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韩信点兵 多多益善:揭秘西汉大将军韩信之死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23
转发:0
评论:0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揭秘西汉大将军韩信之死,公元前196年,西汉刚刚建立不久,国家犹如飘浮在风中的浮萍,随风摇曳,处在这样一

公元前196年,西汉刚刚建立不久,国家犹如飘浮在风中的浮萍,随风摇曳,处在这样一个新生儿内部的人们,更是人人自危。刘邦杀死了大量建国功臣,这些曾经与刘邦共同奋斗、出生入死的人,却并没有享受到胜利的果实。这其中也包括了“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齐王韩信。

韩信是秦汉之际最著名的军事家,为西汉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与萧何、张良并称为“西汉三杰”。但是这位大功臣最终的结局并不如想象中的美好,他被吕后、萧何捕杀于长乐宫中,三族被夷。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位大功臣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呢?

一直以来,史学界对韩信死因说法不一,各执一词。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是韩信被杀的起因是自请封王。汉高祖五年,平定三齐之后,刘邦被楚军围困于荣阳,焦急地等待韩信率兵来救。但是刘邦等到的并不是韩信大军,而韩信自请封为齐王的上书让刘邦十分震怒,但是有求于人的刘邦,也只好遂了他的意。刘邦并非是心甘情愿,而是现实所逼,不得已而为之。韩信自请封王的做法,在刘邦心中埋下了深深的隐患。因此,在楚汉战争刚刚结束,刘邦就设计夺了韩信的兵权,徙封为楚王。入楚的韩信还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反而与项羽旧部钟离昧相交甚密,刘邦对韩信的怀疑更甚。但是,一代帝王怎能单凭怀疑就诛杀建国功臣?刘邦就算是权倾天下的帝王,也必须要以理服人。真正让刘邦有机会杀掉韩信的原因在于有人告韩信谋反。

二是韩信的死因在于谋反。自请封王事件之后,刘邦对韩信已经是心存芥蒂,杀掉韩信只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有人告韩信谋反。所以当有人举报韩信要谋反的时候,刘邦就再也没有犹豫了,他抓住了这个时机,采用陈平的调虎离山之计,以出游云梦为借口,趁着韩信来陈朝会见之时逮捕了韩信。果断而深谋远虑的刘邦仍念韩信建国功勋,并未杀之,改封为淮阴侯,使居长安,危机四伏的韩信依然没有看清楚形势,反而在被刘邦降封为淮阴侯之后,常常称病不上朝。甚至还勾结握有重兵的陈豨,准备趁着刘邦伐陈之时,与陈里应外合,发动叛乱。韩信的阴谋被人告发之后,被吕后、萧何捕杀于长乐宫之中。

三是刘邦为了消除割据势力、统一集权,而不得不杀韩信。刘邦为平定天下,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之下分封了七个“异姓诸侯王”,这些“异姓诸侯王”都曾为建立西汉王朝作出重大贡献。他们都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广大的封土,这些“王中之王,国中之国”成为西汉王朝统一集权的重大隐患。尤其是在刘邦基本上控制了六国旧贵族和关东豪杰的分裂活动之后,异姓诸侯王更成为刘氏家族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不论韩信有无谋反之心,刘邦必然会采取高压手段来消灭异姓诸侯工,才能免除战祸,休养生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是无奈而为之。

四是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刘邦并未有杀韩信之意,韩信被吕后、萧何所杀,只是吕后为了自己以后篡权扫除障碍,而萧何作为韩信的举荐人,捕杀韩信是因为当时自己已深受刘邦猜疑,如不屈从于吕后的意旨,自己也会遭到株连,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所以韩之所以被杀,所谓谋反只是莫须有的罪名,吕后揽权才是真正的主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韩信点兵
【成语】韩信点兵【成语】韩信点兵【拼音】hánxìndiǎnbīng【解释】韩信点兵的成语来源淮安民间传说。常与多多益善搭配。寓意越多越好。【故事】刘邦问他:“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韩信:“最多十万。”刘邦不解的问:“那你呢?”韩信自豪地说:“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那我不是打不过你?”韩信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而将士们是专门训练士兵的。”淮安民间传说着一则故事——“韩信点兵”,其次有成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韩信带1500名兵士打仗,战死四五百人,站3人一排,多出2人;站5人一排,多出4人;站7人一排,多出6人。韩信很快说出人数:1049。
· 韩信点兵的故事
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韩信傲气十足地说:“我呀,当然是多多益善啰!”刘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兴,勉强说:“将军如此大才,我很佩服。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向将军请教,凭将军的大才,答起来一定不费吹灰之力的。”韩信满不在乎地说:“可以可以。”刘邦狡黠地一笑,传令叫来一小队士兵隔墙站队,刘邦发令:“每三人站成一排。”队站好后,小队长进来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又传令:“每五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三人。”刘邦再传令:“每七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转脸问韩信:“敢问将军,这队士兵有多少人?”韩信脱口而出:“二十三人。”刘邦大惊,心中的不快已增至十分,心想:“此人本事太大,我的想法找个岔子把他杀掉,免生后患。”一面则佯装笑脸夸...
· 大将点兵多多益善:大将军韩信为何非死不可
“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这是刘禹锡写的《韩信庙》一诗,对他的死因做了充分糅合和提炼。但是,从“钟室叹良弓”推导出“后人怕立功”之论,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归谬法,好像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小心眼似的,又好像后世觅封侯的人都成了绝对少数似的,很难自圆其说。实际上,韩信之死,纯属吕后“滥用私刑”。韩信到底该不该杀?这是一个令刘邦纠结的问题。一方面他有不赏之功,没有他,就没有汉之立国;另一方面他确实不太安分,叫人很不放心。网络配图高祖六年,韩信为楚王,有人密报其谋逆。刘邦迟疑不决,诸多将领却异口同声: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了,陛下,发兵打吧(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韩信的人缘看来不太好,“勋冠三杰”,让刘邦的兄弟伙集体患了红眼病。在陈平的建议下,刘邦伪游云梦,将韩信抓起来审查,结果就有了“良弓”云云。后来的事实证明,韩信确有谋反之心,并非空穴来风,但是刘邦顾念他...
·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亮煌煌几页史书,乱纷纷万马逐鹿;雄赳赳一代名将,野茫茫十面埋伏。山埋伏,水埋伏,将军战术传千古。云埋伏,雾埋伏,功臣末路断头颅……这首电视连续剧《淮阴侯韩信》的主题歌,悲壮,凄凉,发人深省。韩信,西汉初著名军事家,淮阴(今江苏清江西)人。在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浪潮中,他最初投奔项羽,未被重用;后来又投奔刘邦,因官职小又逃走了。经过萧何极力推荐,才被刘邦重用,担任了大将军。韩信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帮助刘邦击败了项羽等诸侯,建立了西汉王朝。有一回,汉高祖刘邦在和韩信的闲谈中,议论朝中将领的军事才能。在他俩看来,那些将军无论在沙场征战,还是出谋划策,都各有长处或短处。到后来,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指挥多少军队呢?”韩信说:“陛下您最多能指挥10万人。”刘邦又问:“那么你能带多少兵呢?”韩信说:“我带兵越多越好(多多益善)。”这一下刘邦受不住了,勉强笑了笑说:“既然是越多越好,你为什么始终在我的手下呢...
· 传说典故-韩信点兵
点兵秦朝末年,楚汉相争。一次,韩信将1500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苦战一场,楚军不敌,败退回营,汉军也死伤四五百人,于是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当行至一山坡,忽有后军来报,说有楚军骑兵追来。只见远方尘土飞扬,杀声震天。汉军本来已十分疲惫,这时队伍大哗。韩信兵马到坡顶,见来敌不足五百骑,便急速点兵迎敌。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结果多出2名;接着命令士兵5人一排,结果多出3名;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结果又多出2名。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我军有1073名勇士,敌人不足五百,我们居高临下,以众击寡,一定能打败敌人。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这一来更相信韩信是“神仙下凡”、“神机妙算”。于是士气大振。一时间旌旗摇动,鼓声喧天,汉军步步进逼,楚军乱作一团。交战不久,楚军大败而逃。[170]首先先求5、9、13、17之最小公倍数9945(注:因为5、9、13、17为两两互质的整数,故其最小公倍数为这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