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解密:权臣荀彧是如何一眼看透降臣许攸的死?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46
转发:0
评论:0
解密:权臣荀彧是如何一眼看透降臣许攸的死?,许攸是曹操的发小,小时候曾经在一起念过书,游过学,算是老交情了。后来,许

  许攸是曹操的发小,小时候曾经在一起念过书,游过学,算是老交情了。

  后来,许攸投了袁绍。

  也许他觉得袁家四世三公,袁绍又兵多将广,怎么着,也比投曹操那太监之后要前途远大得多。

  从这里,看出许攸的眼光的确不咋地,有些短浅。

  放着雄才大略的发小曹操不投,投一个志大才疏的袁绍,好在,许攸还知道迷途知返,最后,官渡之战,他又回到了曹操身边。

  曹操对于许攸的来投,可谓是最高规格礼遇:跣足相迎。什么事跣足相迎,说白了就是打着赤脚,连鞋袜都顾不得穿就去迎接。这种礼遇,成为后世帝王爱才的一个典范。

  当然,许攸后来的功劳也完全对得起曹操这份礼遇。

  许攸对曹操最大的贡献有两个:一是献奇谋奇袭乌巢,使得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取得了扭转战局的大胜;二是献计决漳河之水,攻下了袁绍集团的老巢冀州,完成了对袁氏集团的致命一击。

  总之,在剿灭袁绍的战争中,许攸的确居功至伟。

  但是,许攸的生命却因此走到了尽头。

  对于许攸的死,《三国演义》写得极其地精彩。

  《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写曹军攻克冀州后,有一日,大将许褚在邺城东门处碰见许攸,许攸傲慢地对许褚说:“汝等无我,安能出入此门乎?”许褚一听,火冒三丈,说:“吾等千生万死,身冒血战,夺得城池。汝安敢夸口!”许攸骂道:“汝等皆匹夫耳,何足道哉!”许褚大怒,拔剑杀攸,提头来见曹操,诉说许攸无礼之极。曹操见状,深责许褚说:“子远与吾旧交,故相戏耳,何故杀之!”于是下令厚葬许攸。上述情节纯属小说之虚构,历史上的许攸,并非死于暴脾气的二货许褚之手,而是的的确确被曹操所杀。

  曹操杀许攸,这在《三国志》中是有明确记载的。《三国志·崔琰传》说:“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

  裴松之注引《魏略》,对许攸如何“不虔”于曹操有具体记载:许攸自幼与曹操十分要好,官渡之战中,许攸背叛袁绍投奔曹操后,建议曹操偷袭乌巢,使曹操大获全胜。后曹操夺取冀州,亦有许攸之功。许攸因此居功自傲,乃至得意忘形,对曹操经常口出戏言,甚至称呼曹操小名,在正式场合亦不知收敛。在一次聚会上,许攸对曹操说:“阿瞒,你没有我,不会得到冀州。”曹操一听哈哈大笑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嘴上虽这么说,心里却非常不高兴,以为许攸无礼太甚。后来,许攸率随从出邺城东门,有得意对左右从人说:“他们曹家没有我,不可能出入此门。”此话传到曹操耳中,终于忍无可忍,下令杀死了许攸。

  许攸死于自己的傲慢性格,也死于自己超LOW的情商。曹操是个有着复杂人格的一代奸雄,他既有礼贤下士、宽容随和的一面,又有残暴性忌、狭隘多疑的一面。亏许攸还是曹操的发小,却到死也没有看清曹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只知道他是曹操的同学发小,开开玩笑,没什么,却没意识到当年的同学发小,已经成了独霸一方的诸侯。许攸希望曹操永远是当年的发小,但曹操却不想再做他的发小,他要做一个君临天下的主公。谁敢藐视他的权力,挑战他的权威,对不起,即便是发小,即便是发小开玩笑,也得死。

  最后,想起荀彧对许攸的评价:贪而不智。许攸贪,这点就不评价,看三国的都知道。荀彧说他不智,的确太到位了。这里的智,荀彧显然不是指他的智商,(他的智商极高,要不然也不可能成为三国时期的著名谋士)而是指他超LOW的情商和对世事人情的几近弱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如何权臣韩侂胄的为人:韩侂胄是忠臣还是奸臣?
南宋权臣韩侂胄,在宋宁宗时期主持了两件大事:庆元和开禧北伐。如何评价这两件事,或者说如何评价韩侂胄这个人,自南宋以来就有不同看法,至今史学家们的分歧还是很大。因为这问题确实令人费解。韩侂胄(1152-1207)字节夫、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来名臣韩琦曾孙,父亲韩诚娶高宗皇后吴氏的妹妹,官至宝宁军承宣使。以父任入官,淳熙末,以汝州防御使知閤门事。光宗以疾不执父丧,中外典论汹汹,赵汝愚议定策立太子。因韩与太皇太后吴氏的关系,赵汝愚遂请韩侂胄助一臂之力。韩便通过熟人太监向太后转达了诸大臣的建议。后在太后的主持下,太子赵扩即位,是为宋宁宗。扭转国事危机,韩与赵谈及论功请封之事,自以为起码能得个节度使之类的封疆大臣的职位。不料,赵汝愚说:“我是宗室,你是外戚,不应论功求赏。”于是韩只迁宜州观察使兼枢密都承旨。韩感到非常失望,遂与赵汝愚有隙。而宁宗皇后韩氏,又是韩侂胄的侄孙女,韩一身兼两重国戚,更...
· 居然是被自己的部下杀死:西魏权臣贺拔岳
贺拔岳是北魏时的一个权臣,在当时的朝廷上,贺拔岳有着非常大的权利。他还曾经参加了多次北魏的对外战争,并且因为用兵出奇让敌人闻风丧胆,还受到了大臣们的一致好评,。作为这样一位大将军,贺拔岳生平经历又是怎么样的呢?网络配图年轻时候的贺拔岳是一名太学生,在太学里专心学习知识,他胸怀大志,并且爱结识朋友,这样的性格让他在太学里积攒了一大批的人脉。贺拔岳喜欢骑射,并且在父亲的影响下,逐渐走向了战场,开始带兵打仗。征战沙场的时间里,是贺拔岳生平中最重要的一个经历,在这段时间里,贺拔岳的能力迅速的提升,虽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兵法,但是,贺拔岳在用兵打仗上往往有自己的独特看法,他总是能够在关键时刻想出好的策略,因此,成了战场上的常胜将军。在战场上的连连得意,让贺拔岳受到了朝廷的重视,他因此被派去平定叛乱。曹泥发动叛乱,当时的政权很不稳定,而且曹泥为了自身安全,选择了依附高欢,为了讨伐曹泥,贺拔岳选择了侯莫陈...
· 清朝的少年康熙是如何除掉骄横权臣鳌拜的?
鳌拜的骄横在清代权臣中是罕见的,或许只有雍正初期的年羹尧勉强可以比拟。在朝贺新年时,鳌拜竟身着黄袍(黄色是帝王之色,着黄袍是相当跋扈的僭越之举),仅帽结与康熙不同。不仅如此,他甚至可能暗藏谋杀康熙、的祸心。昭梿《啸亭杂录》记,有次鳌拜称病在家,康熙去宅中探望。鳌拜卧于床上,席下悄置利刃一柄。康熙侍卫搜检出凶器,场面颇为紧张,康熙却于不动声色间消弭危机,他笑着说:刀不离身是满洲故俗,你们不必大惊小怪。网络配图任何一个稍有抱负的帝王,都不可能容忍鳌拜这种权臣。康熙开始谋划铲除鳌拜。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与近臣索额图密谋,支开京城中鳌拜的亲信(主要是军队将领与警备骨干),随后又安排自己的亲信掌握了京师卫戍部队的指挥权。在鳌拜入朝时,康熙密令庭前布库少年们(布库是满族的一种摔跤游戏)将之生擒下狱,并宣布鳌拜三十条罪状,本应处革职、斩立决,但康熙帝念其往日功勋,将其免死禁锢。网络配图据法国传教...
· 纳兰明珠是如何从侍卫做到权臣之位的?
纳兰明珠,清朝人士,字端范,属于满洲正黄旗。康熙时期,他担任过不少要职。在职期间,纳兰明珠作出了不少成绩,受到康熙的重用,后因朋党之罪被罢免官职,虽然之后又恢复了官职,却不再受重用。图片来源于网络纳兰明珠出生贵族,家世显赫,所在的纳兰家族与当时的皇室一族有亲戚关系,之后又因迎娶了英亲王的女儿而成为康熙的堂姑父。纳兰明珠的仕途比较顺利,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从一个小小的侍卫逐步成为身兼双重重要职位的朝廷重臣,权倾一时。做官多年,纳兰明珠的功绩不少,在一些重大事件中都有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议撤三藩事件中,康熙召集大臣商议是否同意吴三桂等人撤藩的请求,只有米思翰、莫洛和纳兰明珠主张撤藩,其他多数大臣对此保持沉默不表态,最后康熙提出不论是否撤藩吴三桂等人都回反,不如先发制人,于是批准了吴三桂等人撤藩的请求。吴三桂立马造反,朝中不少请求处死倡议撤藩的人,然而康熙力排众议,保下了他们。最后三藩终被...
· 栾书是如何成长为一代权臣的?他的家庭背景如何?
栾书是栾氏后代,而栾氏又是晋国公族下的旁支,也属于晋国公族。晋国国君晋靖侯的孙子中有一个名字叫做宾的,被分封在了栾邑。公孙宾在栾邑另外建立了宗庙,他们皆以栾邑的“栾”为氏,从此一代代延续下去。脱离了晋国公族的栾氏,不但没有衰弱,反而变得越来越显赫,在晋国的权势也极大。曲沃恒叔进行曲沃代翼的政治夺权中,栾氏的主要领导人物栾宾是曲沃恒叔的坚决的拥护者,但是栾成却是翼城晋侯的拥护者。栾氏一族中出现了分歧,就晋国内乱来看,栾氏家族内部也存在不小的混乱。好在栾宾帮助曲沃恒叔治理曲沃,将曲沃经营得很好,后来在曲沃代翼的过程中出了不少的力气,所以栾氏才能在后来的晋国有一立足之地。曲沃武公取代了翼城晋侯以后,栾氏的地位有增无减。晋献公在位时期,由于晋献公宠爱骊姬而祸害晋国公子,栾氏看在眼里,他们拥护的是狐姬所生的公子重耳。公子重耳少年时期就已经有了贤名,而且传播的范围很广,名气很大,看得出是一位贤能的君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