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曾有冷漠罪:发现火灾告要判刑?
唐朝曾有冷漠罪:发现火灾隐瞒不报告要判刑?,如果看见发生火灾,却不报告不扑救,也要治罪。《唐律疏议·杂律》载:“诸见火起
如果看见发生火灾,却不报告不扑救,也要治罪。《唐律疏议·杂律》载:“诸见火起,应告不告,应救不救,减失火罪二等。”假如说失火罪徒刑两年,那么发现火灾不报告或不扑救者则要判一年徒刑。
如今有些人,从利己主义立场出发,面对势力及危害社会安全的现象不敢挺身而出,而是无动于衷或缩手缩脚。现今法律,无法将这些冷漠的旁观者绳之以法,人们只能在道义和良心上对他们进行谴责。但在唐代,这些冷漠的旁观者则要受到法律制裁。
《唐律疏议·贼盗律》规定:发生强盗及杀人案件时,被害之家及邻舍,“同伍”(五户为一伍)及“比伍”(邻近的五户)都必须立即向官府报告,“当告而不告,一日杖六十。”若是盗窃罪,则比照这一刑罚,减刑二等。当罪犯劫持人质时,“部司及邻伍知见,避质不格者,徒二年。”意思是说,当看见有犯罪分子劫持人质时,“警察”及邻居不冲上前去搏斗捉拿犯罪嫌疑人者,判刑两年。擒拿罪犯,因而求助于道路上的行人时,“其行人力能助之而不助者,杖八十。”邻居之间也有挺身而出犯罪分子的义务,“诸邻里被强盗及杀人,告而不救助者,杖一百;闻而不救助者,减一等。力势不能赴救者,速告附近官司,若不告者,亦以不救助论。”
如果看见发生火灾,却不报告不扑救,也要治罪。《唐律疏议·杂律》载:“诸见火起,应告不告,应救不救,减失火罪二等。”假如说失火罪徒刑两年,那么发现火灾不报告或不扑救者则要判一年徒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看见火灾不扑救竟然也要治罪唐朝的冷漠罪
如今有一些人,从利己主义立场出发,面对势力及危害社会安全的现象不敢挺身而出,而是无动于衷或缩手缩脚。现今法律,无法将这些冷漠的旁观者绳之以法,人们只能在道义和良心上对他们进行谴责。但在唐代,这些冷漠的旁观者则要受到法律制裁。网络配图《唐律疏议贼盗律》规定:发生强盗及杀人案件时,被害之家及邻舍,“同伍”(五户为一伍)及“比伍”(邻近的五户)都必须立即向官府报告,“当告而不告,一日杖六十”。若是盗窃罪,则比照这一刑罚,减刑二等。当罪犯劫持人质时,“部司及邻伍知见,避质不格者,徒二年”。意思是说:当看见有犯罪分子劫持人质时,“警察”及邻居不冲上前去搏斗捉拿犯罪嫌疑人者,判刑两年。网络配图《唐律疏议捕亡律》规定:“公安人员”在道路上追捕罪犯,当追捕者因势单力薄而无法制服擒拿罪犯,因而求助于道路上的行人时,“其行人力能助之而不助者,杖八十”。邻居之间也有挺身而出犯罪分子的义务,“诸邻里被强盗及杀人,...
· 唐朝的冷漠罪看见火灾不扑救竟然也要治罪
如今有一些人,从利己主义立场出发,面对势力及危害社会安全的现象不敢挺身而出,而是无动于衷或缩手缩脚。现今法律,无法将这些冷漠的旁观者绳之以法,人们只能在道义和良心上对他们进行谴责。但在唐代,这些冷漠的旁观者则要受到法律制裁。网络配图《唐律疏议贼盗律》规定:发生强盗及杀人案件时,被害之家及邻舍,“同伍”(五户为一伍)及“比伍”(邻近的五户)都必须立即向官府报告,“当告而不告,一日杖六十”。若是盗窃罪,则比照这一刑罚,减刑二等。当罪犯劫持人质时,“部司及邻伍知见,避质不格者,徒二年”。意思是说:当看见有犯罪分子劫持人质时,“警察”及邻居不冲上前去搏斗捉拿犯罪嫌疑人者,判刑两年。网络配图《唐律疏议捕亡律》规定:“公安人员”在道路上追捕罪犯,当追捕者因势单力薄而无法制服擒拿罪犯,因而求助于道路上的行人时,“其行人力能助之而不助者,杖八十”。邻居之间也有挺身而出犯罪分子的义务,“诸邻里被强盗及杀人,...
· 唐朝上官仪最后以谋反的罪名被人诬告杀死
说到上官仪可能不少人不太清楚,但是说到上官婉儿,大概是没有多少人不知道的,上官仪就是上官婉儿的爷爷,他是隋唐时期人,早年的时候跟着父亲在江都生活,但是在大业十四年的时候,隋炀帝身死,他的父亲也遇难,因此上官仪为了避祸转而出家为僧。图片来源于网络虽说是自行剃度了,但是上官仪算不上一个真和尚,除了学习佛家经典之外,上官仪还精研儒家《三论》并且很擅长作诗写文。后来等到唐朝成立的时候,贞观年间的时候,上官仪得到了当时扬州都督的器重被推荐去参加科举,果然一举考中进士,因为文采不错,所以上官仪经常帮李世民起草诏书,还得以参加宫中的宴会,同时他得到了当时的宰相房玄龄等人的信任,参与到编撰《晋书》的工程中,因此被升官,授为起居郎,之后节节攀升,更是成为了当朝宰相位高权重。但是好景不长,后来随着武则天权势的不断壮大,唐高宗和她的争斗也愈发剧烈,作为忠实的保皇派,上官仪也遭了秧,武则天暗中指使手下的人诬告上官...
· 殷商时道路遗灰要断一手:唐宋时见火不救要判刑
见火不救并非新鲜事儿,古今中外均有发生。像前两年,广州一家小吃店起火,连带遭殃的还有紧挨在一起的4家商铺,好在无人伤亡。不过,据第一时间拿着赶去救火的凉茶销售说,现场几个救火的都是女性,不会用,“叫过路的人帮忙,可那些人老在那里用手机拍拍拍!”回到古代,这样的行为可就麻烦大了,官家很愤怒,后果很严重。唐宋法律规定,见到火起,须及时告知邻近之人共救,不告不救,要“减失火罪二等处理”。有史学研究者把这条称之为“冷漠罪”,其实这条法规体现了古代因其建筑材料的特殊性,而对防火的格外重视。最早的火灾:五千年前大地湾起火火,先于人类存在。人类从懂得用火的时候起,便开启了文明之门。自学会用火之时,古人便告别了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也在那一刻,人类开始真正遭受到“火灾”的威胁和困扰。大约在新石器晚期,干栏式房屋出现。随着建筑形制的发展,屋顶、墙壁、木柱等可燃物的增多,房屋内一般都设有火塘,供生活、祭祀使用,...
· 宋朝发生大火灾官员为何要?
有友人问我:假如宋朝发生大火灾,致数十人死亡,政府会如何处理?我回答说:拿相关官员问责是少不了的。今人念兹在兹的问责制、制,其实并不是西方舶来品,也不是新鲜事物,中国古时已经形成了比较周密的制度。在宋代,如果发生大的灾害,如火患、洪涝、干旱等等,朝廷事后通常都要对政府的责任人进行处分。责任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对事故负有直接责任的官员,比如因为渎职而引发火灾者、灾害发生后救灾不力者;二是对事故负有领导责任的行政长官;三是对事故负有政治责任的政府首脑。网络配图古代的建筑物多为竹木结构,极易着火,所以宋政府对于火政尤为重视,不但在京城与各州设立专业的消防队,而且订立了很严密的火灾问责制。制订于南宋的法律条文汇编《庆元条法事类》即规定:“诸在州失火,都监即时救扑,通判监督,违者各杖八十。虽即救扑、监督,而延烧官私舍宅二百间(以芦竹草版屋三间比一间),都监、通判杖六十,仍奏裁。三百间以上,知州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