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解密:明朝末年农民起义为什么发起点在陕西?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72
转发:0
评论:0
解密:明朝末年农民起义为什么发起点在陕西?,一般认为农民起义无非是官逼民反造成的,但是在明末不单单是这样(事实上,任何的

  一般认为农民起义无非是官逼民反造成的,但是在明末不单单是这样(事实上,任何的都有其深层的因素,而不单单是腐败和道德沦丧所能简单概括的)。长期的原因还要追述到陕西地区贸易的衰落。专制王朝腐败无能无论在什么时代总是一样的,唯一兴亡的关键是:财政制度与实际脱节。王朝无法全面改革,导致全盘失败。

  陕西是一个半农半牧的地区,缺乏对外贸易物资(如丝绸,茶叶,陶瓷等等)。而农业生产也只能维持部分的基本生活需求。但是陕西在明朝前中期却拥有绝对的对外陆上贸易口岸的优势地位,贸易主要是以茶叶换取马匹(所谓的“茶马贸易”,因为茶叶是西北游牧民族的生活必须物资)。贸易流程来说:就是四川,湖广地区的茶叶经过贩运到陕西地区集中,然后在边境管理官员监控下进行互市交易,以换取牲畜(主要是马匹)和金银等贵金属;贸易必定要使得服务业跟进,也就是说很多金银等会被当地服务业(如钱庄,餐饮,住宿等等)所吸纳。这样的财政或者是民间收入又可以使得陕西买进东南中国的粮食等以补充本地生产的不足。另外的,明初推行的军屯卫所制度。军事后勤上,军队也通过这个贸易解决军马和粮食补给问题。可以说,该经济模式弥补了中国境内东南富西北贫的不均衡局面,形成一个南北循环的经济体系。

  但是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一方面是北半球气候周期性变冷,导致北方中国,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干旱,破坏农业生产;更恶劣的情况是西北少数民族:蒙古瓦剌部以及青藏青海地区衰弱导致了茶叶贸易无法继续维持的境地(气候造成马匹,牲畜的产量降低,而且长期的贸易逆差导致西北部族缺乏能够交易的贵金属)。另外的则是产茶地区的变化,由于贸易下降,劣质茶叶生产的利润已不可取,导致茶叶庄园的劣质茶叶生产的败落,转向国内的优质茶叶生产则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各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陕西为代表的中国西北地区经济状况急剧恶化,长期则造成百业萧条,军队战斗力下降的状况。 而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和新航路的开辟也开始作用于传统的贸易路线,打击了西北贸易。

  而对中国不幸的是:东北地区满族也在这个时代崛起,明帝国和满族开始了长期的战争。这个战争继续耗费着明政府的庞大但是分散的资源,从而使得政府不但不能对灾害做出应对,更是把原有的经济财政制度的基础压垮台了。增加战争税捐的临时措施,是征收平行税而非累进性税收(穷人和富人一样的负担)和附加人头税(将帝国政府的财政来源强加于庞大的贫困人口,而富人则所受影响不大,这样的办法,可以想像因为税收增加的额度也是低的,太高了平民无法承担,所以增加的收入不高,但是却使得穷困的民众觉得难以接受,虽然额度不大,但是种类很多,甚至有夸张到几十种之多的)。而且为了增加税收也荒废了地方政府的其他行政行为(不同种类的税收要不断的派人跑村庄,已经不可能使得基层政府有时间去做其他公共事业了),僵化的体制和行政作风进一步加剧了灾难的扩大。另外方面,明朝以来陕西人口渐进增加,土地毕竟有限,所以很大一部分人从事所谓的贸易服务或者迁移,但是这个时期其中一大部分由于原先的从事贸易以及服务行业因为贸易衰落而放弃(但是他们早已把土地典当出售,丢弃原有的从事土地生产)而季节灾害的加剧也导致从事农业的收益,为了生活,土地也一样被舍弃典当。一方面有很大部分人成为无业流民,而另外的是土地的集中兼并,也导致了很多农民失去土地。各方面的原因加起来,点燃了起义的烽火。

  自然,人为,经济财政体制僵化,官员思想保守,战争会集了一场颠覆帝国的。很多人认为是明朝官员腐败的原因,但是我认为是否定的,腐败无论何时都有存在。为什么后来的满清在接手后任用了庞大的明朝汉族文官集团,并没有走明朝的覆亡之路。一方面,战乱导致人口的大幅度减少,从而达到了陕西地区的土地可承载限度,另外的是战争结束后,附加税收的废除,雍正的"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从而使得税收更合理化,而东北地区的金银已不需要运送,使得财富南流,促进了东南地区的经济繁荣;僵化的体制和办事方式得到修正。无论怎么说,陕西以后再也没办法恢复贸易地位,取代它的山西"晋商"走上了历史舞台。

  当年明朝崩溃不单是陕西一部分的原因造成的,总体来说,是帝国财政已经无法正常运转,制度僵化造成的。若茶叶贸易衰落打断了西北地区的经济脊梁,那么盐引制度(食盐贸易走私猖獗,盐引制度支撑着东南经济和北方国防的循环)的崩溃则造成了北方边疆,特别是东北地区的衰败,南方经济和北方经济脱节,南北差距加大造成了财富以及生产的南移,从而从内部使得国家走向灭亡深渊。 当然强制性的财政输出并不能拯救局势。明帝国为了辽东战争通过白银北运发放军饷,支持军事机器的运转,但是却犯了大忌。一方面,庞大的金银无法就地购买物资装备,反而导致地区性通货膨胀。因为毕竟辽东地区生产物资不可能短期内增长迅速。滥收税收也导致了南方银根从紧(特别是爆发江南抵制税收),从而使得政府财政加速崩溃,前景更加暗淡。直到袁崇焕上台后,积极恢复辽东生产,开放民屯,军屯,才使得局势平稳。袁崇焕建筑边疆防御体系,恢复辽济生产似乎本笨,实际上却容易生聚人口,减少中央对东南的压力,虽然不能打击后金,但是抵挡已经足够,其留下的辽西生产军事基地也使得明朝延续了一段时间(事实上,终后金两代雄主都无法用战争摧毁辽西防御体系)。

  所以明朝的灭亡,不是国家不强,也不是战将不猛,终其灭亡,国家富裕而国用不足(事实上,从戚继光平倭组建私人军队开始已经表明明朝的财政机制对付军事行动已经僵硬。而满清承继了明朝的体制,随着八旗的没落后,其军事能力就差了,特别是近代以后淮,湘军事集团都以地方崛起就不足为怪了。)宋朝的灭亡在于军事无能,但是财政能力不错,终能守住东南半壁,甚至抵抗蒙古达半世纪,而明朝则缺乏财政能力,无法组织有效抵抗,到后期郑成功利用贸易,才组织的像样的抵抗。

  明朝的灭亡就是太过以宋朝灭亡为鉴,在财政上彻底改变了宋朝财政办法,反其道而行之。这样不但造成了大规模对外战争很难,连对内的水利建设和公共工程的进步也很难,所以朱元璋宣布永不对外征伐,而北方经济也没有恢复(北方现代仍然在粮食生产上占主要地位,而明时期,北方大地产下,水利投资不足,也导致人口不足,农业生产不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因何快速膨胀且中原大乱?
西北农民造反这个问题,崇祯犯了在辽东问题上的相同错误,因为各类政策的失当,导致原本局限于一地的战争,演变成蔓延全国的战火。在崇祯元年陕西初起时,在如何对待的问题上,明王朝就意见不一。起初地方官为逃避责任,对造反真相大力隐瞒,总幻想着来年天灾过了,农民自然偃旗息鼓。但天灾却年年持续。到崇祯三年(1630年),陕西已经大乱四起,主要的农民军势力多达十多股,总数三十多万人。这时候的明王朝刚刚经历过北京保卫战,京城周围正满目疮痍,自然不愿再启战端,所以“主抚”派占据上风。一直主张招抚农民军的御史杨鹤被任命为陕西三边总督,赶赴陕西平乱。杨鹤是个好官,在崇祯元年(1628年)初起时,他就提出“元气”说,认为老百姓是国家元气,不能轻易杀戮。之前在官场上,他也“有清明”,是腐败官场上难得的廉洁人物。可应对这样的事件,仅廉洁明显不够,杨鹤很认真,对农民军采取宽容政策,禁止官军任意杀戮,而且也很勇敢,多次不顾...
· 解密:唐平吐谷浑之战是因为什么原因发起的?
在唐太宗的父亲唐高祖统治时期,吐谷浑由步萨钵可汗伏允领导下,周期性的入侵今四川和甘肃南部地区,双方没有超过半年的和平。626年唐太宗当上皇帝后,这些入侵在继续。尽管其频率似乎减少,在《资治通鉴》的记载中,只有两次:628年吐谷浑袭击岷州(今甘肃定西);632年,吐谷浑袭击兰州(今甘肃兰州)。据说,伏允在他晚年吐谷浑敌视唐朝的态度,是受他的大臣天柱王的影响。在634年之前的某个时候,伏允似乎朝和平努力:派遣一名特使向唐太宗朝贡。但即在使者离开后,吐谷浑又开始攻击和掠夺鄯州(今青海省海东地区)。唐太宗派特使到吐谷浑,谴责慕容伏允要把他召到长安觐见皇帝,伏允称疾拒绝,但请求皇帝把一位公主嫁给他的儿子尊王。唐太宗同意,但下令尊王要亲自到长安和公主结婚。当尊王也称疾拒绝时,唐太宗取消了这一婚姻。同时,伏允继续攻击兰州、廓州(今青海省海东地区),又拘留唐使赵德楷。唐太宗派了一批特使到吐谷浑商讨此事,又...
· 元朝末年方国珍带领的农民起义成功了吗?
每个朝代的更替,都会是因为朝局腐败,致使善于满足的中国农民不得不起义,想要推翻这个腐烂的王朝。在元末,也曾出现众多农民起义,其中在浙东那一块,是以方国珍为领袖,方国珍带领着农民起义,欲图推翻腐败不堪的元朝。图片来源于网络方国珍生于1319年,卒于1374年,他还有两个别名,一个是方珍,另一个是方谷珍,其中都有珍这个字,可见他对珍这个字的喜爱。正值轻年时期的方国珍,身材极为高大,面色比较黑,但是身体却极为白,白的像瓠一样,平常跟人喜欢赛马,他都能取得胜利。方国珍的家庭世代都是以海上贩卖为生,到了他这一代,家中有5个兄弟,至少劳动力还较为充足。到了元末,由于元朝的统治者肆意的剥削百姓,并且当时的自然灾害有很多,导致民不聊生。当时的方国珍还没想着要造反,只是在浙江地区有个叫蔡乱头的人,他在海上当海盗,经常打劫别人的财物,致使官兵去他。正当此时,方国珍的仇家为了陷害他,就告知官府说他跟这些海盗有所...
· 山东王薄孟让起义:隋末一系列农民起义的发起点
隋朝末年,山东、河北一带士族门阀势力比较强大,土地兼并严重,豪强地主占有大量隐户,流亡农民很多。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开通运河,调发了大量的山东民工。而山东地区的封建官吏和士族地主,变本加厉地压榨百姓。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山东、河南等地发生大水灾,淹没30余郡;第二年,山东又发生大旱灾,加上流行疫疬,灾情极其严重。天灾人祸使得富庶的山东大地满目疮痍。隋朝末年,山东、河北一带士族门阀势力比较强大,土地兼并严重,豪强地主占有大量隐户,流亡农民很多。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开通运河,调发了大量的山东民工。而山东地区的封建官吏和士族地主,变本加厉地压榨百姓。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山东、河南等地发生大水灾,淹没30余郡;第二年,山东又发生大旱灾,加上流行疫疬,灾情极其严重。天灾人祸使得富庶的山东大地满目疮痍。更为严重的是,隋炀帝数次东征高句丽,都把山东作为进攻高句丽的人力、物力供应基地,在这一带...
· 明朝末年崇祯为什么没有调吴三桂去平叛
首先,当时明朝的军队仍然拥有几十万之巨,而这么多的军队直接参与平叛的却聊聊无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是个什么情况,几十万军队竟然没有参与平叛的?再者,崇祯皇帝为什么要自杀呢,为什么不出逃呢。我认为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根本原因,应该是中国历史中明朝所独有的基因“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网络配图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例如崇祯杀了袁崇焕寒了将士的心;明朝机构臃肿政令不通达,天子调吴三桂入关的政令竟然半个多月才到达;吴三桂有坐山观虎斗之意;贪污腐败吴襄父子佣兵号称八万实际只有三万可以打仗的只有三千人,调用这三千人竟然需要百万两银子之巨······只要细细研究处处都有问题,不过今天小编的重点不是上面的原因而是在这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之处!明朝从建国以来都对边陲之地分外重视,朱元璋曾将几个儿子封在北方以抵抗元朝的侵略,在北方布置重兵。朱棣迁都北京不仅仅有让皇位合法化的问题,还有震慑蒙古守护北方国门的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