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隋唐时期“黄袍”才成为帝王的专用衣着?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16
转发:0
评论:0
揭秘:隋唐时期“黄袍”才成为帝王的专用衣着?,2014年11月23日,故宫吉祥物“壮壮”、“美美”甫一曝光,即引发了人们诸

  2014年11月23日,故宫吉祥物“壮壮”、“美美”甫一,即引发了人们诸多关注,有人点赞,有人吐槽,各种质疑之声更是不绝于耳:“故宫是明朝皇 室建的,为什么吉祥物要穿清朝皇室的衣服?”“龙皇帝”和“凤皇后”首选清朝,对于还不太知道历史的小朋友或者外国人来说,提到故宫就只记得清朝,“这会 带来误区的!”“蓝头凤凰站在明黄龙身边,是不是有点违和感?”“皇帝的龙袍一定是黄色的吗?”……

  在中国古代唐宋之前,君王对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没有明确规定。据《礼记》记载,西周、东周时期“天子着青衣”。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纷争,袍服更是 五花八门。进入封建社会后,皇帝所穿的“龙袍”也并非都是黄色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穿的就是黑色袍服。因为秦始皇对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深信不疑,认为夏 是木德, 殷是金德,周是火德,殷取代夏是金克木,周取代殷商为火克金, 而秦取代周王朝,理所当然是水克火了。根据阴阳五行学说,东方为木,色青;南方为火,色赤;西方为金,色白;北方为水,色黑;中央为土,色黄。因此,秦代 的“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

  西汉龙袍主要是沿袭秦朝龙袍的特点:“以水德居,服黑色。”到汉文帝刘恒时,开始弃用黑色,“汉文帝十五年,服黄色;十六年,服红色。”据《史 记·孝文帝本纪》记载,这是缘于刘恒认为大汉王朝应“协于火德”。晋代时,转而崇尚金德,以赤色为贵,所以晋代的皇袍采用的都是大红色。

  “黄袍”的流行始于隋唐时期,由于当时崇尚“以黄为贵”,“黄袍”成为帝王的专用衣着。据《唐六典》记载:“隋文帝着柘黄袍,巾带听朝。”柘 黄,是用柘木汁染成的赤黄色,也就是杏黄色,但在当时还未禁民间穿着黄色服饰。唐承隋制,《旧唐书·舆服志》记载,此后的天子穿赤黄色的袍衫,而臣民“仍 许通着黄”。真正在民间禁用黄色是在唐高祖武德年间,皇帝不愿意和一般人同着黄袍,于是下诏“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据宋代王楙所撰的《野客丛书·禁 用黄》记载:“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止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据《新唐书》卷二十四《车服志》记载:“至唐高祖,以赭黄袍、 中带为常服……禁臣民服。”并规定了其他官员袍子的颜色:三品以上为紫,四品五品为朱,六品七品为绿,八品九品为青。唐高宗李治更于总章年间颁诏强调 “一切不许着黄”。

  但“黄袍”正式成为皇权的象征,则始于宋太祖赵匡胤“”的陈桥兵变。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崩,8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 检、归德节度使赵匡胤等掌握了军权。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行至陈桥驿,赵匡胤手下众将便将事先准备好的 黄袍披在他的身上,跪拜在地,拥立他为皇帝。到宋仁宗赵祯时,还规定一般人士衣着不许以黄袍为底或配制花样。自此,不仅黄袍为皇帝所独有,黄色亦 为皇帝专用。黄袍又因袍上绣有龙形图案,索性被叫成了“龙袍”。

  那么,黄袍上为什么要绣上龙的图案?龙袍上到底绣有几条龙?皇帝和龙是从何时开始有了联系?

  对于龙为何物,《辞海》中的解释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两龙”。另 有史籍记有“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等传说。龙成为帝王的象征,最早见于史书的是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 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附会“五德终始说”, 为宣扬“君权神授”,曾自诩“祖龙”。司马迁在《史记》中还讲了一个刘邦为蛟龙之子的故事:一天,刘邦的母亲在大水域边上休息时突然下了雷雨,刘邦的父亲 出来找她,看到一条蛟龙盘在刘邦母亲的身上,后来刘邦的母亲就怀上了刘邦。刘邦成为“真龙天子”原本就是天意。

  龙不仅是皇权的象征,龙袍上的龙形图案也都有相应规定。龙数一般为9条:前后身各3条,左右肩各1条,襟里藏1条,而且从正面或背面看都是5 条,正好吻合帝位“九五之尊”。清代龙袍还绣“水脚”,即袍子的下摆等部位有水浪山石图案,隐喻山河一统。不过也有例外的,明代皇帝龙袍的龙纹就多于九 条。1958年出土的万历皇帝的缂丝十二章衮服,就有十二条龙,被绣在一个圆形的中间,俗称“团龙”。十二条龙因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位于衮服前胸和 后背位置的龙,是正身的龙,也就是面向外的龙,称为“正龙”或者是“坐龙”;侧身的龙叫做“行龙”,而行龙又按照朝向上下的不同分为升龙和降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代“黄袍”才成为帝王的专用衣着
“黄袍”的流行始于隋唐时期,由于当时崇尚“以黄为贵”,“黄袍”成为帝王的专用衣着。但“黄袍”正式成为皇权的象征,则始于宋太祖赵匡胤“”的陈桥兵变。到宋仁宗赵祯时,还规定一般人士衣着不许以黄袍为底或配制花样。自此,不仅黄袍为皇帝所独有,黄色亦为皇帝专用。黄袍又因袍上绣有龙形图案,索性被叫成了“龙袍”。11月23日,故宫吉祥物“壮壮”、“美美”甫一,即引发了人们诸多关注,有人点赞,有人吐槽,各种质疑之声更是不绝于耳:“故宫是明朝皇室建的,为什么吉祥物要穿清朝皇室的衣服?”“龙皇帝”和“凤皇后”首选清朝,对于还不太知道历史的小朋友或者外国人来说,提到故宫就只记得清朝,“这会带来误区的!”“蓝头凤凰站在明黄龙身边,是不是有点违和感?”“皇帝的龙袍一定是黄色的吗?”……在中国古代唐宋之前,君王对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没有明确规定。据《礼记》记载,西周、东周时期“天子着青衣”。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纷争,袍服更...
· 古代皇帝是何时将黄袍作为专用服装?
五代时期的后周末年,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据宋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记载,建隆元年(960),当时奉命出征的赵匡胤率领部队走到陈桥驿,他手下的一些将领带领全副武装的士兵拥到他的住处,请求他废周自代。诸将们将他搀扶到外,还有人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到他的身上,于是大家跪拜在庭下高呼“万岁”。难道把“黄袍”加在身上就能代表皇帝吗?皇袍一定是黄色的吗?网络配图我国唐朝以前的君王、皇帝,对穿什么颜色的袍服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早在周朝时期,据专门记载此时典章制度的书籍《礼记·月令》记载,天子“着青衣”。春秋时期诸侯国纷争,国君的袍服也无法统一,当时的五霸也没有统一的袍服颜色。《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这说明紫服并不是君王的专利。由于君主的喜好导致了紫衣非常昂贵,相当于普通衣服的5倍,齐桓公担心百姓承受不起,在丞相管仲的建议下,他又带头不穿紫衣。从此,境内再没...
· 解密:古代的皇帝是何时将黄袍作为其专用服装?
五代时期的后周末年,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据宋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记载,建隆元年(960),当时奉命出征的赵匡胤率领部队走到陈桥驿,他手下的一些将领带领全副武装的士兵拥到他的住处,请求他废周自代。诸将们将他搀扶到外,还有人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到他的身上,于是大家跪拜在庭下高呼“万岁”。难道把“黄袍”加在身上就能代表皇帝吗?皇袍一定是黄色的吗?我国唐朝以前的君王、皇帝,对穿什么颜色的袍服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早在周朝时期,据专门记载此时典章制度的书籍《礼记·月令》记载,天子“着青衣”。春秋时期诸侯国纷争,国君的袍服也无法统一,当时的五霸也没有统一的袍服颜色。《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这说明紫服并不是君王的专利。由于君主的喜好导致了紫衣非常昂贵,相当于普通衣服的5倍,齐桓公担心百姓承受不起,在丞相管仲的建议下,他又带头不穿紫衣。从此,境内再没人穿紫衣...
· 龙是如何由平民所有变成帝王专用?
众所周知,在中国封建社会里,龙是帝王与皇权的象征,直到今天我们的国人还以“龙的传人”而自豪。那么龙这一物象究竟是如何逐渐演变的呢?提到龙,分不开的就要提到水。龙是中华民族进入农业社会后创造的一种虚拟动物,属于水物,它的产生与农业对水的需求有关。《说文》:龙,鳞虫之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鳞虫”即水蛇、鳄鱼之类。龙平时住在水里,春分时节登天化雨滋润禾苗。龙的形象相当泛化,但标准的龙形体现在帝王身上:伏羲女娲人首蛇身。“蛇身”即蛇形纹身,是古越族习俗。后世帝王不再纹身,但黄袍上的龙还是细长蟠曲的蛇形之身。《说文》:南蛮、东南越,蛇种。《路史》:三皇蛇身。《乙巳占》:越云如龙。这些记载表明帝王身上的龙纹来源于越文化的蛇。自古龙凤连称。龙为雨,凤即风。龙,作为一种崇拜现象,一种对不可思议的自然力的一种“理解”,也就从这个时候起,开始了它的“模糊集合”。氏族社会中,人们往往相信自己的祖先是一种...
· 揭秘隋唐时期的昭武九姓是什么?西域的小国
揭秘历史上的昭武九姓:中国隋唐时期中亚的九个沙漠绿洲国家,即“昭武九姓”国,包括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和戊地国。他们处在古丝绸之路上,世代善于经商。唐中叶平定西后,这九个国家便臣服于大唐王朝,随后开始了与中原汉人的融合。而其中的几个国家成为中国一些姓氏的起源。“康国”为西域的康居国。据《梁书·康绚传》记载,汉代时康居国派遣王子来到中国,以示臣服。王子就落脚在河西(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一带)待诏,后来便定居河西。康国是九姓国的宗主国,人好酒,善经商。唐朝时期盛行的“乞寒节”便源于康国。唐武德十年,康国使者第一次入朝长安,曾献狮子、金桃、银桃和胡旋女等。后来,康国人不断拥入中原,并逐渐被汉化。他们以国为姓,于是康国人便成了中国“康”姓的起源。“史国”是康国的支系。居史城,因此便叫做史国。随着康国人与中原的频繁来往,史国人也开始到中原居住。据史料记载,史国人曾向唐朝进献文豹、舞女等。定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