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公务员承受的压力大:基层公务员永不晋升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56
转发:0
评论:0
古代公务员承受的压力大:基层公务员永不晋升,当下,有些公务员患上“新三高”(即生活高压、工作高压、舆论高压)成了热门话题

  当下,有些公务员患上“新三高”(即生活高压、工作高压、高压)成了热门话题,此话难免矫情。说来你可能不信,古代公务员承受的压力,比当下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压力大,而且端的是一碰就碎的“瓷饭碗”。

  以明朝为例,朱元璋对违法乱纪的官员严惩不贷,先是借户部侍郎(财政部长)郭桓“空印案”杀掉官员1.5万人;然后又借口丞相胡惟庸、大将蓝玉谋反案,大开杀戒14年,受株连被杀的各级官员4万余人,至于那些被关进监狱、辞退、开除的更是不计其数。据不完全统计,朱元璋时期,全国有七成公务员因各种原因离开岗位。

  或许有人说,这是建国之初须用重典,不足为凭,和平时期的古代公务员应该端的是铁饭碗吧!答案是:也不见得。

  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考成法》,据此办法,万历三年(1575年),查出“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巡抚、抚按官员54人。其中凤阳巡抚王宗沐、巡按张更化、广东巡按张守约、浙江巡按肖廪,因未完成事件数量太多而罚停俸三月。万历四年,山东有19名、河南有12名地市级官员,因征赋不足九成受到降级和革职处分。张居正当政期间,按《考成法》裁革的冗员约占官吏总数的十分之三。

  不仅省部级官员的饭碗随时被端,相当于国务院总理的首辅饭碗有时也好不到哪去。明崇祯在任17年,撤免宰相多达50多人,罢黜国防部长14人,杀死或逼其自杀的督师或总督(相当于军区司令员或省长),除袁崇焕外还有10人,巡抚11人。

  如果你觉得官员这饭碗不好吃,想辞职有时也没有现在这样自由,比如你不幸遇到朱元璋,你说你不干了,啥意思?绝对“杀无赦”!

  一般说来,在古代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供养、俗称“吃皇粮”的官员最多到八、九品,到县上顶多到县令下属的捕头(县尉),类似现在的公安局长就没了,再往下的公务人员,朝廷是不管的。换句话说,90%以上古代公务员队伍,端的更是比朝廷供养的命官还易碎的“瓷饭碗”。

  “师爷”是比较常见的基层公务员,师爷发挥的作用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具体负责“官府职簿书”等。衙役也叫胥,和师爷相比就更可怜了,他们的具体工作是“任奔走供役使”。“师爷”和“衙役”等基层公务员,他们的吃穿用度全靠聘用他们的县(市)长给予,有钱的大方的多给一点,没钱的吝啬的少给一点,全国各地师爷、衙役拿的工资千差万别。

  这些基层公务员的出路通常是:要么辞职,要么被开除,要么干一辈子,而且不准参加科举,永远不能晋升。对干不好的,县令老板说辞就辞,无须废话。

  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明朝宛平县衙门里的这班皂隶,每年可领取“工食银”三两六钱,恰好是书办(师爷)的二分之一,基层公务员工资待遇之低,由此可见一斑。

  即使是吃皇粮的地方官,离开官场或退休,马上成为“无任何特权、无退休工资、无医疗保险,还要公房”,简称“三无一退”人员,至于那些基层公务员更不必说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汉朝“基层公务员”月薪是多少?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史学者李开周表示,在《汉书?东方朔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汉武帝招人,东方朔前去应聘,在自荐书上写道:“像我这样的奇才,要是做不到宰相一级,那真叫没有天理了。”自荐书递上去,汉武帝给他安排了一个岗位:待诏公车。“待诏”就是等着皇帝召唤,“公车”是负责接待的单位,合起来讲,这个岗位就是让你在国营招待所里待着,什么时候想起你来了,什么时候给你活儿干。东方朔在招待所里待了几个月,憋得要死,想见见汉武帝,让这位大老板亲自面试一回。他想了一条计策。当时宫廷里养了一帮小矮人,主要负责给汉武帝演戏唱歌说笑话玩杂技以及表演魔术什么的。东方朔找到这帮小矮人,吓唬他们说:“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东方朔,我嘴皮子动一动,就能让你们人头落地!”小矮人们信以为真,求汉武帝救命,说是一个叫东方朔的家伙要杀他们。汉武帝很奇怪,传东方朔进宫。汉武帝说:“东方朔,你为啥要吓我的小矮人啊?”东方朔说:“陛下圣...
· 古代的公务员房奴
古代“公务员”职业没有失业保障、没有连续工龄、也没有情义体恤,可以说是一个含金量较低的“瓷饭碗”。有人做过统计:西汉时丞相一职的平均任期才四年多,东汉时三公的平均任期不到两年半。朝廷要官尚且如此,以下的自然就更惨了,动不动就会打破饭碗。他们做官时尚且如此仓皇,退休后就显得更加凄凉了唐代宪宗时,颜真卿的外孙韦丹在江西任观察使,常与隐居在庐山的高僧灵澈上人吟咏唱和。有一天,韦丹派人给灵澈送去一篇新赋的《思归》:“王事纷纷无暇日,浮生冉冉只如云。已为平子归休计,五老岩前必共君。”意即我已准备辞职,同你一起畅游在五老峰前。灵澈一笑:他怎舍得辞官?当下也写了一首诗请来人带回,诗云:“年老身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果然,韦丹这个官一直做到五十八岁卒于任上,始终没有写过辞职报告,而“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两句则成为传诵不辍的名言。宋代孝宗时,有个尚书郎鹿何,...
· 公务员涨薪揭秘古代公务员薪水最高的朝代
公务员涨薪了!没错在六月就可以多领300元。这在古代同样是一件令人很开心的事情,优厚的待遇没有人能拒绝。在宋朝,竟然有公务员为了延长公务员的任职期限,大胆的在年龄上动手脚,把年龄实际年龄掩藏。中国古代的“秩禄”制度,等级森严,不允僭越。秩是官秩,是官位的高低;禄是俸禄,是朝廷发给官吏的薪饷。网络配图官秩品在秦汉时以谷物多少计算。西汉从万石到佐史分为二十级,曹魏时以一品至九品定分为九级,南北朝逐渐改为正从九品十八级,隋唐沿袭南北朝的秩品等级,以后各朝也大抵如此。汉代的官俸以谷物计算,最高秩万石月俸350斛(一斛相当于14公斤),最低秩月俸仅为3.6斛。两者相差近百倍。唐代官俸有职田、禄米、钱货。京官一品、外官二品授田12顷,京官八品、外官九品授田2顷50亩。武德初年,正一品禄米700石,从九品禄米50石。贞观时一品官月俸钱6800文,九品官为1300文。唐后期,俸禄厚外官、薄京官。宋朝百官的...
· 古代公务员工资是多少?
虽然我国古代并无“公务员”这个概念;但各级官员和办事员其实也属“公务员”范畴。在公务员工资成为热议话题的今天,一起看一看,古代“公务员”的俸禄什么样?古代“公务员”也是拿工资靠俸禄生活的,但古代“公务员”更看重补贴的丰厚。所谓补贴,则指正常工资之外的正当收入,不属于贪污腐败、巧取豪夺得来的灰色收入。在古代,“公务员”最典型的工资性补贴之一,是各式各样的“赏赐”,一直到清代都不绝。东汉西汉:因工资少,一些下级官员便向老百姓伸手以西汉为例,赏赐便有定期赏赐、庆典赏赐、功勋赏赐三大类别,有的直接赏钱,更甚的则是赏缯帛、酒肉、车马,甚至连奴婢、房子都赏赐。朝廷一年有两次定期赏赐,分为春赐和腊赐。腊赐更实惠:除了钱、粮,连牛肉都赏赐。如“大将军、三公钱各二十万,牛肉二百斤,粳米二百斛”。在汉代,官做得越大,所得赏赐便越多,很多时候得到的赏赐性补贴超过正式工资,官员仅靠赏赐便能致富。如汉武帝时期酷吏张...
· 古代公务员也上行政班吗?
古代的上班下班时间,和现代相似,也是晨聚昏散,但具体时辰上又比现代一般机关之朝九晚五的通例要提前,与农业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作息习惯相适应。《诗经·齐风·鸡鸣》中,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因知古人鸡鸣即起准备上班的传统,至少在春秋时代就已形成。往后,这个时段逐渐定型为卯时(早晨五至七时)。由中国传统的行政体制所决定,古代公务员的所属机关,可分中央和地方两类。凡在中央各机关供职的官员,一定品秩以上,或有职务所规定,必须参加由君主亲自主持的最高国务会议,通称朝会,故京官上班的第一道程序,便是“上朝”,亦称“朝参”。朝会有大朝、常朝等区分。《梁书·武帝纪》里有一篇梁武帝的诏书,道是一切国务,必须先在朝会上咨询大家的意见,所以百官应该“旦旦上朝,以议时事,前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