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悲壮一战:不做亡国奴十万文臣武将齐投海
战争概述:忽必烈在击败阿不里哥并稳定政局后,发动了历时十六年的对宋战争(至元元年到至元十六年,公元1264年-1280年)。至元十二年二月,元军在丁家洲大败宋军水陆军精锐,取得了元帝国灭宋战争中最重要的胜利。
将帅星数:★ ★ ★ ★ ★ ★ ★ ★ 伯颜 阿术
精彩星数:★ ★ ★ ★ ★ ★ ★ ★ ★
政治影响星数:★ ★ ★ ★ ★ ★ ★ ★ ★ ★
综合星数:
9★ ★ ★ ★ ★ ★ ★ ★ ★
战争类型:知战——《孙子·谋攻篇》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元军能突破南宋帝国长江天险,和拥有刘整等降将、对南宋的整体军事情况了如指掌有很大关系。
战争深度解析:
崖山阴沉的天幕下,风雨淋漓。
陆秀夫心里默默地说一句,该结束了。
他看了看被搂在怀里的赵昺,还是孩童的赵昺那双眼睛漆黑而明亮,里面没有绝望,没有悲伤,没有恐惧。
八岁的孩子应该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即使他不是生在帝王之家,他也应该有权利拥有梦想,拥有青春,拥有爱情,拥有属于自己苦与乐的生活。
可是赵昺没有,他幼嫩的肩上扛上一个民族和家国的苦难。
他还不懂得选择的命运,陆秀夫替他选择了。
一个尊严的结局。
当一个民族失去了所有的时候,唯一所剩的就只有尊严了。
尊严地死去。
当沉入海底的瞬间,陆秀夫感到了解脱。
结束了,一个时代结束了。
蒙、宋联合灭金后,灾难并没有想象中来得那样快,原因一方面是蒙古人的胃口太大,东征西伐,目标并没有完全锁定在南宋政府身上;另一方面,长江的天险,川陕的险峻地形,对于蒙古帝国的骑兵都是一个挑战。
将蒙古大汗蒙哥于合州钓鱼城下,更是让宋人相信,凭南宋的防御系统能够抵御蒙古人的侵犯。在蒙哥死后,趁忽必烈大军北返,宋军趁机重占襄阳,让扬州、襄阳、重庆三个重镇连成宋帝国对蒙的防线。
忽必烈在平定阿不里哥和内部汉军李璮的叛乱后,把目光重新放在了南宋王朝的身上。
有鉴于蒙哥入川的失败,他决定改变蒙哥入蜀灭宋的基本战略,重新采取重兵突破宋军中段防线的战略,为此他作出了一系列精心而严密的部署:对蒙古军队的军籍进行改变和严格的管理,增加了兵源;同时下令加强水军和炮军的建设,使蒙古人从以前以骑兵为主的单一兵种,变为多兵种结合的机动部队。经过精心扩建,蒙古人拥有了五千战艘、七万余水军。而研制出的回回炮也颇具威力,抛发的石头可达一百多公斤,一炮能打穿一个堡垒。
为了解决几十万军队的粮食补给、后勤保障,忽必烈加强屯田,并加紧兵器的炼制、战马的筹集。
蒙古人正在磨刀霍霍,而南宋高层并没有为之警醒,他们还沉浸于蒙古大汗蒙哥的喜悦中,贾似道也凭此战功由左丞相加升太傅,以专南宋国政。
贾似道字师宪,号悦生、秋壑。虽然其姐为宋理宗的贵妃,但贾似道还是凭他的能力一步步走向政治顶峰。最初贾似道任嘉兴司仓,在1238年登进士第,任太常丞。当时的大学士史岩之、名将孟珙都对其才华极为推崇,极力推荐。孟珙死前推荐贾似道为京都制置使(南宋东部军区总司令),作为自己的接班人。
贾似道在独掌朝政后也证明了自己是有两把刷子的,针对日益恶化的南宋财政问题,他发布了公田法,抑制土地兼并问题,对南宋末期支撑战争的财政保障起到了积极作用。
总体来讲,老贾除了喜欢养蟋蟀并有专著《促织经》外,并没有大的缺点毛病。南宋末期的政治在他的治理下并不是太腐朽混乱,没有宦官专政,没有外戚当权。老贾也提拔了一帮年轻人,如李庭芝、文天祥、张世杰等。对蒙古的防线上也驻集了近三四十万军队(在四川约有五六万,荆襄一带有十二三万,两淮一带有十五六万),约占南军兵力的三分之二。
南宋的积弱不是一朝一昔的事,特别在忽必烈吞灭大理后,南宋已经处于元帝国三面夹围之中,处境比任何时候都艰险。老贾虽不是什么名臣贤相,但任内能做的基本都做了,《宋史》后来将他列入《奸臣传》,确有所不公。
对于南宋政权来说,大将刘整的降蒙才是比较致命的打击。
刘整是邓州人,祖辈皆生活在金人统治的关中地区,金被蒙古所灭,刘整投奔南宋,后来成为孟珙帐下的大将。定元年(1260年),升任为泸州知府兼潼川路安抚使。刘整的投降,与贾似道上台后为了节省财政开支而在军队施行的“打算法”有关,刘整看到自己无法在政府新的审计制度中过关,于是就起了投蒙之心。
刘是当时比较有名的边将,所辖泸州是川陕对蒙要塞,有三十万户人口。对于刘整这块从天上砸下的馅饼,蒙古人有些不相信,害怕这是诱降。只有当时的蒙古成都路军马经略使刘黑马认为这是天赐良机不可错过,积极与刘整联络,最终使刘整投降蒙古。泸州后来虽然被宋将吕文德收回,但蒙古军多了一个了解南宋整体防御情报的大将,比失去泸州更为致命。
在刘整的建议下,忽必烈坚定了从中路突破的决心,把目标锁定在襄樊。
至元四年(1267)十一月,忽必烈派大将阿术、刘整率兵七万开始了对襄阳的进攻。
阿术、刘整在至元五年(1268年)七月的时候完成了对襄阳的包围,次年六月,完成了对樊城的包围。
襄樊重地,南宋知道其战略意义,先后派张世杰、夏贵、李庭芳、范文虎等将来援,但均被阿术、刘整所击溃。
至元九年(1272年)三月,坚守了四年的樊城被攻破,守将牛富战死,范天顺投降;至元十年,绝望的襄阳守将吕文焕也被迫投降蒙古军。
蒙古人拔掉了东下最重要的一颗钉子,撕开了南宋防线的口子。
打下襄樊,忽必烈没有给南宋人喘息的机会,任命伯颜为主帅,阿术为副帅,发起了渡江之战。
伯颜出身蒙古巴邻氏,其曾祖父失儿古额秃是成吉思汗的重臣,其祖父阿拉黑、祖叔父纳牙阿都是铁木真的开国元勋,分别担任千户长、万户长,伯颜本人则出身在伊儿汗国,早年跟随旭烈兀西征。
至元二年(1265年),伯颜奉旭烈兀之命出使元廷,忽必烈对他一见钟情,就把他留了下来,任为中书左丞相,后迁中书右丞。至元七年(1270年)改任同知枢密院事。
渡江作战,是元帝国建立后最重要的一场战役,几经选择,忽必烈把重担交给了伯颜。
伯颜渡江战略大体如下:主力由襄阳南下直取鄂州,顺长江而下,直取临安;出偏师攻两淮,割断荆湖与两淮的联系;在四川的元军继续向开州、达州、嘉定等地进攻。
伯颜率领的主力部队约为二十万,这支蒙古军,已不是成吉思汗时代只知在马上攻掠、以杀戮为唯一征服方式的野蛮之师,打、降、抚相结合,已是元帝国统治者的基本方略。伯颜出征前,忽必烈就要求伯颜向北宋开国名将曹彬学习,不嗜杀一人而平江南。伯颜对上头的精神领悟得很好,路过襄阳特意把降将吕文焕带上,大搞政治宣传攻势。
至元十一年(1274年)九月,伯颜的大军进至郢州(今湖北钟祥)二十里外的盐山。
南宋政府紧急调集沿江九郡的十余万宋军由名将张世杰驻守郢州城和郢州东岸的新郢城,又以铁锁锁住江面,想凭两城的十万大军及千艘战船加长江之险阻止蒙古人。
伯颜并不愿在郢州与宋军主力过多纠缠,在刘整、吕文焕等宋降将的帮助下,蒙古人的情报工作做到了家。他们打探到了郢州南黄家湾有小溪可直通汉江,于是遣部占领了黄家湾,大军绕过了郢州二城,由黄家湾小溪出唐港入汉江,继续南下。十月,元军破沙洋(今湖北荆门县沙洋镇)。
之后元军继续顺江南下,逼近鄂州。宋军方面,淮西制置使夏贵率十余万兵、万余战舰分据长江各要隘渡口,宋将王达率兵八千守阳逻堡(湖北黄冈西北),朱异孙率游击军控制中流,元军在这一带受到了阻截。
伯颜对此采用了声东击西之战术,佯攻汉阳(今湖北武汉市汉阳)以吸引宋军,却出奇兵袭击了沙芜口(今湖北武昌东北),由沙芜口入江,并重兵围攻阳逻堡。同时派大将阿术乘雪夜上溯四十里袭占青山矶(今湖北武汉东北长江南岸),阿术用所俘宋军千余战船架设浮桥,完成了主力的渡江。夏贵部得知元军主力过江,败退庐州(今安徽合肥),而伯颜也攻克了阳逻堡。此战中,夏贵所率十余万宋军死伤大半。
过江后,元军没有遇到宋军大部队阻击,顺利地攻下了鄂州、汉阳、德安等地。伯颜留少部元军驻守,主力马不停蹄继续深入南下。
鄂州失守后,南宋君臣震惊。贾似道于至元十二年(1278年)正月抽调了各路兵马十三万由临安出军,进至芜湖。夏贵也率二千五百艘战舰赶到。贾似道希望能以议和来解决这场战争,遣使请许宋朝称臣纳岁币。对于宋人的称臣纳币,忽必烈很感兴趣,一度下诏元军停止攻击,双方先谈谈看。但伯颜与阿术二人商议,一旦停兵,给宋人喘息的机会,之前占领的土地城池恐怕难以坚守,孤军深入士气也会受到极大影响。
阿术鼓动伯颜拒绝和谈,直接与宋军主力一战,直拍胸脯说胜了功劳是你的,败了我来承担责任,最终让伯颜心动,拒绝了贾似道的和谈。
贾似道和谈无望,二月二十日派孙虎臣率七万兵进驻丁家洲(安徽铜陵东北五十里),自己率后部六万进驻鲁港(今安徽芜湖南),夏贵率二千五百余战舰盘桓江中,与元军进行决战。
至元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元军发动了总攻,元军的骑兵从左、右两翼夹江而进,炮军用巨炮轰击丁家洲,孙虎臣无法抵挡,逃至鲁港。
孙虎臣问贾似道怎么办?没打过仗的贾似道也没了主意,想问夏贵,夏贵说跑吧,没和二人商量,率部跑得无踪无影。
贾似道和孙虎臣也选择了逃跑。
在丁家洲,南宋人最后的精锐和主力被元军击溃,元军趁势在无抵抗情况下占领了建康(今江苏南京)、宁国(安徽宁国)、隆兴(江西南昌)、和州(安徽和县)等地。
次年正月,元军攻占临安,宋太皇太后谢道清奉“国玺”请降,南宋宣告灭亡。
伯颜指挥元军进行的渡江之战,堪称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经典之作,从郢州绕行,到阳罗堡渡江,最后丁家洲击溃宋军主力,一气呵成,堪称完美。
丁家洲之战后,南宋各地官员非逃即降。正当伯颜剑指临安时,忽必烈却见好就收,下令撤军。伯颜对大老板的意见没有盲从,而是据理力争,最终使忽必烈改变了主意,最后一举攻克了南宋都城临安。相比较于北宋的非正常忽然死亡,南宋人则是拼尽了自己的最后一分力气。临安被占领后,南宋文天祥、张世杰等将领没有放弃抵抗,一直和元军打到了崖山,最后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不愿降元跳海者十万余人,可谓中国历史上最惨烈悲壮的场面,没有之一。
南、北两宋败亡的原因有很多很多,也引发了我们更多的思考:两种文化如何交融?民富和国强之间如何选择?民族之间感情和利益上如何选择?等等,等等,都是谈不完讲不尽的话题。(原文来自野狼文史工作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