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清末立宪运动经过:清末立宪运动是如何发生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69
转发:0
评论:0
清末立宪运动经过:清末立宪运动是如何发生的?,1905年五大臣出洋考察7月16日,清政府发布上谕,“派载泽等分东西洋考

  1905年五大臣出洋考察

  7月16日,清政府发布上谕,“派载泽等分东西洋考察政治”。直陈朝廷的难局:“方今时局艰难,百端待理,

  朝廷屡下明诏,力图变法,锐意振兴……兹特简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端方等随带人员,分赴东西洋各国考求一切政治,以期择善而从。”

  由于受革命党人吴樾的炸弹影响,考察的五大臣名单稍有调整,并分两路:载泽、尚其亨、李圣铎前往日本、英国、法国、比利时;戴鸿慈、端方前往美国、德国、奥匈、俄国、意大利。而其随员中,大都是后来历史上青史留名的大腕儿,诸如施肇基、夏曾佑、熊希龄、伍光建等等。考察政治大臣出访约半年,考察了14个国家。其间参观议院、行政机关、学校、监狱、工厂、农场、银行、商会、邮局乃至博物馆、戏院、浴池、教会、动植物园等,拜会政治家、学者听讲原理,调查各项政治制度,搜集各类图书和参考资料等。

  1906年下诏预备立宪

  8月26日,出洋考察大臣代表载泽上奏《奏请以五年为期改行立体折》。

  该折阐述了最重要的立宪之利: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同一天,端方亦上奏“请定国是以安大计折”,以俄国为例,鼓励清朝当局不光要积极立宪,而且还得积极脱离专制政体,“取任人而不任法者,一变为任法而不任人”。慈禧太后于光绪三十三年(即1906年9月1日)下《宣示预备立宪谕》宣布预备立宪。

  1907年预备立宪公会

  1907年,清政府提出要在中央筹设资政院,在各省筹设咨议局。张謇、汤寿潜等人在上海成立预备立宪公会,之后各地立宪公会纷纷建立。各地(特别在湖广、两江一带)主张立宪的政治团体陆续发表宣言,鼓吹实行君主立体,同时发起国会请愿运动,提出速开国会、颁布宪法、缩短预备立宪期限等诉求。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帝国万世一系,同时宣布“十年后实行立宪”。

  1909年咨议局选举

  九月,各督、抚次第奏报举行各省咨议局选举。

  1910年资政院开院礼

  九月初一日,资政院举行第一次开院礼。资政院开议前后,国会请愿运动也进入最高潮。直隶、山西、河南、四川、福建等省先后出现数千人集会,要求督抚代奏请愿呈稿。

  湖北集会倡议“不开国会﹐不承认新捐”。北京方面,国会请愿代表团迭向资政院和摄政王上书,资政院除代奏请愿外并通过了陈请速开国会专折。在声势浩大的请愿运动压力下,十八个督抚、将军、都统由东三省总督锡良领衔联名奏请立即组织内阁、翌年开设国会。清朝廷震惊之下,于11月14日宣布缩短预备立宪期限为五年,国会开设之前先设责任内阁。

  1911年任命内阁

  5月8日,清政府废除军机处,发布内阁官制与任命总理、诸大臣。成员名单中过半数为清宗室(皇族)与满人,被讥嘲为“皇族内阁”。立宪派、对此多感失望,甚至引起不满,认为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乃逐渐同情、倾向革命事业,此年为清政府垮台之重要年份,辛亥革命即在该年爆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末新政和立宪运动之间有何种联系
清末新政和立宪运动是清政府在最后几近灭亡的时候一次失败的自救运动。而清末新政和立宪运动的关系只是先后的关系,先是慈禧在几分斟酌之下决定新政,之后在综合所有因素决定进行立宪运动。立宪运动照片当时帝国列强侵华之后,清朝的整个形式岌岌可危。之后在义和团的加入之下,帝国主义的侵华计划,所以说在当时算是义和团救了清政府。但是之后因为其过度排外,引起了列强的不满。开始加紧对清政府施压,而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也让慈禧支撑不下去,所以决定进行新革。而恰巧此时一个日本小国战胜了俄罗斯大国的消息震惊了整个清朝廷。在清政府的人看来,这不仅仅是日本的胜利,更是因为日本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所以能战胜专制的俄罗斯。而当时清朝各个阶层的人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支持进行立宪运动。当时的梁启超在日本流亡期间吸收了不少新潮思想,在他看来中国急需自由平等,所以他也在不断的推进立宪运动。而在之后梁启超就受到孙中山那一派人的攻击。对于当时快...
· 清末的“拍卖”
拍卖,乃是资本主义商业中的一种买卖方式。经营拍卖业的商行,称“拍卖行”。在中国,到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广州、上海才有拍卖和拍卖行,据1862年《上海新报》载,当时十里洋场多有拍卖,大则有几百吨的铁甲船、花园弄(今南京东路)地皮,小则是钟表、餐具和猫狗等宠物,几乎物物都可拍卖,反映了商业资本主义时期的一个侧影。对此,时人就现场景观,有一番详细描绘:“洋人出卖杂物,预以招帖贴通衢者,期插标门,首聚买客,一人高立,持物叫卖;不售,则更易一物,价既相当,即拍卖。以应扣后,长短两无所悔,不能更易,故名拍卖。近有各国妇人集会,所施各物捐作病人药饵费,物其当即拍卖,然必高价以给。”(《快心醒睡录》卷四)
· 清末的江淮省
在近代,我国省一级行政区划有过若干变化,但清末有过一个旋兴旋废的江淮省,却不甚为人所知。1905年1月27日(光绪三十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清廷发布上谕:准政务处奏,以江苏江宁在政使所属江淮扬徐四府暨通海两直隶州,归江淮巡抚管理,仍着两江总督兼辖,各专责成。新设江淮巡抚驻清江县(即原漕运总督驻地),原漕运总督恩寿被任命为江淮省巡抚。但是,同年4月21日(三十一年三月十七日),清廷又谕令,以苏淮分立行省,治理既多不便,着即无庸分设,江淮巡抚即行裁撤,所有淮扬镇总兵着改为江北提督,以资镇慑。在平常时期,一个省级行政区划如此匆匆兴废,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江淮设省的建议,最早是同治三年御史陈廷经提出的,但当此议交由两江总督曾国藩等酌度形势、妥筹具奏时,即被以划江而治,对军事吏治的兴废无关,不应轻改成宪,而加以否定。到光绪二十八年,调任漕运总督陈夔龙以漕督名实不符,奏请裁撤。三十年十二月初六日,御史...
· 清末官员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中文名易顺鼎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858年逝世日期1920年职业清末官员、诗人性别男生平简介易顺鼎生于清文宗咸丰八年,卒于民国九年,年63岁。(现代中国文学史卒年同,年五十九岁。此从五续疑年录附录二)。与罗瘿公、何震彝、闵尔昌、步章五、梁鸿志、黄秋岳等并称为“寒庐七子”。幼有神童之目,5岁能作对。15岁补诸生。工诗,...
· 清末官员隋藏珠
生平简介隋藏珠(1812―1866)原名藏朱,字松心,别号龙渊。乐安县牛庄(今属东营市东营区)人。清末道员。生于贫寒之家。道光九年(1829)应乡试中举人,次年进京应会试中进士,留京任户部主事。后晋升郎中。任户部主事期间,曾到山西河底镇监督铸钱,深得民心,“回京饯送者六十里不绝”(《广饶县续志》)。咸丰七年(1857)赴任江西建昌知府,首次到属县视事,县官设宴待之,隋藏珠罢宴,并斥之曰:“留与难民,数日吃著不尽!”在任三年,整顿吏治,轻徭薄赋,尤以廉洁简朴著称。其三个儿子读书用度不足,只好卖掉家中良田十亩。“三年清知府,卖掉十亩田”,在当地传为佳话。曾国藩闻其政声,奏疏皇上,荐其到湘军任职。隋藏珠在湘军任钱粮总监(亦称“粮台”),为筹措、管理湘军粮饷悉心筹划,深得曾国藩器重,奏请皇上升任其为道员。同治四年(1865),因厌倦官场,且对湘军失望,加之积劳成疾,以丁忧为由辞官回家。曾国藩执意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