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解密:南宋朝廷为何会出现大批将领投降蒙元?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34
转发:0
评论:0
解密:南宋朝廷为何会出现大批将领投降蒙元?,1279年2月,南宋水军与元军在崖山展开一场激烈的海战,最终元军以少胜多,大

  1279年2月,南宋水军与元军在崖山展开一场激烈的海战,最终元军以少胜多,大败南宋水军,南宋王朝至此彻底覆灭。关于南宋灭亡的原因很多,但有一条比较具体的,那就是许多南宋将领纷纷阵前倒戈,望风归附,充当元军南下的急先锋。究竟有多少降将呢?根据史料的不完全统计,有名有姓的中高级将领,竟多达145人!这个数字应该是历朝之最了,那么为何会有这么多降将呢?且看【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孤雁一一道来!

  南宋降将的自我辩解

  南宋灭亡后,元世祖忽必烈在大都召见南宋降将。面对这么多的降将,忽必烈提出了一个问题,“尔等何降之易耶?”诸将回答道:“宋有强臣贾似道擅国柄,每优礼文士,而独轻武官。臣等积久不平,心离体解,所以望风送款也!”听到这个回答,忽必烈淡淡说道:“正如所言,则似道轻汝也固宜!”诸将把责任全推给了贾似道,有推卸责任的嫌疑,这么多人投降肯定有着深层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南宋朝败,权臣当国,引发财政危机。

  南宋虽然疆域小于北宋,但完全继承了北宋的“三冗”问题。宋理宗在位期间南宋由盛转衰,出现了严重财政危机,到了宝祐年间,一年的税收甚至不及支出的一半,财政赤字高达1.3亿缗(一千字铜钱为一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南宋统治者也曾采取过一些措施,大量发行纸币,但这一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引发了通货膨胀,因此士兵的待遇大不如前,经常出现“欠薪”现象。

  另外不得不提到贾似道,他利用外戚的身份,执掌朝政多达20余年,期间多次那些抗元有功,但对自己不恭顺的武将。例如曾经坚守钓鱼城,挫败蒙古蒙哥大汗的著名将领王坚,贾似道先解除了他在四川的兵权,然后调入京城,担任闲散官职,最终导致王坚郁郁而终。此外还有不少将领收到贾似道的,甚至被杀。

  其二,“重文轻武”的祖宗家法,名将的前车之鉴

  宋朝虽然是武将建立的,但对武将的防范也是历朝所罕见的,武将地位低下,出征时还要受到文官的挟制,这种“重文轻武”的政策虽然有利于国家自身的安定,但防内却不能御外。

  从南宋建立开始,皇帝对武将的不信任贯彻始终,前有岳飞被杀,后有余玠之死。简单介绍下余玠,他是南宋后期涌现出的一员著名将领,在抵抗蒙古入侵四川的战斗中屡立战功,但他最终却在接到朝廷圣旨后的一夜之间,莫名其妙的身亡。武将受到文臣的鄙视,朝廷的无端猜忌,这也是促成降将剧增的原因。

  其三,求自保,逐名利,从众心理

  蒙古大军的战斗力世所罕见,其凶残程度也是骇人听闻的,时不时的制造一些事件。一些武将自知无法与之抗衡,为了保全自身,以及保全全城百姓的性命,只得开城投降。例如惠州守将、文天祥的弟弟文壁,钓鱼城守将王立均属于这一类。另外还有一类,他们则是纯粹为了自身的功名利禄,如黄州守将陈奕、禁军副指挥使范文虎等等。此外还有一些意志不坚定者,看到大势已去,其他人纷纷投降,产生了从众心理,也就献城归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南宋末路英雄吕文焕投降后惨遭元朝廷杀害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过很多的英雄豪杰,他们为国为民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在敌人的威逼和利诱之下丝毫不为所动,即使战死也不向他们投降,他们坚贞不屈和视死如归的精神一直被后人所铭记和称颂,这些人中,南宋著名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文天祥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而同为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吕文焕,则刚好相反,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逆臣和叛贼。图片来源于网络但是最近出现了一种观点,认为吕文焕其实并不是人们想的那样,他尽到了自己的职责,最后降元是被逼无奈而已,甚至有人把他称为“末路英雄”。这实在是让人大为惊讶,吕文焕到底是英雄还是叛徒,我们让事实来给出答案。吕文焕的哥哥是南宋著名的将领吕文德,因此在耳濡目染之下,他从也立下了投身报国的念头。曾经跟随着自己的哥哥在鄂州、四川之帝与元军交战,也建立了一些战功。因此他便被朝廷派往军事要地襄阳担任守将。在镇守襄阳期间,他一方面要面对气势逼人的元军的强大攻势,一方面又要面对迟迟不给他派...
· 南宋扛不住蒙元的攻击,为何安南却能扛住?
安南(现在的越南)等挡住蒙元的三次攻击,而作为安南宗主国的南宋,却被蒙元给灭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说安南比南宋还厉害?显然,历史不能作这种简单的推理。蒙元最终没有把安南拿下来,是有原因的。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主观上,蒙元并没有很用心地和安南作战,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蒙元打安南的目的,是为了对付南宋。在蒙古大汗的时候,蒙元就发动了一次对安南的袭击。这是由兀良合台率军,从大理出发前往的。这一次,兀良合台把安南给打败了。但是,后来兀良合台想让安南和蒙元军队一起北上进攻南宋的时候,安南却并没有听他的。也就是说,安南面服心不服,蒙元并不算真正打败他。二是蒙元只想和安南议和,没想真正打他。在蒙元拿下南宋后,又发动了两次征讨安南的战争。但是,因为南宋已经拿下了,因此蒙元并没有用全力,派去的部队也打败了。而这时候,蒙元内部也产生了两派意见,最终主和派占领了上方。也就是说,当安南表示奉蒙元为宗主...
· 南宋抗蒙将领杜杲是个文武双全的人吗
杜杲简介杜杲简介描述了南宋抗蒙将领杜杲一生的大概。1173年,杜杲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嘉定年间以荫补入仕,后来被派上沙场抗敌,他英勇善战,屡立奇功。在担任地方知县时,他的作为也创得政绩。杜杲画像杜杲简介从他的父亲杜颖说起,由于杜颖官至江西提点邢狱,杜杲被安排至海门盐场供职,然而他还没上任就被福建官员召去代理闽尉,由此开启仕途。在嘉定12年抵抗金兵入侵时,杜杲面部中箭,但他没有慌乱,仍坚守战场,从容镇定地指挥战斗,使得士气大振,从而击退了企图突破的金兵。杜杲虽然骁勇善战,但颇有政治修养,对待降兵不夺也不杀,以仁义待之,以理晓之,在悉数遣散。嘉庆元年,蒙古宗王带军入侵,杜杲事先得知后转移军民,并设伏击退蒙古军队,不死心的蒙古军继续利用火炮攻城,在城楼的不断被毁之下,杜杲发明了一种用木材搭建的移动木楼,布置成一道移动的城墙,加大了蒙军攻城的难度。无可奈何之下,蒙军派出了一批敢死勇士身披严密的盔甲...
· 南宋降元将领范文虎
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元将阿术率军长驱直下,围攻重镇襄阳、樊城三年,贾似道一直封锁消息,并将泄密者诛杀。六年,南宋以李庭芝督军援襄、樊,范文虎不受李庭芝节制,贾似道竟命范文虎从中牵制李庭芝。八年三月,樊城外城被元军攻破,宋军只好退守内城。贾似道遗范文虎前往,文虎“日携美妾,走马击球军中为乐”。九年正月,张贵与范文虎约定在龙尾洲两面夹攻元军,范文虎竟违约,以风雨惊疑,退屯30里,致张贵战败被杀。襄樊失陷之后,陈宜中请杀范文虎,贾似道为掩饰其咎,仅降一职,出任安庆知府。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以城降元,担任两浙大都督、中书右丞等职,招降或攻战沿江州军,随伯颜入南宋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迁行省参知政事,十五年进左丞。十八年以日本行省右丞领兵十万随忽必烈第二次征日本,史称“弘安之役”。八月一日至日本一岐、平户等岛,遇台风,临阵脱逃,竟将十余万远征军将士遗弃在海岛上,报称败状,并归咎厉...
· 南宋将领扈再兴
扈再兴,南宋将领。字叔起。淮人。为京西制置使赵方部将。有膂力,善机变,每战身先士卒,奋勇驰突。中文名扈再兴职业部将朝代南宋特征有膂力,善机变,每战身先士卒史料《宋史・扈再兴传》朝代南宋目录1人物简介2《宋史・扈再兴传》人物简介嘉定十年(1217),金军攻襄阳、枣阳。扈再兴与铃辖孟宗政、统制陈祥等分三阵设伏。自领军一阵,诱金军入伏,佯退。金人逐赶,孟宗政与陈祥合左右两翼掩击。金人三面受敌,大败,血肉枕藉山谷间。扈再兴以功授神劲军统制。十一年,金军数万复攻枣阳,扈再兴奉命率师入援,金人闻风连夜溃逃,扈再兴俘获数万。金军复围城,相持九十日。扈再兴夜以铁蒺藜密布地,黎明佯遁,金人驰中蒺藜者十踣七八。金军败退,扈再兴领兵追至十五里冈。后来金兵攻城东隅,薄南门北角,扈再兴与孟宗政、刘世兴各当一面,大战数十合,大败金兵。十二年,金帅完颜讹可拥数万步骑强行攻城,扈再兴与孟宗政纵敌涉濠,半渡而击,又令守坝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