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万历怠政经过:万历晚期明朝开始由盛转衰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23
转发:0
评论:0
万历怠政经过:万历晚期明朝开始由盛转衰,张居正死后初期,万历帝尚能保持对朝政的兴趣,但不久就开始怠政。他先采取非常手

  张居正死后初期,万历帝尚能保持对朝政的兴趣,但不久就开始怠政。他先采取非常手段,摆脱张居正、冯保和李太后的影响和控制,万历皇帝最重要的政绩就是进行了“三大征”,表现出一定的魄力和能力。但是,万历皇帝并没有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而是居功骄傲,怠于政事,从励精图治到消极怠政。

  万历十四年九月,万历帝因病连日免朝,给内阁的解释是“头晕眼黑,力乏不兴”,服药之后依然“身体虚弱,头晕未止”,不但无法上朝,祭祀太庙也无法亲自前往。万历十四年后,万历帝就开始连续不上朝。李太后年纪渐大,对明神宗也实在无力再管束。

  自万历十六年后,常朝也经常看不到万历帝。万历帝整日在深宫中不理政事,沉浸在花天酒地之中。每年还进行选美。神宗还好营建,经常大兴土木。在他二十一岁时就开始筹建陵园。

  万历十七年元旦后,万历帝以日食为由免去元旦朝贺。此后每年的元旦万历帝再也不视朝。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上疏,称神宗沉湎于酒、色、财、气。阁臣王家屏次日再上一本,自请罢官。

  万历帝还派矿监和税监搜刮民间财产,导致多处民变发生。由于万历帝不理朝政,缺官现象非常严重。万历三十年(1602年),南北两京共缺尚书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抚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万历帝委顿于上,百官党争于下,政府完全陷入空转之中。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互相倾轧,如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等名目众多,但其所议议题却不是如何改良朝政,只是人事布局而已。因此明史言:“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最后万历帝竟三十年不上朝,只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勉强到金銮殿上,许多朝臣都没见过皇帝一面,导致国力衰退。

  万历帝在位期间另外两项严重败坏朝纲的事件是东林党争和国本之争。东林党源于顾宪成组办的东林书院。东林党一词则起源于万历三十八年的一次人事变动事件。起因是内阁缺人,顾宪成极力主张颇有政绩的淮扬巡抚李三才入阁,结果被反对李三才入阁的势力摸黑漫骂,东林党因此而起。东林党兴起后,朝中其它各党便集中火力攻击东林党。阉党专权后,东林党更受到严重打击。直到崇祯初年东林党才重新被启用。

  另外一项政争是国本之争。主要是围绕着皇长子朱常洛与郑贵妃所生的福王朱常洵。万历帝迟迟不立太子,令群臣忧心如焚。朝中上下也因此分成两个派别。直到万历二十九年,朱常洛才被封为太子,朱常洵被封为福王。但是福王迟迟不离京就任藩王。直到梃击案发生,对郑贵妃不利后,福王才离京就藩。

  不过万历朝的亮点则是包括援助朝鲜王朝抵抗日本侵略的壬辰倭乱、平定宁夏哱拜之乱、平定贵州杨应龙之乱的的万历三大征都取得了胜利。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誓讨明朝。次年在萨尔浒之战中大败明军,明朝对女真从此转为战略防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刘]是西汉由盛转衰的皇帝
刘�]可以算是一个幸运的人,本来他的父亲汉宣帝刘询是流落在民间的皇室子孙,生活状况苦不堪言,也许他会跟着受一辈子的苦。但是上天就是眷顾着他,刚出生没几个月,他的父亲就时来运转,当上了汉朝的皇帝。于是他这个儿子刘�]也不用继续跟着受苦。然而他又是不幸的,因为没过多久,在两年之后,他的生母许平君就被人谋杀了。别看他是汉宣帝的第一个儿子,但是因为没有什么才能,一开始的时候并不被汉宣帝喜欢,甚至还差点被汉宣帝废了。不过因为汉宣帝和刘�]的生母许平君的感情非常好,又是患难的夫妻,因此怎么也不忍心将他们的儿子废掉。尤其是许平君被人谋杀之后,只留下了刘�]这一个儿子,所以汉宣帝就更不能将他废掉了。在汉宣帝时期的权臣霍光去世以后,公元前67年4月,刘�]被汉宣帝册立成太子。公元前49年10月,汉宣帝驾崩,刘�]顺理成章地当上了西汉的皇帝,也就是汉元帝。尽管刘�]的父亲汉宣帝将西汉的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军事...
· 我国传统茶业的由盛转衰(三)
古代茶业的最后骤起和大落要谈古代茶业的向近代发展,就有必要先讲讲西方茶的饮用和贸易历史。因为,近代茶业,从某种角度来说,主要就是中国和西方茶叶贸易的事业。那么,关于饮茶和茶的知识,是什么时候从我国和东方传到欧洲、播及全球的呢?更悠远的情况,已说不清楚,从现在能够见到的确切记载,欧洲出版的最早介绍茶叶的著作,是16世纪50年代威尼斯作家拉马歇所写的《中国茶》;最早把茶运销西欧的,是161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队。自此以后,当时被称之为“草药汁液”的茶叶,首先在西欧上层社会风传了开来。接着由西欧、中欧传遍整个欧洲和世界其他许多地方,使茶和丝绸,成为中国和西方贸易的两种主要商品。茶在中国的传播,就从西汉王褒《僮约》为始,至唐朝中期普及南北,共用了800多年。但是,茶从17世纪初首输荷兰,由欧洲进一步传饮美洲、非洲和澳洲,也只用了仅一个多世纪。当然,这与中国古代和西方近代的社会经济、社会文化条件的...
· 我国传统茶业的由盛转衰(二)
传统茶学的由盛转衰在近代茶叶科学出现以前,我国有关茶的知识和科学技术,集中也主要表现在古代茶书之中。我国自陆羽《茶经》首创茶学起,经唐、宋二代的发展,古代或传统茶学至明代中期和清代初年的这一阶段,达到了一个极其发展和娴熟的阶段。不妨先从我国古代茶书的撰刊数字上作些分析。我国历史上究竟撰刊过多少种茶书,因散佚情况严重,可能现在谁也难以得出一个确数。比较而言,已故著名农史专家万国鼎教授的《茶书总目提要》,比较详细一些。据《茶书总目提要》收录,我国从唐至清,共查得茶书98种①。其中唐和五代的茶书有7种,宋代茶书25种,明代55种,清代11种。当然,这里所说的“茶书总目”,也不是指历史上的古代茶书,就全而无漏。事实这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如就笔者所知,我手头即还有万国鼎先生所不录的10多种茶书或存目。不过,从总的方面来说,万国鼎所搜录的茶书虽还不全,但如果将一代代的茶书进行分开单列,多少还是能够看出和...
· 我国传统茶业的由盛转衰(一)
炒青绿茶的独步于时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两个王朝,也是我国古代或传统茶业、茶学由极盛走向衰落的一个大的转折时期。在这个阶段中,我国茶事的发展,极为纷繁复杂。举要来说,一是这一时期我国团茶、饼茶的进一步边茶化,末茶渐渐衰微,叶茶和芽茶成为我国茶叶生产和消费的主要茶类;二是随我国饮茶和茶叶加工技艺的变革及发展,这一时期主要在明代中期和后期,我国古代制茶和茶树栽培等生产技术、我国古代或传统茶等,也由古代社会可能达到的高度上,开始趋向衰退;三是在国际上,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这时由工业革命后全面进入向近代的发展,他们在想方设法扩大市场的同时,也不择手段地大肆进行殖民侵略,反映在对华茶叶贸易上,东印度公司为了消除长期出超的局面,异想天开地想出了以有毒的鸦片来换取我国有益健康的茶叶的做法,使我国白银大量流向英国,结果导致爆发了震惊世界的鸦片战争;使我国和我国茶业,在屈辱和被侵略中痛苦地步入近代的。(...
· 《万历十五年》:明朝衰败到底该不该怪万历?
《万历十五年》是历史学家黄仁宇的成名作,是一本畅销学术书。可以说,在散文里面,它的历史水平最高,在历史书里面,它的散文水平最高。其地位自然不言而喻,达到了“生平不读十五年,就称明粉也枉然”的地步。如果你希望给自己的标签加一个历史爱好者,那这本书是必读书。那么,这个本书讲的什么?为什么这么重要呢?从名字上看,黄仁宇讲的是明朝万历十五年发生的事情,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公元1587年,在中国为明万历十五年,论干支则为丁亥,属猪。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总之,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网络配图黄仁宇先生选取了最平淡的一年,去除了一切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帝国的运作面貌,从而归纳出中国是一个依靠道德而不是技术在运转的社会,这种社会的缺陷是,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崩溃。黄仁宇先生以六个典型的人物、七篇文章来解释这一观点。因为让领导先走的原因,第一篇是:万历皇帝。开篇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