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解密:中亚古国大宛有着怎么样的悠久历史?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04
转发:0
评论:0
解密:中亚古国大宛有着怎么样的悠久历史?,汉武帝时,张骞到达西域时,于公元前129~前128年间抵达帕米尔高原以西,首

  汉武帝时,张骞到达西域时,于公元前129~前128年间抵达帕米尔高原以西,首先到达大宛,大宛早就听说汉朝富有,期望同汉朝建立直接的联系,大宛王听说张骞此行目的后,遂派向导和译人将张骞护送到了康居。据他归国后说,当时大宛大小属邑有七十多个,人口有几十万,是一个农牧业兴盛的国家,产稻、麦、葡萄、苜蓿,尤以出汗血马著称。大宛西北邻康居,西南邻大月氏、大夏,东北临乌孙,东行经帕米尔的特洛克山口可达疏勒,在当时东西交通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大宛久闻汉朝富饶,欲通不得,见汉使来到,深表欢迎。

  汉武帝听说大宛出产好马,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命使臣携带金帛去换取,由于双方意见冲突,换马不成,使臣也被杀害。武帝怒,命大将军李广利率兵往讨。初征不利,至大宛东境郁成即战败。武帝命发兵运粮再西讨,于太初四年攻克其首都,杀大宛王毋寡,另立国王,从此大宛服属汉朝。大宛首都贵山城,或以为位于锡尔河上游支流上的卡散,或以为是俱战提;贰师城可能是今乌勒塔白。学界对此两地的今地名问题,尚有分歧意见。大宛国直至魏、晋时仍在故地。

  前130年左右,汉朝大使张骞出使西域时曾来过此地,并于中国《史记》、《汉书》都有记载。中国史书中记载,大宛拥有相当规模的城市文明,当地居民五官多有高加索人种的特征,并居住在城墙环绕的都市中,风俗与南方大夏相同。

  大宛名称可能是亚历山大大帝于前329年征服了帕米尔高原西部的费尔干那盆地后,因殖民于此地的古希腊人后裔关系所取的,名称上“宛”很可能是从古印度巴利语的耶婆那(Yavana)转译而来。耶婆那在当时泛称中亚的希腊人,从爱奥尼亚人(Ionians)转译而来,故此,“大宛”在字义上很可能是“大爱奥尼亚”。大宛在希腊化的塞琉古帝国和巴克特里亚的统治下逐渐兴盛繁荣,直到公元前160年遭到大月氏迁徙的影响,与希腊世界隔离。

  在历史上,大宛与中国之间的交流代表西方印欧民族文明首次大规模与中国文明接触。此后,从公元前1世纪直到公元15世纪,东方与西方世界靠着丝绸之路持续交流接触。

  中亚古国,位于帕米尔高原的西麓,今中亚的费尔干纳盆地一带,地处东西方陆路交通要地,首都贵山城(一说即卡萨,一说即俱战堤),原始居民以东伊朗语族的塞种人为主。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最盛时曾占有该处,在各地修筑了古典希腊式堡垒。汉武帝时,张骞西使大月氏,首先到达大宛。当时大宛有大小属邑七十余城,人口数十万,农业和畜牧业兴盛,产稻﹑麦﹑苜蓿﹑葡萄等,葡萄多用于酿酒,富人藏酒至万石,且以出汗血马著称。后张骞使乌孙时,又曾遣副使使大宛。武帝闻大宛有良马在贰师城(今苏联乌腊提尤别),遣使者持千金及金马去换良马。因双方意见相左,换马不成,使臣亦被杀。武帝乃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军往讨。李广利至大宛东边属邑郁成(今奥希),攻不能下,败退敦煌。武帝再增兵添粮,困大宛都城40余天。太初四年,大宛贵族杀大宛王毋寡求和,李广利许之,得良马数十匹,中马以下三千余匹,立亲汉贵族昧蔡为大宛王而归。岁余,大宛贵族杀昧蔡,立毋寡弟蝉封为王,遣子质于汉。此后,大宛服属于汉。

  东汉时,一度臣服于莎车。西晋太康六年(285),武帝使杨颢拜其王蓝庾为大宛王。蓝庾卒,其子摩之立,遣使贡汗血马。南北朝以降,大宛为昭武九姓统治,史称破洛那﹑钹汗﹑钹汗那等。唐代称其为宁远国,或拔汗那。明清时为浩罕汗国。

  

  希腊化时期

  亚历山大大帝于前329年征服费尔干纳,并在费尔干纳盆地南方,锡尔河南岸建造绝域亚历山大里亚城,位置在今日塔吉克的苦盏。绝域亚历山大里亚城城墙周长总计6公里,亚历山大如同他其他建造的同名城市一样,安置许多退役老兵和希腊雇佣兵在城内定居,希望作为国境外围聚点和日后远征的前进基地。

  亚历山大逝世后,整个巴克特里亚、中亚河中地区和费尔干地区还在希腊化塞琉古帝国手中,直到约前250年,巴克特里亚总督狄奥多特一世宣布独立,脱离塞琉古帝国,建立大夏,大宛才落入大夏的统治。

  大夏统治期间

  (前250年–前160年) 大夏欧西德莫斯一世在位时,持续保持对大宛的统治,根据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波记载,此时希腊人统治大宛的国境超过亚历山大时期,使国境拓展到丝国和弗林尼相接。推测可能扩张到今日中国新疆境内的喀什噶尔一带,在新疆天山北麓一带也发现许多希腊特色的小雕像。

  历史学家庞培乌斯·特罗古斯记载,大约在公元前160年左右,大宛地区似乎遭到塞人部落入侵,在西方史书中塞人被称为塞克(Sacae),并叙述塞克人和其他游牧民族入侵大夏王国。根据中国汉书记载,塞人部落原居于乌孙(今日的伊犁河河谷的伊塞克湖附近),因大月氏在前176年遭到匈奴单于冒顿攻击而西迁,使大月氏攻击当地乌孙的塞人部落,并占据其地,而塞人可能南迁到大宛。

  近代历史学家William Woodthorpe Tarn认为,因当时大夏此时与南方的印度-希腊王国发生冲突,当时大夏国王欧克拉提德一世刚篡夺欧西德莫斯王朝,他和他的军队此时在印度作战,之后欧克拉提德更被自己儿子谋杀,使得国家无力保卫大宛的领土,让塞人得以占领大宛,而后继的赫利奥克勒斯专注于王国复苏,并入侵印度次大陆西北部,对于外围的其他省份只得放弃。

  罗马历史学家库提乌斯记载,在他写作的年代,约公元前30年时,这些希腊裔军人的后代仍然保持着他们的希腊文化。

  塞人统治期间

  当西汉使节张骞约在前128年来到大宛,他提到大宛拥有高度的城市文明,且种植稻麦,然而张骞也提到大宛人善长养马,且当地出产汗血马,其军队中有为数不少的弓骑兵。

  在当时大宛,可能形成游牧的塞人阶级统治农业生产的原居民。在前106年到前101年爆发汉攻大宛之战时,汉书记载大宛王名曰“毋寡”,可能是塞人语中的常用名字(Mauakes)转译而来。

  大月氏迁徙

  根据《汉书》记载,公元前155年左右,大月氏在被乌孙的昆莫猎骄靡击败后,往西南迁移并经过大宛,于巴克特利亚北方的妫水北建立王庭定居,使大宛与希腊化的大夏联系被切断,之后大月氏更往南扩张,于前125年左右消灭大夏王国,于印度建立贵霜帝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解密:中亚古国大宛国位于现在的什么地方?
大宛国位于帕米尔西麓,锡尔河上、中游。大宛在当时东西交通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首先到达大宛。大宛久闻汉朝富饶,欲通不得,见汉使来到,深表欢迎。汉武帝听说大宛出产好马,于太初元年(前104)命使臣携带金帛去换取,由于双方意见冲突,换马不成,使臣也被杀害。武帝怒,与大宛爆发战争,大败大宛,从此大宛服属汉朝。大宛(dàyuān),古代中亚国名,位于帕米尔西麓,锡尔河上、中游,也就是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原始居民似以塞种为主。古希腊时代,亚历山大东征,于锡尔河畔之俱战提(今塔吉克斯坦列宁纳巴德)兴建“极东亚历山大城”塞琉古王朝时改建为安条克城,似均未东向深入大宛境内。但在大夏最盛时,尤其在欧提德姆斯北征时,则占有了该地,并按希腊方式在各村镇修建坞堡。
· 解密:西域古国大月氏有着什么样悠久的历史?
公元前2世纪以前居住在中国西北部、后迁徙到中亚地区的游牧部族。在中国先秦时代的古籍中,或译作禺知、禺氏、牛氏等,后来也有译作月支的。公元前5~前2世纪初,月氏人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张掖至敦煌一带,势力强大,为匈奴劲敌。约在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汉使张骞至其国,以后往来渐密。国内分为休密、双靡、贵霜、胖顿、都密五部歙侯。公元前177年前不久,月氏击破敦煌附近另一个小游牧部落乌孙,杀其王难兜靡,夺其地,难兜靡子猎骄靡初生,其部落逃奔匈奴。公元前177~前176年间,匈奴冒顿单于遣右贤王大败月氏。公元前174年,匈奴老上单于立,不久又大败月氏,杀其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大多数部众遂西迁至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附近,原居此地的塞种大部分被迫南迁到兴都库什山以南。月氏在河西走廊留下小部分残众与祁连山间羌族混合,号称小月氏,而西迁之月氏从此被称为大月氏。至公元前139~前129年间,乌孙王猎骄靡长...
· 大宛大事记:中亚古国大宛发生过什么样的大事?
公元前4~2世纪中叶,塞种人生活在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沿岸地区,其中一支凡列出来,称为大宛。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委派韩不害率使团出使大宛,希望以重金换取天马。大玩亡不愿贡马,又贪图汉朝财务,将韩不害杀死。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封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众数万进攻大宛城。因路途遥远,环境险恶,大军死伤过半,败给大宛和郁成国联军,退到敦煌。公元前106年,汉武帝调集兵力、物资,命李广利再次进攻大宛。汉军围困了大宛城。城内贵族反叛,献出大宛王以及天马。李广利斩大宛王,立亲近汉朝的昧蔡为新王,带3000匹大宛马凯旋。公元前107年,大宛贵族杀掉昧蔡,立前大宛王的弟弟蝉封为大宛国王,派王子到汉朝做人质。东汉时,大宛一度臣服于莎车国。公元前285年(西晋太康六年),晋武帝封蓝庾为大宛王,蓝庾死后,其子即位,遣使向晋朝进贡。南北朝后,大宛被贵霜王朝的后裔昭武九姓统治。唐代,大宛被称为宁远国,或拔汗那。明清...
· 解密:西域强国焉耆国有着什么样悠久的历史?
焉耆(文Qarasahr)又称乌夷、阿耆尼,新疆塔里木盆地古国,在今新疆自治区焉耆回族自治县附近。《汉书·西域传》:“匈奴西边日逐王置僮仆都尉,使领西域,常居焉耆、危须、尉黎间,赋税诸国,取富给焉。汉武帝元朔六年(前122年),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耆山千余里,得胡首虏八千余级,得休屠王祭天金人。王莽建国五年(13年)西域诸国中焉耆先叛王莽,杀都护但钦。天凤五年(18年),王莽遣大使五威将王骏、西域都护李崇将戊己校尉出西域,诸国皆郊迎贡献。诸国前杀都护但钦,王骏欲袭之,命佐帅何封、戊己校尉郭钦别将。焉耆诈降,伏兵击王骏等,皆死。何封、郭钦后到,袭击老弱,从车师还入塞。王莽拜王钦为填外将军,封劋胡子。何封为集胡男。西域自此绝。《魏书》焉耆国,在车师南,都员渠城,白山南七十里,汉时旧国也。去代一万二百里。其王姓龙,名鸠尸卑那,即前凉张轨所讨龙熙之胤。所都城方二里,国内凡有九城。国小...
· 解密:西域古国国有着什么样悠久的历史?
国丝绸之路南道小国。位于今新疆自治区县境内。西汉时国王都为城,有3500人,500余户,养兵500人。国王之下设左右将、左右都尉、骑君、译长等职官。从此向西南过桑株达坂即可抵达今日的喀喇昆仑山口,过山即克什米尔,亦为丝绸之路入宾、乌弋山离和印度的一条支线。东汉时国尚存,至唐时其国已并入于阗。历史记载汉书国,王治城,去长安万五十里。户五百,口三千五百,胜兵五百人。左右将、左右都尉、骑君、译长各一人。东北至都护治所四千二百九十二里,西南至乌秅国千三百四十里,南与天笃接,北至姑墨千四百五十里,西南当罽宾、乌弋山离道,西北通莎车三百八十里。魏书蒲山国,故国也。居皮城,在于阗南,去代一万二千里。其国西南三里,有冻凌山。后役属于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