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解密:宰相刘罗锅在历史上到底做没做过宰相?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03
转发:0
评论:0
解密:宰相刘罗锅在历史上到底做没做过宰相?,想必很多人都看过《宰相刘罗锅》这部电视剧。但其实清朝是不设宰相的。清

  想必很多人都看过《宰相刘罗锅》这部电视剧。

  但其实清朝是不设宰相的。

  清承明制,清朝很多制度都是沿袭明朝的。而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鉴于唐宋两朝相权太重,威胁到了皇权的生存,于是就废除了宰相制。

  所以非但清朝,明朝也是没有宰相的。说张居正、徐阶、杨廷和、夏言、申时行、高拱等等是宰相、名相,如果从严谨的角度讲是错误的,正确的叫法是“内阁首辅”。

  严格说起来,在中国历史上,也只有辽代设置过名叫“宰相”的官职,其他历朝历代都从来没有设置过这个官职。

  用《周礼》来解释,“宰”,在中国古代是官吏的统称,其意为“主宰”。在殷商朝,宰是指管理家务和奴隶的官员;周朝设置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所以说,“宰”就是官员的通称。

  相,本义为相礼之人,兼有辅佐的意思。

  最早将“宰”字和“相”字结合在一起的是《韩非子.显学》中“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起於卒伍”之句,本是掌握政权的大官的泛称,后来被用来指称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西汉陈平就说:“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也就是说,宰相只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泛指的职官称号。

  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历朝历代都会有最高行政长官,也都会出现所谓的“宰相”,只不过名目不同,叫法不同罢了。

  不过,像夏商周三代时的巫史、太宰、尹、太师等职,虽有辅佐天子管理国家之意,但在当时尚不具备中幕僚长性质,称之为宰相,有欠妥当。

  真正意义上的宰相始于齐桓公称霸时期。管仲被齐桓公起用为相国,由此管仲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宰相。

  也就从这一时期开始,东周列国纷纷设立了相国,也就是宰相。

  如果别人考你历史上著名的相国有哪些?你可以说百里奚、晏婴、李悝、商鞅、蔺相如。

  秦国是战国时代第一个设立郡县制的国家,于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任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

  从此丞相之名开始代替相国之名。

  汉承秦制,但随着历史发展,丞相主要处理日常行政事务,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

  汉成帝时期,设大司马、大司空、丞相为三公,分散了相权,即三公就是三个宰相。

  东汉改三公为司徒、司空、太尉,三公之中太尉最尊。

  汉献帝时,复置丞相,由曹操担任。

  同时代的丞相有蜀汉的诸葛亮,孙吴的陆逊。

  晋朝建立省事,尚书省、门下省等三省长官成了宰相。

  南北朝中,中书监、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仆射、将军、录尚书事等等,因多与皇帝议论政事并得皇帝委以机密,也就成为了实际意义上的宰相。

  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

  唐朝的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侍中,参议政事的中书侍郎、门下侍郎以及由尚书令改制成的尚书仆射都是宰相。

  唐高宗后,尚书仆射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参议朝政的百官加参议政事、参知政事、同知政事、同平章政事等加衔的也是宰相。

  五代的宰相制度基本上沿袭唐代。不过,五代中的后晋出现了首席宰相的制度,并被沿袭下来。

  宋朝的同平章事便是宰相。

  北宋元丰改制,设二相,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另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为副相。

  南宋建炎年间,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

  朱元璋开国之初,也设有中书省,左右丞相。

  但到了洪武十三年,朱元璋罢中书省,废丞相,总揽国政,可以说,宰相制度宣告废除了。

  但到了明成祖朝,明成祖朱棣不胜庶政之繁,设立了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建立了内阁制。

  注意,内阁只是钦命代言人,不是专门机构,成员全是无行政经历的翰林学士;它对下无节制力却受司礼监制约,并且内阁学士只有票拟权而无决策权,所以内阁大学士虽然在民间有“相”的称呼,实质却已经不同。

  清代继承了明代的政治制度,设内阁制,有文华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东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

  刘罗锅刘墉曾任内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所以,民间就称他为宰相了。

  而实际上,在雍正朝,雍正另设军机处,内阁已经成为闲职,称其为“相”其实已不恰当了。军机大臣倒是有几分“宰相”的意味。

  也就是说,依照官职和权利,刘罗锅其实并不配称作宰相,而他的“死对头”和珅既是大学士,又兼军机大臣,倒是可以称为宰相。(原文来自我们爱历史的头条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宰相刘罗锅智告贪官:刘罗锅是谁?
一天傍晚,乾隆皇帝来到午门散步。抬头一望,只见午门至正阳门那段御道由于年久失修,不少处已磨损得坑坑洼洼,觉得有失皇家体面,非整修一下不可。于是他便令和坤承办此事,让他造出预算,限两月之内竣工。和坤得皇上宠信,但贪婪成性,是个雁过拔毛的角色。他奉旨之后非常高兴,觉得又得了个发财的良机。三天后早朝时,和坤就带本奏道:“皇上,这段御道确实有碍观瞻,必须全部换新。由于所需石料要从数百里外的房山采办,石匠精雕细刻,故而工程浩大,即使从紧开支,至少也需白银十万两。”乾隆皇帝二话没说,立即照准。此后,御道旁立即搭起了不少工棚,并将御道两旁用草苫遮住,数百匠人叮叮当当地了起来。结果,不足一月,御道就提前峻工了。乾隆皇帝在和坤陪同下一看,果然见御道平坦,焕然一新,不由龙心大喜,连声赞好。次日早朝时,乾隆皇帝就当众宣旨:“和爱卿这次主修御道,夜以继日,既快又好,提前一月完工,劳苦功高,朕赏你白银一万两,再升官...
· 清朝没有宰相为什么刘罗锅还被成为宰相呢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宰相刘罗锅,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众所周知,清朝是没有宰相(或丞相)一职的。然而乾隆时期的名臣刘墉(又称刘罗锅),却被后人称为宰相,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后世定义清朝宰相,是以中堂这一称呼来认定的。因为唐、宋置政事堂于中书省内,为宰相处理政务之处,中堂因宰相在中书省内办公而得名,后称宰相亦为中堂。像人们耳熟能详的清朝官员,如康熙时的明珠、索额图,乾隆时的和珅、刘墉,晚晴时的李鸿章、翁同龢,皆称中堂,皆可以称之为宰相。清朝什么官员可以称为中堂呢?主要是军机大臣及各殿阁大学士。而要达到这两个晋升条件,首先要是从一品的官员,包括六部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无一例外,都是京官。像将军、提督等从一品外官,是没有资格晋升军机大臣或各殿阁大学士的。刘墉是山东诸城,大学士刘统勋长子,生于1719年。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
· 甘罗十二做宰相
司马迁著的《史记》一书,其中的列传第十一就有《樗里子甘茂甘罗》:“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甘茂、甘罗祖孙俩都是战国雄才,人们倒是把甘茂之子、甘罗之父、甘氏三十一世祖甘任淡忘了,其实他在周赧王时也任下大夫之职。将门出虎子,在祖辈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见多识广,能言善辩。相传甘罗五岁时,估计那时上班制度比较宽松,有一次跟着祖父到练兵场,看士兵们操练,恰巧秦王也在场。秦王看着操场上集合了密密的士兵,士兵的身后放着一大堆武器,就对身边的文武官员们说:“你们有谁能在十击掌的时间内,点出是士兵多,还是武器多?”站立在两旁的文官武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吭声。只有小甘罗不知深浅走上前去,对秦王说:“只要让士兵们听从我的命令,我用三击掌的功夫,就可以查出是士兵多还是武器多。”秦王看了看这个小孩子,不屑地让他试试看。只见小甘罗跳上点将台上...
· 宰相刘罗锅是什么样的人?
刘墉(1719年—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史书上真实的刘墉不仅不是罗锅,而且身高还在1.9米左右,是个标准的大个子。具体数据请参照当年刘墉墓考古发掘报告,以及姜纬堂先生曾在《北京晚报》发表的文章《刘墉绰号“罗锅”考》。刘墉为人非常圆滑,有野史记载了下面一件事:有一年,乾隆皇帝召见刘罗锅,问过正事之后,乾隆皇帝突然问刘罗锅:“朕属马的,你属什么的呢?”也属马的刘罗锅马上回答道:“臣属驴。”乾隆非常吃惊:“十二生肖哪里有属驴的,我记得你也是属马的吧?”刘罗锅说:“万岁属马,臣怎能同属?只好属驴了。”影视剧中的刘罗锅都是聪明正义的化身,每次都与大贪官和|争斗。但真正的历史中,两人却没有机会争斗。因为和|的官职一直比刘罗锅高,而且刘罗锅都是在外当官,和|却是在京城。就算后来...
· 著名宰相刘墉是不是就是刘罗锅?
刘墉是罗锅吗一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让刘墉这个人物家喻户晓,而在剧中刘墉的形象也是深得人心,乾隆皇帝对他是又爱又恨,又很无奈。荧屏上的刘墉和历史上的刘墉并不完全重合,电视剧中他是驼背的,但实际上刘墉不仅不是矮小,驼背的“罗锅”,很有可能是个身高一米九的大高个。关于他是否真的是“罗锅”吗?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当时的古代当官条件来探究。首先,刘墉是科甲出生,肯定要通过“身、言、书、判”这四个方面才可能通关。“身”就是形体,需要五官端正,否则是不可能通过的。我们都知道刘墉是著名宰相,可想而知刘墉肯定是通过这些条件才入朝为官的,而且当时的选官制度非常严厉,所以刘墉肯定不会是残疾或者驼背的。当然,历史的记载,确实有“刘罗锅”这个称号。在嘉庆帝在位时,就曾称刘墉为“刘驼子”。若以时间来推理的话,当时的刘墉应该是年近八十的老人了,肯定就会有弯腰驼背,这样就很容易来解释“刘罗锅”这个称号了。另外还有一个说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