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解密:名臣晏婴如何巧妙劝说齐景公“刀下留人”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47
转发:0
评论:0
解密:名臣晏婴如何巧妙劝说齐景公“刀下留人”,俗话说的好: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就拿春秋时期国君所喜爱的宠物来说吧:有喜欢养

  俗话说的好: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就拿春秋时期国君所喜爱的宠物来说吧:有喜欢养鹤的(卫懿公)、有喜欢养狗的(晋灵公)、有喜欢养牛的(周王颓),还有很多喜欢养马的,比如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齐景公。

  在春秋战国那个战乱纷繁的年代,作战大多以战车为主。所以,拉动战车的马匹的好坏就直接决定着战争的胜负。因此,凡是对国事稍加关心的国君,都会对马匹格外关照。。

  齐景公爱马,这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司马迁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就曾明确记载:“齐景公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

  那么,齐景公一个人到底养有多少匹马呢?估计很多人都猜不到——四千匹!

  没错,就是四千匹,而且还是他自己在宫中私下养的,不包括军队里面养的。“千乘之国”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所谓“千乘之国”就是比喻一个国家的军队实力很强,也就是所谓的军事大国。

  那么,一千乘的军队需要多少匹马呢?答案是——四千匹。因为每辆战车需要四匹马来拉,一千辆战车也就需要四千匹战马。也就是说,仅齐景公一个人私底下养的马就可以装备一个大国的军队了。

  怎么样,服了吧!

  那么多的马匹,不能饿着,得养活啊,养活就得有吃的啊。这家伙,四千匹高头大马的吃食可不是小数量,依照正常的赋税标准,那肯定是满足不了它们的胃口。于是,齐景公就给百姓另外增加赋税,百姓交不起就会抵抗,百姓抵抗齐景公就用刑罚、而且还是重刑。所以,司马迁又说道,齐景公“厚赋重刑”。

  这是百姓抵抗交税的后果,那么要是养马人一不小心把马给养死了呢(平时有个小病小灾的也是避免不了的)。那对不起了,一般情况下就得去到阎王那儿去报到。

  很快,阎王就给其中的一位养马人发了请帖——他负责养的马匹中,死了一只。

  很不幸,死的这匹马儿,偏偏又是齐景公平时最为喜欢的。

  于是,在很多养马人眼里,这位兄弟是必死无疑的。

  但是(历史往往就好玩在这个词上),一个人的出现却改变了事情的正常发展,把这位兄弟从鬼门关给救了回来。这个人就是晏婴!

  毕竟一般人此时也不可能出来救他——一个养马的,死了就死了,对国家和其他人又没有什么损失。再说了,一般人也不敢出面来救他,国君正在气头上,弄不好还会把自己给牵连进去,这桩买卖做不得。敢作此事者,整个齐国中,唯有晏婴一人!

  前面咱们也已经说过,晏婴作为齐国的相国,肩负重任,辛苦地辅佐着脑子有点“进水”的齐景公,为了阻止齐景公的各种怪异的举动,那真是煞费了苦心啊

  当然,阻止的方式是要委婉些的,毕竟伴君如伴虎!

  爱马死啦,你养死的,你必须得去死!得给我的马儿去陪葬!这是此时心头怒火正在燃烧的齐景公最真实的想法。

  于是,齐景公当即就命人把这该死的养马人拉出去给肢解了。

  此时,晏婴也正好陪伴在齐景公的身边。晏婴见状,赶忙阻止了行刑之人。

  晏婴上前向齐景公深鞠一躬,表情严肃地向齐景公问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尧舜禹这些圣贤人当政时期,如果要肢解人的话,从身体哪个部位先开始?

  听到晏婴如此一问,齐景公顿时大悟,因为他虽然有时候非常糊涂,但却对古代先贤的事迹非常清楚。因此,他知道晏子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尧舜禹时期是不肢解人的。

  于是,齐景公便侍从把养马人交给了狱吏——不用肢解这种刑罚了,但你今天必须死,其它人就是说破了天也没有用!

  晏婴见状,连忙又站了出来,他表示不能就这样把他交给狱吏,因为他还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犯了什么罪。既然要杀人家,总的让人家死得明白点吧,他表示自己得说说他的几条罪状。

  是啊,别到了阎王爷那儿,阎王一问:你为何而死啊!他再回答不上来,那可真是冤死鬼了。

  齐景公见晏婴说的有理,就让人停了下来,让晏婴公布此人的死罪罪状。

  于是,晏婴走上前去,指着养马人说出了他所犯下三条死罪罪状:

  第一,国君让你细心养马,可你却把马儿给养死了,你该死;

  第二,现在被你养死的那匹马,恰恰又是国君最为喜欢的,你更应该死。

  最后,你让国君因为一匹马的缘故而杀掉一个人,百姓听说了,一定会怨恨我们的国君;诸侯听说了,一定会轻视我们的国家,一个让自己的国家摸黑的人就更应该去死。

  晏婴停了停,转过身来看着齐景公,表示那人的罪状自己已经说完,请国君继续进行处置。

  齐景公听完晏婴的宣判,连忙下令放了那个养马人,因为如果自己杀死了他,那么就会损坏了自己在百姓心中仁慈的好名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你这哪是宣布他的罪状啊,你这最后一条不是明明在说我嘛。这家伙,因为杀死一个养马人,让我得罪整个国家的人,还让自己残暴的名声传遍天下,这种事情我是不能够做的。

  于是,晏婴免除了养马人的一切罪状,让他继续在养马场上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解密:齐景公和名臣晏子开玩笑为何挨批?
话说一年冬天,齐国临淄地区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平地积雪有一尺多深,但仍不见天空有要放晴的意思。临淄城内还好说一点儿,建筑物要相对牢固一些,但城外可就不行了,很多民房多被厚实的积雪给压塌了。而且,不论城内城外,由于人们对积雪所造成灾害的预料不足,以至于被冻死、饿死了很多人。更为可怕的是灾情仍在继续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广大百姓必须马上给予救济。于是,我们的晏婴同志就去进宫,想要和齐景公商议一下救灾的相关事宜。来到齐景公的寝宫,在行过君臣之礼后,没等晏婴开口,齐景公先说话了。齐景公笑着对晏婴说道:“真奇怪啊,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可天气竟然一点都不寒冷!”齐景公此话一出,晏婴的内心反而感觉倒一阵冷风袭来——昏君,真是昏君!其实,齐景公此语纯粹就是开玩笑的。但他的这个玩笑开的却并不是时候,此时,在整个齐国,被冻饿而死的百姓不知有多少,又不知有多少人正在急切地等待着救助,他们都在瞪着眼睛盼望着早点有人...
· 解密:齐国相国晏婴为什么阻止齐景公任用孔子
公元前515年,孔子因鲁国政变造成政局混乱,本着危邦不居的人生原则前往齐国,给齐国嬖臣高昭子做了家臣,并通过高昭子见到齐景公,这是他第一次到国外求官。网络配图在儒家的门徒们看来,孔子通过高昭子这类小人见到齐景公很不光彩,所以认为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中的这一笔是对传主的诬蔑。在此同时,却又承认齐景公问政于孔子。但是,没有小人高昭子,孔子不可能见到齐国当今。显然,孔子为做官不惜钻营。齐景公就施政纲领询问孔子。孔子说:“国君是国君,臣子是臣子,父亲是父亲,儿子是儿子,都必须摆正关系,不能错位。”齐景公称赞地说道:“好!如果国君不成为国君,臣子不成为臣子,父亲不成为父亲,儿子不成为儿子,关系摆不正,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到口吗①?孔子是语言大师,将简单的“君臣父子”四个字重复叠摞,竟产生令人惊诧的结果:不仅道出了皇权至上的儒学精髓,并勾划出宝塔型等级社会的框架。这是孔子三纲学说的原始态,之后发展...
· 解密:齐国相国晏婴为什么阻止齐景公任用孔子
解密:齐国相国晏婴为什么阻止齐景公任用孔子公元前515年,孔子因鲁国政变造成政局混乱,本着危邦不居的人生原则前往齐国,给齐国嬖臣高昭子做了家臣,并通过高昭子见到齐景公,这是他第一次到国外求官。在儒家的门徒们看来,孔子通过高昭子这类小人见到齐景公很不光彩,所以认为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中的这一笔是对传主的诬蔑。在此同时,却又承认齐景公问政于孔子。但是,没有小人高昭子,孔子不可能见到齐国当今。显然,孔子为做官不惜钻营。齐景公就施政纲领询问孔子。孔子说:“国君是国君,臣子是臣子,父亲是父亲,儿子是儿子,都必须摆正关系,不能错位。”齐景公称赞地说道:“好!如果国君不成为国君,臣子不成为臣子,父亲不成为父亲,儿子不成为儿子,关系摆不正,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到口吗①?孔子是语言大师,将简单的“君臣父子”四个字重复叠摞,竟产生令人惊诧的结果:不仅道出了皇权至上的儒学精髓,并勾划出宝塔型等级社会的框架。...
· 解密:齐国相国晏婴为什么阻止齐景公任用孔子
公元前515年,孔子因鲁国政变造成政局混乱,本着危邦不居的人生原则前往齐国,给齐国嬖臣高昭子做了家臣,并通过高昭子见到齐景公,这是他第一次到国外求官。在儒家的门徒们看来,孔子通过高昭子这类小人见到齐景公很不光彩,所以认为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中的这一笔是对传主的诬蔑。在此同时,却又承认齐景公问政于孔子。但是,没有小人高昭子,孔子不可能见到齐国当今。显然,孔子为做官不惜钻营。齐景公就施政纲领询问孔子。孔子说:“国君是国君,臣子是臣子,父亲是父亲,儿子是儿子,都必须摆正关系,不能错位。”齐景公称赞地说道:“好!如果国君不成为国君,臣子不成为臣子,父亲不成为父亲,儿子不成为儿子,关系摆不正,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到口吗①?孔子是语言大师,将简单的“君臣父子”四个字重复叠摞,竟产生令人惊诧的结果:不仅道出了皇权至上的儒学精髓,并勾划出宝塔型等级社会的框架。这是孔子三纲学说的原始态,之后发展为“君为...
· 齐景公是如何得到贤能之士的?晏婴给了他很多建议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君主把人才看得十分重要,所以各国把能够找到人才,看作执政中的第一要务。其中景公与晏婴的一番话,把人才这个概念,诠释得淋漓尽致。景公很是担心的对晏婴的说:“是贤能之才,我如何得知呢?晏婴回答说:“既为贤能之人,一般是隐而不现的,主要在与大王的对人才的态度,因为平时大王不致力于选拔,所以是不能识贤能的。”景公急切地对晏婴说:“能否向您请教求贤的方法呀。”晏婴若有所思地说:“大王鉴别人才的时候,要观察他交往的朋友,要分析他的言谈举止和习惯爱好,千万不要根据他华美的言辞、雄辩的口才论定他品行的好坏,也不要按照别人的评论褒贬来判断他才能的高下,这样容易误入歧途。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选拔的人才,选拔上来的人才,就不会故作姿态了,同时也不会掩饰自己的真实的思想来取悦君王。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就要看他在得势时,看他主张什么;的时候,要看他拒绝什么;在他富贵的时候,看他反对什么。出类拔萃的人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