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唐朝历史上那些脾气很大个性鲜明的访日大使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50
转发:0
评论:0
唐朝历史上那些脾气很大个性鲜明的访日大使,唐朝时期,日本曾先后十九次任命遣唐使,到唐学习先进的政治和文化,其中实际成行

  唐朝时期,日本曾先后十九次任命遣唐使,到唐学习先进的政治和文化,其中实际成行的有十六次。遣唐使回国时,唐朝政府也多次派人伴送,回访日本。这些唐朝使者访日过程中,发生了不少意想不到的事情。

  脾气很大的唐使

  公元630年,日本舒明天皇任命了第一次遣唐使,谋求与唐建立外交关系。次年十一月,遣唐使抵达长安,受到了实行“华夷一家”政策的唐太宗亲切接见。632年,遣唐使回国时,唐太宗考虑到日本路途遥远,嘱其今后不用每年朝贡,并派新州刺史高表仁回访日本。

  当年十月四日,高表仁随遣唐使船队经朝鲜半岛到达日本难波津(今大阪)。日本朝廷得知唐使回访的消息后非常重视,立即组织了一个盛大的欢迎团,率船三十二艘,悬彩旗,奏鼓乐,在江口欢迎。

  可是,高表仁上岸后却与前来迎接他进京的日本王子为礼节问题发生了争执。据说是高表仁要求“天皇下御座,面北接受唐使国书”,但日本王子认为这个要求太过分,只能以平等之礼相待,因而双方相持不下。高表仁一气之下竟拒绝递交唐朝皇帝的国书,要求立即回国。日本方面于是派人护送高表仁至对马岛,两国外交关系就此告吹,此后二十多年不通往来。

  高表仁漂洋过海历尽艰辛抵达日本,最后却居高自傲拂袖而去,大概算得上是脾气最大的唐使了。高表仁回国后受到了唐太宗的严厉处分,不仅被罢免了官职,而且被罚没两年俸禄。史籍中也给了他一个“无绥远才”的评语。

  让日本惊骇的唐使

  公元663年,唐朝与日本因插手朝鲜半岛纷争,在白村江(今韩国西南部的锦江)展开大战,日本惨败。战败后的日本处于恐慌之中,担心唐朝继续进攻日本,于是在本土岛屿上修筑了大量防御工事,形成三道防线。没料到唐朝此时却伸出了橄榄枝。

  664年五月,唐军驻朝鲜半岛百济的统帅刘仁愿,派将军郭务悰访日,表达和好意向。次年,唐朝廷又派朝散大夫沂州司马上柱国刘德高访日。667年,唐朝再派雄津都督府熊山县令上柱国司马法聪访日。由于日本对唐朝仍怀有猜疑,这几次访日的唐使都只到达了九州岛。日本方面总是找各种借口,不让唐使进京。

  671年,唐朝再派郭务悰访日。这次访日的人数居然多达二千人,其中唐人六百人,百济送使一千四百人,分乘四十七船,于十一月抵达日本比知岛。如此庞大的访问团,让日本方面惊骇不已,如临大敌。不过,这次访日仍然未能进京面见天皇。因为日本天智天皇在这年十二月去世了。

  内部发生纠纷的唐使

  八世纪初日本大化革新后,开始虚心学习中国文化,唐日关系进入友好期。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日本三次派出遣唐使,每次都是四只船,人数都在五百人以上。这一时期,由于日本与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关系紧张,日本遣唐使一般选择从南线直接跨海入唐。南线虽然路程缩短,但海上风险很大。

  公元753年,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团在回国途中遭遇风暴,遣唐大使藤原清河乘坐的第一船被吹到了今越南中部海岸,后历经艰险,再度返回长安。为了接藤原清河回国,日本淳仁天皇于759年二月任命高元度为“迎入唐大使使”,经渤海国入唐。

  由于当时唐朝“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唐肃宗以道路不宁为由不放藤原清河回国。而让高元度从南路先行回国,向日本天皇复命。761年初,唐肃宗派宦官谢时和护送高元度等人到苏州,然后由苏州刺史李岵负责造大船一艘,再抽调越州浦阳府折冲沈惟岳等九人为押领官、别将陆张什等三十人为水手,伴送高元度回日本。

  送使船于761年8月12日抵达日本九州岛,沈惟岳等人受到了九州岛大宰府的热情接待。762年1月,日本朝廷还专门派出一位高官从平城京来到九州岛,给唐朝送使发放赐禄。不料在分配赐禄时,沈惟岳闹出的一桩丑闻,让日本人大跌眼镜。赐禄发放本来是有标准的,《续日本纪》中记载“赐大使以下禄有差”,可身为大使的沈惟岳,却产生了多占甚至独吞赐禄的企图,导致其它三十八人强烈不满。一气之下,这三十八人联名向大宰府告状,并提出由副使纪乔容取代沈惟岳的大使之职,重新分配赐禄。

  使团成员因分配赐禄不公闹翻,要求自行更换大使,这种事情在外交史上实在是闻所未闻。大宰府大概也觉得事关重大,赶紧请示日本朝廷。日本朝廷答复说:“大使、副使是敕使,不可改弦更张。至于赐禄,仍按原定标准发放。”唐朝送使的内部纠纷总算是平息了,但这桩丑闻却写进了日本史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传统建筑的鲜明个性
中国古代建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个性,有其必然性。以建筑材料而论,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在维持建筑使用寿命上并不占任何优势,木制的梁架、门窗、柱子经不起长时间的风吹雨淋。但恰恰是这种充满柔性的木结构造就了中国古建筑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形式。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明的一个分支。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寺观、石窟、佛塔、衙署、园林、王府、民间住宅等,这是从功能性质上对中国古建筑作出的分类。先秦建筑、两汉建筑、魏晋南北朝建筑、隋唐建筑、宋辽金建筑、元代建筑、明代建筑、清代建筑等,这是从时间上对中国古建筑加以区分。木结构建筑、砖结构建筑、石结构建筑、土结构建筑等,这是中国古建筑在建筑材料上的体现。汉族建筑、藏族建筑、蒙古族建筑、朝鲜族建筑、维吾尔族建筑等不同民族建筑的划分,又可以看出中国古建筑浓厚的民族性与地域性。丰富的建筑形式是其鲜明个性的表现之一。中国...
· 唐朝那些绝代才子们的奇闻轶事
宽松的政策,开放的社会,使唐朝诞生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星河灿烂的诗人,据有关专家统计,仅《全唐诗》就收录了2339名诗人4万多首唐诗,这些大诗人们活跃在唐朝的各个时期,独领绝代风骚,让现代人高山仰止。除了诗人们谱写的华彩乐章以外,唐朝因为继承和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度,使天下读书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而优则仕的理想抱负,文官制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读书人能够济济一堂,尽情施展绝学和才华,盛唐出现了文化复兴的征兆,也涌现了许多才子们不为今人所知的逸闻趣事。唐末五代人王定保所著《唐摭言》中记载了多位才子让人瞠目结舌的绝活,让人叹为观止。大家都知道,王勃是个神童,六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妙笔生花,把诗歌辞赋作得行云流水,花团锦绣,就在他溺水身亡的那一年,即27岁时一时技痒,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篇《滕王阁序》,王勃之死其实是是天妒其才。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王勃还有一个哥哥,叫做王勮(读作据),此人也是一个天...
· 大使
起源“大使”一词最早出现于凯萨所著的《高卢战记》中。最早的常驻大使出现在14世纪的欧洲,1341年,意大利的曼图亚城邦向巴伐利亚王国宫廷派遣大使,被认为是现代意义上的大使的起源。此后威尼斯、佛罗伦斯、西班牙、法国、英格兰、神圣罗马帝国等国纷纷互派大使。1559年法国国王和西班牙国王签订《卡托-康布雷齐和约》(PeaceTreatyofCateau-Cambrsis)时,首次出现向国际会议派遣的大使。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外交人员等级的章程》,外交代表分为4类,即特命全权大使(AmbassadorExtraordinaryandPlenipotentiary)、特命全权公使(EnvoyExtraordinaryandMinisterPlenipotentiary)、常驻公使(MinisterResident)和代办(Chargéd"affaires)。最初大使仅仅在实行君主制...
· 揭秘唐朝的访日使团:规模太大曾经吓到日本人
唐朝时期,日本曾先后十九次任命遣唐使,到唐学习先进的政治和文化,其中实际成行的有十六次。遣唐使回国时,唐朝政府也多次派人伴送,回访日本。这些唐朝使者访日过程中,发生了不少意想不到的事情。脾气很大的唐使公元630年,日本舒明天皇任命了第一次遣唐使,谋求与唐建立外交关系。次年十一月,遣唐使抵达长安,受到了实行“华夷一家”政策的唐太宗亲切接见。632年,遣唐使回国时,唐太宗考虑到日本路途遥远,嘱其今后不用每年朝贡,并派新州刺史高表仁回访日本。当年十月四日,高表仁随遣唐使船队经朝鲜半岛到达日本难波津(今大阪)。日本朝廷得知唐使回访的消息后非常重视,立即组织了一个盛大的欢迎团,率船三十二艘,悬彩旗,奏鼓乐,在江口欢迎。可是,高表仁上岸后却与前来迎接他进京的日本王子为礼节问题发生了争执。据说是高表仁要求“天皇下御座,面北接受唐使国书”,但日本王子认为这个要求太过分,只能以平等之礼相待,因而双方相持不下...
· 历史上脾气最好的宰相王旦简介他脾气好的表现
王旦是北宋时期名相,太平兴国五年中进士,此后慢慢升迁到宰相的位置。王旦是宋真宗一朝重臣,因为受到宋真宗的信任而掌权是十八年,为宰相十五年。王旦很小的时候,就被断定将来能成大器。他相貌神异,先天相貌较丑,脸和鼻子都有些偏,喉部却凸起明显。当时有华山老道士预言说:“日后必大贵”。王旦小时候比较沉默寡言,专注学习而有才,他的父亲王祜评价说:“这孩子日后应当能官至公卿宰相。”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形容一个人有很大肚量,王旦大概时候这句话最好的表现。他的家人从来没有见过王旦生气,于是就想试试惹王旦生气。家人做好饭之后,在肉汤里放了一些埃墨,将饭呈上。埃墨那么明显,王旦岂能看不出,但是他面对摆在面前很明显弄脏的饮食却并不生气。他只默默的端起饭碗吃饭,并不碰肉汤。家人问他为什么不喝汤,王旦淡定的说:“我偶尔不想吃肉。”王旦的家人后来就加重计量,连在饭里都加入埃墨。王旦看了还是不生气,只默默的说:“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