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解密:名臣诸葛亮在出山之初为何会屡屡犯错?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08
转发:0
评论:0
解密:名臣诸葛亮在出山之初为何会屡屡犯错?,诸葛亮出山之初,曾经让刘备大喜过望。两人亲密无间的劲头让关羽张飞都有点吃醋了

  诸葛亮出山之初,曾经让刘备大喜过望。两人亲密无间的劲头让关羽张飞都有点吃醋了。刘备则声称自己和诸葛亮的组合是“如鱼得水。”

  但如鱼得水的日子随着法正的到来就结束了。自从伐蜀之后,法正就成了刘备手下的头号红人。此消彼长,诸葛亮多少要感受到一些冷落了。

  也就是说,法正的日子过得越红火,诸葛亮的日子就越黑暗。从建安十九年入蜀之后,诸葛亮在刘备手下的日子就进入了漫漫黑夜。

  虽然在政治的地位上,诸葛亮并未遭贬,反见荣升,但在权力上,他已经无法贴近蜀汉中心。

  对于“治实不治名”的诸葛亮而言,实质权力的外落是很痛苦的。诸葛亮也很清楚刘备的想法,要东山再起到入蜀前的荣光只怕不易。

  所以,诸葛亮此时把法正当成了自己的绊脚石和拦路驴。法正每获得一点成绩,一点功劳,就会让诸葛亮倍感失落。

  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传急书让诸葛亮发兵。诸葛亮非但没有马上执行,他甚至还有了抗拒命令的想法。

  那时诸葛亮的职务是军事将军,署刘备之府事。刘备外出时,诸葛亮负责“足食足兵”。也许当时成都城里本来就缺兵,城内治安力量匮乏,外派军队恐怕会引起后方混乱。

  而且,即使汉中战役赢得胜利,主要的功绩也算不到诸葛亮的头上。此时出兵,相当于是在帮法正的忙啊。

  从事后来看,诸葛亮的这一招确实是一步昏招,不但没有为自己争取到更大的利益,反而反手取刃,给别人留下了把柄和口实。

  总结起来,一向给人胸襟坦荡之印象的诸葛亮,这一次出招至少有两点错误:

  一,口是心非。

  之前蜀汉有人希望诸葛亮出头惩戒法正,但诸葛亮则说“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非但不同意,还把法正夸了一顿。但话音未落,他就在背地里出手了。

  二,时机不当。

  当时法正在前线和曹军作战,是为了帮老大刘备打江山,并非干私活。这时诸葛亮留守后方,对前线的法正耍小动作很不可取。说小了是公报私仇,说大了,就是耽搁了刘备的江山社稷,罪莫大焉。

  如果诸葛亮认为自己的职责只是“镇守成都,足食足兵”,而要调动人马非得有蜀郡太守留在成都,那为何刘备决定带法正出征时,不提出要他人代任蜀郡太守,出征后也不提,偏偏在刘备“急书发兵”之时提出。这同韩信有何区别?难道不是逼宫之举么?

  因为口是心非,因为时机不当,最终诸葛亮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按照法正睚眦必报的性格,他会吃这个暗亏吗?

  所以,当法正帮刘备打下汉中之后,法正名正言顺的当上了尚书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更加稳固了。诸葛亮呢?非但没有获得任何晋升,反而引起了刘备更大的疑心。

  而那个杨洪在当了几天蜀郡太守后,在汉中之战结束后,就转为了“益州治中从事”。可见法正回来之后就发起了反击。但在刘备死后,诸葛又将杨洪抬了出来,“赐爵关内侯,复为蜀郡太守、忠节将军,后为越骑校尉,领郡如故”。杨洪从刘备时期的默默无闻,到诸葛时期的“外统都畿”的蜀郡太守,可谓是青云直上。

  当然,杨洪确实很有能力。但一生谨慎的诸葛亮为了提拔他不惜得罪刘备和法正这两大巨头,是不是得不偿失呢?诸葛亮为什么犯下这样低级错误呢?

  因为在那几年是诸葛亮人生中最黑暗的几年。无论是在事业上,在爱情上,在家庭上,都是彻彻底底的失败。

  我们分开了好好说说。

  首先,在事业上,大家已经知道,法正的风头完全盖住了诸葛亮。而就在汉中战役打响的同时,诸葛亮又接到一个坏消息:鲁肃死了。

  鲁肃死就死了吧,对诸葛亮的影响很大吗?当然,对诸葛亮的打击犹如釜底抽薪。

  众所周知,诸葛亮为刘备做出的最大的贡献,就是联合东吴打了一场赤壁大战。而在东吴方面,也极力主张孙刘联合的就是鲁肃。而鲁肃一死,诸葛亮就失去了和东吴联合的纽带。他赖以生存的最大功绩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

  事实也确实如此。鲁肃死后没多久,孙权就派人夺回了荆州,杀死了关羽,与刘备在大干了一场。诸葛亮“孙刘联合”的心血也毁于一旦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解密:名臣诸葛亮在出山之初为何会屡屡犯错?
诸葛亮出山之初,曾经让刘备大喜过望。两人亲密无间的劲头让关羽张飞都有点吃醋了。刘备则声称自己和诸葛亮的组合是“如鱼得水。”但如鱼得水的日子随着法正的到来就结束了。自从伐蜀之后,法正就成了刘备手下的头号红人。此消彼长,诸葛亮多少要感受到一些冷落了。也就是说,法正的日子过得越红火,诸葛亮的日子就越黑暗。从建安十九年入蜀之后,诸葛亮在刘备手下的日子就进入了漫漫黑夜。图片来源于网络虽然在政治的地位上,诸葛亮并未遭贬,反见荣升,但在权力上,他已经无法贴近蜀汉中心。对于“治实不治名”的诸葛亮而言,实质权力的外落是很痛苦的。诸葛亮也很清楚刘备的想法,要东山再起到入蜀前的荣光只怕不易。所以,诸葛亮此时把法正当成了自己的绊脚石和拦路驴。法正每获得一点成绩,一点功劳,就会让诸葛亮倍感失落。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传急书让诸葛亮发兵。诸葛亮非但没有马上执行,他甚至还有了抗拒命令的想法。那...
· 解密名臣诸葛亮在出山之初为何会屡屡犯错
诸葛亮出山之初,曾经让刘备大喜过望。两人亲密无间的劲头让关羽张飞都有点吃醋了。刘备则声称自己和诸葛亮的组合是“如鱼得水。”图片来源于网络但如鱼得水的日子随着法正的到来就结束了。自从伐蜀之后,法正就成了刘备手下的头号红人。此消彼长,诸葛亮多少要感受到一些冷落了。也就是说,法正的日子过得越红火,诸葛亮的日子就越黑暗。从建安十九年入蜀之后,诸葛亮在刘备手下的日子就进入了漫漫黑夜。虽然在政治的地位上,诸葛亮并未遭贬,反见荣升,但在权力上,他已经无法贴近蜀汉中心。对于“治实不治名”的诸葛亮而言,实质权力的外落是很痛苦的。诸葛亮也很清楚刘备的想法,要东山再起到入蜀前的荣光只怕不易。所以,诸葛亮此时把法正当成了自己的绊脚石和拦路驴。法正每获得一点成绩,一点功劳,就会让诸葛亮倍感失落。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传急书让诸葛亮发兵。诸葛亮非但没有马上执行,他甚至还有了抗拒命令的想法。那...
· 解密:隋朝佞臣裴矩为何会在唐­朝变成了能臣良臣?
有的时候,同为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环境下,在不同君王的手中,往往能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昏君手下,他是一个佞臣,而在明君手下,他则是一个良臣。隋末唐初,就有这么一个奇特的人物,他既有文才,又有干才;他曾用优美的文字撰写了《西域图记》,把当时西域四十四国的山川地貌、风俗民情,记载得十分详尽,十分耐读。他历仕杨隋、宇文化及、窦建德、李唐四家,前后经六十余载,“年八十,精明不忘”。更奇特的是,他先谄媚逢迎于隋炀帝杨广,出了不少祸国殃民的坏主意,是一个大佞臣;而降唐后,却变成了忠直良臣,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重要谏臣。这个人就是裴矩。裴矩,山西闻喜人。先以隋朝吏部侍郎的身份掌管与西域诸胡的交易,“西域诸胡,多至张掖交市,帝使裴矩掌之”(见《资治通鉴》)后拜为民部侍郎,不久又迁为黄门侍郎,参预朝政。在他掌管与西域诸胡的交易时,为了招徕胡人,不惜花费巨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是这样记载的:“西域胡
· 名臣汲黯屡屡触怒汉武帝却为何从未遭贬斥?
汲黯(jíàn)是西周的名臣,字长孺,濮阳人。汉景帝的时候任太子洗马,汉武帝时期为遏者,后期因为出任东海太守,政绩卓越,便被召回京城做了主爵都尉,卒于公元前112年任淮阳太守的时候。图片来源于网络汲黯的祖上曾经受过卫国国君的恩宠,此后代代都在朝廷任职,他当初当太子洗马的时候就死他的父亲向上举荐的,所以汲黯算起来是出身官宦世家。因为他性格太过严正,虽然被人敬畏,但是也因此得罪不少人,有的人觉得汲黯和人相处态度很是傲慢,不允许别人有半点过错,待人苛刻。与自己志向不和的人,汲黯根本不屑一顾。所以应付他的士人不是很多。汲黯在朝堂之上的作风和魏征有相似之处,经常直言进谏顶撞汉武帝,所以他没有久居过官位,老是被调动。汲黯在汉武帝时期的政治主张是建议汉武帝和匈奴和亲,但是汉武帝当时征战匈奴,正是得意的时候,所以汉武帝并没有及时采用汲黯的建议。后来遇上国家改铸五铢钱,民间很多人私自制造钱币,汲黯被按武帝调...
· 解密:宋代变法名臣王安石为何会一直刁难苏轼?
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有一篇《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说的是王安石教训苏东坡的几个故事,其中有一则这样的: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结果,王安石出去了,苏东坡在王安石书桌上看到一首咏菊诗的诗稿: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以学识而自负,他认为王安石这两句诗有问题,因为“黄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耐寒、耐久,不可能被秋风吹落。“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后来的宋代诗人郑思肖同样这么说,可见秋风吹不落菊的“常识”多么深入人心。王安石是苏东坡的前辈和领导,苏东坡的禀性是恃才傲物,所以苏东坡毫不客气地提笔补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苏东坡这么不谦虚,王安石便把他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在黄州住了近一年,一天大风过后,苏东坡发现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金黄,终于知道自己的见识确实比王安石差了一截。因为一件小事,王安石刁难报复苏东坡,似乎王宰相的肚里并不难撑船。其实,故事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