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解密"跳槽"来历:最初指男女间在爱情上的喜新厌旧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75
转发:0
评论:0
解密"跳槽"来历:最初指男女间在爱情上的喜新厌旧,《羊城晚报》12月3日刊《明清言“跳槽”,风月场里寻新欢》一文,谈及“跳槽”

  《羊城晚报》12月3日刊《明清言“跳槽”,风月场里寻新欢》一文,谈及“跳槽”一词的来历及传用情况,现笔者补述如下。

  当今常用于口语的“跳槽”,不能单从字面上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来源,明代杨慎在《杨慎诗话》里有解:

  “魏明帝初为王时,纳虞氏为妃,及即位,毛氏有宠而黜虞氏,卞太后慰勉之,虞氏曰:‘曹氏自好立贱,未有能以令终,殆必由此亡国矣。’其后郭夫人有宠,毛氏爱弛,亦赐死。……元人传奇,以明帝为跳槽,俗语本此。”

  据杨慎的记载,魏文帝先后宠爱过虞氏、毛氏和郭夫人,用情极不专。后来的元代传奇,将魏明帝见异思迁的这种行为称作“跳槽”。所以,这个词的最初意思,是指男女之间在爱情上的喜新厌旧。

  虽说出于元代,但“跳槽”的用例大量见诸明清。如明代冯梦龙编的民歌集《挂枝儿》,就有一首《跳槽》:“你风流,我俊雅,和你同年少,两情深,罚下愿,再不去跳槽。”男女双方表达的是用情要专的愿望。 由于风月场上的嫖客,抛弃旧识的妓女,另搭新欢与用情不专有相同之处,“跳槽”自然也用于此义。例如: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便有帮闲钻懒一班人儿出来,诱他去跳槽。大凡富家浪子,心性最是不常,搭着便生根的,见了一处,就热一处。”又清沈复《浮生六记》:“秀峰今翠明红,俗谓之跳槽,甚至一招两妓。”

  同理,雇工另寻新主,又与“跳槽”的“不专”相似,“跳槽”后来也用指离开原来的职业另谋出路。例如:清陈森《品花宝鉴》:“那姬师爷更不好,如果好,我也不跳槽了。”这个用法就是现在“跳槽”的常用义。广州话从清代起,承用此义。

  十九世纪来华的英国传教士W.Lobscheid,在1869年即已完稿的广州话词典里收录了“跳槽”,并解释:to jump from one’s manger;to leave an employ without cause。表明“跳槽”在清代的广州话与现今口语所用完全相同。

  “跳槽”由元代发展到今天,词义从爱情的喜新厌旧,到嫖客另搭新欢,再到雇工另寻新主,在“不专”上一路变化。这个词的流传也非“一路平坦”,在共同语里早已“销声匿迹”,虽还保留在广州话里,但建国后主要在港澳地区使用。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又由港澳地区“倒流”回用于大江南北,人们对这个久违的“老词语”相当陌生,以为是一个新造词,其实是留存在广州话里的一个近代汉语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戒指的作用:在古代戒指不止是爱情的信物
在古代,戒指不止是爱情信物戒指在中国传统汉文化中,其最早是宫廷中妃嫔戴在手上用来起区分、辨识作用的一种标记。同时,由于“环”与“还”谐音,戒指作为馈赠,还有期待“早日还乡”之意,也因其“循环无终极”的属性,寄托了情人之间相思无绝期的情愫。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与对外交流的频繁,佩戴戒指作为一种胡俗,逐渐被汉族人所熟悉,但在魏晋至隋唐期间,戒指往往和鬼魅及灵异事件相关。同时,由于戒指大多以金银或名贵宝石制成,其也往往被作为礼物或赏赐使用。至宋代,戒指开始在民间作为婚姻聘礼的三金之一,直到清代,戒指才在宫廷嫁娶聘礼中正式登场,并在清末民初再次西风东渐之时,被汉族人所接受,成为大众订婚之纪念品。清宫戒指戒指,又名指环、手记、代指、约指、指鋜等,其在中国起源很早,原始社会就有很多出土。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的墓葬中已有骨戒指出土,有的戒指上还嵌有绿松石。在当代,戒指除了装饰的用途,还因其被赋予...
· 古代信笺上的爱情流传
扶墙花影玉人来《西厢记》里,崔莺莺、张生的爱情让人感慨羡慕;而加深他们感情,定下爱的誓约的,正是互相传递的信笺。就像这页信笺上的情诗,传递了莺莺对张生的一片情愫。摄影/逆光图为明代徽州版画《西厢记》。莺莺正在阅读张生的情信。爱情在这一瞬生根发芽。供图/微图钱镠的这句情诗,写在笺纸之上。不论是“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的辗转反侧,抑或“定不负,相思意”的山盟海誓,还是“有所思兮不得见”的相思之苦,书信,成为古人定情盟誓、传情达意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纸张普及前,古人多用毛笔蘸墨,在竹制的简牍上写字。林沄先生在《中国的典籍与文化》中对简牍做了解释:“简是狭长的薄片,可以编连成册。牍是宽厚的板,宜单独使用。”牍的长度为一尺左右,故称“尺牍”。而“简札”、“尺牍”后世不再单指书写材料,成为了书信的代称。纸张发明前,人们用竹简和绢帛记录文字,“尺牍”就成了“书信”的代名词。图为出土的一卷秦简。简...
· 藏族男女共浴的沐浴节来历与习俗
沐浴节至今约有七八百年的历史,藏族庆祝沐浴节的活动长达一个星期,而这个星期都是以洗澡为主,不管男女老少,在沐浴节的固定时间一起到河里洗澡。而关于沐浴节的来历,雪域高原流传着种种说法:其中一个关于沐浴节的美丽的传说:药王降药水治病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医术高明的神医,人称药王,药王死后升天成了神仙。一年,一场可怕的瘟疫席卷,人畜死亡无数。人们纷纷向药工祈求,请他下凡救人间的苦难。药王知道后,就变成一颗光芒四射的星星,光芒照到山上,草木就都成了药材;光芒照到水里、水就变成了药水。就在这天夜里,人们都做了一个相同的梦:拉萨东南方向上空亮起一颗耀眼的新星,在星光下有位又瘦又黑的病女走进清澈的拉萨河中沐浴,出水后变成了一位美丽丰润的姑娘。大家都说这是药王布下的仙机,于是纷纷下河洗澡。七天之后,新星隐没,瘟疫也得到了控制,病入都恢复了健康。根据藏族天文历书记载,夏末秋初之水有八大优点:一甘、二凉、三软、四...
· 发上指冠
发上指冠发上指冠发上指冠的意思发上指冠是什么意思发上指冠什么意思发上指冠的近义词发上指冠的反义词发上指冠的拼音【成语意思】:毛发竖起貌。形容极度愤怒。【用法分析】:发上指冠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极端愤怒。【成语来源】: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盗跖闻之,目如明星,发上指冠。”【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使用程度】:生僻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fāshàngzhǐguàn【英语翻译】:blowone’slid【成语声母】:FSZG【发上指冠的近义词】:发上冲冠、怒发冲冠【近似成语】:冠上履下:比喻上下分明,尊卑有别。冠上加冠:同画蛇添足,比喻多余的举动冠冕堂皇:冠冕:古代帝王、官员的礼帽;堂皇:气派非凡。形容看起来庄重体面、光明正大的样子。冠盖相望:冠盖:指仁宦的冠服和车盖,用作官员代称;相望:互相看得见。形容政府的使节或官员...
· “邓姓之源在邓州”的“源”指什么?
核心提示:邓州是有层次、有时段、有内容地歪曲邓姓历史和篡改邓姓渊源...邓州所说“邓姓之源在邓州”的“源”指什么?归结起来,我觉得可能是指:其一,邓伯温族在邓州;其二,夏朝邓国在邓州;其三,曼姓邓国都邓州;其四,邓况邓州迁新野。上述四点,是邓州人认定“邓州是邓姓之源”的依据,也是一些《邓氏族谱》有写“出自邓州”的依据。其实,以上四点都是传说。虽然说“传说”不能一概而论是“虚无”,但它毕竟是不能作出实在的考证。以这些作为“邓姓之源”的定论,未免有点儿戏!下面就对上述四点逐一分析:1.邓伯温族在邓州2011年1月3日广东深圳举行“《邓姓文化》杂志发行一周年纪念会”,李乔在会上以“对邓姓祖地问题粗略谈点看法”为题发表了讲话,也就是之后他发表的《天下邓氏根在邓州》一文。他说:“考诸史籍,早在传说时代的黄帝之时,一个以邓(登)命名的远古部落就在邓州繁衍生息。据《路史》记载,黄帝有臣邓伯温,是当时战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