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大明王朝为何把几十万军队留在贵州就地为民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50
转发:0
评论:0
大明王朝为何把几十万军队留在贵州就地为民,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

  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新建的大明王朝,实际上控制的国土面积并不是很大,长城以外是蒙古的兀良哈、鞑靼、瓦剌三部,关东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天山南北是蒙古人建立的察哈台汗国。长城以内的中原、巴蜀、江南、湖广等地经过各个朝代的经营开发,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但地域广阔的“夷蛮之邦“,地处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却地多雨潦、少牲畜、无蚕桑,人烟稀少。西南地区被元朝所封的梁王匝剌瓦尔密固守盘踞,朱元璋多次招降,梁王自恃地险路遥,顽固据守。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征南将军傅友德、左副将军蓝玉、右副将军沐英率领30万大军远征西南,数月明军平定云南。

  局势得到稳定后,朱元璋担忧大军撤回后,云南又成孤悬,于是下令数十万平定梁王的西征军队在贵州就地军屯。昔日人烟稀少的贵州山地,瞬间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军营。几十万人的军队,供养成了大问题,靠赋税?靠征调?都不现实。战争进行当中,一位大臣向朱元璋建议说:“备边在足兵,足兵在屯田。”这一建议深受朱元璋赏识,最终,朱元璋也选择了让军人自己养活自己。

  曾经铿锵作战的将士们开始拿起锄头,开垦田地。20万明军按三比七的比例,三成军队驻扎城市,七成军队在农村屯耕,有10多万人加入垦荒的行列。他们一边开荒种地,军食自赡;一边操练军事,以防战乱。从贵州腹地的安顺向西到曲靖,过昆明、楚雄直至景东,每六十里到一百里,明军建立一个屯军寨子,开垦周围的土地。

  昔日的不毛之地,在这些来自江南的农家子弟手里,变成了千里良田。这些屯军寨子是按军队编制分布的,它们分别由六个卫来管理,这六个卫分布在贵阳和曲靖之间。分别是:威清卫(即今天的清镇市)、平坝卫(今天的平坝县)、普定卫(今天的安顺市西秀区)、安庄卫(今天的镇宁县)、安南卫(今天的晴隆县)和普安卫(即今天的盘县)。 这六个卫就是今天贵阳以西六个主要城市的雏形。贵州不少城市也都源于当年的屯军营寨。像今天的黔西县,就是普定等六卫建城之后,明朝政府营建的郭张城 。 当年的屯军只是朱元璋和征南将领手中的“棋子”,在云贵高原这张偌大的棋盘上,他们根据全局的需要,选择战略要害,轻轻一放,无意间造就了今天的屯堡城镇和村寨,被称为“调北征南”。

  实行军屯制度后,为了稳定军心、保障固定名额的满员,使军士“有亲属相依之势,有生理相安之心”,不至于逃散、脱籍,大明王朝规定“正军”、“军余”必须携带妻室儿女,无妻室的,政府予以婚配。同时,明朝政府推行了“就宽乡”的移民政策,即鼓励百姓由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到经济滞后的地方,由人口稠密、土地稀少的地区向地广人稀的地区迁移。在“鼓励”的同时,也强迫大批内地破产的流民和平民迁往贵州。迁入的平民,按照给予的土地,划分区域管理,成为“民屯”,也被称作“调北填南”。


  这些移民主要来自江南和中原一带,根据史书记载,明洪武年间进入贵州的移民在160万人以上,永乐年间在35万人以上。另据《安平县(今平坝县)志》记载:明洪武年间,设“平坝卫”,因“地广人稀”,由湖广的长沙等地,实行“三丁抽一”的办法,发配到平坝卫。偏僻遥远的贵州就这样迎来了她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有组织的集团移民。这些移民中,一部分是军屯将士的家眷亲属,一部分是内地的良家子弟。他们的到来,一方面扩大了屯堡人占有的土地和势力范围,稳定了军心;另一方面,来自内地的先进文化一下就冲进尚在半原始状态的贵州,极大地带动了贵州的发展。汉族的比例也第一次超过其他民族,成为贵州人口的主体。

  明初,政府只在贵州设立卫所。随着“民屯”的展开,开始设置郡邑,“卫所治军,郡邑治民”。对于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来说,朱元璋的“调北征南”只是权宜之计,而“调北填南”才是长久之计,是一种更为深谋远虑的治国安邦的策略。

  习惯上,人们把贵州的“军屯”后裔称为“调北征南”来的,而把“民屯”的后裔称为“调北填南”来的。现在一个简单的区分方法就是:凡是叫“屯”的村寨多大是“调北征南”来的军人后代;凡是叫“堡”的村寨多大是“调北填南”来的平民后代。

  人口流动是一种进步现象,改变了“老死不出乡里”的凝固、封闭状态。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口过多固然不利于社会发展,而人口过少则缺乏开发的力量,移民对“不患无地而患无人”的贵州来说,意义非同寻常。明代移民的主体是“屯民”,他们是穿军装和不穿军装的农民,开垦土地,发展农耕,在农业社会具有决定性作用,促成贵州历史上的第一次开发。移民把中原、江南等地长期积累起来的农耕技术带到了贵州,逐步改变了贵州“刀耕火种”的粗放耕作,农业生产在“渐比中州”的更高层次上得到发展。

  大规模的移民,实际上是以人为载体的“文化大搬迁”,将农耕技术、工艺制造、中原式建筑、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佛教道教、儒学教育、文学艺术等整个汉文化体系完整地移植到贵州这块土地上,从而改变贵州的文化面貌。

  贵州文化的兴起,与明代教育有很大关系,办起了卫学、府州县学、宣慰司学、书院、社学、私塾,朝廷还在贵州开科取士,贵州人有机会参加全国的人才选拔,人才联袂而起。别的不说,唐诗、宋词中没有一个贵州人,而明代有贵州“开省以来人物之冠”的孙应鳌,有以“诗书画三绝”名噪江南的杨龙友,有被誉为“天末才子”的谢三秀,有诗坛对贵州刮目相看的吴中蕃……,

  贵州建筑的经典之作,不少是明代的,如有贵阳的甲秀楼、文昌阁,遵义的海龙囤,安顺的文庙,平坝的天台山伍龙寺,福泉的古城、葛镜桥等等。

  文|夜郎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几十万满族人为何能灭掉上亿人的大明王朝的?
根据各种研究的估计,明末的人口应该在一到两亿之间,而同时期整个女真部落在经过几十年兼并整合以后也不过大几十万的人口,这其中还包含了不少蒙古人和关外汉人,人口比例大致接近大陆和香港的比例。要知道,就在大约两年之前,明清双方在关外的那场赌国运的松锦之战里,清军投入了几乎全部的男丁出战也不过凑了十万余的部队而已。区区两年之后,要满清拿出军队去征服整个明朝疆域,不说打仗,就算把每个城市占领下来都分不出人手。从当时的情形看来,要满清征服整个明朝,就跟让墨西哥去征服全北美洲一样天方夜谭。然而随后的形势的发展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整个的局势呈现了几乎一边倒的状态,满清随后的和南下都比预料中的顺利,大量投降归顺的前明军队人数甚至超过了满清的人口数,他们成为了满清南下的急先锋和主力部队。虽然,南明的反抗一度也产生效果,使得战争在局部地区反复拉锯胶着,甚至一度有反败为胜的迹象。然而不断的内耗终于毁掉了南明最后一...
· 揭秘满清军队是怎么干掉几十万明朝军队的?
女真铁骑在多尔衮的带领下闯入山海关占领北京的时候,几乎全体满洲人依然不太相信他们能够真正征服整个明朝,多尔衮不管别人怎么说,严格按照皇太极的遗志立即从沈阳迁都北京,其实他心中也没什么底,他说:何言一统?但得寸则寸,得尺则尺。清兵明朝人口大约两亿左右,女真部落经几十年兼并整合以后也不过几十万的人口,这其中还包含了不少蒙古人和关外汉人,明清松锦之战,清军投入了几乎全部的男丁出战也不过凑了十万余的部队而已。区区两年之后,要满清拿出军队去征服整个明朝疆域,不说打仗,就算把每个城市占领下来都分不出人手。如此看来清灭明就是一个玩笑。满族的祖先们创造了神话,他们只用了大约六十年的时间,便以一个仅几十万人的连自己的文字都刚刚发明的小部落,征服当时人口是自己两三百倍的世界第一大的王朝,并由此又统治了近三百年。这是种怎样的悲哀呵。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大明被满清征服了?原因一,小冰河时期让大明元气大伤,小冰河期...
· 揭秘满清军队是怎么干掉几十万明朝军队的?
女真铁骑在多尔衮的带领下闯入山海关占领北京的时候,几乎全体满洲人依然不太相信他们能够真正征服整个明朝,多尔衮不管别人怎么说,严格按照皇太极的遗志立即从沈阳迁都北京,其实他心中也没什么底,他说:何言一统?但得寸则寸,得尺则尺。清兵明朝人口大约两亿左右,女真部落经几十年兼并整合以后也不过几十万的人口,这其中还包含了不少蒙古人和关外汉人,明清松锦之战,清军投入了几乎全部的男丁出战也不过凑了十万余的部队而已。区区两年之后,要满清拿出军队去征服整个明朝疆域,不说打仗,就算把每个城市占领下来都分不出人手。如此看来清灭明就是一个玩笑。满族的祖先们创造了神话,他们只用了大约六十年的时间,便以一个仅几十万人的连自己的文字都刚刚发明的小部落,征服当时人口是自己两三百倍的世界第一大的王朝,并由此又统治了近三百年。这是种怎样的悲哀呵。明朝军队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大明被满清征服了?原因一,小冰河时期让大明元气大伤,...
· 从春秋到战国,诸侯军队为什么能从几万扩充到几十万?
从春秋到战国,诸侯军队为什么能从几万扩充到几十万?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最根本的原因,生产力改变了生产关系,平民崛起。春秋时期诸侯只能向下级贵族征兵,战国时诸侯可以直接向数量庞大的平民征兵。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分封制贵族社会向郡县制平民社会转变的重大历史时期。这个转变的基础是生产力的变化,生产力变化又使生产关系随之变化,最终,诸侯征兵的兵源随之大幅度扩大。一、背景:生产力促使生产关系变化春秋时期,土地与经济的形式还是“井田制”。到了春秋晚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生产力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农民不用在井田上干活也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于是好多农民就从贵族的土地上离开,出去自己开垦一块地,这样不但自由了,还活得比原来更好。从井田制的土地约束,到私田制的平民自主生产,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变化。铁器与牛耕的普及,使这会的构成关系也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个改变就是:原来的...
· 大明王朝是怎么灭亡的?朱元璋养出了几十万的寄生虫!
大明王朝是怎么灭亡的?朱元璋养出了几十万的寄生虫!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历朝历代对待宗室问题各有不同,比如说秦始皇时期“废分封、置郡县”,所以宗室们没有多少实权和自我保护能力,赵高和胡亥杀这些金枝玉叶们就像是杀鸡一般;刘邦吸取了教训封刘氏子弟为王,并且给他们配置封地结果搞出一个七国之乱;曹魏时期诸侯王爷仅仅是地位超然但并没有多少实权,天下被司马家窃取,有这样的前车之鉴司马家又开始分封诸侯,结果闹出个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所以自从晋朝以后唐宋年间都不让宗室掌握权力。而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这个来之不易的江山分外珍惜,老朱总结了一番对国家有害的几个因素:女宠、宦官、外戚、权臣、藩镇、夷狄。明朝早期还不存在什么女宠、宦官,但鉴于功臣太多而皇族孱弱,所以老朱决定分封皇子为王驻扎地方:“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