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起源在哪?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1
转发:0
评论:0
古代“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起源在哪?,古代老师喜欢“打屁股”除臀部生理上适合体罚、不易致残和外露外,还与中国传统的

  古代老师喜欢“打屁股”除臀部生理上适合体罚、不易致残和外露外,还与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有直接关系。“打屁股”这种教育方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这从《易经》上可窥一斑,第43夬卦第四爻是“臀无肤,其行次且”,第44姤卦第三爻是“臀无肤,其行趑趄”。这两则卦爻意思相同,都用“臀无肤”来表述观点。为何“臀无完肤”?不就是笞打所致嘛,不然也不会连走路都不稳。

  对于“打屁股”,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尚书》中说得更加清楚,卷二《虞书·舜典》称:“移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

  舜帝在器物上刻画过五种常用的刑罚,其中的“扑作教刑”就是用木棍抽打作为学校的教规,可见“棍棒教育”在中国的历史有多么悠久。

  到周代,允许体罚学生被进一步明确。《周礼·春官》“小胥”条称:“小胥掌学士之征令而比之。觵其不敬者,巡舞列而挞其怠慢者。”小胥相当于助教,协助大胥召集学舞蹈的卿大夫这类贵族人家的子弟,负责点名,发现有迟到的便用觵爵来罚他喝酒,对练习懒散不积极的可以用鞭子或木棍抽打。此后“棒打”成为古代教育的常规手段。

  但古代的“棒打”是有严格规定的,并非“随便打”。要讲“礼”,不能与儒家教义冲突。打学生屁股不宜打得太重太狠,不扒裤子,不摁地上,执行时喝令学生趴在条凳上再打。

  已故现代作家沈从文对自己当年学校“打屁股”印象深刻,他在回忆录中写道:“逃学失败被家中学校任何一方面发觉时,两方面总得各挨顿打。在学校得自己把板凳搬到孔夫子牌位前,伏在上面受笞。处罚过后还要对孔夫子牌位作一揖,表示忏悔。”

  这种打屁股是对普通学生而言,如是秀才或是中举子则不能随便打。明清时期要报告地方官,先革去其身份后方可“棍棒侍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棍棒
类型棍棒可能是一种最简单的武器。将一块木头切成便于挥动的木棍,或随手觅得一根便于挥动的器具都可作为棍棒。棒球棍、斧柄和锄柄都是最常见的棍棒。警方通常称其为冲击武器(impactweapons)或冲击工具(impacttools)。诃藜棒:以铁包覆的棍棒。狼牙棒:将棍棒的一端布满钉子者。拐:T字型的棍棒,随着手持不同地方而有不同的用法。金碎棒:以铁或木制的棍棒,通常前端有许多尖刺。鞭:一种有柄的棍棒类武器,鞭身呈长圆柱形,有节、顶端尖状。鐗:一种有柄的棍棒类武器,鐗身呈长角柱形,截面呈三角、四方或四角星形。镐柄:镐是美国二十世纪早起最常见的工具,替换下的镐柄随处可见。牢固而沉重的特点使得镐柄成为一件强大的武器。种族隔离主义者莱斯特·麦道斯曾在他的皮克瑞克餐厅里用镐柄来防止有色人种进入。球棒:棒球棍像镐柄一样,常作为临时性武器来使用。在棒球运动并不普及的国家里,人们提到棒球棍第一反应就是一种武...
· 大学的教育理念与目标
内容提要:要检讨现在大学的课程设置。大学与高等专业学校不同,强调综合、广博、人文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才。各大学可以有不同的办学理念与目标,但其共性的内容是:促使人类、族类文明与文化的传承、积累、扬弃与发展;培植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引导社会良发展;培育具有反思性、批判性的公众知识分子与健全的国民。过于功利性、实用性、工具性的目标设计、课程设置与评价标准是十分有害的,需要从长时效的视域来反省我们的大学教育。目前大学的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有很多问题。提倡读经典,让大学生学会品鉴、欣赏中外高雅的精神产品。要改变师生之间隔绝与疏远的现状。关键词:大学教育、理念、目标、经典导读、师生恳谈一、从课程设置说起自1952年按苏联模式进行“院系调整”以来,地区的高等教育基本上是分科式的专门教育,培养的理想范式是专业技术人才。即使是全国综合性大学,其内部也严重分割,缺乏科际之间的互动与整合。今天,我国综合性大学...
· 《周易》的教育起源思想初探
根据传统的说法,《周易》的产生经历了几个关键的阶段。第一、在远古时代,伏羲根据他对自然界的理解,画出了八卦,上可通神明之德,下可类万物之情。第二、八卦产生之后,后人将其两两相重,形成六十四卦,进入夏朝以后,六十四卦的最初形态《连山》易形成,《连山》以艮卦为首卦,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
· 北周皇帝宇文赟:父亲棍棒教育出的逆子“昏君”
南北朝时候北周皇帝宇文邕是个极其优秀的人才,文韬武略、道德品质、意志耐力……都是一等一的人物,要是他多活两年,统一大业就没隋朝什么事了。但只有在子女教育上,他是个失败者,而且后果很严重,以自己一个极其自律的个性,竟然培养出一个极端恶劣的儿子,在他死后仅两年,就把他历尽艰辛打下的江山败掉了。治国上宇文邕方法很多,但在管教孩子上他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打。他对大儿子宇文赟非常严厉,从他很小的时候被立为太子起,就要求每天与大臣们一起早朝,寒冬夏日也不许休息;宇文赟喜欢喝酒,酒后常有败德行为,宇文邕即下令一滴酒也不许进入太;他还责令辅佐太子的官员每日记录太子的行为,每月向他汇报一次,如果看到有不轨的行为,就会当众拿棍子抽一顿,很多年下来,宇文赟的身上伤痕累累。他还不断威胁宇文赟:“自古至今被废的太子多得很,别以为你就没事……”到宇文赟年岁稍微大一点,宇文邕经常安排他率军出征,参加一些不太重要的战役,以...
· 底氏起源(四):源于官位
源于官位,出自唐末五代时期官吏小底,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小底,是唐时期即有的内宫官职称谓。其实,“小底”原来并非官职,而是专指凡供役使者,是帝王贵胄们的奴仆,后来逐渐形成内宫官职称谓,全称为“黄门小底”。例如,后晋高祖石敬瑭时期的皇城使刘承规,原来就是一名黄门小底,其在史籍《晋公谈录》中就有记载。在小底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底氏,世代相传至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