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解密:南明王朝的“投降热潮”到底是怎样产生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009
转发:0
评论:0
解密:南明王朝的“投降热潮”到底是怎样产生的?,相对于一己之私功利性质的降清官绅群体,阮大铖的最终选择则是迫于无路可走。《明

  相对于一己之私功利性质的降清官绅群体,阮大铖的最终选择则是迫于无路可走。《明季南略》载:在经历南京城破及一系列的军事斗争失败后,“马士英、阮大铖等犹太拥残兵数千人请入关,隆武以其罪大,不许。士英计穷,遁至台州山寺为僧为清将搜获,阮大铖迎降,贝勒俱令随内院办事。方逢年、方国安及刑部尚书苏壮,俱剃发投诚。”

  朱聿键的排斥与人生威胁,是阮大铖留在了方国安军中的直接原因。在方国安军这里,阮大铖就不想在他身上使什么功夫了。不是老领导在曾经的下属面前放不下架子,也不是政治作为上陷入困顿,而是遇上了另一个有意义的人,一位平时未曾留意的安庆老乡——方端士。

  方端士,安庆怀宁人。论官职,方端士就小得不能再小了,他是方国安手下的一位文职干部——记室。

  对阮大铖来说,方端士自个并不具有什么特别之处。一个部队文职干部,能以权谋私到哪里去?帮你解决一两顿餐费,也就很给力,很给面子。方端士的不平凡之处,在于他是操练爱国统一战线的一把好手,自己爱国抗战奋不顾身,同时掩护敌特分子也不遗余力。在他家里,住着另一位老乡的家属。

  这位特别老乡,名叫潘映娄。在爱国运动的漫长胡同里,潘映娄机智灵活,出没自如。他的出现,最终改变了阮大铖的思路,也为野史作家提供了另一崭新话题。

  说起阮大铖与潘映娄,那就不是一般的关系了——老乡,同学,更是很要好的朋友。

  潘映娄,字次鲁,安徽桐城人,明崇祯十二年(1639)特准贡生,曾任浙江台州推官。

  潘先生官当得不大,但属于偶像派。人长得帅气,也很有本事,在群众中的口碑也不错,现在能看到的台州古城墙,就是这位潘先生修的。他与阮大铖不仅是老乡,而且一直交往甚密,早年他与阮大铖一起组织了中江诗社,阮诗《黄鹊篇为潘次鲁南征赋》、《鸠岭迟潘次鲁不至》等,就是与他的唱和。潘映娄最终降清,顺治三年(1646)任杭州盐法道,翌年升福建福宁道、按察副使,虽说有点历史问题,但老百姓都认为他是个好干部。

  如果你不熟悉潘映娄,那他大名鼎鼎的父亲——潘汝桢一准都听说过。

  潘汝桢,字镇璞,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三甲一百一十九名进士。考试成绩虽不很突出,并不等于潘老先生智商不高,实际工作中缺乏创新能力。天启初年,潘汝桢以佥都御史巡抚浙江,在空降地方的时候,潘汝桢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明显超出了地方干部,他做了一件千秋留名的大事——第一个为魏忠贤立生祠!

  对热爱明朝的热心读者来说,潘家父子至少是不受欢迎的人,尤其是文人们的私家著述,一边倒地扯着嗓子骂。桐城的一部著名乡邦文献《桐城耆旧传》,虽说收录了他们父子,但重点却在潘映娄的祖父,对他们二人只存有廖廖数语。清版《桐城县志》的评价倒很正面,重点是讲他们的贤能孝友,潘汝桢最重要的先进事迹,是帮助家乡桐城县谋得了“贫困县”的帽子,享受了减免税的优惠政策——看来,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老百姓还是不会忘记的。

  潘映娄之女潘翟,字副华,即方以智之妻。方以智与阮大铖的关系很差,方的文字中有诸多阮氏欲加之罪的记述。但是,阮大铖权倾一时,终究未采取实质性的打击报复,开得了口,下不了手,估计是因为潘映娄这层关系。

  通过潘映娄的家属,阮大铖联系上了潘映娄,从而解决了再就业问题。

  不能投身抗战大业,不如趁早去当“裸官”。今天的“裸官”,是配偶和子女非因工作需要均在国(境)外定居或加入外国国籍,或取得国(境)外永久居留权的公职人员。明朝的“裸官”则与之相反,自己先跑出去,把妻子儿女留在祖国大地。经潘映娄的友情引荐,阮大铖投降了清军。

  当初潘映娄外奔,主要是工作压力太大,失去了政治上的安全感。潘映娄在台州,工作出了问题,干部和群众联手起来闹事。本来就是乱世,稳定压倒一切,潘先生没办法正常工作,又怕上级一票否决,只好出去活动活动,找找路子,逢凶化吉。

  不过,这活动的地方太好了,是杭州,是天堂,天堂有路。

  潘映娄跑到杭州,本想看看能不能请到武警,帮助他去台州,消除不稳定的因素。至于自己工作上责任,看看能不能找人,帮助自己免责。但这一去,就回不来了,也没必要回来了。

  潘映娄到了杭州,清兵也到了杭州。昨天还是国内,今天就是国外了。这样,潘映娄留了下来,并且当上了杭州的副市长(同知)——没有问责是肯定的了,但也没有送礼,潘映娄只是简单地办理了一下有关手续,个人的政治前程就全部搞定了。

  自己在国外,家属在国内,潘映娄的通讯渠道,只有私下的家信来往。

  书信,是耐力持久的信息平台。虽然它的蜗牛风格要等得你崩溃,但普通过滤软件,还真拿它没办法。

  潘映娄的家书,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初期,多是抒情类。接着,变叙事了。最后,干脆连议论都删了,直接改成网络办公系统。

  网络确实是个害东西,潘映娄经常看到祖国如何水深火热,家里老瞧见沦陷区空气质量优良,出行指数还怎么高。这些信息当然不能传播到社会上,戴上叛徒家属的帽子是小事,谁再帮你研发新的信息平台呀?

  好在阮大铖不是外人,他与潘家的交往,要长度有长度,要深度有深度。私密网络,很快被阮大铖共享了。爬在这根网线上,阮大铖最终选择并确认转换门庭,不能继续在朱家的老树上吊死。

  阮大铖的最终决策,就这么在书信往来中定下来了。很多野史认为,阮大铖降清引路人是冯铨,其实是潘映娄。阮大铖叛变,是在网上报名的。

  但对阮大铖来说,冯铨的实用性,永远大于潘映娄。

  冯铨(1595—1672),字伯衡,又字振鹭,号鹿庵,顺天府涿州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曾任《三朝要典》总裁官。因附和魏忠贤,崇祯处理“逆案”时,冯铨论杖徒,赎为民。顺治元年(1644),冯铨被多尔衮加“关注”,他立即“回粉”,“举家男妇,皆效满装”,护照都没办一张,就全家出国了。他对多尔衮说:“一心可以事二主,二心不可侍一君。”以大学士原衔入内院协理机务,后累官礼部尚书,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弘文院大学士,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冯铨与大学士洪承畴曾疏请恢复明朝票拟旧制,又与大学士谢升等议定郊社、宗庙乐章,干了许多国家大事,推动了满清政权的正规化建设。

  为了给阮大铖在新公司谋份好职位,冯铨特意给南下的清军头领写了条子,专题推荐阮大铖。冯铨办事是认真负责的,但真到阮大铖过来正式上班时,还是遇上了一桩麻烦。

  古代比现代确实要落后,现在多好,你一输用户名和密码,或者直接使用QQ号,马上就能登录。那时忒麻烦,方式也有限。尽管冯铨给清兵的头领写了条子,但条子上只有姓名没有照片。新领导工作也相当负责,不能你自报家门,说自己叫阮大铖,我就将你当阮大铖收了。那你要是说自个儿叫顺治,我还就得给你嗑三响头?

  辅助认证,潘映娄给阮大铖帮了忙,但也只是一句话——主持人问:“他就叫阮大铖?”潘映娄答:“是。”主持人问:“你确认?”潘映娄按下了“确认”键。后面的问题,全都好解决了。

  革命的队伍从来就是来自五湖四海的,革命也从来就不分先后。在满清兵营里,阮大铖很快混得比潘映娄都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著名的鄱阳湖之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鄱阳湖之战的背景鄱阳湖之战可以说是明朝时期整个国家更甚者是整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一场水上作战,而最终这场战争以朱元璋的胜利作为最后的结局。可以说朱元璋在其中享受了优厚的胜利果实,而且一举还将陈友谅攻打的毫无还手的能力。那么当初鄱阳湖之战的背景是什么呢?鄱阳湖之战图片鄱阳湖之战的背景还要从元朝末期开始说起,那个时候因为国家朝政十分混乱,而各地的起义活动也是此起彼伏,社会上也是动荡不堪的,而在当时南方的起义活动更是开展的如火如荼,而且也大部分都能取得胜利。就在这样的时机之下徐寿辉出现了,他一举攻打下了南方的许多城市,同时也为鄱阳湖之战拉开了序幕。那么在鄱阳湖之战的背景中战争双方都处于怎样的形势之下呢?刚刚在说鄱阳湖之战背景的时候提到了徐寿辉,但是在徐寿辉取得了一些成就之后,却很快就被陈友谅夺取了胜利的果实,陈友谅也趁机改了年号,自称是新一代王朝的汉王,并且掌握了长江中下游这一部分区域的领导权,这...
· 平将门之乱的发生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平将门之乱的简介中介绍平将门之乱是公元940年发生在日本的一场叛乱。根据这场叛乱的名字就可以知道这次叛乱的主人公就是叫平将门的人,那么平将门是谁呢?他又为什么要发动叛乱呢?平将门石像平将门是日本平安中期的武将,也是恒武天皇的第五代孙子,其父亲就是镇守府的将军平良持。平将门也被称作是相马小次郎,早年的他是在日本当朝的藤原忠平门下的,在公元930年后,平将门开始回到自己的领地并开始经营私田,甚至是聚集武装部队。在公元935年,平将门因为自己的婚事和他的叔叔发生冲突,二人节下梁子,并发生了冲突,平将门恼怒之下杀死了他的伯父平香国,还打败了他的叔叔平良兼。后来平将门的野心越来越大,公元939年的时候,平将门开始起兵和日本的朝廷对抗,当时平将门的势力还是相当庞大的,实力也很雄厚,当时的八国都在平将门的控制下。平将门还以下总国为自己的根据地,并自称为“新皇”,既然是“新皇”,那就肯定要有都城了,当时平...
· 已经投降满清的王之仁为何又回归南明?
王之仁,老家在现在的河北省保定市,据说是明朝崇祯年间朝中东厂提督太监王之心的族弟。明朝灭亡时,王之仁官居浙江防倭总兵,清军南下时降清,后来又反正归明。在时间上,王之仁是南明历史上叛清反正较早的一位级别较高的大臣。一、反正始末弘光元年(1645)五月,弘光皇帝被叛将田雄、马得功等人胁迫,向清王朝屈膝投降。建立仅仅一年的弘光朝廷宣告覆灭,南明王朝再次到了择立新君的关键时期。不甘心失败的南明官绅,于六月初八日,在杭州城拥立潞王朱常淓监国。但是,潞王这厮却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仅仅监国六天,清军兵临城下,贪生怕死的他就赶紧主动向清王朝投降了。尽管君王无能,可明朝的官绅却不甘心做亡国奴。郑遵谦发动绍兴府官绅起来造反,杀死清朝委任的知府等官吏,宁波府生员董志宁等人也发起了反抗清朝民族压迫的斗争。董志宁等人发动的抗清斗争热潮,损害了一心降清的明朝原太仆寺卿谢三宾的利益,他派人到定海,找到已经降清的原明朝防倭...
· 罗克鲁瓦战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历史评价又是怎样的
法军击溃了西军,解了罗克鲁瓦城之围。西军死8000人,被俘6000人,损失火炮24门;法军死2000人,伤近6000人。此次压倒性的胜利之后,大孔代作为法国名将的声誉鹊起,立刻就成了宫廷的战争明星。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因为大孔代面对的是长期称霸欧洲的西班牙陆军,而且他的对手都是有经验的将领,而他只是个23岁的青年指挥官。在这次战斗当中,虽然说西班牙人失败了但是因为是附庸国部队率先出现失败,最后才是西班牙直辖的军队的失败所以并不能够称为战术体系的失败,本质性上当时不论是西班牙人的大方阵还是荷兰人的方阵都是从西班牙方阵里面派生出来的,用长枪方阵对抗骑兵冲击的体系。不论如何,作为欧洲第一人口大国,在经历了百年战争以及西班牙人富裕压制之后,法国人用长时间的尝试得到了一个不亚于西班牙人的战术体系而在双方战术思想上拉近之后,人口和财富就成为了胜利的关键——于是,法国人崛起了。在战斗当中西班牙方阵体现出...
· 南明重臣何腾蛟:南明王朝最后的“顶梁柱”
有关南明重臣何腾蛟的生平事迹,在其主要作品《明中湘王何腾蛟集》中有部分记载。图片来源于网络据作品描述,何腾蛟生平经历十分坎坷,曾在外征战多年,几经起落。他原本是贵州黎平府人,崇祯年间一度担任过南阳知县,在当地剿匪颇见成效。据说他任知县期间,南阳一方匪患根绝,格外太平,因此何腾蛟在当地颇有名望。公元1645年,满清大军在关外蠢蠢欲动,有南下侵明之势,于是,担任湖广总督的何腾蛟携手李自成旧部的农民军,共同抵御清军,保家卫国,这或许是何腾蛟生平事迹中最辉煌的一段历史。由于清军兵强马壮,明朝各地方部队间配合并不到位,因此抵抗得十分艰苦。公元1647年,势如破竹的清军一举攻陷湖南数个重镇,何腾蛟不敌,于是率部退至广西,扼守全州,拼尽全力击退了追击而来的清军,取得了暂时的胜利。此一战虽然取胜,却实为惨胜,因为经此一战,部队元气大伤,短时间内无法再战,而清军大部队却接踵而至,情势十分危急。果然,在这之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