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李渊攻取长安经过:李渊是如何入主国都大兴?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98
转发:0
评论:0
隋末诸侯纷争,战乱连年,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六月,李渊自太原出兵。八月,在霍邑之战大捷后,乘隋军主力在洛阳附近与瓦岗军大战之机,即沿汾水(今汾河)挺进,连下临汾、绛郡(治今山西临汾南、新绛),进至龙门(今河津东南)。隋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领兵数万屯河东(今永济西南),阻挡李渊军。此时司马刘文静引突厥大将康鞘利所率兵500、马匹2000赶至,使李渊实力大增。关中起义军首领孙华率兵响应。李渊遂遣左右统军王长谐、刘弘基及左领军长史陈演寿等率步骑6000自梁山(今陕西韩城境)渡河,营于黄河西岸,以待大军。九月,李渊率军围河东,不克。遂采纳次子李世民与裴寂等建议,留诸将围河东,自引军而西。隋朝诸县多请降。李渊率军渡黄河,进驻朝邑(今大荔东南)并遣长子李建成率领刘文静、王长谐等诸军数万人,进屯永丰仓,扼守潼关,以阻隋军西援;遣李世民率领刘弘基等诸军数万人,沿渭水北岸经高陵(今属陕西)迂回长安。屈突通

  隋末诸侯纷争,战乱连年,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六月,李渊自太原出兵。八月,在霍邑之战大捷后,乘隋军主力在洛阳附近与瓦岗军大战之机,即沿汾水(今汾河)挺进,连下临汾、绛郡(治今山西临汾南、新绛),进至龙门(今河津东南)。隋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领兵数万屯河东(今永济西南),阻挡李渊军。

  此时司马刘文静引大将康鞘利所率兵500、马匹2000赶至,使李渊实力大增。关中起义军首领孙华率兵响应。李渊遂遣左右统军王长谐、刘弘基及左领军长史陈演寿等率步骑6000自梁山(今陕西韩城境)渡河,营于黄河西岸,以待大军。

  九月,李渊率军围河东,不克。遂采纳次子李世民与裴寂等建议,留诸将围河东,自引军而西。隋朝诸县多请降。李渊率军渡黄河,进驻朝邑(今大荔东南)并遣长子李建成率领刘文静、王长谐等诸军数万人,进屯永丰仓,扼守潼关,以阻隋军西援;遣李世民率领刘弘基等诸军数万人,沿渭水北岸经高陵(今属陕西)迂回长安。屈突通获悉李渊军西入,遂留鹰扬郎将尧君素守城,自领数万人援长安,被刘文静等阻于潼关。

  李世民所部得到平阳公主等李氏家族及农民起义武装的接应,顺利抵达泾阳(今属陕西)。李渊遂命刘弘基、慰抚使殷开山率兵一部南渡渭水,夺取长安故城(今西安西北)。李世民引兵赴司竹园(今周至东南),使新附的地方武装李仲文、何潘仁等部屯于阿城(即阿房宫故址,今西安西南),其兵力发展到13万人。李世民自盩厔(今周至)遣使请李渊期日赴长安。李渊料定屈突通不能西援,遂命李建成选精兵,经新丰(今临潼东北),直抵长乐宫;李世民率新附诸军回屯长安故城;李渊自冯翊(今大荔)率军经下邽、栎阳(今渭南北、临潼北)。十月初四,李渊至长安,营于城东。此时诸军皆集,合兵20余万。隋京师留守、刑部尚书卫文升、左翊卫将军阴世师等奉代王杨侑据守长安城。李渊遣使告谕不应,遂于十四日下令围城。二十七日命令攻城。

  李渊军围长安后,并不急于攻城,而是严申军令:士兵不得擅自离营,不得入附近村落抢掠。同时派人至城下,向城中守将申诉尊隋之意,即希望长安守军能弃暗投明,以免因用兵而双方遭受伤亡,但对李渊的好意,守城军置若罔闻。不得已,李渊命诸军攻城。并与部下相约“毋得犯七庙及代王、宗室,违者夷三族!” 十一月,李渊汇合李建成、李世民、刘弘基之兵20余万攻打长安,军头雷永吉率先登上城头,京城长安被攻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李渊攻取长安之战的影响:该如何评价李渊攻取长安
李渊攻取长安之战,是隋朝末年地主阶级内部进行的一场争权夺利战争。是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攻占隋都长安(今西安)的作战。经过激烈战斗,617年十一月初九,李建成部将雷永吉等先登入城,诸军相继到达,攻克了长安。李渊在长安迎立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自任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加封唐王,与民约法12条,得到了关中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占领长安后的次年五月,李渊篡隋,自立为帝,定国号为唐,隋朝灭亡。降隋恭帝为酅国公,闲居长安,次年五月去世。李渊就是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长安。而后,长子李建成被封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三子李玄霸早夭,四子李元吉为齐王。唐朝建立后,李渊派李世民征讨四方,剿灭各方群雄。李渊从太原起兵到攻克长安,只有短短的五个月时间。总的形势是隋末农民战争打垮了隋朝统治,牵制了隋军大量兵力,使隋朝统治集团无力西顾,关中空虚,不能和新兴的李...
· 李渊攻取长安之战
“先西后东,统一全国”李渊取长安之战,是隋朝末年地主阶级内部进行的一场争权夺利战争,太原世家大族李渊集团起兵反隋,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称帝,表明统治阶级内部一部分势力对隋朝统治者的绝望,取而代之;同时,也是地主阶级代表人物抢夺隋末农民战争胜利果实,实现改朝换代的信号。隋朝末年,由于繁重的徭役和无休止的兵役,民不聊生,纷纷起而反抗,农民起义烽火遍布全国。在反隋斗争中,各地起义军逐渐汇集成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和杜伏威领导的江淮起义军。三大反隋主力转战中原、河北和江淮地区,极大地动摇了隋朝统治基础,造成了隋王朝总体崩溃形势。在这种形势下,统治阶级内部逐渐形成策划起兵的新动向,分崩离析,各自寻谋出路。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右仆射杨素之子礼部待郎杨玄感公开起兵反隋,揭开了统治集团公开分裂的序幕。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任命唐国公李渊为河东宣慰大使,留守太原,赴...
· 先西后东,统一全国---李渊攻取长安
李渊取长安,是隋朝末年地主阶级内部进行的一场争权夺利战争,太原世家大族李渊集团起兵反隋,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称帝,表明统治阶级内部一部分势力对隋朝统治者的绝望,取而代之;同时,也是地主阶级代表人物抢夺隋末农民战争胜利果实,实现改朝换代的信号。隋朝末年,由于繁重的徭役和无休止的兵役,民不聊生,纷纷起而反抗,农民起义烽火遍布全国。在反隋斗争中,各地起义军逐渐汇集成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和杜伏威领导的江淮起义军。三大反隋主力转战中原、河北和江淮地区,极大地动摇了隋朝统治基础,造成了隋王朝总体崩溃形势。在这种形势下,统治阶级内部逐渐形成策划起兵的新动向,分崩离析,各自寻谋出路。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右仆射杨素之子礼部待郎杨玄感公开起兵反隋,揭开了统治集团公开分裂的序幕。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任命唐国公李渊为河东宣慰大使,留守太原,赴山西农民起义。李渊升任太原...
· 李渊攻取长安之战背景:为何李渊会选择反隋?
隋末危机隋炀帝大业年间围绕封爵勋官制度而推行的,势在打破北周宇文泰以来实施的“关中本位政策”,通过限制、削弱关陇集团的强大势力和影响,以整饬吏政,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但其的方案未尽成熟及过急的推进,未能与建立民生顺遂、团结安定的政治局面相结合起来,最终爆发严重的统治危机。由于军阀割据四方,民不聊生,下层百姓纷纷起而反抗,农民战争遍布全国。在反隋斗争中,各地起义军逐渐汇集成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和杜伏威领导的江淮起义军。三大反隋主力转战中原、河北和江淮地区,极大地动摇了隋朝统治基础,造成了隋王朝总体崩溃形势。在这种形势下,统治阶级内部逐渐形成策划起兵的新动向,分崩离析,各自寻谋出路。李渊兴起隋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任命唐国公李渊为河东宣慰大使,留守太原,赴山西农民起义。李渊升任太原留守以后,一些山东世族子弟为逃避征辽东兵役,纷纷投靠李渊,河东地方...
· 李渊攻取长安之战:李渊踏出争夺天下的关键一步
李渊攻取长安之战,是隋朝末年地主阶级内部进行的一场争权夺利战争。是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攻占隋都长安(今西安)的作战。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八月,霍邑之战后,李渊率军进至龙门(今山西河津西),派兵6000渡河。十月初四,李渊引兵至长安与诸军会合,兵力达20余万。二十七日命诸军攻城,十一月初九占领长安。此战为建立唐朝奠定了基础。太原世家大族李渊集团起兵反隋,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称帝,表明统治阶级内部一部分势力对隋朝统治者的绝望,取而代之;同时,也是地主阶级代表人物抢夺隋末农民战争胜利果实,实现改朝换代的信号。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