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晋阳之战的历史影响:间接导致了秦国的崛起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07
转发:0
评论:0
晋阳之战的历史影响:间接导致了秦国的崛起,晋阳之战是发生晋国四大卿族智氏、赵氏、韩氏、魏氏之间发生的一场兼并战,最终导

  晋阳之战是发生晋国四大卿族智氏、赵氏、韩氏、魏氏之间发生的一场兼并战,最终导致晋国的执政大臣智伯兵败身亡,智氏领地也被韩赵魏三家瓜分。智氏败亡后,晋国再也没有可以与韩赵魏相抗衡的力量,三卿便毫无顾虑的瓜分晋国领土,而晋国国君成了一个傀儡,最终走向“三家分晋”。

  后人在评价这段历史时,往往侧重于智伯的性格,似乎失败者身上只有缺点,注定是要失败的。而胜利者的所做所为都是胜利的条件和胜利的结果,无可厚非,只要是成功的,都是正确的。这种将个人品行与世间道义混为一谈,对智伯个人的品行大加批判,而对韩赵魏瓜分晋国的叛逆行为却赞赏有加,这其中无不显露出成王败寇的势利观念,这也是对世间道义的曲解,对个人品行与社会行为孰重孰轻的颠倒。

  我们不妨听听王立群教授曾在《三家分晋》中讲到的观点:

  如果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战争结局不是韩赵魏三家灭智,而是智氏灭掉赵氏,那么接下来呢,接下来就是智氏灭韩,然后灭魏,最后就是智氏一家独占晋国。再设想一下,如果智氏一家独霸了一个强大统一的晋国,那秦国能统一天下吗?那就不可能有秦国统一天下了......当一个强大的国家解体后,另一个国家崛起了,这就是历史的一种偶然,而这个偶然就在于韩赵魏三家灭了智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初南北榜事件的影响:间接导致了后来的党争
南北榜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全国统一形势发展中南北政治平衡的要求,也体现了朱元璋打击和限制江南地主的一贯政策,此事件开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洪熙以后遂成定制。在一定程度上普及文化教育,提高落后地区考生的学习积极性,平衡政治关系,乃至维护国家统一,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科举制度。但是,朝廷政事多被精于理学的南儒把持,而理事者了了无已,明朝政事逐渐趋向腐败和混乱。自“南北榜”划分之后,明朝官场上的官员关系,除了师生关系外(座师与门生),老乡关系也呈越演越烈之势,同期中榜的考生,地域之间的亲疏尤其明显。甚至同榜而出的考生间拉帮结派,也渐成常态。明朝万历时期大臣邱瞬就曾总结道:“而今朋党有三途,同榜而出为其一,座主门生为其二,同年而出为其三。”“乡党”关系,反而凌驾于师生关系之上。万历末期至天启初期令后人诟病的“党争”,朝中分为“齐党”、“楚党”、“浙党”相互攻击,“分榜”制度,确是为其温床之一。
· 明初南北榜事件的影响:间接导致了后来的党争
南北榜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全国统一形势发展中南北政治平衡的要求,也体现了朱元璋打击和限制江南地主的一贯政策,此事件开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洪熙以后遂成定制。网络配图在一定程度上普及文化教育,提高落后地区考生的学习积极性,平衡政治关系,乃至维护国家统一,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科举制度。但是,朝廷政事多被精于理学的南儒把持,而理事者了了无已,明朝政事逐渐趋向腐败和混乱。自“南北榜”划分之后,明朝官场上的官员关系,除了师生关系外(座师与门生),老乡关系也呈越演越烈之势,同期中榜的考生,地域之间的亲疏尤其明显。网络配图甚至同榜而出的考生间拉帮结派,也渐成常态。明朝万历时期大臣邱瞬就曾总结道:“而今朋党有三途,同榜而出为其一,座主门生为其二,同年而出为其三。”“乡党”关系,反而凌驾于师生关系之上。网络配图万历末期至天启初期令后人诟病的“党争”,朝中分为“齐党”、“楚党”、“浙党”相互攻击,“分榜”制度...
· 长平之战的影响:成就了秦国的统一摧毁了赵国
长平之战是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发生在秦、赵两国间的一场战争。当时,秦国势力日益强盛,周天子形同虚设,各诸侯国人心惶惶。而这一场战争的爆发无疑对秦国、赵国,乃至天下的局势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长平之战(油画)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使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失去联系。韩国国君为了能让秦国息兵,于是让郡守冯亭将上党郡进献给秦国。冯亭不愿,他转而将上党郡献给赵国,想要求得赵国的力量来对抗秦国。赵国国君接受了上党郡,由此引起了秦国的不满。两年后,秦国攻占上党,继而向长平发起进攻。赵孝成王派遣赵国名将廉颇率军出战,廉颇在数战不利后,利用有利的地形固守不出,想要用以逸待劳的方式挫杀秦军士气,再寻找时机出击。秦国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采用了反间计,散布谣言,使得昏庸的赵孝成王认为廉颇胆怯不敢战,遂撤下廉颇,换上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为赵军主将。赵括随即改变了廉颇的战术,率军大举攻向秦国。而秦国这...
· 秦庄公的一个失误间接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前面我们讲过,在西周周孝王的时候,秦人的祖先因为养马有功而被周孝王分封在秦地,成为了第一位秦君。虽然地盘不大,但毕竟是有了自己的属地。在“道路以目”的周厉王时期,诸侯纷纷叛变,远在周王朝西部边陲的西戎国不仅加入了其中,而且还把靠近自己的秦人另外一个支系给灭了。周宣王继位之后,命令当时的秦君秦仲率军前去攻击西戎,争取把西戎给消灭掉。网络配图然而,事与愿违,由于双方实力悬殊太大,秦仲不仅没有消灭掉西戎,反而还把自己和整个军队都永远地留在了西戎——西戎是一个古老的部落联盟,其实力远在刚刚建立不久的秦国之上。西戎的叛变,以及秦仲的惨败,无异于是打在周王室脸上的两记,让周王室在天下诸侯面前抬不起头来。要想挽回这个颜面,周王室就必须再次派兵继续围攻西戎。于是,周宣王选中了战死在西戎的秦仲的五个儿子——因为在周宣王看来,现在只有这几个人肯于和西戎拼命,毕竟他们的父亲死在了西戎的手中,而且至今尸骨未寒。只...
· 河西之战的历史影响:秦国赢得了中原的突破口
秦魏河西之战说得是两国为了争夺战略要塞,多次进行对抗的大规模战役。河西之战一个打了五次,前前后后打了近50年,那么秦魏河西之战的影响都有哪些呢,在历史上的评价又是怎样的?第一次河西之战魏国当时国力较强盛处于主动方,这次战役,魏国采用先建立巩固的前进基地即占领少梁,再大举进攻,最后扩大战果的方法,进攻河西之地的作战计划顺利完成,秦军节节败退,被赶到洛水一带。这次战役,魏国的势力进一步扩大,给秦国以沉重的打击。第二次河西之战时,河西地区基本已被魏国占领,秦军多次派兵进攻想收复河西要地,都以失败告终。秦王不惜以50万大军攻打魏军,但是却大败在魏国名将吴起率领的7万大军的高昂士气下,秦军损失惨重,魏国士气高涨。第三次河西之战中秦军取得胜利,打败魏军三次。秦国在秦献公的治理下逐渐强盛起来,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这三次作战能胜利主要归功于秦献公的个人军事能力和威望,再加上魏军的主力并不在河西一带。第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