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芈月传》称呼有错误:专家称楚王不能直呼赢驷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11
转发:0
评论:0
《芈月传》称呼有错误:专家称楚王不能直呼赢驷,通过一部电视剧《芈月传》能长不少历史知识。虽然观众已知“芈”的正确读法(“芈

  通过一部电视剧《芈月传》能长不少历史知识。虽然观众已知“芈”的正确读法(“芈”,音“mǐ”),可是对于这些战国中期人物的称呼方式,历史学者有话要说。

  日前,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副教授郭永秉指出,“剧中,嬴驷、赵侯雍……这些称呼和它们出现的场合,并不是严谨的先秦风格”。

  自上古时代至春秋战国,人类在繁衍与文明的发展中建立了家族与血统的观念,对它们的重视就体现在“姓”与“氏”上。历史上,秦惠文王姓“嬴”(音“yín”)、名“驷”(音“sì”)。但今人“姓与名”结合的称呼方式,可不能在两千多年前的历史空间里信手拈来。

  “虽说发展到战国末期,因为家族社会的逐渐解体,庶人阶层已开始模糊‘姓’与‘氏’的使用,但在高级贵族阶层中依然严格恪守着界限。”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董珊说。其实,被误称的何止是秦惠文王,赫赫有名的周武王被称为“姬发”,秦始皇被称作“嬴政”,其实都是一种误称。

  还原先秦有规律:女称“姓”男称“氏”

  姓氏使用,先秦“有别”。姓的诞生目前最早可溯之西周,它的产生是为了避免同姓通婚。《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言:“男女同姓,其生不蕃(音“fán”)。”说的就是古人极为警惕同姓结合、重视后嗣繁衍这件事儿。西周之前,人类的聚居范围还十分有限。但随着人口的逐渐膨胀、迁徙,“姓”诞生了。它发挥出标明聚居人群来源、区别家族的实际功能。

  从史料来看,先秦女子多用“姓”来称呼,正因为它与婚姻息息相关。电视剧中的“芈月”“芈姝”在历史上是来自楚国公族的少女。“芈”姓就是楚国公族的代表姓氏之一。

  上古至春秋,见于文献记载的只有姚、妫(音“guī”)、姒(音“sì”)、子、姬、姜、嬴、风、己、任、羋、祁、妘(音“yún”)、姞(音“jí”)、漆、归、偃(音“yǎn”)、允、曹、董、曼、隗(音“wěi”或“kuí”),共22个姓。其中多个姓为女字旁,反映了姓的母系社会起源。先秦贵族们坐的车上就常有姓的标志,以彰显各自的家族身份。

  先有姓而后有氏。与姓有所不同的是,“氏一再传而可变”。通俗地说,氏就是细分后的姓。早期家族社会,同一家庭里也是等级森严的。先秦贵族男子一般以氏来称呼,以示尊卑贵贱。

  然而,随着分封制的瓦解与此后郡县制的产生,个人逐渐取代家族与国家发生关系。家族符号的重要性逐渐没落,姓与氏的独特涵义渐渐模糊起来。秦始皇之所以被误称许久,也正肇始于此。

  郭永秉告诉记者,“嬴政”这个称呼最早在汉代杨雄《法言》里已经出现,这是汉代人已经不熟悉先秦姓、氏之别的结果。

  《史记》里记载,“始皇及生,名为政,姓赵氏”“秦庄襄王卒,秦王赵政立”。北大汉简里有一篇《赵政书》,也可从侧面证明秦始皇其实叫做“赵政”,或者“秦政”“秦王政”。

  “秦宫里的公子们,由来自不同诸侯国的女子所生。为了从宫廷内部对她们所生的孩子进行区分,经常会以母氏而氏,”秦始皇‘赵政’之称由此而来,董珊说,“她的母亲不是赵国贵族,氏虽不可考,但秦异人是在赵国遇见她,便以赵相称。”

  “姓、氏、名、字”皆关乎礼

  从汉代流传至今的误称已然成为一种“俗称”,今天的人们虽然没有必要锱铢必较、推倒重来,但学者认为,认识其中的区别还是很有必要。现代人对古代“姓、氏、名、字”其实很陌生。它涉及到中国文化的发展源头,与中国礼仪之邦的传统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对于影视剧这样的大众文化消费品来说,若想要还原一个精致的战国,需要做好更加深厚、用心的历史功课。

  回到《芈月传》中,秦始皇的祖辈——秦惠文王实则也不该称作“嬴驷”。尤需一提的是,秦惠文王的字“驷”,古人就曾认错。

  据前些年发现的秦惠文王祷病玉版铭文,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指出“驷”字实际上是“骃”字(音“yīn”),因为写法与“驷”太过相近,古人在传抄刊刻时发生了错误。因此,秦惠文王被称为“秦骃”才是正确的。

  “秦骃这种称呼方式其实是一种‘对称’”,董珊告诉记者,作为古人对“礼”重视的非常重要的部分,“称呼”的使用非常复杂。发生在“国际外交”“宫廷生活”“君臣对话”等不同场合中,同一人往往有不同的称呼方式。其实,现代社会也未尝不是如此。仅仅翻看先秦典籍《左传》中涉及的人物称谓,就足以令不少非专业人士大呼头疼了。但这也并非说,其中的丰富性无法展现。“有不少描绘同时代的影视剧作品有较为成熟的示范。关键在于,如何为观众铺设好认知的通道。”董珊说。

  电视剧《芈月传》里,楚王与大夫、谋臣们在议事中张口闭口称呼秦惠文王“嬴驷”,其实不符合楚王的身份。类似的,秦惠文王在朝廷会议上谈到赵武灵王时,称他为“赵侯雍”也不妥。

  史料记载,名存实亡的周天子周威烈王正式册封赵、韩、魏为独立诸侯国。赵武灵王八年,虽发生过“五国相王”的轶事,楚国、越国及魏国借此僭越称王。然而赵武灵王却最终表示了他不称王的心意,“无其名,敢处其名耶?”这段历史可见于《史记》的记载。因此在“正式场合”中,秦惠文王称他为“赵侯”最合适。而若是赵国人,称呼他们的君主,用“赵君”则比较妥帖。

  先秦时期,男女皆有名和字。一般说来,出生后取名,成年时取字。女子未出嫁时,以伯、孟、仲、叔、季、少等序称加上姓来称呼。在此基础上也可加名、加字。例如史书中有个著名的公主、楚平王的女儿“季羋畀我”,季表明她的排行,羋是楚国公族姓氏之一,“畀我”是她的字(“畀”,音“bì”)。若是同姓少女共事一夫,史书中不乏出现类似的情况,女名往往以“大”“小”“长”“少”来区别,例如齐国曾有“长卫姬”“少卫姬”。秦惠文王可以称两位“芈姓”嫔妾为“大芈”“小芈”,也是这个道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芈月传赢夫人结局为芈月而死?芈月传嬴夫人为何帮芈月?
芈月传赢夫人结局竟然为芈月而死?芈月传嬴夫人为什么帮芈月?赢夫人曾经嫁给魏国做太子妃,因为给母国传递情报害得魏国丢城弃地被休了赶回秦国,但赢夫人在宫中很有地位。然而一向不理后宫争斗的赢夫人却意外警告芈月不要恃宠而忘形,要收敛心性,懂得进退,芈月铭记心头。这么一看,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赢夫人对芈月来说是有着提点的作用。可是嬴夫人为什么帮芈月?嬴夫人有何目的?赢夫人帮芈月首先是爱屋及乌,芈月与赢夫人养的大公主孟嬴私交甚好,再加上亲弟弟秦王对芈月置若珍宝,赢夫人当然乐于帮助芈月。赢夫人是秦王的姐姐,所以她所做的事情都是在弟弟的基础上考虑的。而且是帮助秦王,而秦王喜欢芈月,赢夫人自然也是要帮助芈月一些。其实一看她就知道她是不坏的,一生衷心于秦国,还是帮了芈月。
· 芈月传嬴夫人和庸芮什么关系赢夫人和赢驷什么关系
电视剧《芈月传》当中,赢夫人是赢驷的长姐。青春年少的时候嫁到了魏国,表面上是秦魏两国的联姻,实则暗怀鬼胎,此后赢夫人为秦国暗中传递消息,后被发现,被魏王下令处死,但最后秦惠王不忍心姐姐受到如此对待,双方经过协商,决定秦国用15座城换回她归国,并且将北边的行宫赐给了赢夫人,将孟赢交给赢夫人抚养,并帮助嬴驷管理后宫,是个相当有威望的人。赢夫人为人刚正,与庸芮关系匪浅,能时时提点惠文王,并对芈月多有指导,也让芈月领略到,要当一个女强人是多么不易。在惠文王死后,赢夫人拼死守护遗诏,并在秦宫与芈姝斗争,为掩护芈月逃离险境,与芈姝周旋,最终葬身行宫的火海中,坚守自己的原则,死也死得也无怨无悔,完成最终使命。提到赢夫人,我们自然又会想到另一个人,此人是秦国的高富帅,那便是——庸芮。气度翩翩、学富五车的俊才庸芮是众多京城少女的梦中情人,又一位青年俊才出现在芈月身边的青年才俊,虽然庸芮这一角色并不是整部剧的...
· 楚王直呼秦惠文王“嬴驷”?实不知礼也
通过一部电视剧《芈月传》能长不少历史知识。虽然观众已知“芈”的正确读法(“芈”,音“mǐ”),可是对于这些战国中期人物的称呼方式,历史学者有话要说。日前,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副教授郭永秉指出,“剧中,嬴驷、赵侯雍……这些称呼和它们出现的场合,并不是严谨的先秦风格”。自上古时代至春秋战国,人类在繁衍与文明的发展中建立了家族与血统的观念,对它们的重视就体现在“姓”与“氏”上。历史上,秦惠文王姓“嬴”(音“yín”)、名“驷”(音“sì”)。但今人“姓与名”结合的称呼方式,可不能在两千多年前的历史空间里信手拈来。“虽说发展到战国末期,因为家族社会的逐渐解体,庶人阶层已开始模糊‘姓’与‘氏’的使用,但在高级贵族阶层中依然严格恪守着界限。”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董珊说。其实,被误称的何止是秦惠文王,赫赫有名的周武王被称为“姬发”,秦始皇被称作“嬴政”,其实...
· 楚王直呼秦惠文王“嬴驷”?实不知礼也
通过一部电视剧《芈月传》能长不少历史知识。虽然观众已知“芈”的正确读法(“芈”,音“mǐ”),可是对于这些战国中期人物的称呼方式,历史学者有话要说。日前,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副教授郭永秉指出,“剧中,嬴驷、赵侯雍……这些称呼和它们出现的场合,并不是严谨的先秦风格”。自上古时代至春秋战国,人类在繁衍与文明的发展中建立了家族与血统的观念,对它们的重视就体现在“姓”与“氏”上。历史上,秦惠文王姓“嬴”(音“yín”)、名“驷”(音“sì”)。但今人“姓与名”结合的称呼方式,可不能在两千多年前的历史空间里信手拈来。“虽说发展到战国末期,因为家族社会的逐渐解体,庶人阶层已开始模糊‘姓’与‘氏’的使用,但在高级贵族阶层中依然严格恪守着界限。”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董珊说。其实,被误称的何止是秦惠文王,赫赫有名的周武王被称为“姬发”,秦始皇被称作“嬴政”,其实...
· 楚王直呼秦惠文王“嬴驷”?实不知礼也
通过一部电视剧《芈月传》能长不少历史知识。虽然观众已知“芈”的正确读法(“芈”,音“mǐ”),可是对于这些战国中期人物的称呼方式,历史学者有话要说。日前,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副教授郭永秉指出,“剧中,嬴驷、赵侯雍……这些称呼和它们出现的场合,并不是严谨的先秦风格”。自上古时代至春秋战国,人类在繁衍与文明的发展中建立了家族与血统的观念,对它们的重视就体现在“姓”与“氏”上。历史上,秦惠文王姓“嬴”(音“yn”)、名“驷”(音“s”)。但今人“姓与名”结合的称呼方式,可不能在两千多年前的历史空间里信手拈来。“虽说发展到战国末期,因为家族社会的逐渐解体,庶人阶层已开始模糊‘姓’与‘氏’的使用,但在高级贵族阶层中依然严格恪守着界限。”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董珊说。其实,被误称的何止是秦惠文王,赫赫有名的周武王被称为“姬发”,秦始皇被称作“嬴政”,其实都是一种误称。还原先秦有规律: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