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十大冤将:披荆斩棘建立不世战功却终被君王斩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09
转发:0
评论:0
十大冤将:披荆斩棘建立不世战功却终被君王斩,中国古代,出现了很多的名将,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也让自己青史留名。但是,作

  中国古代,出现了很多的名将,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也让自己青史留名。但是,作为帝王的臣子,只有遇到圣明的君主,才能够求得善始善终,比如说唐朝的郭子仪。但是他们身上的赫赫战功,对于这些名将,是荣耀和地位,有的时候也会成为夺命的罂粟。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批名将,并不是战死沙场,反而冤死在了君王的屠刀之下,不得不说,这是名将的悲哀。

  十大冤将第十名:韩信

  西汉淮阴候,主要战绩有:灭赵、代、魏、齐、燕、楚及三秦王,可以说整个汉家江山九成是他一人打下来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功高震主,当君主对这样的将领已无封赏可赐的时候一般都会取了他们的脑袋。

  死法:勒死。据说是刘邦曾答应他不使其终生有"血光之灾",真假不知,反正挺窝囊,如此不可一世的英雄,竟然死得如此凄惨,楚霸王泉下有知,不知是否可以含笑?

  罪名:谋反。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说有的能举出若干的例子,说没有的只有一条:果真想反,韩信早就反了,反了刘邦还拿他没办法。

  十大冤将第九名:高颖

  大隋开国四名将之首,位在杨素、韩擒虎、贺若弼、史万岁之上,宰相。主要战绩有:平尉迟迵,灭陈,平萧岩之叛。为人仁义温良,素得军将之心,且又素掌政事,一国上下,无不敬之。问题出在独孤皇后及杨素、杨广身上,因其掌管着全国的主要军事力量,又同情杨勇,杨广欲上台必要先除之,否则无法控制局面。又因为高颖曾为宫女之事在杨坚面前说过独孤皇后的不是,三家同心,再加上隋文帝有惧内的传统,高颖之死不可避免(文帝时被罢免,炀帝时被杀)。

  死法:赐死(同时赐死的有贺若弼、宇文弼)。新仇旧恨一起算,这样的结局已算是比较好的一种了,还没有凌迟处死呢。

  罪名:诽谤朝政。是与不是很明显,真正是大大的冤枉,你没登基之前人家反对你就算?

  十大冤将第八名:蒙恬

  据说是毛笔的发明人,是真是假我不知道,不过就其参与灭楚之战(副将)、北驱匈奴(主将)、修建长城、提数十万重兵驻屯边疆来看,轻重不难想见。其实他对始皇帝倒是挺忠心的,就算有人告他谋反始皇帝也不会信。问题是始皇帝并不是真正的"万岁",终究要死的,而他作为力挺太子苏的重要人物,不死倒是真有些不合情理了。但这个人行事一向谨慎,很少有把柄落在别人手里,没办法,只好以蒙毅的事为源头,再经过充分发挥。结果,蒙恬背了个大大的黑锅,死了。据说在其死前,曾自谓"吾何罪?获罪于天",又一想,自言"吾修长城,自临洮起万余里,或断人地脉,互固宜也",正所谓"朝闻道夕死可也"。

  死法:自尽

  罪名:连坐

  十大冤将第七名:周亚夫

  亚子在世,孙吴重生。单从这句话便可得出他在后世兵家心中的地位。战绩主要有平定七国之叛,官职太尉,也就是全国兵马大元帅。死的原因跟前面两位一个样,同样是因为立嫡之争。据说景帝本想树他为托孤重臣,可这人死心眼,对汉武帝(后来的)不感冒,景帝言道:此非太子师也。就冲这话,决定了周亚夫的命运。

  罪名:阴反。什么意思呢?据说是他为自已准备的死后葬器中犯了皇室的禁,好像是什么东东多了,不合臣下的礼数。对于这个结局,周亚夫也是有心理准备的。

  死法:饿死。自个,用他自已的话说:吾纵横已数十载,不妒忌复辱于刀笔吏。跟李广死前说的差不多少,也算一条硬汉子。

  十大冤将第六名:李牧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赵国后期抗秦战争主将,曾两败秦师,秦军闻之将则色变,不敢犯赵多年。就连老兵油子王翦也是无从下手,只好使离间计挑郭开唉使赵王下令除之,一代名将,就此撒手人寰,令人心痛不已。据说因为来换他的将领不足以成事,李牧携大将印潜逃(笨,当时就他的影响力,只要不交权,谁能动他?赵军主力骑兵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还能不听他的?大局为重的心理作怪),被追兵追杀于亲友家中,窝囊得很。

  死法:斩首

  罪名:通敌

  十大冤将第五名:高仙芝

  大唐四镇之一安西镇主帅,颇有计谋,怛罗斯之战虽败,然至今仍为兵家所津津乐道,其用兵之果敢,行军之诡异,作战之凶狠,非一般将领可比。潼关之战,因监军边令诚之前向他索贿未果,怀恨在心,在杀了另一安西名将封常清之后矫诏杀之。直到死前高仙芝仍不相信他忠心效忠的大唐会向他下此毒手,天真地以为这只是一个玩笑,直到刀架在脖子上才向帅台下众军大呼:君等观于冤乎?可为吾申之。于是三军皆跪大呼"冤枉"不止....如此军心与如狼似虎一般的安禄山军作战,结果可想而知。

  死法:斩首

  罪名:畏敌不前

  十大冤将第四名:檀道济

  南朝时宋名将,随刘裕征战沙场多年,又为宋文帝开疆拓土,坐保江南,用兵稳健又不失诡诈,是自刘裕后、韦睿前南朝第一名将,唱筹量沙更是体现了其人谋略的一面。威名赫赫,宋廷疑惧,宋文帝尝与人言"安知道济不为司马仲达者乎"?于是在临死前下诏杀之,并灭其族。据言檀道济临死大喝"乃复自坏汝辈之万里长城",饮酒而亡。北魏得知,皆弹冠相庆,"道济已死,余子辈不足道也"。从此南朝走入危势,次年胡马长驱直入抵金陵城下,饮马长江。宋文帝目睹胡马,悔言"若使吾有道济在,安使胡马济此哉"?

  死法:毒杀

  罪名:不详

  十大冤将第三名:彭越

  与韩信并列汉初三大名将,位在英布之上。曾率偏师在楚汉相争于荥阳之时抄敌粮道,迫使楚兵主力回师,复败复起,拖住楚军主力,使得汉军主力及淮阴候部能够并力前行,终于将楚军压至彭城一带,方有以后垓下事,功劳甚著,封赵王(淮阴候为楚王,英布为淮南王)。后刘邦疑惧之,发配往蜀地,路中碰到吕后,以为碰到知音,向吕后诉苦,吕后乃带他到刘邦处,劝刘邦杀之,以绝后患。

  死法:剁成肉泥。据说至今长江一带还有一种叫"蟛"的小虾,便是当初英布吃了用彭越的肉做成的所谓"肉羹"时吐出来的,彭越的冤魂附在其上形成。

  罪名:谋反

  十大冤将第二名:岳飞

  穆可以说是中国历史名将中最受推崇的一位,别的不说,一首满江红的荡气回肠,已经让多少男儿成为他的脑残粉。可惜,这位名将会打仗,却不懂的政治,非得迎二帝,如果真成了,那赵构还能坐稳当吗?

  死法:勒死。一代名将不能死于沙场,却得如此下场,令人心寒不已,恨不能生啖秦桧肉、活剥赵构皮以泄吾恨。

  罪名:莫须有。可能有的意思,怎么个说法呢?本来是想给他定通敌的,可这说出来连定罪的人自个也不信,只好搞了个莫须有。

  十大冤将第一名:袁崇焕

  定远城守将,大明辽东道督师。宁远之战女真胡酋努尔哈赤,坐镇辽东十数年,胡马不敢过此久矣,可以说是处于危势的明王朝延喘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不出意外,女真人已无力对中原构成大的危协。可恨崇祯不明,误信皇太极离间之计,自坏长城,从此,大明朝之亡指日可待。

  死法:凌迟。鱼网罩身,以便皮肉凸起,一刀一刀割肉。

  罪名:通敌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是数千年来认定的真理,特别是对上面这些人来说,他们大部分都是为了国家杀敌建功,却忘记了那句功高震主,如此结局,虽然冤屈,但也是个必然。只能引来后人的声声嗟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北魏大将慕容白曜:屡立战功刚正不阿却最终冤死
慕容白曜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名将,他为人性格敦直,任北部尚书期间执法如山,刚直不阿,受到文成帝的厚待。作战时曾“旬日之内,克拔四城”。他能够虚心听取部将谋士的意见,把握全局,择利而为,谨慎用兵,是一位好的将领。任用及战功慕容白曜年轻时为中书吏,因性格敦直奉命为太子办事。文成帝拓跋濬即位后,慕容白曜任北部下大夫。后袭爵,迁北部尚书。在职期间,慕容白曜执法如山,刚直不阿,受到文成帝的厚待。文成帝去世后,慕容白曜与乙浑共掌朝政,迁尚书右仆射,进爵南乡公,加安南将军。天安元年(466年)十月,宋徐州刺史薛安都、兖州刺史毕众敬等以城降魏。北魏遂遣镇东大将军尉元、镇东将军孔伯恭等率骑1万出东道援彭城。时宋东平太守申纂屯无盐,并州刺史房崇吉屯升城,以阻魏军。天安二年(467年)二月,北魏乘宋朝争权内乱之机,遣平东将军长孙陵等率兵开赴青州,加慕容白曜使持节、都督诸军事、征南大将军、上党公,率骑5万为继援,屯于...
· 李斯被腰斩时说了什么话,李斯死的冤不冤?
很多人都问了,这个李斯最后被腰斩了,的的确确是非常冤的,所以不仅仅是我们看得不服气,这个李斯自己也超级不服气,所以李斯在被腰斩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后来好像还被验证了,那么这到底要怎么理解呢?下面我们继续来分析看看吧!李斯被腰斩时说:“现在谋反的人拥有了半个天下,却还不知足。如果继续让赵高辅佐秦二世,那么谋反的人将会打到咸阳来,麋鹿也将会在朝廷上吃草”。这句话最后还真的是应验了,刘备和项羽都曾打到了咸阳,项羽还将阿房宫烧了,使咸阳变得荒凉,让麋鹿也可以在咸阳悠闲地吃草。李斯人生简介:李斯(前284一前208年),字通古。楚国(今河南)上蔡人,秦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同韩非等拜荀况为师,学习法家帝王之术,治国之道。学成后,分析当时形势,认为秦能统一天下,自己也能施展才能与抱负。故奔秦国而去。公元前247年,李斯来到秦国,先在吕不韦手下做门客,取得吕的信任后,当上...
· 历史也困惑:张良无战功却得以善终?
导读:自古以来皇帝杀功臣之事数不胜数,刘邦也不例外,他杀韩信,英布等许多开国功臣,但是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杀张良?为何?因为张良的功劳,并非如此!一切的缘由可能就是张良的特殊作用。“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几乎是一条铁律。汉朝的开国功臣也都被这一潜规则给“潜”过,“悲剧”程度和功劳成正比,功劳越大,结局越惨。张良却是一个例外:自始至终,他深得刘邦的充分信任,在后刘邦时代,张良依然赢得了吕后的足够尊敬。张良究竟有何过人才干,能让刘邦佩服得五体投地?张良又有何过人手段,能让自己得以善终?网络配图让我们重回“汉初三杰”名号出炉的辉煌瞬间。公元前202年的二月,刘邦登基,大汉王朝正式建立。三个月后,志得意满的开国皇帝刘邦在洛阳南宫举办规模空前的庆功宴。酒酣耳热之际,刘邦给大家出了一道思考题:“我,为什么能够完胜项羽?”在一片马屁声中,刘邦公布了标准答案:“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
· 徐氏之泽五世不斩
古人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思是说,一个人,无论他品德多么高尚,才华多么杰出,地位多么高崇,财产多么富有,但到了五世(第五代),肯定要走向败落。如果他是做官的,五代孙很可能就是一介布衣;如果他是富豪,五代孙很可能就成了穷人。这虽然不是规律,却是普遍现象,很少有例外的。而昔日的水滨乡乳泉村(今江南镇珠山行政村徐家山自然村)的徐氏家族,就是这少有例外当中的一例。他们这一家族从第一代到第五代,始终是当地最为显赫的一个家族。先从徐曰纪说起。徐曰纪,字松圃,乳泉村的著名孝子徐亮士的孙子。父亲叫徐树高,长兄为徐曰绪,他是老二。徐曰纪年轻时由廪贡选授金华府学训导,因为工作出色,任满后即被提升为英山县(今属湖北)知县。在英山知县任上,徐曰纪不图虚名,不搞形象工程,而是兴实利除弊政,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办了许许多多的实事好事。因此,英山的百姓包括英山的读书人都非常感激他,便立生祠纪念他。在英山干了不久,他...
· 韩信死的到底冤不冤?
韩信之死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西汉历史上的著名冤案,刘邦也因为韩信之死声名狼藉,被认为是过河拆桥的批判典型,尤其那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凄凉之语一直被当作刘邦的罪证,在对待韩信的问题上,刘邦和吕后虽然手段不光明正大,但是却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因为刘邦除了默许吕后害死韩信,在其他方面确实没有对不住他的地方,反倒是韩信三十多岁便能够位极人臣,更应该感谢刘邦给的平台。关于韩信的身世相信大家都了解了,他少年时家贫,常常寄人篱下,由于身无长技,只会舞刀弄枪,因此生活常常陷入窘迫,经常向人乞食,甚至还一度遭受了胯下之辱,秦末天下大乱,韩信终于能够在乱世之中一显身手,他平时喜读兵书却经常被人嘲笑,为了建功立业,他投奔了项羽,但是却并没有得到项羽的重用,尤其是项羽得知韩信曾经遭受胯下之辱之后,对韩信更加鄙视,认为他没有气节,因此故意冷落韩信。后来在萧何的引荐下,韩信转到了刘邦阵营,刘邦为了招揽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