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行省制度的目的和作用:解决藩镇割据加强集权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24
转发:0
评论:0
行省制度的目的和作用:解决藩镇割据加强集权,还需要注意,元廷设置十行省的目的和作用,各有侧重,并不完全一致。如“生齿繁夥

  还需要注意,元廷设置十行省的目的和作用,各有侧重,并不完全一致。如“生齿繁夥,物产富穰,水浮陆行,纷轮杂集”,“土赋居天下十六七” 的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大抵以新征服区域和搜刮财赋为基本宗旨,其治所相应地均设在行省北端的水陆交通要冲,而不置于该行省的中心地带,以便朝廷的联络和指挥。

  位于中原、关中及西南边徼襟要,驻有许多蒙古军团的陕西、四川、云南、河南四行省,又以军事襟要的镇遏控制为重心。“太祖肇基之地”,“诸王星布棋列” 的岭北行省及辽阳、甘肃等行省,则以廪养或防范蒙古诸王,控制蒙古部众及供给军需作为主要使命。从以上设置目的和作用看,元行省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酷似十个大军区。无论是作为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抑或作为常设的地方最高官府,其代表中央进行政治控驭和军节镇遏的色彩,一直非常浓厚。

  洪绂说,元行省是“中古殖民地制度之遗物”,“省区即军区”,“皆为军事控制区域,各拥相当军需资源;藉以供养驻军,地方,其目的乃以武力维持专制统治与剥削” 。钱穆说,元行省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种行省设施,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 。显而易见,前人对元行省制多有微词和针砭。

  需要指出,洪绂把元行省制视为“中古殖民地制度之遗物”的看法是荒谬的。元行省只是蒙古贵族进入中原后所建立的地方军政制度,属于多民族统一国家内部的产物,与入侵外国的殖民活动无涉。况且,元代蒙古本土也设置了岭北行省。倘若按照洪绂的说法,蒙古本土岂不也成了成吉思汗子孙的“殖民地”了吗?!

  毋庸讳言,元朝统治者设置行省的初衷和直接目的,确实是“以武力维持专制统治与剥削”。确实是“为了军事控制”。但是谁曾料到,元统治者出于军事控制目的而创设的行省,却引出绵延至明清及近代的中央集权新模式。所以,我们对元行省制历史作用的评价,就不应拘泥或局限于“军事控制”、“军事”的初衷,而应从更大的时空范围去探索分析其历史根源和复杂背景。

  我们认为,评价元行省制的历史作用,必须着眼于古代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螺旋式发展过程。从形式上看,行省制及其带来的中央集权模式来自蒙元统治者对帝国疆域军事控制的偶然行为,实际上其背后又隐藏着古代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发展历程的必然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行省制度的简介:什么叫行省制制度?
行省制是蒙古族统治者在中原地区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自元行省始,行省三司督抚的高层督政区体制较稳定地确立了下来。然而,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究竟如何?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元行省制是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壮大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不断调整、完善的产物。它并非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元行省制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该体制有三个特点:行省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元行省制引起了13、14世纪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较大变动,对元代社会和后来的明清、近代影响至深。元代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其渊源可追溯到魏晋隋唐的行台和金代行尚书省。只不过此类两重性仅表现在云南等少数行省范围内,多数行省的性质仍然是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大约在世祖末成宗初,...
· 元朝的行省制度及11个行省
金朝尚书省臣到地方直接统领军政,称“行尚书省事”。蒙古灭金过程中,曾派达鲁花赤驻燕京,负责中原的刑名和财赋等事。汉人官员沿袭金制,称燕京行尚书省事。元朝建国以后,在中央立中书省,为了处理中央和地方事务,忽必烈相继在首都开平,燕京以及京兆,平阳等地建立“中书省”和“行中书省”的机构。这一时期的“行省”大都属於中书省的临时派出机构,在地方主持政治、经济、军事事务,因事而设,事已则罢,没有相对稳定的治所和辖区。如“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从公元1260年到1273年,先后在京兆、利州、兴元三地往返迁易治所,其管理地区有时包括四川、甘肃,有时则各自分出别立“行省”。公元1273年,元军大举南下,不久灭宋。南宋旧疆尽归元朝版图,据《元史·地理志》说,当时元朝统辖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如此辽阔的地域,仅靠首都的中央机构及地方临时性行政机构来治理,便显得相当困难了。所...
· 中央集权制度
战国时,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尊号为王。秦王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他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地位,因此更改名号,把古代传说中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号称皇帝。自此,皇帝便成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此外,还规定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并废除子议父、臣议君的“谥法”等。规定皇帝按照世代排列,第一代称始皇帝,后世以二世、三世计,“传之无穷”。以上这些规定,都表明皇帝在封建国家中享有最高的权力和地位。中央政府在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但统一后太尉实际却虚设,以便皇帝直接控制军队。御史大夫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辅佐丞相处理事务。三公之间相互制约,便于皇帝集权于一身。在三公之下设有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掌管宫廷警卫;太仆,管理...
· 孟氏续修家谱的目的、作用和意义
一、续修孟氏家谱的目的1、寻根、留本。古人云:“谱牒身之本也”。意思是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通过修谱追根溯源,你就知道了你从哪里来的。2、清源、备查。古人云:“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为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意思是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致,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有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惜的寻缘意识,使这个大家庭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特别我亚圣孟氏《孟子世家谱》已有150多年没有续修了,还有好多散宗孟氏,更谈不到自己是哪支哪派。所以这次“合全族之统一,集各之于一体”的家族续普,意义重大,把你的祖辈、父辈和你一同记载下来,让你的后人代代相传,永远知道你们是他们的祖先,将和他们一起流芳千古。3、教化、育人。儒家思想认为:“养不教,父之过”。几十年来由于对自己子女缺乏家族观念的教育,导致现在有很多人没有家庭观念和人...
· 明朝重大变故蓝玉案的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
明朝蓝玉案是明朝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当时朱元璋下令诛杀了蓝玉以及他手下的党羽等人,从此之后明朝的重要元老几乎都被杀光斩尽,当时诛杀的人范围很广,对明朝影响的也比较大,明朝蓝玉案也算是轰动一时。那么明朝蓝玉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蓝玉雕像蓝玉是明朝时期非常著名的大将,他在战场上英勇无敌而且大多数的战役只要有蓝玉在就会胜利,蓝玉也因为屡立战功而受到许多人的称赞,甚至达到了权倾朝野的趋势,之后有因为在抓住了蒙古首领等人而立下卓越战功,从此后被封为太子太傅,蓝玉的权力达到了顶峰时期。但是这时候的蓝玉却开始有些骄傲自满起来,在朱元璋的面前也不是特别的守礼,这一切都为之后的明朝蓝玉案奠定了基础。在1393年朱元璋对蓝玉已经到达了忍无可忍的境地,终于在当年用蓝玉谋反为借口,接连诛杀了蓝玉以及与蓝玉有关联的大臣,当时牵连的人数非常巨大,已经达到了一万五千人左右,在历史上算是重大案件了,在明朝来说蓝玉案也是满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