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高粱河之战的历史影响:宋辽之间的均势被打破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59
转发:0
评论:0
高粱河之战的历史影响:宋辽之间的均势被打破,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保宁十一年,979),宋军为夺取幽州(今北京,辽称南京),

  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保宁十一年,979),宋军为夺取幽州(今北京,辽称南京),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被辽军击败的一次作战。

   八月初二,赵光义行从征失律之罚,贬留守石守信为崇信军节度使,彰信军节度使刘遇为宿州观察使。同时因为北征不利,连平太原之赏也免了。当时很多人认为这样不行,皇子(赵匡胤之子,当时亦称“皇子”而不称“皇侄”)武功郡王赵德昭就上谏道:“当先行太原之赏,再行幽州失律之罚。”宋太宗当时大怒,想起诸将在找不到自己时曾有意立他为帝,说:“待汝自为天子,赏未晚也!”德昭被逼无以自明,退回私舍之后拔剑自刎。

  辽军既胜,亦行赏罚。以权知南京留守事韩德让,权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耶律学古,知三司事刘弘,能安人心卫城池,并赐诏褒奖。以前白马岭之败责耶律沙,又以此次击败宋军之功相抵。耶律奚底遇敌而退,以剑背击之。乙室王撒合虽临阵退却,但部伍不乱,得到宽宥。冀王耶律敌烈(或译“迪里”、“塔尔”)战死白马岭,其麾下先逃遁者皆斩,都监以下杖背。然后聚宴诸将士,分别给予赏赐。

  宋太宗一直是首都市长,长于行政,短于军事。想要凭借灭北汉的余威一举收复燕云故地,重建中国北方的国防线,并进一步恢复中原政权领导四夷的地位,这种进取心无可非议是好的。然而好的动机并不一定带来好的结果,宋军在高梁河以惨败收场可不是时运不济那么简单。

  赵光义被攻克太原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对辽军的实力及其拥有大量骑兵的情况估计不足,在部队疲困交加的形势下,仓促出兵,企图以突然的行动、优势的兵力数量,一举袭取幽州地区。这种轻率鲁莽、侥幸取胜的投机举动,最后遭到失败乃是情理中事。

  从作战指导上看,宋军移师幽州,仅是一个方向的进攻,既未从幽州北面出兵配合,牵制辽军,又未控制一定的预备兵力。一开始便将主要兵力投入战斗,企图速战速决,一举成功,以致一遇挫折,便无力挽救。其次是对幽州城的防御力量估计不足。幽州是辽的战略要地,辽必以重兵守城。宋军远程急进,无攻坚准备,以致顿兵坚城,陷入师老兵疲的困境。

  最后是缺乏打援部署。幽州既为辽战略要地,在受到围攻时,辽兵必以重兵增援。但赵光义心高气傲,未作任何阻援部署,只顾倾全力攻城,致为辽援军拊击,导致全军溃败。反观辽军,虽在宋军突袭初期遭到一些挫折,但能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固守待援,为调集援兵赢得了时间。在援兵到达后,又成功地运用两翼包围的战法,发挥骑兵的长处,乘耶律沙拖住宋军并使宋军遭到一定程度削弱时,突然投入战斗,终于扭转战局,取得了解围幽州,大挫宋军的胜利。

  高粱河一役作为辽宋关系的重要转折点直接造成了日后的宋连战连败,到澶渊之盟,至此宋对辽已然完于下风,并直接对其经济造成极大的影响。辽成为一个威压北宋,雄踞中国北方的庞大帝国一直到被金所取代。高粱河一战影响深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高粱河之战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乾亨元年,979年),在宋辽战争中,宋太宗赵光义率军攻辽,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被辽军击败的一次重要作战。是年五月初,宋太宗赵光义在事先毫无思想准备和军事准备的情况下,不顾宋军经过数月的艰苦攻战,士卒疲乏;兵力消耗颇多,战胜后又未获得例行的赏赐;士气松懈,天气炎热的不利因素,强令转兵东进,企图乘战胜之威,立即攻取幽蓟。诸将因师疲饷匮,皆不愿行。只有崔翰认为时不可失,机不再来,如能乘此破竹之势,下幽州如探囊取物。二十九日,军抵镇州(治真定,今河北正定)集结待发,并遣使督调各地刍粮运赴北面行营。六月十三日,太宗亲率大军出镇州,兼程北进,入辽境募其民为向导,连克金台顿(今河北易县东南)、东易州(即岐沟关,今河北涿州西南)、涿州等地。时辽北院大王耶律奚底、统军使萧讨古等戍守幽州,为阻止宋军北进,率军南出堵截。宋太宗遣东西班指挥使傅潜、孔守正率前锋军出击,自率主力继后,败耶律...
· 宋辽徐河之战的背景:宋辽两国之间的拉锯战
端拱一年辽帝国南下连破宋军,幸得宋将李继隆违诏出战,会战于唐河,重创耶律休哥率领的辽军,斩首万余级。但辽军也还以颜色攻占了几度反复的易州,并将其牢牢控制,宋军仍然没有扭转颓势。次年七月(端拱二年公元公元989年)威虏军(遂城一带)乏粮,宋军准备运送补给前往,而耶律休哥此时得到了确切情报已于是派出军队拦击。对这个局面宋朝内部争论纷纷,以张汩为首的文臣提出放弃威虏军一线,收缩防御兵力。张洎上了一份奏章摘录一段“今敌兵入境,阻绝粮道,而王师遽出,三镇之众,冒炎酷,陟郊坰,充防护军储之役,本无斗心。以援送怠惰之师,当北敌轻扬之骑,且行且战,必贻败衄。一军小却,众或随之,则威虏等军望风而自下矣。安危事势,昭然可观,宜因此时,乘大军之势,保全士旅,拔垒而旋。如是,则三镇之众,出既有名,威虏等军免覆亡之祸矣……。”对此军方代表人物李继隆当然是极力反对的他提出“梁门(静戎军)北面保障,不可废”。事实上梁门...
· 望都之战的历史评价:大宋与大辽之间的两败俱伤
史家对望都之战大多诟病王超,曰其“临阵寡谋,拙于战斗”应该说这个评价还是中肯的,但望都之战把责任何原因简单的归结王超却是不严肃的!应该说王继忠被俘并不完全是王超不加援手之故,笔者以为不少人误解了战斗过程,认为是王继忠向前作战,王超逃跑,导致王继忠被俘!但事实并非如此,王继忠应该和王超同列一个大阵,并没有分开,不过是王继忠位列大阵东面,作为高级指挥官王继忠不可能向前远离大阵。宋军大阵也没被击溃,王超何必扔下王继忠逃跑!事实是王继忠因为宋军粮道被切断,所以带着少量轻骑兵前去救援和侦查,但匆忙之间突然遇上了辽军的重兵集团,辽史这样记载的:“宋遣继忠屯定之望都,以轻骑觇我军,遇南府宰相耶律奴瓜等,获之。”觇,窥也,也就是说在辽军眼里王继忠是在进行侦察活动,并非要战斗,带的也是轻骑兵。而王继忠被包围后选择了远离大阵方向的突围,这对于筋疲力尽的宋军是很难再派出大量军队救援的!笔者认为不加援手可能只是指...
· 望都之战的简介:宋辽之间的有一次强势碰撞
在中国战争史上宋,辽两个庞大帝国在几十年残酷战争中发生过多次主力重兵集团之间的强烈野战对抗。咸平六年也就是公元1002年发生的望都之战是宋辽澶渊战役签订和约前的最后一次主力兵团野战对抗,这场战争对宋辽政治,战争的取向,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应该说在徐河之战耶律休哥被重创后河北的战况较为平静。但宋太宗死后,辽国针对宋朝政局变化,再次发动了迅猛的攻势,宋辽战事再度升级,双方互有胜负,咸平三年辽军大败宋军俘获高阳关都部署康保裔获得了一场大胜,但随即又在莫州中了范廷召埋伏死伤万人,咸平四年辽军入侵威虏军,因为连日大雨,辽军用皮制作的弓弦湿滑不堪使用,又中了宋军埋伏,被斩首2万级十五名高级官员阵亡或被俘!对此辽军当然不甘心失败,在休整了一年后咸平六年四年辽军再度发难,越过边境,杀向宋朝军事要塞望都。辽军指挥官是阻卜都详稳南京统军使萧达凛和南府宰相耶律奴瓜。宋方指挥人员主帅是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兼定州都...
· 满城之战简介:大宋朝与大辽之间的拉锯之战
公元979年7月初,宋军在高梁河(今北京城西)被辽军打败。9月,辽燕王韩匡嗣、耶律休格等又率军南进,攻镇州(今河北正定),进至河北满城,与宋军遭遇。宋军先派人向辽军诈降,以麻痹韩匡嗣,然后,以一部突然进至辽军阵前,一部迂回到辽军背后,前后夹击,大败辽军,史称满城之战。辽乾亨元年七月,宋攻辽高粱河之战后,宋太宗赵光义料辽军必将反攻,遂分兵屯守要冲之地,御辽南进。命河阳节度使崔彦进等镇守关南(今河北高阳东,有很多大水塘);以都钤辖刘廷翰、钤辖李汉琼戍镇州(治真定,今河北正定);令殿前都虞侯崔翰知定州,节制缘边诸军,准其便宜从事,并授阵图予诸将。九月初三,辽景宗耶律贤果命燕王韩匡嗣为都统,南府宰相耶律沙为监军,率兵数万自南京(即幽州,今北京)分两路南下,企图进攻镇州。东路由韩匡嗣、惕隐耶律休哥、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等率领,沿平原开进;西路由南京统军使耶律善补率领,沿山后南趋。三十日,辽军进抵满城西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