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解密:南明历代政权跟各国有着什么样的外交交流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8
转发:0
评论:0
解密:南明历代政权跟各国有着什么样的外交交流,清朝弘光帝曾以对等的礼仪派使者左懋第诏谕清朝,并称顺治帝为清国可汗。在诏

  清朝

  弘光帝曾以对等的礼仪派使者左懋第诏谕清朝,并称顺治帝为清国可汗。在诏书中,弘光帝提出四件事:要安葬崇祯帝及崇祯皇后、以山海关为界,关外土地给予清朝、每年十万岁币,并“犒金千两、银十万两、丝缎万匹、犒银三万两”、建国任便。意图令明朝和清朝共存,通好议和。不过左懋第到北京被囚,使事失败。

  安南

  南明初期,安南仍与南明政权保持了较好关系。随着清军逐步南进,安南开始改变对南明的态度。清军进入广西、云南后,虽然南明仍有永历政权,安南各政权已开始建立了与清朝的宗藩关系。这段历史反映了古代中越关系史中,不是正统观念,而是政治实力才是双方建立朝贡关系的基础。

  琉球

  南明政权中,只有弘光、隆武和监国鲁王与琉球国有过交往关系。这一时期中琉的交往始于1644年,终于1649年,5年间琉球国6次遣派使臣,中琉关系不仅得以维系,而且保持相互友好交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应予充分肯定。

  1644年清军入关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琉球仍旧尊奉明朝为中央王朝,与明朝的继承者南明政权保持密切的联系,朝贡不绝。《明史·琉球传》称琉球国:“虔事天朝,为外藩最。”

  1644年,尚贤王遣正议大夫金应元、使者吉时逢等渡明请求册封;因当时清军攻入中原,战乱未平,且又有海盗阻隔道路,所以长时期滞留在福建省。1645年,南明弘光帝即位,遣福州左卫指挥花煾诏谕琉球。尚贤王遣毛大用、阮士元庆祝并再次请求册封。弘光帝以礼科给事中陈燕翼为册封正使、行人司行人韩元勋为册封副使。不过未出航的时候弘光政权就被清军所灭。

  隆武帝立于福建,遣指挥闽邦基诏谕琉球,琉球还继续遣使向明朝朝贡。1646年,隆武帝为清朝所灭后,琉球仍然向监国鲁王朱以海朝贡。琉球王国也同支持鲁王的建国公郑彩关系密切,郑彩也严禁手下船只袭击琉球贡船。鲁王和建国公通过琉球的朝贡贸易获得了抗击清军所需的硫磺;另一方面,建国公希望从日本购买武器,但由于江户幕府坚持锁国政策而失败了。

  琉球一直拒绝同清朝建立关系,直到1653年(永历七年),琉球中山王尚质才遣使前往清朝,决定同清朝建立朝贡关系。第二年,再遣贡使,并且缴换了明朝敕印,请求封号。

  日本

  南明前期延续了明朝中期以来的对日政策,断绝与日本的朝贡贸易,中日关系处于断交状态。随着清军南下的兵锋愈来愈强劲,南明武将跋扈控制朝廷和各个政权相互争夺正统地位的局面的出现,使得抗清形势变得愈来愈严竣。南明政权中不愿亡国的忠贞义士利用他们曾经与日本建立的各种关系,多次前往日本乞求军事援助,希望抗清力量得以扩充。日本态度犹豫不绝,历经曲折,虽然日 本官方并未直接出兵对清作战,但却在历次的南明乞援行动中给予南明抗清势力诸多军事物资援助。这种以军事作战为需要的政治交往,同时带动着中日贸易和文化 交往的展开。

  弘光政权延续明朝对日政策

  弘光政权延续了明朝旧有的对日政策,在抗清作战中没有改善中日关系的行动,仍然设置敌视日本的官职,给浙江总兵官王之仁镇倭将军印。

  隆武政权一改对日政策向日借兵

  原来与明王朝仇对的南洋海盗商业集团,出于对故土的认同,接受了明朝的招安,并逐渐成为福建事实上的控权者,以郑芝龙为代表的南洋商盗在福建拥立唐王,其子郑成功占据厦门。这些海盗集团原来与日本贸易交往密切,为了扩充抗清力量,隆武政权改变对日政策,积极利用他们与日本贸易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关系向熟悉的落主武士乃至幕府政府乞师乞资求援抗清。

  暹罗

  早在永历政权建立之初,暹罗方面就做好救援准备,但由于情势复杂未有实质行动。后来李定国一度大破清军,南明形势出现转机,向南洋国家请兵的计划也被搁置。而暹罗国王帕拉赛也在1656年去世,子昭发猜即位。但不久帕拉赛王之弟室利,杀害侄昭发猜自立,暹罗内乱。同年,帕拉赛幼子那莱再度政变消灭室利,夺回了政权。暹罗在一年内更迭了四个国王,政局动荡,支援南明的行动也不得不暂停了。到了1658年,那莱王稳定了国内局势,再度着手援明准备。1659年初,云南失陷、永历帝出逃的消息传至暹罗,暹罗君臣商议迎永历入泰避难。但此后不久,永历帝却逃进了缅甸。暹罗与缅甸世代仇恨,听闻此事,那莱王失望不已并担忧永历帝安危,遂派兵至泰、缅边境,见机行使,以防不测。

  暹罗那莱王闻永历帝殉难,李定国病故,悲痛万分,但亦无可奈何,只好引军南归。此后暹罗为南明晋王李定国立庙祭祀,每到明崇祯帝、永历帝忌日也都举行佛事。后来清朝试图逼迫暹罗臣服,命其交出明朝颁发的金印、诏书。暹罗国小兵寡,但又不愿背明,其王命工匠仿制金印送交清廷,将真物暗中藏匿。

  罗马教宗

  永历四年(1646年)澳门葡萄牙当局发兵300、携大炮数门前来助战,一时使南明收复了不少失地。为了感谢传教士,永历六年(1648年)宫中受洗的有嫔妃50人,大员40人,太监无数。其嫡母王太后、生母马太后、妻子王皇后、太子慈炫都进行过洗礼,但永历帝本人则并未受洗。

  永历六年(1648年)十月再度危机,永历帝再次派人赴澳门求援,澳门的葡萄牙当局仅以火枪百枝相助,显得微不足道。

  于是,王太后又决定派使臣陈安德与传教士卜弥格直接赴罗马向教宗求援。她在致罗马教宗的书信中诚恳地祈求“天主保祐我国中兴太平”,并希望教廷多送耶稣会士来中国广传圣教。此书信历时两年之久方才抵达。

  而当卜弥格携教宗复书返回抵交趾(安南)时,已经是永历十六年(1662年)八月,南明政权已经濒于瓦解,教宗的回信最终亦未能送到永历帝之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解密:南明多个政权都有着什么样的政治局面?
明安宗朱由崧即位后于三月上明熹宗懿安皇后谥号孝哀慈靖恭惠温贞偕天协圣悊皇后,六月追封祖母郑贵妃为孝宁太皇太后。父福恭王朱常洵为贞纯肃哲圣敬仁毅恭皇帝(后改谥孝皇帝),立庙于南京,墓园称熙陵。上嫡母邹氏尊号为恪贞仁寿皇太后。生母姚氏为孝诚端惠慈顺贞穆符天笃圣皇后。赠洛阳城陷时遇害的胞弟颍上王朱由榘为颍王,谥曰冲。六月上崇祯帝庙号为思宗(弘光元年二月改上庙号毅宗),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上崇祯帝周皇后谥号孝节贞肃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七月追复懿文太子朱标庙号兴宗,谥号和天敬道宪懿勤敏淳文度武明仁慈孝康皇帝。兴宗皇后常氏为孝康皇后。追上建文帝庙号惠宗,谥号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惠宗皇后马氏为孝愍温贞哲睿肃烈襄天弼圣让皇后。追上景泰帝庙号代宗,谥号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代宗废后汪氏为孝渊肃懿贞惠安和辅天恭圣景皇后。明昭宗朱由榔即为后上堂兄...
· 解密:南明历代政权对于清朝和农民军有何举措?
新朝初建,重建军事力量乃为必然之举。各政权在招收溃兵、流寇及定策之兵等基础上,开始军事重建之路,最终形成几支较强大的支撑本政权的军事力量存在。从来守江南者必於江北,当酌地利设四藩:以淮、扬、庐、泗自守,而以凤、徐、滁、六为进取之基;督师驻扬州,居中调遣。自成将李锦、高必正拥众数十万逼常德。腾蛟令胤锡抚降之,置之荆州。隆武帝即命其军改称“忠贞营”,封高氏为“贞义一品夫人”,为之立坊,文曰“淑赞中兴”。当是时,降卒既众,腾蛟欲以旧军参之,乃题授朝宣、先璧为总兵官,与承胤、赤心、郝永忠、宗第、进才及董英、马进忠、马士秀、曹志建、王允成、卢鼎并开镇湖南、北,时所谓十三镇者也。四将军部下有在陕西参加农民起义的战士一万人作为骨干,又在云南招募汉、彝各族人民入伍,编练新军。改诸军悉曰行营、设护卫曰驾前官。李定国以收获孙可望之兵名曰秦兵,滇省旧兵名日晋兵。郑成功的军队以镇为单位,每镇的兵力大约在二千人左右...
· 解密:明朝仁宣两位皇帝有着什么样的外交成就?
明仁宗在位期间,他满足于让精干的军事将领守卫北方诸前哨以防东蒙古人的入侵,和继续保持与中亚和南洋各国的纳贡关系。但他主要关心的是安南,虽然安南已被合并了几年,但仍没有平定。他渴望和平,提出一有可能就承认黎利的政权;但因为这样做时机不成熟,他就继续执行其父朱棣诱降黎利的政策。他断定黄福为人过于谨慎,不能继续在安南任市政按察使,于是以荣昌伯陈智接替他。但是明军未得到加强,在洪熙末年,这种情况仍未改变。历史学家认为召回黄福是中国在安南失败的主要原因,并委过于皇帝,因为黄福对当地的行政有丰富的经验,并得到当地人的尊敬。明仁宗采纳夏元吉的建议,取消了郑和预定的海上远航,取消了边境的茶、马贸易,并停派去云南和交趾(安南)的采办黄金和珍珠的使团。明宣宗登基后不久,明朝周边的哈密回回、满剌撒丁、占城、琉球中山、爪哇等数十国前来朝贡明朝,几乎是每年都来。宣德五年(1431年1月),明宣宗以以外番多不来朝贡为...
· 南明政权的定义:南明政权为什么没算在明朝的历史里?
明末北京失陷后朱姓宗室在南方建立起来的诸政权。有福王弘光政权,唐王隆武政权,鲁王政权,唐王绍武政权,桂王永历政权,韩王定武政权,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福王和桂王政权。顺治元年(1644)五月十五日,福王朱由崧在丹阳总督马士英等人拥戴下,在南京称帝,建元弘光。福王政权一方面抵御清军南下,一方面继续剿杀农民军。顺治二年春,清军始攻福王。福王政权内部正在进行激烈的党争和内战,只有兵部尚书史可法督师江北,坚决抗战,死守扬州。清军攻下扬州,杀害了宁死不降的史可法,并实行。五月清军占南京,俘虏福王。网络配图弘光政权仅仅维持一年就灭亡了。当年六月,故明官吏、缙绅钱肃乐等扶植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建立政权。鲁王依据钱塘江天险,与清军相持一年,至顺治三年五月绍兴城破,鲁王出走而覆灭。在鲁王监国的同时,故明官吏黄道周和军阀郑芝龙等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建号隆武。但两政权不能合力抗清,反而互争“正统”,彼此水火不容...
· 大宋与的对外交流发展
卷入夏国后继之争的宋、辽两大国宋代正史《宋史》共四百九十六卷,以长达十二卷的《外国传》和《蛮夷传》作结。这是把有关中国以外地域的动向,以与中华王朝的关系为中心记述的部分。这一形式是正史自古以来的形式,著名的《三国志》的《魏志·倭人传》、确切地说是《魏书·东夷传·倭人传》也是这一部分。但是,《宋史》的特点却在于,特别把《外国传》和《蛮夷传》分写,且没有包含辽和金的有关记述。其原由是编纂《宋史》的是元朝朝廷。宋朝的朝贡国(以及准朝贡国)被称为“外国”,虽在宋领域内却少有往来的少数民族地区称作“蛮夷”。辽与金作为与宋对等的国家,因为分别编纂《辽史》和《金史》,故不在《宋史》中列传。从此事亦可看出,“唐→宋→元→明”这种单线并不正确。关于此问题我们留待以后详述,这里仅介绍《宋史》列为“外国”中的几个国家。《外国传》全部八卷中最初的两卷介绍的是“夏国”,即所谓西夏国。有关以党项人为中心建立的这个王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