。1258年,西征军攻陷巴格达,灭阿拔斯王朝。1259年...
· 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
马可·波罗与他的故事《马可·波罗游记》,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国内外对之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提出其中《马可·波罗行纪》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马可·波罗在中国的旅游纪实,兼及途径西亚、中亚和东南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全书以纪实的手法,记述了他在中国各地包括西域、南海等地的见闻,记载了元初的政事、战争、宫廷秘闻、节日,游猎等等,尤其详细记述了元大都的经济文化民情风俗,以及西安、开封、南京、镇江、扬州、苏州、杭州、福州、泉州等各大城市和商埠的繁荣景况。它第一次较全面地向欧洲人介绍了发达的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将地大物博、文教昌明的中国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不过,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马可·波罗游记》的内容都是在重述一些尽人皆知的故事,比如元朝的远征日本、王著叛乱、襄阳回回炮、波斯使臣护送阔阔真公主等。国际上研究马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