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宋代环保理念:植树造林可作为地方官升迁政绩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71
转发:0
评论:0
宋代环保理念:植树造林可作为地方官升迁政绩,“环保”“绿色”是现代概念,但谈不上是现代观念,而是古已有之的传统理念。宋代

  “环保”“绿色”是现代概念,但谈不上是现代观念,而是古已有之的传统理念。宋代延续前代的做法,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虞部,各州县又设“农师”之职,聘请通晓农林知识者担任之,为民众种植作物、林木提供技术指导。朝廷还制订一系列涉及生态保护的法令,如宋太祖曾下诏:“令民二月至九月无得采捕虫鱼,弹射飞鸟,有司岁申明之”。又严禁捕食青蛙,因为宋人已发现青蛙乃庄稼害虫的天敌。这一立法大概是最早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之一。

  宋政府对绿化尤其重视。我们展开《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到,不管是郊外的道路两旁,汴河沿岸,还是繁华都市内的街道两边,都是绿树成荫。这当然是宋政府大力推广绿化的结果。

  宋太祖立国之后,即诏令沿黄河、汴河两岸的州县,必须多种植“榆柳及土地所宜之木”,“民欲广树艺者听”。因为植被能够巩固河岸、堤坝。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朝廷任命谢德权领护汴河,谢德权即调征夫役,在京师河段“植树数千万(株),以固堤岸”。难怪后来日本僧人成寻来中国旅行,乘舟至汴河时,看到沿岸皆“杨柳相连”“榆柳成林”。

  我们现在习惯在公路两旁种植林木,宋人也是这么做的。大中祥符九年(1016),一位官员发现“诸路多阙系官材木”,便向朝廷提了一个建议:可令“马递铺卒夹官道植榆柳,或随地土所宜种杂木,五七年可致茂盛,供费之外,炎暑之月,亦足荫及路人”。宋真宗批准了这一建议。宋仁宗时,陶弼在阳朔当县令,“课民植木官道旁,夹数百里,自是行者无夏秋暑暍之苦,它郡县悉效之”。

  宋朝地方官若在任内积极植树造林,是可以作为升迁之政绩的,《庆元条法事类》规定:“诸县丞任满,任内种植林木滋茂,依格推赏,即事功显著者,所属监司保奏,乞优与推恩”;如果导致绿化面积减少,则要受处分,“任内种植林木亏三分,降半年名次,五分降一年,八分降一资”。政府又立法严禁盗伐林木,“违者置罪”;即使是官方出于公共用途要砍伐木材,也必须向“都木务”申请采伐许可。

  宋人对环境保护的注意,既有传统环保理念的延续,也有宋代社会现实的压力所致。宋代手工业发达,特别是煤炭的大量使用,导致空气污染,如延州普遍以煤(石炭)为日用燃料,整个城市笼罩在煤烟之中:“炒堆套里三条路,石炭烟中两座城”。宋代生齿日繁,对土地、林木资源难免出现过度开发之趋势,这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破坏。别以为只有今日的北京才有“沙尘暴”,宋代文献中即多次出现扬尘天气与雾霾天气的记录,严重者,“暴风起西北有声,折木吹沙,黄尘蔽天”。换言之,跟之前的任何王朝相比,宋朝人面临着更为迫切的环保压力,不能不更加重视环境保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宋朝“现代性”的表现,因为在“近代化”展开之前,人对自然的破坏力是非常有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宋代即可重审
□郭华悦如今,看古代题材的影视剧,常可看到这么一幕:犯人被判斩刑,在公堂上高枉,可主审官大喝一声,拖下去!于是,犯人一边喊着冤,一边被拖往刑场……其实,这多半是现代人想当然的场景。这一幕,在宋代就不太可能出现。宋代有这么一条法律,被判斩刑的人,只要行刑之前,这斩刑就得立刻停止。接着,换其他官员重审此案,原来的主审官必须回避。有人不禁得问了,若是每次斩首前都喊一下冤,是不是就不用死了?一拖再拖,得拖到什么时候?当然,朝廷也考虑到这个问题了。所以,北宋规定,斩刑犯人可以3次,有3次的重审机会。也就是说,临刑前,只要张张嘴,一声“冤枉呀,大人”,就可以让铡刀立刻停下,这小命暂时就保住了。古代审案效率低,时间长,3次重审下来,为自己争取个一年半载的,不是问题。到了南宋,可以的次数增加到了5次。当然,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法令的执行程度,关键还得看当时的情况。比如,一些衰朝末代,庸官当道,碰到一个无...
· 宋代即可重审
□郭华悦如今,看古代题材的影视剧,常可看到这么一幕:犯人被判斩刑,在公堂上高枉,可主审官大喝一声,拖下去!于是,犯人一边喊着冤,一边被拖往刑场……其实,这多半是现代人想当然的场景。这一幕,在宋代就不太可能出现。宋代有这么一条法律,被判斩刑的人,只要行刑之前,这斩刑就得立刻停止。接着,换其他官员重审此案,原来的主审官必须回避。有人不禁得问了,若是每次斩首前都喊一下冤,是不是就不用死了?一拖再拖,得拖到什么时候?当然,朝廷也考虑到这个问题了。所以,北宋规定,斩刑犯人可以3次,有3次的重审机会。也就是说,临刑前,只要张张嘴,一声“冤枉呀,大人”,就可以让铡刀立刻停下,这小命暂时就保住了。古代审案效率低,时间长,3次重审下来,为自己争取个一年半载的,不是问题。到了南宋,可以的次数增加到了5次。当然,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法令的执行程度,关键还得看当时的情况。比如,一些衰朝末代,庸官当道,碰到一个无...
· 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
· 肃宗李焞政绩无大作为为何仍被称为明君?
朝鲜肃宗李焞在历史上算是在位时期比较长的一位国王,曾经长达四十六年的执政让李焞非常擅长运用权术。李焞是显宗唯一的一个儿子,所以在继承王位这件事情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小时候曾经用过龙祥这个名字,他的字是明普,到了朝鲜肃宗李焞这一代已经将王位传承了十九代了。电视剧《张玉贞》中的李焞剧照朝鲜肃宗李焞对于朝政和人心把握的都还是不错的,当时为了社会可以更加稳定的发展,朝鲜肃宗李焞还设置了措施,希望通过放宽对人民的剥削而达到发展的目的,而他在发展民生这一方面确实做的不错。另外朝鲜肃宗李焞统治时期朝廷内朋党之间的纷争越演越烈,几乎达到了整个王朝的最高阶段,而肃宗为了可以更好的平横势力,总是不断的转换自己的态度和角度,他本来是想通过自己扶持弱势的一方来达到平衡的效果,希望这样能让王权更加稳固,但是却没想到这样一来纷争变得更加疯狂和剧烈了,在这段过程中消耗了朝鲜肃宗许多的精力,而且也对朝鲜本国的国力造成...
· 关于植树造林的诗句植树造林诗词
关于植树造林的诗句植树造林诗词1、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唐白居易《种柳三咏》译文: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日复一日地种树,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种出了一片树林。2、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唐白居易《东坡种花二首》译文:花钱买了些花草树木,并把它们栽种在城东的山坡上。3、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东晋陶渊明《种树郭橐驼传》译文:窗前的兰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堂前的柳树生长的也极其茂密。4、奉乞桃树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唐杜甫《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译文:奉命前来讨要桃树一百株,并在春天到来之前送往浣花村。5、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译文:夏天草木生长旺盛,围绕着屋子长着很多树,树木枝叶浓密。鸟儿们很高兴的有了歇息的地方,鸣唱着,我也更加喜爱我的房子了。6、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译文:茅草房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