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春秋时武姜生郑庄公难产对其厌恶 助其弟谋反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96
转发:0
评论:0
春秋时武姜生郑庄公难产对其厌恶助其弟谋反,“掘地见母”的故事发生在我国春秋时期,这个典故来源于“不到黄泉不相见。”据《

  “掘地见母”的故事发生在我国春秋时期,这个典故来源于“不到黄泉不相见。”据《左传·隐公元年》记载:郑庄公弟兄二人,母亲武姜生庄公时难产,便对庄公心生厌恶,但对弟弟叔段却百般宠爱。依古制,庄公顺利继承王位,成为郑国君主。母亲武姜心怀不满,千方百计培养叔段的势力,妄图取代庄公。在武姜的请求下,庄公把京襄城赐给叔段做封地,叔段到京后,自称京城太叔,招兵,修筑城墙,准备谋反。卿士祭仲发现后告诉了庄公,庄公说:“只要我母亲武姜愿意,有什么关系。”祭仲说:“武姜没有满足的时候,不如早点把他们安置个合适的地方,不然就难对付了。”可庄公并未放在心上。

  郑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722年),叔段认为时机成熟,和母亲商量谋反日期,武姜作出决定后给叔段回信,让他立即起兵,自己做内应。此时,郑庄公早已发现了他俩的阴谋,截获了密信。拿到证据后,郑庄公马上派公孙吕率二百辆兵车包围了京襄城,叔段措手不及仓皇逃至鄢陵,又被庄公追杀而被迫逃到共城,后自杀。

  因为母亲和弟弟谋反,庄公对母亲特别不满,扬言“不到黄泉不相见”。随后,庄公便把武姜送到城颍居住,没过多长时间,庄公有些后悔,当地官员颍考叔听说了他们母子关系破裂经过后,建议“掘地道至黄泉,筑成甬道和庭室”,请庄公和母亲在那里见面。母子二人见面后抱头痛哭,从此言归于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郑国武公时期的谋士关其思
关其思是郑国武公时期的谋士,时称大士。这位谋士一直是武公最宠幸的郑国大臣,出现在史书上的则是一笔带过。中文名:关其思职位:郑国武公时期的谋士地位:武公最宠幸的郑国大臣史书记载关其思是郑国武公时期的谋士,时称大士。这位谋士一直是武公最宠幸的郑国大臣,出现在史书上的则是一笔带过。现在请随我一起走进现场:“郑国要发展,该如何办呢?”郑武公说。“攻打胡国!”一个叫关其思的老臣站出来说。郑武公因考虑胡国是女婿国,怎么能攻打呢?便下令把关其思的人头砍了;并把人头送到胡国。这是史书上有确凿记载的史实。这样,也因砍掉大臣人头并顺利灭掉胡国的历史事实便让郑武公扣着又一顶残忍至极的帽子。我不是要去为郑武公开脱什么罪责,而这里的确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历史漏洞:关其思是何许人?他的死为什么对取得灭胡有关键的作用?顺滕摸瓜我们知道:关其思是郑国大夫。也因谏言攻胡而被郑武公砍掉脑袋,那么此人不管是什么样的人也会足以麻痹胡...
· 陕西省秦庄公嬴其
秦庄公(?―公元前778年),嬴姓,赵氏,名其(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嬴姓,却不叫嬴其),秦仲长子,西周时期诸侯国秦国国君,公元前821年—公元前778年在位。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2年),秦仲被西戎攻杀,太子其即位,是为秦庄公。继任君位秦庄公,嬴姓,赵氏,名其,是秦仲的长子。秦仲二十三年(公元前822年),秦庄公的父亲秦仲在讨伐西戎的战役中阵亡,秦庄公于是继任国君之位,成为秦国第五任国君。击败西戎秦庄公元年(公元前821年),周宣王召见秦庄公兄弟五人,派给他们七千士兵,让他们率领前往讨伐西戎,秦庄公一战击败西戎。周宣王于是封秦庄公为西垂大夫,并将原大骆之族所居住的犬丘(甘肃天水市西南礼县一带)之地赐给秦庄公。因病去世秦庄公居住在先祖故地西犬丘,生下三个儿子,长子名叫世父。世父说:“西戎杀死我祖父秦仲,我不杀死戎王,就不敢进城安居。”,于是率军攻打西戎,将太子之位让给次子秦襄公。秦庄...
· 其昌公传
其昌公传齐眉寿考,夙为世珍,耋耄期颐,史称人端。盖序齿工燕毛,列位达尊,敬老设节,风行国际。知南极曜辉,人间特重老寿星也。柏其昌,字盛久,本邑大柏圩人,生于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已丑),当板荡之世,幼学农稼,长事躬耕,勤俭持家,安分守己,一生平凡,无显耀勋业,而性耿直豪爽,乐善好施,敦亲睦邻,多为乡里称道。中年以后,又值抗日军兴,战乱频仍,展转流离,备尝艰苦。晚年随子寓居台湾,四十余年时逢和平安定,经济腾升,加以子孝媳贤奉侍无缺,渐至丰衣足食,惟秉性勤劳,仍躬亲操作,于庭院中莳花浇水,栽树整枝,成养生之趣,膝前练舞,含饴弄孙,得天伦之乐。五世同堂,人间稀有。逝于1992年,享有一百零三。夫人许氏,温良贤淑,和平处世相夫教子,勤劳家务。生于1886年(清光绪十三年丙戌)逝于1979年,享有九十有三。夫妇齐眉偕老,同登遐龄,称人间美事。语云“仁者寿”,易曰“家人利女贞”,“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
· 春秋三小霸之首的郑庄公,郑庄公小霸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今天的主人公是被戏称为春秋三小霸之首的郑庄公。郑庄公,姬姓,郑氏,名寤生,郑武公长子,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是郑国第三任国君。1.掘地见母根据《左传·隐公元年》记载,郑庄公出生时就寻常不同,据说是武姜在睡眠中生下的,醒后方知,先是生下脚,最后才生下头,惊吓了武姜,所以武姜不喜欢他,说他倒着生是“大逆不道”,天生的不孝,所以郑武公为其取名“寤生”。从小他的母亲姜氏就一直讨厌他,而爱他的弟弟叔段。后来庄公即位,武姜做内应与叔段谋反试图夺权,庄公在鄢地打败了叔段,回来气愤地对武姜说:“不到黄泉,不相见!”但后来又后悔了,可是又不能违背自己的誓言...
· 郑板桥曾教其弟“须刻刻去薄存厚”
郑板桥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也是一位清正廉洁、关心民生的地方官员。他的知名,不仅在书画、诗词等方面的卓越成就上,也在刚正、狂放的人格魅力上。此外,他以传统美德教兄弟的事迹,也足堪称道。郑板桥对兄弟的教育,有许多都写在他的家书中。其中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处世做人。在郑板桥看来,做人要厚道,对人要宽容;要时刻心存善念、与人为善。他在家书中这样告诫其弟郑墨:“吾辈存心,须刻刻去薄存厚……”(《焦山双峰阁寄舍弟墨》)他还以买墓地为例,进一步说明为人厚道之可贵:他父亲生前曾想花12两银子买下一块墓地,但因墓地中有座无主孤坟,买下后就得挖掉。为避免挖人家的坟墓,他父亲就放弃了。可他觉得这块墓地自己不买,别人就会买去,那样孤坟仍保不住。为此,他决心将这块地买下来,以后埋葬他们夫妻俩,那座孤坟也留着与他俩为伴。同时还立碑告诉子孙后代,这座孤坟今后也不能挖,每年清明节还要祭拜,并立下规矩,百世不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