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大明朝忠臣“袁督师”袁崇焕:忠魂依旧保辽东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08
转发:0
评论:0
大明朝忠臣“袁督师”袁崇焕:忠魂依旧保辽东,袁崇焕,广东东莞人(我国著名“文化娱乐城市”),自幼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打架不

袁崇焕,广东东莞人(我国著名“文化市”),自幼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打架不斗殴,不抽烟不喝酒,门门功课100分儿,是一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后来考上了国家公务员,在京城里面当个小文秘,每天一张报纸一杯茶,过着也还算清闲的生活。不过这种清闲很快被打破了。

明末满洲人的崛起,成为明朝最大的边患,特别是努尔哈赤攻占抚顺后,气势大盛,明军几乎望风而溃。危急之时,袁崇焕被委以重任,守卫山海关及辽东,指挥宁锦之战、宁远之战,使清兵无法突破宁锦防线,确保了明朝东北边疆的安全。

在当时明朝与满洲人的对抗中,明军能在辽东抑制满洲八旗已属不易,而袁崇焕在崇祯元年(1628年)见崇祯的时候,曾经夸下海口,“五年平辽”,虽然后来袁崇焕自己说当时只是想暂时宽慰一下皇帝而已,但却让崇祯对他的实力产生了猜忌。

后来,袁崇焕又擅自杀了大将毛文龙,这更加让崇祯感觉这人可能有谋反之心。崇祯的喜怒无常和疑心太重,是袁崇焕被杀的根本原因。只可怜袁崇焕千里冰雪回师救主,却落得被凌迟处死,甚至被当时人“食尽其肉”的惨剧,真可谓是让人痛心疾首。

大明朝忠臣“袁督师”袁崇焕:忠魂依旧保辽东

公元1643年,李闯攻入北京,朱由检急命崇焕手下大将吴三桂入京勤王。然吴三桂坐拥八万关宁军,却按兵不动,只等明朝灭亡。崇祯皇帝上吊于煤山前,身边只余一名太监陪同。

公元1644年,清军大举入关,华夏山河再遭劫难,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尸横如山之下,没有人记得袁崇焕。直到清帝三世后,乾隆皇帝再度翻开明史,感慨其报国之忠、功业之伟、身世之悲,遂公开此间内幕。世人方知崇焕乃华夏民族真英雄也。

前年中央台曾报道过袁崇焕部将的后代,为其世代守陵的故事,至今其家族传承,到了目前的一代人,已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然仍坚持不懈,经常为其扫墓敬香。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感慨泪下!

袁崇焕入狱后,曾写下一诗以表心迹,其中有两句:“但留清白在,粉骨亦何辞”。但这桩千古奇冤,直到乾隆年间修《明史》时,真相才大白于天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大明袁崇焕死亡之迷:哪些人该为袁督师的死负责
在明代被杀的边关守将中,袁崇焕的死大约是最冤屈的。他没有兵败失地之过,却生生被诬陷为叛敌,是引清兵破边墙进犯京都的罪魁祸首。袁崇焕当然不该死,袁崇焕本来也不会死。虽说他是因为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而被崇祯杀害,但细细检点,这个结果与袁崇焕的为人性格不无关系。宁远城位于山海关和锦州之间,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朝先后调往该地区作战的有五十多名战将,其中不乏兵部尚书、大学士、总督等头衔的高级官员。而战功最显赫的当属袁崇焕。袁崇焕守宁远,两次击退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清军进攻。努尔哈赤本人就是在宁远城下中炮受了重伤,以致不治身亡。有了这些资本,袁崇焕开始骄傲起来,目空一切,并在崇祯皇帝和朝臣面前发表不切实际的言论,从而种下败亡的祸根。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当清军大举进攻锦州时,皇帝召集众朝臣开会。皇帝忧心忡忡地问袁崇焕东方战事何时能了,袁崇焕居然十分轻率地回答:五年为期吧。没有一位朝臣相信袁崇焕的...
· 袁崇焕死亡之迷:哪些人该为袁督师的死负责?
在明代被杀的边关守将中,袁崇焕的死大约是最冤屈的。他没有兵败失地之过,却生生被诬陷为叛敌,是引清兵破边墙进犯京都的罪魁祸首。网络配图袁崇焕当然不该死,袁崇焕本来也不会死。虽说他是因为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而被崇祯杀害,但细细检点,这个结果与袁崇焕的为人性格不无关系。宁远城位于山海关和锦州之间,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朝先后调往该地区作战的有五十多名战将,其中不乏兵部尚书、大学士、总督等头衔的高级官员。而战功最显赫的当属袁崇焕。袁崇焕守宁远,两次击退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清军进攻。努尔哈赤本人就是在宁远城下中炮受了重伤,以致不治身亡。有了这些资本,袁崇焕开始骄傲起来,目空一切,并在崇祯皇帝和朝臣面前发表不切实际的言论,从而种下败亡的祸根。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当清军大举进攻锦州时,皇帝召集众朝臣开会。皇帝忧心忡忡地问袁崇焕东方战事何时能了,袁崇焕居然十分轻率地回答:五年为期吧。没有一位朝臣相信...
· 明朝督师袁崇焕的子孙如何变成了清朝旗人
袁崇焕生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四月二十八日戌时,时年四十七岁。另外,关于袁督师的后裔,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问题存在,在此也一并说说。金庸在《袁崇焕评传》第十三节的注释中道:朝廷抄袁崇焕的家,家里穷得很,没有丝毫多余的财产。他在辽西的家属充军到浙江,后来改充军到贵州,在广东东莞的充军到福建。《明史》说袁崇焕没有子孙。近人叶恭绰则说:“袁后裔不知以何缘入黑龙江汉军旗籍。”当时清掳掠大量汉人至辽东为奴,我猜想袁崇焕的子孙多半是给清掳掠了去,到黑龙江苦寒之地作农奴,因而编入汉军旗籍。袁崇焕的冤狱,到清朝乾隆年间方才得以真相大白。网络配图《明史》完成于乾隆四年七月,其中《袁崇焕传》中,根据清方的档案纪录,直言皇太极如何用反间计的经过。乾隆皇帝隔了几十年,才读到《明史》中关于袁崇焕的记载,对袁的遭遇很是同情,下旨查察袁崇焕有无子孙,结果查到只有旁系的远房子孙,乾隆便封了他们一些小官,那已是乾隆四十八...
· 明末辽东生死悲局!袁崇焕最为倚重“复辽三大将”
1627年8月年仅23岁的明熹宗朱由校病死,时年18岁的皇弟、信王朱由检继承皇位,是为崇祯帝。即位之初,年轻的崇祯帝意气风发,励精图治,他力图中兴大明王朝,在上台伊始就对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力施以雷霆手段,朝野无不拍手称快,新朝顿时气象万千。1628年4月崇祯帝下诏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7月袁崇焕抵达北京后,见崇祯帝年轻气盛,急于求治,便大胆提出“五年复辽”计划。同时他推荐三员大将,“臣自期五年,专藉此三人,当与臣相终始。届期不效,臣手戮三人,而身归死于司败。”那么这三员大将是谁?随着袁崇焕的惨死,这三人的命运又有着怎么样结局呢?1.祖大寿字复宇,辽东宁远(辽宁省兴城市)人。祖大寿出身将门,他的先祖追随朱元璋起兵,后奉命镇守辽东,遂世代居住于此。祖大寿的父亲祖承训曾在辽东总兵李成梁、李如松麾下为将,曾参与万历三大征的“朝鲜之役”,因此祖家在辽东为名...
· 明朝辽东督师熊廷弼:功到雄奇即罪名传首九边
大明王朝,前后有两位“辽东经略”,雄才大略,却均死于“奸珰”之朝政。一个是袁崇焕,《万人尽啖袁崇焕》已有论及。另一位,叫熊廷弼,也是大名鼎鼎,其下场,亦是可悲可痛。《明史》《熊廷弼传》有一句话:“五年八月弃市,传首九边”。据说,其被处死之后,尸体弃之荒野,其血淋淋的首级则被朝廷传至各处边关示众,以达到“警示教育”的目的。史家观点,明朝末期,经守辽东疆土者,有“三杰”之说,依次为熊廷弼、袁崇焕、孙承宗。然而,这三人,均受到排挤,甚至死于非命。若“三杰”之中任何一人受到信任并重用之,满清何以坐大并轻松入关?中国历史或许就此会改写了。“辽东三杰”,以熊廷弼最早,且正处在后金崛起之初,其经守辽东之功,史家多有正面评价。但是,如此忠诚英武之人,何以有如此下场呢?《明史》《熊廷弼传》记载:“熊廷弼,字飞百,江夏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熊廷弼生卒年为1569至1625年,著名军事将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