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丹书铁券”免死金牌到底可以免死多少次?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10
转发:0
评论:0
揭秘“丹书铁券”免死金牌到底可以免死多少次?,“丹书铁券”在民间也叫“免死金牌”,据考,最早出现在汉朝。《汉书高帝纪》中有

  “丹书铁券”在民间也叫“免死金牌”,据考,最早出现在汉朝。《汉书高帝纪》中有“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券,金匮石室,藏之宗庙”的内容。“丹书铁券”最初的功用只是一种荣誉象征,到了隋唐时期,才有了免死的功用,并且免死次数也有所增加。唐代后期,受赐铁券者的子孙甚至可以凭铁券免死1至3次。到了明代,铁券制度进一步完善,明太祖朱元璋从法律上规范了“丹书铁券”的颁授对象,仅限于立有军功,被封为公、侯、伯的勋臣。明代“丹书铁券”分为七等,其中公爵分为二等,侯爵分为三等,伯爵分为二等。与唐代的铁券相比,明代“丹书铁券”的券文已有明显变化。一是谋逆不宥,只宥其他死罪;二是免死的次数较少,孙子不免死。这样,在制度设计上便有了很大的弹性空间。

  朱元璋坐定天下后,于洪武三年(1370年)颁赐了一批“丹书铁券”给功臣们,徐达、李善长、冯胜、傅友德、陆仲亨、费聚、赵庸等人都得到了免死铁券。那么,朱元璋颁发的“丹书铁券”真的可以免死吗?回答是否定的,得到免死铁券的那些功臣们也大多没能逃过皇帝的大。

  为什么有了免死铁券,这些人还照死不误呢?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因为这个“丹书铁券”的内容里规定,并不所有的罪行都能免死,有个前提条件:“除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犯了一般的刑事罪,如杀死了人之类的,当然可以免死,但如果犯了谋反罪,这就不能免了,铁券就自动失效了。对于那些手中握有免死铁券的功臣们,朱元璋既要坚守程序正义,也要在法理上要过得去,如何让免死铁券失效呢?那就是给他们安上谋反的罪名。

唐朝的“丹书铁券”

  仅举李善长和陆仲亨为例,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突然宣布处死胡惟庸,罪名是“擅权结党”,胡惟庸是丞相,但这个人自以为是,在朝中培养自己势力,形成“一人独相”的局面,把持朝政多年,,官员的生杀升降全由自己做主,不向皇帝汇报……如此胆大妄为,当然不能被朱皇帝所容,朱皇帝便把他做掉了,同时,杀掉受牵连的胡党分子一万五千多人。

  李善长和陆仲亨与胡惟庸走得也很近,也可以认定为是胡党分子,但朱元璋并没有把他们牵进去,什么原因呢?原来是因为他们手中有免死金牌,即使牵进去了,也治不了死罪,因为胡惟庸的“擅权结党”不是谋反罪;怎么办呢?就得把胡惟庸案升级,让它变成“谋反”罪,经过一番精心运作,胡惟庸案果然升级到“谋逆”,如此一来,李善长和陆仲亨就也跟着犯了“谋逆”罪,免死铁券也就失效了,所以朱元璋便把他二人堂而皇之地处斩了。

  由此可见,朱元璋的免死金牌就是名义上的一种荣誉奖而已,只一条“谋逆不宥”就轻易碾碎了丹书铁券的神话与光环。你永远玩不过制定规则的那个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丹书铁券是免死金牌?皇帝一不高兴就变成赐死金牌
丹书铁券,是古代皇帝跟臣子订的一份契约,具有刑罚豁免权,俗称免死金牌。然而这个豁免权仅仅是理论上的,事实上,在历朝历代中,拥有免死金牌的大有人在,可惜他们当中许多人却死于非命。在汉代,刘邦带领一群所谓布衣将相,夺得了天下。为笼络人心,他赐给功臣们一张“奖状”,上面写道:“使黄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这就是最早的丹书铁券。意思是:兄弟们跟我出生入死了大半辈子,有了这玩意儿,你们和子孙都可以安心地享受荣华富贵了。不想后来形势突变,淮阴侯韩信谋反,刘邦也不客气,收回铁券,韩信被赐死。唐代起,铁券改进成嵌金工艺,据《辍耕录》载:大唐赐给吴越王钱镠家的铁券,形状宛如瓦,高尺余,阔三尺许,券词黄金镶嵌。关键是刻有“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免死金牌的称呼就是这么来的。可惜当时大唐已走到暮年,钱家并没能享受到几年特权,不久以后乱世模式开启,钱家后人抱着这块免死金牌隐居...
· 古代的免死丹书铁券到底长啥样?竟能免去一死
丹书铁券和免死金牌指的是同一样东西,也被称为丹书铁契或金书铁券等。最早的时候,牌文是用红色笔墨写在铁制的牌子上,因此得名丹书铁券。唐朝时改为在铁制的牌子上凿刻字迹,然后嵌入黄金,所以也被称为金书铁券。免死金牌则是民间的叫法。网络配图丹书铁券的功用极大,它由皇帝颁发给亲信大臣,通常情况下都是颁给一些开国元勋,或是一些开创盛世的能臣,意思就是说如果此人或他的子孙犯了罪,可以免死甚至免罪,但一般也会有次数限制。因为丹书铁券可以传给子孙,所以拿出来使用的时候,往往离颁发之时已经隔了几十年,所以为了防止假冒,丹书铁券通常由两部分组成,而且通常是制作完成之后再一分为二,朝廷和被赐的人各留一半。丹书铁券最早出现于西汉,汉高祖刘邦为了奖赏他的大臣,特赐丹书铁券。但在当时,丹书铁券只是一种荣誉凭证,作用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勋章,并没有免死的功用。到了南北朝时期,丹书铁券开始具有免死功用,比如一国皇帝在招抚对方势...
· 丹书铁券:自古以来各朝皇帝颁发的免死金牌?
“铁券”,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民间俗称“免死牌”。其制法为熔铁铸瓦,状如蒸笼,断而为二,形如板瓦,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受券人与朝廷各执一半。“铁券”上的信词最初时用丹砂填字,合称“丹书铁契”;梁时用银字填字,即“银券”;隋时用金填字,亦称“金券”、“金书”,所以后世称“铁券”为“金书铁券”,又因“铁券”可以世代相传,又称“铁券”为“世券”。从其源流、功能、性质等进行考查,铁券是勋章的雏形。我国古代“丹书铁券”制度始于汉代。据史料载,汉高祖刘邦夺取政权后,为巩固统治笼络功臣,颁给元勋“丹书铁券”作为褒奖。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帛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其中的“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契”,即皇帝与功臣、重臣之间信守的凭证。“丹书、铁契、金匮、石室”,即以铁为契,以丹书之,以金为...
· 免死金牌真的可以免死吗?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在电影中我们总能见到一种护体神器,别看它个头不大,但是到关键时刻拿出来,就算你犯了天大的错事,也能够救你一命。没错,我说的就是传说中的“免死金牌”。这种神器的出场率可真心不低,那么在历史上这种“神器”到底有没有呢?如果你说的是电影中那样金光闪闪,刻着“免死”二字的小牌子那是没有的,不过具有免死功能的物品确实存在。真正的“免死金牌”其实叫做“铁券”,形状就像一块瓦片,上面写满了字。最早发明这东西的是汉高祖刘邦,他为了感谢帮助他起事的大功臣,不光赏赐了金银财宝,还每人发了一块这东西,由于上面的字全部都用朱砂写成,所以又称“丹书铁券”。不过这时候的铁券并没有免死的功能,其内容基本就是记录本人的功绩,相当于一张奖状。真正让铁券具有免死功能的是南北朝时期的周文帝宇文泰,在他还是大将军的时候,曾在战场上被不下救了一命,后来他手握重权就想回报这位救命恩人,于是除了金银财宝还发了一张铁券,上面明确表示凭此...
· 古代免死金牌起源于什么时候?真的可以免死吗?
一、汉代起源免死金牌属于民间称呼,官方称其为“丹书铁券”,或者“丹书铁契”,是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证。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笼络手底下那帮帮他打江山的布衣将相,首次发明了丹书铁券。《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记载,“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于是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又作十八侯之位次。”此时的丹书铁券虽然没有明确的指出“免死”功效,但其所承诺的子孙后代可世享荣华富贵却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短短五年后,韩信谋反被诛,彭越,英布等人也先后被诛,就连萧何也差点成了刀下之鬼。此时的丹书铁券对于免死来说功效甚微。据太史公司马迁统计,汉初有百余人获得丹书铁券,然而得以保全的只有五人而已。二、唐代免死到了唐朝,丹书铁券明确有了免死的功能,有的甚至能免死九到十次。《辍耕录》记载,“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然而拥有两次免死特权的开国功臣刘文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