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解密:刘备入蜀错杀了哪个人埋下亡国祸根?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48
转发:0
评论:0
解密:刘备入蜀错杀了哪个人埋下亡国祸根?,俗话说“西蜀无大将,廖化充先锋”。众所周知人才凋零成为西蜀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俗话说“西蜀无大将,廖化充先锋”。众所周知人才凋零成为西蜀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早在杀张任时起就埋下了西川人士与西蜀刘氏离心离德的祸根。

  四川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战火纷飞,刀兵四起的东汉末年一度远离战火。刘璋虽然懦弱,却也能把益州治理得井井有条依靠的是两群人,文的靠以法正、许靖为首的一班谋士贤臣;武的仗着张任、李严、严颜为首的一班武将。

  对于刘备的入川,益州文武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文官以张松献地图为代表是热烈欢迎,刘皇叔的名望势力,雄才大略,对于有政治战略眼光的文人来说,更是“良木”,值得择而栖之。武将以张任为代表,从军人角度,只知道保家卫国,大摆“鸿门宴”强烈抵触刘备的入侵。

  “攻城其次,攻心为上”,刘备进占西川原本就名不正,言不顺,理应用怀柔政策安抚益州文武之心。大概是因为庞统之死的刺激,亦或是对于自己的“仁义”在西川没有取得他所期望的那种回应,刘备充满了复仇心理,当泠苞诈降再次被擒时,刘备气冲冲毫不犹豫地把他推出去斩首。可惜!泠苞的降而复叛确实理亏,他再次被绑入中军帐时脸上有惭愧之色,泠苞武功并不弱,可以和刘封、关平匹敌,如果刘备能给他一个机会,必定以死相报。同时也可以彰显刘皇叔的仁义,令人失望的是刘备没有这样的度量。

  反而是粗暴好杀的张飞在捉住顽强抵抗的严颜时,没有去计较严颜的强硬态度以及让自己吃够苦头的旧帐,而是从大哥的西川大计考虑,好言相劝,终于使钢板一块,视死如归的严颜归降,留住了正在失去的益州武将的心,张飞入川进兵的速度因此超过了老谋深算的诸葛孔明,《三国志》中更是因此而称赞张飞有“国士之风”。只可惜严颜已经老迈,他的号召力和利用价值远不及张任。

  《益部耆旧杂记》记载:“张任,蜀郡人,家世贫寒,少有胆量,有志节,仕州为从事。”张任是西川武将的首领,以忠勇而闻名,也是益州武将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位。他文武双全,白马银枪,弓刀石,马步箭无所不精,他的武艺和程普、于禁等在伯仲之间;且他兵书战策样样通晓。是一位不可多得帅才。《三国演义》中正是他的指挥部队在雒城外围设伏,巧妙利用地形将大军师凤雏庞统射死在落凤坡(史实中是有出入的)。而使刘备的大军进退两难,不得不向荆州紧急求援。涪城、雒城战役显示出了张任卓越,甚至超越身经百战、久历沙场的刘备的指挥才华和精湛的武艺。

  经过增兵(其实《华阳国志》等资料显示,孔明方面军于建安十九年夏雒城攻破后才与刘备方面军会师于成都,并没有参与雒城攻城战。)后的刘备军在雁桥战役擒获了张任,张任厉声说,“老臣终不复事二主。”(和黄忠、严颜一样,)刘备还想劝说,而诸葛亮却阻止了刘备,命人把他推出去斩首,美其名曰“成其名节”。事后刘备后悔惋惜不已。是啊,这种所谓的“成其名节”并不能对刘备的霸业有太多补益。其实在张任问题上刘备完全有另一种更好的选择,暂时将张任收监,等到刘璋投降后还怕张任不降?当年老黄忠就是这么被招降的。在国家远远还没有统一的情况下,这样做既可以收买益州的人心,又可为西蜀保留了一员大将。

  刘备为什么没有坚持劝说?张任很需要这样的名节吗?张任并非士族出身,恐怕是他被斩的另一重要原因,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三国时期封建门第等级观念对于君主起用人才的影响。

  我们能看得到这样做的后果,斩掉张任并没有使益州人很恐惧,起不到诸葛亮预想的那种吓阻作用,顽强的抵抗仍然在继续,有的人即使被迫投降后也不是心悦诚服,后来就有怀才不遇的彭漾竟然想出唆使马超谋反(未遂)这样明显带泄恨性质的事件,彭漾尽管一再表示忏悔,但仍然被处死。我们在《三国演义》中再也看不到对于刘备“仁义”的歌颂了。只是因为后来发生了援兵马超部投降和另一位益州重量级人物李严的投降事件,才导致大批益州武将不假思索地倒戈,促成了西川的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刘备在入蜀时错杀了哪个人埋下亡国祸根?
俗话说“西蜀无大将,廖化充先锋”。众所周知人才凋零成为西蜀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早在杀张任时起就埋下了西川人士与西蜀刘氏离心离德的祸根。四川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战火纷飞,刀兵四起的东汉末年一度远离战火。刘璋虽然懦弱,却也能把益州治理得井井有条依靠的是两群人,文的靠以法正、许靖为首的一班谋士贤臣;武的仗着张任、李严、严颜为首的一班武将。网络配图对于刘备的入川,益州文武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文官以张松献地图为代表是热烈欢迎,刘皇叔的名望势力,雄才大略,对于有政治战略眼光的文人来说,更是“良木”,值得择而栖之。武将以张任为代表,从军人角度,只知道保家卫国,大摆“鸿门宴”强烈抵触刘备的入侵。“攻城其次,攻心为上”,刘备进占西川原本就名不正,言不顺,理应用怀柔政策安抚益州文武之心。大概是因为庞统之死的刺激,亦或是对于自己的“仁义”在西川没有取得他所期望的那种回应,刘备充满了复仇心理,当泠苞...
· 刘备入蜀错杀了张任却为何留下了蜀国灭亡的祸根
俗话说“西蜀无大将,廖化充先锋”。众所周知人才凋零成为西蜀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早在杀张任时起就埋下了西川人士与西蜀刘氏离心离德的祸根。四川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战火纷飞,刀兵四起的东汉末年一度远离战火。刘璋虽然懦弱,却也能把益州治理得井井有条依靠的是两群人,文的靠以法正、许靖为首的一班谋士贤臣;武的仗着张任、李严、严颜为首的一班武将。对于刘备的入川,益州文武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文官以张松献地图为代表是热烈欢迎,刘皇叔的名望势力,雄才大略,对于有政治战略眼光的文人来说,更是“良木”,值得择而栖之。武将以张任为代表,从军人角度,只知道保家卫国,大摆“鸿门宴”强烈抵触刘备的入侵。“攻城其次,攻心为上”,刘备进占西川原本就名不正,言不顺,理应用怀柔政策安抚益州文武之心。大概是因为庞统之死的刺激,亦或是对于自己的“仁义”在西川没有取得他所期望的那种回应,刘备充满了复仇心理,当泠苞诈降再次...
· 太子丹策划刺秦王事件,为燕国亡国埋下祸根
太子丹策划刺秦王事件,为燕国亡国埋下祸根太子丹从小被送往秦国当人质,他和嬴政还是发小关系。等太子丹回到燕国后,他知道燕国迟早会被秦国慢慢兼并,于是计划让荆轲刺杀秦王,其实这件事原本就没有回头路可走,一旦失败只会加快燕国亡国的时间。荆轲刺杀失败,燕王担心秦国出兵伐燕,便将太子丹的头颅亲自奉上。其实荆轲刺秦王的过程和原先太子丹制定的计划还有一些出入,这也使得荆轲想要得手变得异常困难。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荆轲《易水歌》提起荆轲,想必世人都知道,他就是那个刺秦王的荆轲。俗话说,弱国无外交,在那个敌强我弱的时代。燕国作为一个弱小的国家,面对强大的秦朝,则显得非常的无助。而燕国的太子丹竟想出了如此愚蠢的计策,那就是:派人去刺杀秦王嬴政。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燕国水深火热的现状。然而,太子丹派出的刺客,不仅没有杀掉秦王嬴政,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 关羽在樊城之战中斩杀了庞德,为后来埋下了祸根
庞德在樊城之战中,落于水而被关羽军队擒获。关羽其实是爱惜庞德的勇猛的,就劝说他归降蜀汉,而且他的堂兄庞柔在蜀汉为官,旧主马超也在蜀汉,大家可以一同为臣。可是庞德性烈如火,拒不投降。不投降也就罢了,可是庞德还口出秽言,大声喝骂,于是关羽斩杀了庞德。两国交战,本是国事,兵败被擒,不降即杀,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关羽斩杀庞德,也是成全庞德的忠勇的美名。这一点,关羽按照惯例来做的,无可厚非。而且关羽也善待了庞德的尸首,没有弃置于荒野,而是进行了掩埋,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关于庞德埋于何处,裴松之有所争论。《蜀记》里记载,“钟会平蜀,前后鼓吹,迎德尸丧还葬邺,冢中身首如生。”而裴松之认为,“德死於樊城,文帝即位,又遣使至德墓所,则其尸丧不应在蜀。”从而怀疑《蜀记》里所说为虚构。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古代战争中,记载将士的功劳,以首级为证,关羽斩杀了庞德,必定会送庞德的首级到成都报喜请功,庞德身首异地,两处都有...
· 秦始皇唯一一次格外开恩而埋下亡国的祸根
秦始皇奉行以法家学说为理论基础的霸道,极端重视以功利为取向的法治建设,这是秦国国家实力和军队战斗力迅速提升,仅用短短的十年时间,就实现扫灭六合、战略预想的最主要原因。秦始皇与韩非的法治思想非常投合。韩非主张依法治国、法不阿贵,一切人都要在法律范围内行事,不可“释法用私”,不可“释法术而任心治”,即使是君主也要“守自然之道”,使法律纯洁淳朴,普及万物而不遗。但韩非彻底的依法治国主张与君主专制集权主义是存在矛盾的,而且这种矛盾是无法克服的。如此看来,秦朝的统治只能是统治。统治的最大特点是皇权大于国法,皇帝可以随心所欲地践踏法制,而无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权大于法的必然后果是权必乱法,法必阿贵,国必衰亡。秦始皇做梦也不会想到,因为自己一次漫不经心的法外开恩而埋下了亡国的祸根。中车书令赵高,因为犯了大罪,秦始皇责令蒙毅依法惩治。蒙毅不敢枉法,判处赵高死罪,并除掉了他的宦官籍。秦始皇却以赵高办事认真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