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从不读兵书的明将常遇春为什么每战必胜?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91
转发:0
评论:0
揭秘:从不读兵书的明将常遇春为什么每战必胜?,常遇春是真正习武出身,“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明史·常遇春传》),

  常遇春是真正习武出身,“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明史·常遇春传》),只因家贫生计艰难,加之社会动荡,盗贼出没,逼迫常遇春投靠绿林大盗刘聚。

  刘聚拦路抢掠,入宅为盗,常遇春虽能吃肉喝酒,但这不是他想要的。他得另谋出路。

  至正十五年(1355年)四月,常遇春遇上朱元璋率军攻打和阳,见其视士卒如弟兄、部队不害百姓,决定投奔朱元璋。

  常遇春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当初,朱元璋还是以为是一个食客,几仗下来,常遇春用实力说话,而且很仗义,让朱元璋“益爱重遇春”。

  常遇春是一个天生的先锋大将,与元帅徐达相得益彰,各显身手。“是时称名将,必推达、遇春。两人才勇相类,皆太祖所倚重。遇春剽疾敢深入。”(《明史·徐达传》)

  常遇春“虽不习书史,用兵辄与古合”。至正十九年七月,常遇春进兵攻衢州,一路杀将而来。衢州城垣,壁垒森严,固若金汤。常遇春率部从陆上、水上将六座城门团团围住,又造吕公车、仙人桥、长木梯、懒龙爪等攻城军械,“拥至城下,高与云齐,欲阶以登城”,又在大西门城下“穴地道攻之”。守城元将伯颜不花的斤凭借坚固的城垣,“以束苇灌油烧吕公车,驾千斤秤钩懒龙爪,用长斧砍木梯,筑夹城防穴道”,双方交战激烈,常遇春久攻不克。后来,常遇春以奇兵出其不意地突入,毁其所架之炮,攻围甚急。元军支持不住,遣使密约投降。

  至正二十年五月,陈友谅率水军数十万直取应天,在龙湾登陆,常遇春奉命与冯胜率帐前五翼军三万人设伏、冲杀,陈友谅的汉军死伤惨重,溃不成军,大败而逃。此战,常遇春功劳最大,与平章邵荣、右丞徐达是朱元璋“所任将帅最著者”。

  三年后,吕珍奉张士诚命,率军突袭安丰,破城,杀死红巾军大将刘福通,占据安丰。朱元璋率军攻打安丰,吕珍掘沟树栅,加固城防,水陆连营,做好作战准备,朱元璋“左右军皆败”,而常遇春横向冲击吴军方阵,“三战三破之,俘获士马无算”。

  陈友谅以号称六十万大军倾巢来攻,在鄱阳湖与朱元璋军血拼。常遇春奋勇当先,射伤陈友谅的骁将张定边;又组织火攻,发挥小船优势,把陈友谅的舰队被烧得烈焰冲天,兵将损失过半,彻底覆灭陈友谅。

  后来常遇春为副将军,与徐达对张士诚作战,顺利制胜。平吴归来,常遇春进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随后,徐、常二人奉命帅军北征,屡建奇功。元军五万摆阵在洛水之北,常遇春单骑突入敌阵,麾下壮士从之,勇猛冲杀,在洛水之北击溃元军,俘获无算,“降梁王阿鲁温”,史称塔儿湾大捷。

  常遇春北征前,朱元璋嘱咐:“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不虑不能战,虑轻战耳。身为大将,顾好与小校角,甚非所望也。”

  

  洪武元年闰七月,徐达、常遇春率马步舟师由临清沿运河北上,连下德州、通州。元顺帝携后妃、太子等逃奔上都开平。八月二日,徐达、常遇春一举攻占大都,改为北平府。稍事休整,即又挥师,与精锐的扩廓帖木儿军进行了艰苦的搏战,平定山西、陕西。

  元顺帝乘明军主力长驱晋、秦之机,命丞相也速率军向北平反扑,兵锋已抵通州。常遇春与李文忠率步卒八万、骑士一万驰救北平,元军闻讯即向北逃奔,常遇春率军追奔千里,大获全胜。

  为了覆其巢穴,最终解除元军对北平的威胁,常遇春又率军径取元上都开平,俘获以宗王庆生和平章鼎住为首的万名留守元军,缴获车万辆、马三千匹、牛五万头。后来,朱元璋追封常遇春为开平王,意义在此。

  清初史学家万斯同的《明史稿》中说:“遇春沉鸷果敢,出则摧锋,入则殿后,未尝败北。”后来,大学士张廷玉总裁的《明史·常遇春传》也说:“遇春沉鸷果敢,善抚士卒,摧锋陷阵,未尝败北。”

  洪武二年七月七日,常遇春自开平班师南归,行至柳河川,得暴病卒于军中,年仅四十岁。朱元璋“闻之,大震悼,亲出奠”,以亲王发哀礼,赐葬钟山之下。

  朱元璋追封常遇春为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曰忠武。“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二。”朱元璋令宫廷画师为常遇春绘制身穿龙袍的全身像,五爪金龙,此袍只能是帝王专用。

  此等殊荣该是当时顶级待遇,独一无二。《明史》赞曰:“开平摧锋陷阵,所向必克,其智勇不在中山下,而公忠谦逊,善持其功名,永为元勋之冠。身衣日月剖符锡土若王者,可谓极盛矣!”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常遇春长子常茂因父荫,受封郑国公,与李善长、徐达、李文忠、冯胜、邓愈同为开国六大国公,位列第三。洪武四年,朱元璋诏令皇太子朱标与常遇春长女常氏成婚,常氏被封为太子妃,更显朱元璋对常遇春的怀念和对其家眷的厚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霍去病不读兵书为何打仗屡战屡胜?霍去病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这是历史带来的回忆。一起来了解下“霍去病不读兵书为何打仗屡战屡胜?霍去病的成功秘诀是什么?”的相关话题,看看是否能解决您的疑惑。霍去病出生于西汉建元元年(前140年),他与卫青一样,也是个私生子。其生母正是卫青的二姐卫少儿,其生父霍仲孺,则和卫青的生父郑季一样,也是平阳县的一个小吏。“仲”就是排行老二的意思,“孺”就是小孩儿、幼儿的意思;霍仲孺,其实就是霍小二的意思,跟刘季、郑季的名字一样,档次都不高,看来家庭出身一般。所以,卫少儿虽与霍仲孺私通,且未婚先孕,但由于卫子夫很快就得到了汉武帝的宠爱,所以卫少儿也飞上枝头变凤凰,干脆抛弃了霍仲孺,携子独自来到长安,又与“档次更高”的陈平曾孙陈掌私通,汉武帝一看,干脆就将霍少儿赐婚给了陈掌。当时,霍去病尚在襁褓之中,对自己的生父一无所知。受到舅舅卫青的影响,霍去病在少年时代就“善骑射”。...
· 快乐每从辛苦得
西递村瑞玉庭中有这样一副楹联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奇怪的是那辛字多了一横,亏字又多了一点。如果说辛字,亏字是写错了,未尝不可,但在西递这样的文化之乡,怎么会把这样一副写错字的楹联挂着数百年?其间有什么样的故事呢?这副楹联是清末,一名叫胡宏方的商人所作的。他十二岁时,因家境贫寒,在同乡的携带下到杭州的一个药铺里做学徒。学徒的生活很辛苦,鸡鸣则起,烧火做饭,清扫店堂,白天帮着切药,煮药,受老板和大伙计们的差遣,只有闲时,才能坐在一旁,看着别人如何看方、抓药。学着,记着药的名称,对于学徒,老板总会有意无意的在头天晚上放几个铜板在那些不显眼之处,以测验这些学徒对非分之财的处理态度,诚实的学徒大多是把这些失落的铜板捡起来交给老板,但也有些贪小便宜的学徒,自以为人不知鬼不觉,捡起铜板塞进自己的荷包,谁知如此便中了老板设下的圈套,从此不再受到重用,有的甚至很快被老板赶出店门,黟县外出学习经商的...
· 为什么老来不读《三国》?
百科知识时至今日,对于“三国文化”的诉求,已经内化成为一种雅俗兼有的文化情结和文化价值。打个比方来讲,民众流行喝“心灵鸡汤”,清淡甘口、易于消化,于是依托声光电等媒质的“大话”、“水煮”、“闲品”大行其道。围绕这种情结和价值,消遣与研究,无论是求美、求善或是求真,都能各得其所,从而相得益彰,“三国文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拓展与丰富。俗语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之说,如同说“少儿不宜”、“老人不宜”。对于“老不读《三国》”,有两种说法较有意味:1、“老读《三国》是为贼”。“贼”,奸诈之义。深谙世故的人读《三国》,洞悉其中的阴谋诡计、尔虞我诈,难免会愈加老谋深算、沟壑满胸;2、“老读《三国》泪空垂”。上了年纪的人读《三国》,常常会唤起曾几何时纵横四海、气吞八荒的豪情壮志,产生老骥伏枥、英雄迟暮的感慨,无奈一把辛酸老泪。不同的人对《三国》有着不同的解读和认知,广泛的阅读受众及深远的影响...
· 为什么老来不读《三国》?
《三国演义》自问世以来,备受世人的喜爱和推崇。俗语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之说,如同说“少儿不宜”、“老人不宜”。对于“老不读《三国》”,有两种说法较有意味:一是“老读《三国》是为贼”。“贼”,奸诈之义。深谙世故的人读《三国》,洞悉其中的阴谋诡计、尔虞我诈,难免会愈加老谋深算、沟壑满胸;二是“老读《三国》泪空垂”。上了年纪的人读《三国》,常常会唤起曾几何时纵横四海、气吞八荒的豪情壮志,产生老骥伏枥、英雄迟暮的感慨,无奈一把辛酸老泪。不同的人对《三国》有着不同的解读和认知,广泛的阅读受众及深远的影响,使得《三国》不再仅是一部小说,更代表了一种文化——“三国文化”。正是在这种文化的浸润和沾溉下,许多人从小到老都会对《三国》爱不释手,每当提及《三国》人物或典故时,常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三国》之所以广泛流传、备受喜爱,一个主要原因乃在于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与丰富的表现形式。简单地讲,以...
· 从未败过的常遇春常遇春为什么叫“常十万”?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漫长的时间长河,中国名将才子辈出,本文的主角就是明朝开国将领常遇春就是其中一位。常遇春将才无双,跟随朱元璋征战四方,是为朱元璋打下天下,立有汗马功劳的人物。而且他还是朱元璋麾下一位从未打过败仗的将领。常遇春在当时有个外号叫“常十万”,因为他自己说只要给他十万兵马,就可以横行天下。这句话说的是十分霸气,他是否真能带领十万兵马就可以纵横天下我不知道,但他作战勇猛,履立大功却是事实。看朱元璋最终一统天下的历史,在许多重要节点中,都有常遇春的身影。常遇春出身贫苦农民家庭,贫寒的家境不足以支撑他的学费。所以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他就找些杂工以换取学习的机会。等到长大之后,又生的伟岸无双,跑去学了武艺。他本人在这方面挺有天分,骑射双全,武艺了得,精通各种兵器。元末盗匪和义军横行,常遇春最开始的时候,其实是去当了盗匪的。他投靠了绿林大盗刘聚,因为武功出众,受到刘聚赏识,成为了一个小头领。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