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国如何灭掉赵国的?秦国对廉颇、李牧使用反间计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7
转发:0
评论:0
秦国如何灭掉赵国的?秦国对廉颇、李牧使用反间计,秦国使用反间计除掉廉颇、李牧的故事耳熟能详:长平大战前,廉颇固守不出,秦军求

  秦国使用反间计除掉廉颇、李牧的故事耳熟能详:长平大战前,廉颇固守不出,秦军求战不得,于是散布流言让赵国撤掉廉颇换上赵括,随后大败赵军;秦始皇灭亡赵国之战,李牧固守不出,秦国再次散布流言让赵国撤掉李牧,以赵葱替代,随后王翦击败赵军,赵国灭亡。

  可是,秦国真的使用了反间计吗?就算真的使用了反间计,何以赵国会连续两次上当,赵国君臣都是猪脑子?

  看另一个例子,秦始皇灭楚之战:楚军统帅项燕用兵有方,一战击败秦军二十余万,将秦军赶出楚国,随后秦始皇倾全国军力再攻,整整出动了六十万,这个兵力远远超过楚军,按说应当积极求战,可是王翦居然采取了固守的策略,坚守营垒不出,积极求战的反而是力量更弱的楚军。

影视人物(李牧)

  为什么王翦会选择固守不出?因为秦国整体实力远远大于楚国,只要僵持下去,楚军迟早会因为粮食问题被迫解散,最后的结果也确是如此,求战不得之后,项燕终于撑不下去了,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饿死或者解散,项燕选择了解散,解散军队让青壮男子回乡种地,明知这是一条死路也不得不走,王翦则开始追击,轻轻松松击败了实力大大削弱的楚军,灭了楚国。

  回过头再看长平之战和灭赵之战,长平之战使用反间计是合理的,当时其它五国还有很强实力,秦国必须速战速决,在合纵形成之前打败赵军;灭赵之战选择反间计则是不合理的,当时其它各国破败,根本不可能合纵了,僵持下去,赵国很快会因为粮食问题而被迫解散,就如后来的项燕。

  所以,灭赵之战的反间计是不存在的,那些”流言“只是赵国君臣的正常不同意见而已,赵国君主从战略考虑要求速战,李牧从战术考虑选择坚守,双方的意见不同导致了冲突,李牧被杀。

  项燕是一个出色的将军,一点都不逊色李牧,项燕的失败是国家的失败,是楚国国力不足导致的失败,项燕本人的责任并不大。

  还有,如果考虑更长远的话,其实王翦应当出战,这样虽然会导致秦军的很大伤亡,但是胜利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能严重削弱楚军的实力,不出战虽然灭了楚国,但是楚国的军力还在,对秦国还是巨大威胁,秦始皇死后群雄四起,对秦国威胁最大的就是楚军,为什么?就因为王翦没有歼灭楚军,楚国的军力仍在,并在巨鹿战斗中歼灭了秦军,灭了秦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战国四大名将,赵国的廉颇、李牧都被秦国的反间计所害!
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嗜杀,廉颇自大,王翦阴险,李牧忠义。在战国历史中,尤其是战国中后期,秦国的白起王翦和赵国的廉颇李牧因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大的影响力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战绩辉煌,规模庞大,举国轻重。后人对着四人谁最厉害的评价一直都未曾间断,不过大致的观点是厉害排名中,白起>李牧>王翦>廉颇。其实,这种论断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也有失偏颇。今天,我们不评论四人的战功,而是探讨一下四人的结局:战国四大名将:一、白起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千字文》将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白起善于用兵,与来自楚国的秦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白起在秦昭襄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担任秦国...
· 谁陷害了赵国的廉颇和李牧:为秦国统一立下大功
在战国中后期,胡服骑射后的赵国成为东方六国抗衡大秦帝国的中坚。尤其是在齐国和楚国相继衰落后,赵国对秦国作战的胜败,对战国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战国后期,秦国白起、王翦,赵国廉颇、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不过,在赵国内部,有一个人陷害了廉颇、李牧这两员大将,成为秦国统一天下中最关键的“帮凶”。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赵国的相国郭开。在郭开和廉颇同为赵国大臣的时候,因为这郭开比较善于阿谀逢迎,是典型的小人行为。由此,再一次宴会上,廉颇当众训斥了郭开,促使郭开在心里暗暗记恨廉颇。与此同时,这个报复廉颇的机会很快就来了,在赵孝成王去世后,赵悼襄王即位国君。而赵悼襄王赵偃为太子时,伴读的人就是郭开。所以,郭开很快成为信任国君的心腹。不久之后,在廉颇在外作战的时候,郭开就在赵悼襄王面前污蔑廉颇居功自傲,不排除有造反的可能性。同时,对于赵悼襄王来说,本来也不喜欢廉颇,马上就命令乐乘取代了廉颇的兵权。而廉颇因...
· 秦赵番吾之战的历史意义:李牧被秦国反间计陷害
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秦王子赢政继秦王位。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亲政,当年了嫪毐叛乱,罢太后,次年驱逐吕不韦,大权独缆。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十一年,秦国趁赵与燕大战,国内空虚之机,分兵两路进攻赵国。名将王翦率一军攻占阏与(今山西和顺)、撩阳(今山西左权),将军桓齮(樊於期)、杨端和率一军攻占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安阳(今河北安阳西南)等9座城邑。公元前234年,秦王政二次伐赵。秦将桓齮又率军进攻平阳(今河北磁县)、武城,杀死赵将扈辄,斩首10万,大败赵军,占领城池。公元前233年,桓齮挥军越太行山,占领赤丽、宜安两邑(今河北石家庄),进攻赵国腹地。赵王急调在北方戍边抵御匈奴的名将李牧,带兵抗秦,在肥(今河北晋州)以“围魏救赵”之计奇袭秦军营地,后又设伏围歼回师秦军,尽歼秦军十余万。桓齮畏罪逃往燕国。公元前232年,秦王政第四次攻赵,秦军又分两路进攻邺和狼孟(今山西阳曲)、番吾(今...
· 秦赵本一家秦国是怎样灭掉赵国的?
春秋战国的末期,秦国的王位交到了秦王嬴政的手中,一个部署经年的灭六国计划正式在这一代秦王手中逐渐实现。在秦国率先灭掉韩国之前,秦国就已经在赵国碰过钉子了,随后顺手灭了韩国之后,再一次把目光盯到了赵国的身上。其实当时的赵国有大将李牧战,王翦还是很忌惮此人的。所以其实在赵魏之间,选择魏国或许会更从容一些,但是嬴政还是决定先对赵国下手。秦灭赵之战就这样开始了,结局虽然早已知道了,但是这一战到底是怎么打得呢?或许是冥冥中自有天意。这几年,赵国天灾不断。公元前231年,在秦国灭韩国前一年,赵国代郡发生了大地震,殃及大半个代郡,而且地震的级别非常高,地面东西移动的距离达到了一百三十步(约合150米),比唐山大地震来的还要猛烈。在如此大地震之下,代郡大部分房屋地基都毁坏了,以至于房屋倒塌,压死百姓不计其数,幸存者多半也负伤且无家可归。李牧经营多年的代郡,突然成了人间地狱。战国时期的知识没法解释地震,地震...
· 揭秘:赵国良将李牧究竟是怎样击破秦国军队的
李牧到朝中任职,约在前246年以后,他曾因国事需要调回朝中,以相国身份出使秦国,定立盟约,使秦国归还了赵国之质子。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逝世,悼襄王继位。公元前244年,让乐乘代替廉颇大将军之职位,廉颇一怒之下,领军攻击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也就带领自己部下,投奔魏国去了,当时,赵奢、蔺相如已死,李牧成为朝中重臣。公元前243年,赵王派李牧进攻燕国,攻下燕国的武遂(现河北省徐水县西北的遂城镇)、方城(现河北省固安县南)。公元前242年,赵王派将军庞煖再次进攻燕国,杀死燕将剧辛。公元前235年,悼襄王逝世,赵王迁即位。公元前234年,秦大将桓齮攻取赵的平阳(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东南),武城(今山东省武城西)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杀赵军十万。公元前233年,桓齮又乘胜进击,率军东出上党,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赵国后方,攻占了赤丽、宜安(今河北蒿城西南二十里),进攻赵的后方,直向邯郸进军,形势危急,赵...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