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代教育家黄佐:学生若逃学 老师可"罚其父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32
转发:0
评论:0
明代教育家黄佐:学生若逃学老师可"罚其父兄",秋季入学的新生们陆续开学了,虽然总是说现在的孩子们辛苦,但和以前学校的规矩要

  秋季入学的新生们陆续开学了,虽然总是说现在的孩子们辛苦,但和以前学校的规矩要求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

  春秋时期开始“文化下乡”

  我们现在称呼的“小学”,在古代被归于启蒙教育,也叫“蒙学”,承担蒙学的教育机构一般都是私塾。私学从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当时社会动荡,官学衰微,一些文化官员就携带着文化典籍和礼乐器走向下层,这便是私学的开端。但到了宋元时期,官方也开始注重启蒙教育,在各乡镇设立了“社学”这一机构。

  元代时期,政府规定以50家为一社,每社设立学校一所,农闲时就让子弟入学读书。到了明清时期,政府沿袭了这一制度,在各地建立社学,数目相当多。据统计,在明洪武年间,仅南京设置的小学数量就达2919所之多。

  除了社学,还有义学、村塾、族塾、坐馆等启蒙教育场所。其中义学有官办也有民办,一般是地方官员或乡绅出资兴办,入学的都是贫困子弟,不用学费;村塾、族塾就是一个村或一个大家族举办的;坐馆、教馆则是有钱人家聘老师给自家孩子或亲友孩子上学,《红楼梦》里贾宝玉、薛蟠等人所上的学校就属于坐馆性质。

  家人连坐的处罚制度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不过有些地区对儿童入学会采取强制性措施,如规定:“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除了刚入学时要举行“开笔破蒙”礼仪外,古代学生上学后还要经常举行各种其他礼仪。学生入学时,如果是进官方小学,会举办入学典礼。在大成殿内,就有一幅清代学生入学典礼图。正式上学后,每隔一段时间,还要举行祭拜圣人的礼仪。

  学生表现好的话也会得到奖赏。明代沈鲤主张:学生勤学、守规矩、有进益者,给免帖一纸,遇该责时,可以用免帖抵充一次。并且,如果学生勤学守规矩,还记录在簿,就可积1分,积满10分,则告诉东家,给纸笔犒赏一次。

  学生不听话,先生可以用戒尺打学生手心。在明代,一位叫黄佐的教育家就提出:“无故而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扑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父兄。”老师不仅可以“扑挞”学生,甚至可以处罚学生的家人。

  放假模式五花八门

  古代小学教育,也注重劳逸结合,因此也会有假期,但那时没有寒暑假之说,假期也没有今天多。如明代的小学,每个月只有谒圣这天放假。而到了清代,每个学校根据自身要求会有不同的上学时间和放假规定,比如清代人唐鉴所办的义学规定,每天5时至7时到校,17时至19时回家,每年自正月十五开学,一直上到腊月十日才散馆,休假时间就只有每年的年末,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而有的学校则规定每天7时至9时入学,15时至17时回家,另外每个月仿照古人休沐之意,放假3天,此外不得擅自离校;还有学校规定,每日日出上学,日落放学,9时至11时吃午饭,每年端阳初四、初五,中秋十四、十五,清明,七月半,十月朔各放假一天,平时概不放假。

  就是说古代小学有的是平时休假,有的则是集中到年末一次性休完,中间除非有紧急情况才能请假,否则都视为旷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教师”从业需要考试吗学生学不好老师得挨罚
从古至今,教师一直是备受尊重的一个职业,早在西周时期,《太公家教》已记载有“弟子事师,敬同于父”。那么,古代什么人才能当老师?现代要想当老师得有从业资格证,古代“教师”从业也要通过考试吗?古代“教师”从业也得通过考试《登科记考》记载:“诸博士助教皆计当年讲授多少以为考课等级。”在西汉以前,教师多是推荐,并不需要从业考试。但到东汉时期,中国出现了教师“资格考试”———要想成为太学博士,得通过太常主持的考试(有点类似今天教育部主持的考试)。当时,经学名流才有任职资格,而且,对教师个人的教学经历和年龄都有相应的规定,要求曾教过学生50名以上,年龄不小于50岁。隋唐时期,中国形成了完备的官学制度。官学,相当于今天的公办学校,既有小学,也有大学;既有综合性学校,也有专科学校。当然,教学管理和要求也更规范更严格了,对教师从业资格和教学能力都有一套完善的考核办法。唐代对包括教育行政官员和教师在内的学官,...
· 黄佐
参考书目《明史》列传一七五·文苑三嘉靖三十六年《翁源县志》
· 约翰·马可·阿列佐
训练阿列佐于1939年被文法学校录取,而他并没有进入大学;由于他的父亲认为高等教育没有价值,因此阿列佐加入了英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成为了高级军官。在战争结束后,他开始接受卫理工会教团的训练,但是他发现他在希伯来文与希腊文上有更高的兴趣;所以他接受政府军事补助,就读于曼彻斯特大学。1951年,阿列佐获得了曼彻斯特大学东方研究的荣誉学位。随后于1952年,在H·H·罗利的指导下获得硕士学位。1953年,他进一步在牛津大学的戈弗雷·柴德下面研究希伯来语方言,之后被杰拉尔德·兰克斯特·哈丁邀请加入研究耶路撒冷死海古卷的研究行列,他因此花了一年时间研究这些卷轴。1954年,阿列佐成为曼彻斯特大学的闪米语系比较语言学的讲师。著作阿列佐的著作如下:J.M.Allegro.TheDeadSeaScrolls.Harmondsworth:Pelican.1956.J.M.Allegro.ThePeop...
· 姓“别”的老师学生都叫他“不要不要”
“贵姓?”“姓别!”“我客客气气地问您贵姓,您问我性别是什么意思?”办事登记现场,工作人员接待一位“奇怪”的客人。他的回答,让现场气氛顿时尴尬起来……“我姓别,别人的别。”小别说,每次介绍自己姓“别”,对方百分百会愣住。而每次写出名字时,也总是被人怀疑,被问“有这种姓吗”。后来他索性自己先反问别人“没见过这种姓吧”,而每次得到的回答都是:“真没见过,好稀奇。”别意蓝的老家在重庆,当地别姓也不多。在一次上网中,小别无意中加入了一个别姓QQ群,里面有来自全国各地别姓几百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要把别氏发扬光大。虽说这个罕有的姓氏给他带来了尴尬,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便利”。他现在在厦门市某中学工作,算是学校里的名人了,很多人不认识他,却都知道这名字。“我现在跟别人介绍自己,他们都会说,哦,你就是那个姓别的老师哦,很快就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小别跟学生关系好,学生们很喜欢别老师,根据他的姓氏...
· 黄献可
注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