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唐玄宗舅舅神道碑修复完成:有185字被人为凿毁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8
转发:0
评论:0
唐玄宗舅舅神道碑修复完成:有185字被人为凿毁,唐玄宗李隆基舅舅——窦希瓘墓前神道上的一尊石碑(又称神道碑)近日完成修复工作

  唐玄宗李隆基舅舅——窦希瓘墓前神道上的一尊石碑(又称神道碑)近日完成修复工作,专家研究发现,其碑文为唐代著名书法评论家、书法家窦臮(音:jì)书写,这是窦臮目前存世的唯一作品,其碑额篆书更是窦臮目前存世的唯一篆书手迹,对研究唐代历史和中国古代书法史价值弥足珍贵。专家发现,现存的1357字中,有185字被人为凿毁。

  该石碑是五年前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工地上发现的,当时碑身已经断裂,考古专家发掘后运回实验室进行拼接修复。根据碑文记载,石碑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立于唐玄宗李隆基舅舅窦希瓘墓的南侧神道上,书写者为窦臮,出资人则是唐玄宗的女儿昌乐长公主。

  该神道碑为青石质,经过修复拼接后通高3.66米,宽1米余。碑额上用篆书写着“大唐赠司徒毕国公扶风窦府君神道碑”,碑文30行,满行60字,据推算约有碑文1590字,现存的1357字中,有185个被凿损。其碑文缺失,一方面与石碑折断有关,此外系人为破坏所致。专家研究发现,被凿损的185字大多位于碑的下半部,伸手可及。神道碑第26列的高度,达到1.77米略高于普通人身高的平视高度。根据凿损字迹多在下半部的高度来看,神道碑在直立时曾经多次拓印。在唐代,中国书法艺术发展进入了高峰期,拓片成为热门商品,许多商家为让自己的拓片成为独家,就对原碑拓后故意凿损。根据凿损字数来看,当时存世的拓本当以百计,但因时间久远,无一传世。

  研究发现,该神道碑的碑主窦希瓘,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生母昭成皇后之弟,也就是唐玄宗的亲舅舅,官至太子少师、毕国公,赠司徒,身份显贵。该石碑的发现,对研究唐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据碑文和史书记载,唐玄宗的生母窦氏早亡,全赖姨母抚养成人,因此玄宗即位后尤其厚待外公家人。窦希瓘和两个兄弟窦希瑊、窦希球仗势欺人名声极差,其中尤以窦希瓘最为跋扈,但仍受玄宗青睐三人都曾被封爵国公,获得丰厚的赏赐。玄宗女儿昌乐公主就下嫁了窦希瓘的儿子,窦希瓘墓前的这块神道碑就是昌乐公主出资树立的。

  据史料记载,三人死后皆葬于窦氏家族墓地,其神道碑皆为名家撰写。专家介绍,窦希瓘的两个兄弟窦希瑊和窦希球的神道碑不知去向,但有拓片流出被收录在宋人编写的金石资料中。窦希瓘这块的拓片却未有流出和记载,专家推断北宋以前就已遗失了。这块石碑从北宋开始就已经埋入地下,此次意外发现,让这块石碑在千年之后重见天日。

  据悉,碑在唐代发展达到顶峰。唐碑的碑主多系名人,且大多文、书、刻俱佳,为后世碑刻所无法企及,因此历来为世所珍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宋代"活水亭"廊桥完成修复
本报抚州1月26日电(记者胡晓军通讯员揭方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日前,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上唐镇源头村的宋代建筑“活水亭”廊桥已由政府出资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完全修复。这座因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名诗《观书有感》而闻名的廊桥,又焕发了自己的静谧之美、通达之美、哲理之美。近年来,南城县不断加强野外文物保护力度。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南城县聘请专家对零散的野外文物保护进行科学指导。在专业队伍施工过程中,对旧村改造、村庄整治等建设中涉及的野外文物,坚持修旧如旧原则,结合规划予以切实保护和传承。该县天井源乡尧坊村围绕如何保护108间古建筑做出了控制性详规,妥善进行修缮,保存了古建筑的原汁原味。南城县积极筹措多方资金,先后修缮了沙洲黄狮渡大捷指挥部,启动了沙洲临坊王氏宗祠、危家祠堂等野外文物维修工程。随着岁月的侵蚀,该县有两处明代野外文物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一处是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
· 天津文庙建筑群修复完成
中新社天津7月28日电(记者田齐)记者今日从天津文庙获悉,天津市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天津文庙修复工程及布展工作已近尾声,有着570余年历史的天津文庙将于8月1日向公众开放。天津文庙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是明清时期祭祀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庙宇,也是天津最早传播儒学、兴学教化的学宫。2007年8月,天津市文物局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开始对其进行全面维修。修复后的天津文庙,占地15000平方米,由并列的府、县两庙及府庙明伦堂组成。其中,府庙一线进行祭孔复原陈列;县庙一线进行《大哉孔子》及《孝德展》基本陈列;明伦堂将辟为“国学馆”。“牌楼是中国古代装点街景的特有建筑。”据天津文庙相关负责人介绍,天津文庙内外汇集了七座牌楼,府、县庙两座,星门、礼门、义路三座,东门里大街“德配天地”、“道贯古今”两座过街牌楼。其中明万历年间建造的“二柱三楼”式过街牌楼,造型尤为独特。1984...
· 宋代"活水亭"廊桥完成修复因朱熹"观书有感"闻名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日前,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上唐镇源头村的宋代建筑“活水亭”廊桥已由政府出资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完全修复。这座因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名诗《观书有感》而闻名的廊桥,又焕发了自己的静谧之美、通达之美、哲理之美。近年来,南城县不断加强野外文物保护力度。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南城县聘请专家对零散的野外文物保护进行科学指导。在专业队伍施工过程中,对旧村改造、村庄整治等建设中涉及的野外文物,坚持修旧如旧原则,结合规划予以切实保护和传承。该县天井源乡尧坊村围绕如何保护108间古建筑做出了控制性详规,妥善进行修缮,保存了古建筑的原汁原味。南城县积极筹措多方资金,先后修缮了沙洲黄狮渡大捷指挥部,启动了沙洲临坊王氏宗祠、危家祠堂等野外文物维修工程。随着岁月的侵蚀,该县有两处明代野外文物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一处是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的江西现存最长古代石拱桥万年桥,一处是始建于...
· 青铜摇钱树被修复
近日,一件出土于宝鸡南郊东汉时期的青铜摇钱树被成功修复。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这件由人物、动物、铜钱等诸多元素组成的摇钱树造型精美、工艺复杂,见证了两千年前秦岭蜀道两端文化交流。郭家崖墓地摇钱树出土于宝鸡市高新区郭家崖村西的郭家崖墓地,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宝鸡市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对建设用地发现的文化遗存进行了发掘,摇钱树出土于M15墓。M15为砖室墓,南北向,由墓道、封门、甬道、前室、后室、侧室六部分组成。墓道位于墓室北侧,摇钱树出土时置于前室西南角,树枝残片凌乱散布其周围,由枝叶、树干和树座构成,根据墓葬形制以及出土器物判断其为东汉中晚期墓葬。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室副主任宋俊荣说:“由于墓葬受到雨水和淤泥浸泡,摇钱树出土时已经发生折断,只剩下86厘米残高,树叶残枝散落周围,修复难度很大。文物保护研究室历时2年完成了其修复工作。我们先清除它的锈蚀,锈...
· 江南名宅“内史第”完成修复曾为宋氏三姐妹老屋
修缮一新的“内史第”外景。郭新洋摄众所瞩目的江南名宅“内史第”已经修复。记者昨天前往浦东新区川沙镇踏访,看见这座居住过宋氏三姐妹、黄炎培、胡适、黄自等10多位历史文化名人的清代建筑已被修缮一新。22年前,“内史第”曾被拆除三分之二,如今按历史原貌予以修复,并进入布展阶段,近2000件展品已陆续到位。宋家老屋恢复原貌展露新姿的“内史第”建于清代咸丰年间,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黄炎培故居管理所所长徐汇言介绍,1988年,三进院落“内史第”除最后一进的黄炎培故居外,三分之二的建筑令人遗憾地被拆除了。这次修复,把剩下的486平方米建筑面积复建至1800平方米,面积增加三倍多。美中不足的是,与历史原貌相比,由于现在门前车流滚滚,是新川路主干道,“内史第”被迫让路,其门面向里缩进约5米,并少了一堵门墙。本报最早报道了“内史第”的历史文化价值。当时,黄炎培儿子、清华大学教授黄万里给《川沙志》来信,说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