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张骞开辟丝绸之路是为什么?张骞出使西域原因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07
转发:0
评论:0
张骞开辟丝绸之路是为什么?张骞出使西域原因,在汉代以前,西域对几乎所有中原人而言都是十分陌生的神秘地方。西汉初年的时候,

  在汉代以前,西域对几乎所有中原人而言都是十分陌生的神秘地方。西汉初年的时候,人们逐渐从东西往来的行商的描述中了解到西域的一些情况,仍很有限。公元前138年,终于有一位中原勇士,率先向这块未知的地方发出挑战,他就是张骞(公元前195-114年)。 张骞出使西域,不是他个人的愿望,而是当时西汉王朝政治上的要求。

  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张骞是汉中人,陈寿说是“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县)人”,建元年中为郎。

  此时正是汉武帝时期,国家强盛,但仍然受到北方强大的匈奴的威胁。为了摆脱匈奴的威胁,汉武帝想派使者去联络西域各国,特别是与匈奴有矛盾的大月氏(今苏联乌兹别克、塔吉克),共伐匈奴。为此,汉武帝“乃募能使者”。

  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随行的人除堂邑父外,共有100多人。张骞这次出使,由于带有重大的政治目的,自然会受到匈奴的阻挠,会有各种艰险。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一行人出陇西(今甘肃临洮南)途径匈奴时,被匈奴抓获,扣留。扣压不是几天、几月,而是10年。匈奴人给他娶妻生子,想以此拴住张骞,老死匈奴。然而张骞“持汉切不失,”念念不忘身负的使命。

  在被扣押期间,他采取韬晦之计,使匈奴人放松警惕,放宽对他的监禁。这一计果然有效,张骞抓住一个机会和少数随从逃跑,“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大宛国王早就想跟富饶的西汉交往,听说张骞来了,很高兴,问他:“你要到哪里去?”张骞答:“我要出使月氏,没想到中途匈奴人阻道。现在我逃出来了,希望国王派人送我去月氏。如果你这样做了,我回汉朝后告诉汉王,汉王定会用很多财物感谢你。”

  大宛国王满口答应,派人把张骞护送到康居,由康居转送大月氏,到大月氏以后,发现情况有变化。老国王被匈奴人杀害,立太子为王,征服了大夏。新国王认为,大月氏土地肥美,人民安居乐业,而且离汉朝太远,没有必要定要报复匈奴。张骞没辙,又从大月氏回大夏。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张骞取道昆仑山北麓,青海柴达木盆地的羌族居住区回国。由于羌族被匈奴控制,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趁匈奴内乱逃回长安,历尽千辛万苦,前后用了十三年时间。

  出发时带着随从一百人,返回时,只剩甘父一人同行,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为了表彰张骞的功绩,汉武帝封他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张骞这次出使,经历了许多国家,知道了西域的许多情况。

  他第一次以汉朝使者的身份,与西域的一些国家交往,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历史上称他的这次出使是“凿空(孔)”,意思是张骞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孔道。

  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汉武帝要求的政治目的,但是通过他的旅行观察,却获得了有关西域各国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张骞把这些地理知识写成报告上奏汉武帝,后来司马迁即据此写成了(大宛列传),得以保存至今。

  这次出使西域,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由于张骞随军与匈奴作战有功,被汉武帝封为博望候。

  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张骞又向汉武帝报告:“大臣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悦:‘安得此?’大夏国人悦:‘吾贾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士著,大与大夏同,而卑温暑热云。其人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汉西南。今身毒国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元寇。”

  从这段话知道,张骞从地理方向及距离上首次作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即身毒(今印度)去蜀不远,如果从蜀身去身毒,再从身毒去大夏,则既无寇,路又直。

  汉武帝听了这番话很高兴,当即要张骞去办这件事。张骞从蜀郡、犍为郡派使者,分四路向西南进发。各路只行了一两千里便受阻,各地少数民族语言不通,缺乏交往,互相不了解,不让汉使通过。

  张骞这次旅行虽然没有打通从西南去印度的通路,但已打听到在昆明西边千里之外,有一个乘象的滇越国(今云南腾冲一带),四川的商人常常到那里做生意。可见,从中国西南去印度的道路早就有了。

  这些地理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开拓西南地区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证明,张骞设想的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只是由于社会条件的局限,未能实现。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

  尽管张骞这次出使也没能立即与乌孙结成军事联盟,但双方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联系变得频繁而密切。乌孙回访使者一起到达长安,并把他们看到的中原王朝的繁荣在乌孙广为传讲。汉朝与乌孙之间农牧产品的交流蓬勃开展起来,最终确立了和亲关系。

  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张骞回国后升为大行,列于九卿。一年以后,这位功勋卓越的旅行探险家和外交家便去世了。不久,他派遗的副使也陪同各国使者来到长安,从此,中国通西域的道路完全打通。来往使者络绎不绝。为了纪念张骞通西域的功绩,“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候。”

  张骞通西域的意义,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扩大了中国人的地理视野,而且直接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物质文化交流,中国精美的手工艺品,特别是丝绸、漆器、玉器、铜器传列西方,而西域的土产如苜蓿、葡萄、胡桃(核桃)、石榴、胡麻(芝麻)、胡豆(蚕豆)、胡瓜(黄瓜)、大蒜、胡萝卜,各种毛织品、毛皮、良马、骆驼、狮子、驼鸟等陆续传入中国。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也传入中国,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从我国甘肃、新疆到今阿富汗、伊朗等地的陆路交通,即著名的“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张骞几次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张骞几次出使西域?张骞只出使了两次西域。第一次出使西域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一百多人的出使队伍离开长安,经陇西向发,但不久就被匈奴俘虏。匈奴单于长期监禁张骞,并为之娶妻成家,希望他能投降。张骞始终没有屈服,时刻等待时机准备逃脱,并在11年后乘匈奴防备疏松,终于和随从人员逃出匈奴。张骞一行向西越过葱岭,经过几十天长途跋涉后抵达大宛(Farghana),即今天中亚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FerganaValley)。随后大宛王派人护送张骞前去康居(Sogdiana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再由康居到达大月氏。然而大月氏已立新王,并越过阿姆河吞并了大夏故地,已然安居乐业,兼以距中国太远,不想再向匈奴复仇。张骞在此住了一年多,不得已而东返。返途中为了避免匈奴的拦截,张骞未走原路而沿塔里木盆地南缘进入柴达木盆地,绕道青海归国,但不幸又被匈奴捕获。所幸一年后,匈...
·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恐怕是汉武帝所始料不及的。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西域”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是和张骞的名字分不开的。西汉时期,狭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今甘肃敦煌西)以西,葱岭以东,昆仑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即汉代西域都护府的辖地。广义的西域还包括葱岭以西的中亚细亚、罗马帝国等地,包括今阿富汗、伊朗、乌兹别克,至地中海沿岸一带。西域以天山为界分为南北两个部分,百姓大都居住在塔里木盆地周围。西汉初年,有“三十六国”:南缘有楼兰(鄯善,在罗布泊附近)、菇羌、且末、于阗(今和田)、莎车等,习称“南道诸国”;北缘有姑师(后分前、后车师,在今吐鲁蕃)、尉犁、焉耆、龟兹(今库车)、温宿、姑墨(今阿克苏)、疏勒(今喀什)等,习称“北道诸国”。此外,天...
· 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
张骞,生于公元前164年,卒于114年,早期经历不详,在出使西域前在汉朝当一个小官,默默无名,史书文献鲜有记载他出使西域前的事迹。张骞出使西域画像(网络图)西汉建立之初,就早已饱受匈奴不断骚扰西北边境,甚至有威胁汉朝都城长安的危险。在此时代背景下,汉武帝刘彻决定联合匈奴的世仇,位于匈奴西边的游牧民族大月氏,一起共同抗击匈奴,于是招榜天下,寻找有才干,有学识的人出使西域,就这样,张骞为国报效。于公元前139年,率领100多人的队伍,在降汉的匈奴人甘父向导下,向西域进发。穿越河西走廊,匈奴的大片控制区域,寻找大月氏国。出使途中,波折不断,第一次被匈奴截获,在匈奴被拘押达10年,好不容易逃出去了,找到大月氏国却情况已发生改变,大月氏国不想东返了,更不用说和汉朝一起攻打匈奴,张骞逗留一年有余,失望返回汉朝,悲惨的是,想绕过匈奴的控制区域,却还是被匈奴发现,又被扣押了一年,整个出使西域历时13年之久...
·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简介和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张骞出使西域,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知道,在汉代之前,我们的国家相对封闭,西域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不过在西汉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对于西域的情况逐渐了解起来,但是十分狭隘。之后,终于有一件事使得中原和西域沟通起来,这件事就是张骞出使西域。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是汉中人,陈寿说是“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县)人”。建元年中为郎。此时正是汉武帝时期,国家强盛,但仍然受到北方强大的匈奴的威胁。为了摆脱匈奴的威胁,汉武帝想派使者去联络西域各国,特别是与匈奴有矛盾的大月氏(今苏联乌兹别克、塔吉克),共伐匈奴。为此,汉武帝“乃募能使者”。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张骞出使西域,随行的人除堂邑父外,共有100多人。张骞出使西域,由于带有重大的政治目的,自然会受到匈奴的阻挠,会有各种艰险。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今甘肃临洮南)途径匈奴时,被匈...
·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张骞为何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原因第一次出使目的是要联合大月氏打击匈奴。2000多年前的西汉初年,由于连年征战,国乏民贫,当面对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的入侵时,汉初的皇帝们大都采取了防御政策。历经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几十年的修养生息,至汉武帝时国力开始强大,而汉武帝刘彻也开始考虑对匈奴采取反击。在准备实施反击匈奴政策的过程中,汉武帝获悉有一个曾居于河西走廊之敦煌、祁连山之间,但已被匈奴驱逐至西方的大月氏国(Indoscythae),与匈奴有世仇,故而想寻找大月氏,欲使之与汉联手夹击匈奴。因此时任郎官的张骞应汉武帝招募,奉皇命出使“西域”。当时,正在伊犁河流域游牧的大月氏,是一个著名的“行国”,40万人。他们曾居住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被匈奴一再打败后,刚迁到这里不久,并且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不愿意再次打仗了。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因此,大月氏与匈奴是“世敌”。所以,张骞出使西域并没有完成本身任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