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梁武帝累死十几万军民做工程 结果淹死子民数十万!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3
转发:0
评论:0
梁武帝累死十几万军民做工程结果淹死子民数十万!,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武帝与北魏争锋,连年恶战,军队损失惨重。而经过钟离、朐山两场大

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武帝与北魏争锋,连年恶战,军队损失惨重。而经过钟离、朐山两场大战,梁军虽然重创魏军,但也失掉了大片地盘。

至此,双方都是国力大损,筋疲力尽,不能再打。但梁武帝萧衍还是念念不忘要收复寿阳和汉中两地。

在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为后继的前提下,就必须另外想办法了。北魏降将王足向萧衍进献了一个“绝”的办法。

其实,在两年后,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来怀疑这个王足根本就是北魏派到南梁的卧底,在南梁实施“无间道”行动。

王足在说出办法之前,先唱了一个首北方童谣:“荆山为上格,浮山为下格,潼沱为激沟,并灌钜野泽。”他向萧衍解释:只要在寿阳下游的淮河上打坝修堰,拦住淮河,等淮河水位上涨的时候,便可水淹寿阳城。

梁武帝萧衍竟然大为赞赏,派大舟卿祖暅去淮河实地勘察地势。

祖暅是天文学家祖冲之的儿子,本着务实求真的态度,去考察了一番,回来报告:淮河土质松软,无法形成坚硬的拦水坝,而一旦溃坝,后果不堪设想。

梁武帝萧衍不听,征调徐、扬之地的民众,每二十户中征五丁,加上从军队中抽调的壮兵,合计二十万人,拦水筑堰,命令太子右卫率康绚都督淮上诸军事,为修坝总指挥,北徐州刺史张豹子也要听康绚调度,守护筑堰工程,设置官属于钟离。

拦水修坝工程东起淮河南岸的浮山(今安徽明光浮山镇浮山),西至巉石山(今安徽五河铁锁岭),从两面依岸筑土,不断向河中投土,逐步向河心推进,最后于淮水中央合龙,截流以抬高上游水位,进而淹没寿阳城。

此事说来容易,做起来极难。

那时科学技术落后,劳动全靠肩挑背负,就算有牛马拉车,一车土倒下去,不等第二车跟上,第一车土早已被水冲走了,影也没有一个。

何况,正如祖暅所说,淮河边挖掘出来的泥土,疏松轻飘,跟沙子没有大的区别,入水就散,根本不可能筑坝。

梁武帝萧衍鬼迷心窍,愣是不听。

不过,因为康绚工作负责,河边的土质疏松不能筑坝,就往更远的地方取土,虽然大大地加重了劳动量,但坝还是一点点地筑起来了。

第二年(萧梁天监十四年,公元515)四月,眼看就大功告成了,可是,正值淮水汛期,大水一冲,大坝轰然坍塌。

究其原因,原来工程由上年冬天上马,因冬季水枯,施工容易,到了夏天,暴雨倾泻,而越到河中间,水流越急,难以合龙。

有人却说,这是河中有蛟龙,其乘风雨破坏了堰坝。

怎么办呢?

这时候,“”专家“出面了。相关方面的“专家”经过研究,得出结论:蛟龙怕生铁。

于是梁武帝萧衍便从建康东、西冶(铁工场)征来几千万斤铁器,一古脑抛进了滚滚淮河里,却仍旧无法合龙。

有人又支了个招,伐树,把几棵树身做成并栏圈的模样,中间填满石块,上面再加泥土,以此截流筑坝。

这么一来,沿淮上百里以内的树都伐光,木头、石头都用得精光,挑担的人肩膀都磨烂了,夏天里疾病成疫,死掉的人互相倾压着,尸体遍地,蛆虫成堆,苍蝇蚊虫,聚集不散,日夜轰鸣,而到了冬季,淮河、泗水都结了冰,役夫和兵士被冻死掉十分之七八。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坝终于一点点筑起来了,且异常结实。

这下轮到北魏抓狂了。

北魏大为揪心,先命猛将杨大眼镇守荆山(今安徽怀远西北),又遣南梁降将萧宝夤领兵去阻止梁军的工作进程,不久,又加派尚书右仆射李平前往寿阳统辖各军。

萧宝夤数次进攻,都被康绚击退。

北魏准备追加兵力,任命任城王元澄为大将军、大都督南讨诸军事,勒兵十万,即将从徐州出兵攻打淮河堰。

已到寿阳的北魏尚书右仆射李平经过一番考查,断言南人的浮山堰根本不可能筑成,不主张加兵。

然而,萧梁天监十五年(公元516年)四月,耗时一年多的浮山拦水坝却南梁众人的欢呼声中成功合龙!

在付出了十几万军民生命的惨重代价之后,淮河之上,赫然出现了这么一道庞然大坝:全长近四千米,坝基下宽三百多米,上宽一百多米,高度约五十米,水域面积近七千平方公里,总蓄水量约为一百亿立方米。

在古代如此落后的技术条件下,竟然建成了这样庞大规模的大坝,令人惊叹。

总包工头康绚也吸取了第一次筑坝失败的教训,在坝堤上广树柳树,以密实土基。上流的淮河水被浮山堰拦截,掉头倒流,寿阳周边数百平方公里的地方变成了一片泽国。

寿阳城中的魏军看着流经城外的淮水水位不断上升,不由得大为恐慌。

为了避免落下喂鱼的下场,城中的魏军连夜在八公山东南修建了一座魏昌城,并在硖石戌之间搭起浮桥,以备大水淹城之际逃生。

居民被分散在冈陇上,放眼望去,但见淮水清澈,庐舍冢墓,了然在下,一个个吓得抱头大哭。

倒流回去的淮河水虽然淹泡着寿阳城,但因为水流量太大,浮山大坝的承受力也受到了极大的考验。

康绚就凿水东灌,分流护堤。

大坝在康绚的管理守护下,顺利地挺过了夏季汛期。随着上游水位的不断提升,如果不出意外,这年冬天,寿阳城将会迎来它的灭顶之灾。

可是,意外还是发生了。

南梁的北徐州刺史张豹子原认为这是在自己的辖境内搞大工程,修坝总指挥应该由自己负责,可到头来却是康绚所得,恼怒异常,就不断向梁武帝萧衍告康绚的黑状,说康绚与北魏勾勾搭搭,要出卖浮山堰。

这条大坝可是梁武帝萧衍的呕血之作,赶紧把康绚调了回去,把浮山大坝交给了张豹子管理。

康绚既还,张豹子不复管理修缮淮堰。到了九月秋季,淮河水急剧上涨,应该对浮山坝开渠泄洪了。张豹子却毫无知觉。

萧梁天监十五年(公元516年)九月十三日,被拦截近半年的淮河水就如同一头久困的巨兽,突然大发脾气,乱冲乱撞,一下子就冲垮了河堰,决堤声犹如雷鸣,声震三百余里。

大坝上的数万梁朝军民被卷入无情的洪水中,绝望的哭喊声响彻天空。

然而,这仅仅是灾难的开始。

浮山坝的下游都是一往无前的平原开阔地带,从浮山坝上咆哮翻滚而下的洪水一下子就淹没了这些平原,十几万无辜百姓和他们的家园一起,还来不及做任何反应,就被洪水所吞噬。

洪水冲跨了浮山大坝,被埋在大坝下面的那十几万筑坝的南梁军民尸体被洪水卷了出来,漂浮在浩浩水面之上,尸体已经腐烂变形,或人头鱼身,或龙形马首,千奇百怪,令人毛骨悚然,变色欲呕。

梁武帝萧衍在建康收到了浮山溃坝的消息,一下子就崩溃了,自此再也没有与北魏相争的雄心。

最后,用一位北宋文学家为此事件作的诗做结尾。

粤萧梁之服命兮,抗北魏以争衡。

信降虏之诡计兮,阻汤汤而倒征。

哀死者之数万兮,孤魂逝其焉游?

运徒力顿漂无根,潮波复故弥亿年。

背自然以开凿兮,固神禹之所恶。

——————宋.秦观《浮山堰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崖山之战的结果及影响:十万军民殉难,宋室覆灭
导读: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是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南宋祥兴二年)中国宋朝军队与元朝军队在崖山(今广东新会南崖门镇)进行的大规模海战。这场战役直接关系到南宋流亡朝廷的兴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这场战役以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告终。它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也标志元朝最终统一中国。但日本方面有些史学家认为这场战役的结果标志着古典意义中华文明的衰败与陨落,因此有“崖山之后无中国”这一说法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反对民族压迫的抗元斗争是正义的,他们坚决的斗争迫使蒙古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野蛮政策。当然张弘范在炫耀武功的同时,也曾做出一些有益的事。如他在进军中尽量减少破坏和,在政治上支持忽必烈的汉化改革措施,抛弃蒙古旧制等。他只是按照统治者的命令行事罢了,因此对张弘范做简单的肯定或否定都不符合历史真实。但可以肯定的是,元朝代宋而建国,虽然在形式上又一次完成中国的统一,但这个王...
· 中原军民抗辽之战
五代后汉天福十二年(辽天禄元年,947年),契丹(辽)军入据中原,四处剽掠,被中原军民奋起逐出境内的作战。后晋开运末,契丹主耶律德光举兵灭晋,入东京(今河南开封),改国号辽。原后晋北平王刘知远趁中原无主,称帝太原,伺机南下。辽帝欲自主中原,便多以其子弟及左右亲信任各地州、镇节度使、刺史。以通事耿崇美为昭义节度使,镇守潞州(治上党,今山西长治);高唐英为彰德节度使,镇守相州(治今河南安阳);崔廷勋为河阳节度使,镇守孟州(今河南孟县西南),以控扼要害。遣契丹将述轧、奚王拽剌、勃海将高谟翰戍守洛阳(今属河南)。辽军所至,大肆抢掠。30万兵马靠每日派出数千骑,分出四野“打草谷”或强掠各州吏民钱帛供养,致使东、西两畿(今河南开封、洛阳之属县)、及郑(治管城,今河南郑州)、滑(治白马、今河南滑县东)、曹(治济阴,今山东曹县西北)、濮(治鄄城,今山东鄄城东)数百里间,财畜殆尽,民不聊生。巨大灾难激起中原...
· 春秋时期:巴国十几万百姓去哪儿了?
如果说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当中躲避秦乱,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隐居人真的存在,那这些人一定就是巴国人。我们一直称四川盆地一带为巴蜀,就是因为在先秦时代哪里存在这两个国家,巴国和蜀国。巴国是一个曾经创下过辉煌青铜器文明的奴隶制国家,在被后来的秦国击败并吞并之后,巴文化消失直至湮灭。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个曾经极其辉煌的文明,怎么会消失的那么突然,那么彻底呢?从巴国的历史形象和今天出土的文物来看,和中原文化有极大的差别,很容易让人们误解巴国文化是少数民族。但实际上,巴国人是地地道道的华夏族。巴人不但和黄帝是同一脉系,而且还参加了武王伐纣的联盟军,并且是前锋部队。巴国的国号,也是在武王伐纣之后,跟中原诸侯国一起分封的,是第四等的子爵国,跟吴国楚国一个级别。巴人文化是为数不多的起源于长江流域的华夏文化,曾经与当地“盐水女神”为代表的某个神秘的母系氏族社会争夺盐矿。经过空日持久的战争,最终巴人获得了胜...
· 累死人是真的吗?古今劳碌命:古代累死人的历史案例
中国历史长河中,不乏因过度劳累而逝世的案例。这些人物,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文人墨客,都以他们的勤奋和执着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本文将选取几位典型的“工作狂人”,分析他们因劳累过度而离世的原因,并探讨其背后的社会背景和个人因素。诸葛亮:事必躬亲,劳累致死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一生几乎都在为蜀汉的兴复汉室而努力,最终病逝于五丈原,享年五十四岁。《三国演义》中多次提到诸葛亮因劳累过度而吐血,这很可能是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症状。据《魏氏春秋》记载,司马懿曾问蜀使诸葛亮的工作状态,得知其劳累过度,断言“亮将死矣”。诸葛亮的事必躬亲、追求完美,使得他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处理政务和军事,最终积劳成疾,遗憾离世。王安石:嗜书如命,工作至死王安石,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以推行熙宁变法闻名于世。他的一生几乎都在读书和工作中度过,是典型的“宅男”和“工作...
· 宋朝子民是怎样纳税的?宋朝子民纳税负担简介
中国的人均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严重不协调和失衡,这是全球众所周知的一个经济怪现象和国家发展的顽疾。其形成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经济学界内外的各路专家和决策者都对症下药,开了很多良方。经济学家谢国忠曾撰文指出,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结构失衡和国民收入低下的问题,首先亟需减税一万亿人民币,税收是调节国民经济的重要杠杆,古今中外皆如此。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的纳税负担世界第二,仅次于法国,而且痛苦指数要超越法国,冠于全球。大力呼吁政府减税的经济学家谢国忠指出,当前我国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必须降低五分之一。增值税降低五分之一,即从现在17%的税率降低到13.6%。在CPI居高难下的当前,仅仅增值税降到13.6%,就可以大大缓解普通老百姓的消费支出。换一个角度来说,降低他们的消费支出,也就是在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两宋时期,国防压力巨大,抵御和制衡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靡费了大量的国家财富。但即便如此,宋代的税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