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宋代“钱荒” 或因大量铜钱未在市面流通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05
转发:0
评论:0
揭秘:宋代“钱荒”或因大量铜钱未在市面流通,近来出现一种奇怪的风气,即吹捧宋代“看似贫弱而实则富强”,语气之夸张,到了仿

  近来出现一种奇怪的风气,即吹捧宋代“看似贫弱而实则富强”,语气之夸张,到了仿佛这个人们印象里积贫积弱的宋代,实际上却是个富得流油、强得不屑和敌人一般见识的“高大上”国家的地步。

  说宋代“强”,有点勉为其难,毕竟什么燕云之失、靖康之耻,但凡听过书、看过戏的中国人,都能随口报上几句;但说宋代“富”,信的人就不少了,人们都相信,一个割地赔款的朝代,面对虎视眈眈的辽、金、元三个“马背王朝”,竟然能苟延残喘那么些时日,要不是商品经济发达——说白了就是“有钱”,是绝对撑不了那么久的。

  然而研究宋代历史资料,就会发现许多截然相反的例证。

  北宋第四个皇帝——宋仁宗赵祯时,是北宋政治上最稳定、经济最平稳的时代,但就在这样的时代里,大臣欧阳修、余靖等,都上奏朝廷,报告“钱荒”情况。出现“钱荒”的地区,是当时商品经济较发达、民间较富庶的江淮地区,且余靖更表示“当今天下钱货至少”,表明铜钱短缺绝非个别地区的特殊情况,而是全国普遍现象。

  自那以后,“钱荒”问题似乎愈演愈烈。宋神宗赵顼和宋哲宗赵煦时,张方平、苏轼等大臣先后多次上书,表示“钱荒”问题愈演愈烈。张方平反映,铜钱短缺的严重程度,到了“公私上下乏钱、百货不通、人情窘迫”的地步,而苏轼则反映浙江民间因为缺钱,连当铺都惟恐付不起当金而被迫歇业。

  到了南宋,疆土少了一半,缺钱的情况却并未因此缓解,南渡之初李纲在喊“钱荒”、南宋濒临灭亡时贾似道也照喊不误。终南宋一世,纸币大量发行,几乎取代了铜钱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并引发了震撼性的通货膨胀,一大原因,也仍是“钱荒”二字。

  问题是,宋代根本就不该缺钱。张方平曾在上书中指出,仅仅江州(今江西九江)、池州两地的铜冶,每年铸造铜钱就多达100万贯以上,而全国铜钱的铸造总量,每年多时甚至可达500万贯,这个数量,是疆域大得多的唐代一年总铸币量15倍多。今天的“邮币卡”市场,两宋铜钱为数不少,除了个别品种奇货可居,大多数品种,如北宋的政和通宝、宣和通宝,南宋的绍兴元宝、隆兴元宝,都是不折不扣的低值大路货。元灭南宋后,将废弃的南宋铜钱大量出口,一度竟支撑起周边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货币经济。

  由此可见,宋代铜钱,从数量来说绝对不少,之所以“钱荒”,是因为大量铜钱根本没拿到市面上去流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宋代的钱荒:或因大量铜钱未在市面进行流通
宋神宗赵顼和宋哲宗赵煦时,张方平、苏轼等大臣先后多次上书,表示“钱荒”问题愈演愈烈。张方平反映,铜钱短缺的严重程度,到了“公私上下乏钱、百货不通、人情窘迫”的地步,而苏轼则反映浙江民间因为缺钱,连当铺都惟恐付不起当金而被迫歇业。近来出现一种奇怪的风气,即吹捧宋代“看似贫弱而实则富强”,语气之夸张,到了仿佛这个人们印象里积贫积弱的宋代,实际上却是个富得流油、强得不屑和敌人一般见识的“高大上”国家的地步。说宋代“强”,有点勉为其难,毕竟什么燕云之失、靖康之耻,但凡听过书、看过戏的中国人,都能随口报上几句;但说宋代“富”,信的人就不少了,人们都相信,一个割地赔款的朝代,面对虎视眈眈的辽、金、元三个“马背王朝”,竟然能苟延残喘那么些时日,要不是商品经济发达——说白了就是“有钱”,是绝对撑不了那么久的。然而研究宋代历史资料,就会发现许多截然相反的例证。北宋第四个皇帝——宋仁宗赵祯时,是北宋政治上最稳...
· 古代“钱荒”:唐钱荒因重税欧洲钱荒致大航海
农具形的布币战国时期齐国的五字刀币新莽布币大布黄千蚁鼻钱秦半两榆荚半两前不久,一场中国式“钱荒”吸引了各方的关注。钱荒指的是由于流通领域内货币相对不足而引发的一种金融危机。事实上,钱荒在我国早已存在了几千年,成为困扰南朝、唐宋、明清等封建统治者的大难题。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这是最原始的金属货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已经逐渐确立了布币、刀币、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它们分别由刀、铲、纺轮等劳动生产工具演化而来。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统一了货币。规定以“黄金”为上币,以镒(20两)为单位,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1汉始“劣币驱逐良币”秦统一六国后收天下兵器铸十二金人,这势必影响铜钱的铸量。因铜价较高,故“秦半两”钱价值很高。汉承秦制沿用半两钱,但当时国家很穷,改铸了许多小钱,尤其是一种“小半两”,形似榆树果实而称“榆荚半两”...
· 古代“钱荒”:唐钱荒因重税欧洲钱荒致大航海
农具形的布币战国时期齐国的五字刀币新莽布币大布黄千蚁鼻钱秦半两榆荚半两前不久,一场中国式“钱荒”吸引了各方的关注。钱荒指的是由于流通领域内货币相对不足而引发的一种金融危机。事实上,钱荒在我国早已存在了几千年,成为困扰南朝、唐宋、明清等封建统治者的大难题。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这是最原始的金属货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已经逐渐确立了布币、刀币、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它们分别由刀、铲、纺轮等劳动生产工具演化而来。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统一了货币。规定以“黄金”为上币,以镒(20两)为单位,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1汉始“劣币驱逐良币”秦统一六国后收天下兵器铸十二金人,这势必影响铜钱的铸量。因铜价较高,故“秦半两”钱价值很高。汉承秦制沿用半两钱,但当时国家很穷,改铸了许多小钱,尤其是一种“小半两”,形似榆树果实而称“榆荚半两”...
· 郑和为何七下西洋?或因明朝对铜钱的大量需求
燕王的人马已经到达了南京金川门,建文帝打算出迎,左右人等都散去了,只有几个贴身侍从在旁边。建文帝叹息说:“我没脸相见啊!”于是在宫里放火自焚了。燕王高风亮节,摒弃前嫌,派遣太监前往救援,可惜来不及了,只从大火中把建文帝的尸首抢了出来。燕王哭着说:“你果然如此痴呆啊,我来是为了帮助你做好皇帝,你竟浑然不觉,而走上绝路!”中国古代有一本书叫《春秋》,有一个历史时期叫春秋时期,另外,还有一种写历史的方法叫做春秋笔法。上面这段文字是燕王朱棣干掉自己的侄子建文帝篡夺帝位后,史官运用春秋笔法描写建文帝之死的“杰出”作品。当我们查阅中国的史书时,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遭遇春秋笔法了,那些毫无出处和佐证的历史根本没有参考价值。更可怕的是,许多史官在皇权的威慑下胡言乱语、胡编乱造,误导我们这些后世的阅读者。建文帝之死就是一宗无头案。当时宫中大火也许是真的,但那些给朱棣脸上贴金的描写,你要真信,就上当了。建文帝也
· 日本自平安时代起曾大量使用中国铜钱(图)
日本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织田信长,有一面著名的“永乐通宝”大旗,不熟悉日本史的朋友或许会奇怪,日本人就算喜欢把钱画在旗上,也不必画上外国钱吧?其实日本从平安、镰仓时代起,就大量使用中国铜钱,从12世纪中期到17世纪早期,中国铜钱一直是市场上的“硬通货”。宋代对铜钱输出持警惕态度,一些有代表性的官员、学者认为,铜钱关乎国本,《四书》、《五经》等则是“中华上国”文明富强的奥妙所在,都不能随便流传到“四夷”去。因此日本只能通过贸易等方式“曲线攒钱”。元朝消灭南宋后,大量宋代钱币一度成了“废钱”,且元朝皇帝并未如此前朝那样,把“废钱”回炉铸造新钱,而是转而把同样源自宋朝的纸币当成新的主币,对铜钱出口持开放态度,尽管日本是曾与元开战的国家,但同样因此得到了数量充足的宋钱。不久后明代建立,一方面恢复了大规模铸钱,另一方面又在大宗交易甚至工资、犒赏等方面继续使用纸币,这样一来,明代就有了足够的铜钱可以出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