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扬州叛乱经过:武则天是如何平定李敬业叛乱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35
转发:0
评论:0
扬州叛乱经过:武则天是如何平定李敬业叛乱的,武则天执政前期,武氏亲属掌权,唐皇族人人自危,大家心中悲愤惋惜。正好眉州刺史

  武则天执政前期,武氏亲属掌权,唐皇族人人自危,大家心中悲愤惋惜。正好眉州刺史英公李敬业和他弟弟令李敬猷、给事中唐之奇、长安主薄骆宾王、詹事司直杜求仁都因事获罪,李敬业被降职为柳州司马,李敬猷被免官,唐之奇被降职为栝苍令,骆宾王被降职为临海丞,杜求仁被降职为黟县令。杜求仁就是杜正伦的侄子。魏思温曾任御史,再次被罢黜。他们都聚会于扬州,各自因失去官职心怀不满,便阴谋作乱,以挽救恢复庐陵王的帝位为借口。

  魏思温充当谋主,指使他的党羽监察御史薛仲璋要求奉命出使江都,然后让雍州人韦超到薛仲璋处报告,说“扬州长史陈敬之阴谋造反”。薛仲璋逮捕陈敬之入狱。数日后,李敬业乘驿车到达,伪称自己是扬州司马前来赴任,说“奉太后密旨,因高州酋长冯子猷谋反,要发兵讨伐。”于是开府库,命扬州士曹参军李宗臣到铸钱工场,驱赶囚徒、工匠发给他们盔甲。将陈敬之在监狱斩首;录事参军孙处行抗拒,也被斩首示众,扬州官吏再没有敢反抗的。于是征发一州的兵马,又使用中宗的年号嗣圣元年。设置三个府署:第一个称为匡复府,第二个叫英公府,第三个叫扬州大都督府。李敬业自称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任命唐之奇、杜求仁为左、右长史,李宗臣、薛仲璋为左、右司马,魏思温为军师,骆宾王为记室,十来日便聚集士兵十余万人。

  李敬业由骆宾王写了著名的《为李敬业讨武曌檄》,传布檄文到各州县,内容大致说:“僭窃帝位的武氏,本性并不温顺,出身非常贫寒低贱。她从前居于太宗后宫的下列,曾找机会侍奉太宗,得到宠幸,等到太宗晚年,又与太子。她隐瞒了同先帝的私情,暗地里谋求在后宫的宠幸,终于登上皇后的宝座,使我们的君主陷于形同禽兽的境地。”又说:“武氏杀害姐姐,屠戮哥哥,杀死皇帝,毒死母亲,为人和神所共同憎恨,为天地所不能容忍。”又说:“包藏着祸心,图谋窃取帝位。君王的爱子,被幽禁于别殿;武氏的宗族亲近,都给予重任。”又说:“先帝坟墓上的黄土还未干燥,成年的孤儿现在哪里!”又说:“试看今日国家之内,究竟是谁家的天下!”

  武则天看到檄文以后问:“这是谁写的?”有人回答说:“ 骆宾王。”武则天说:“这是宰相的过失。此人有这样的才华,却让他飘泊失意,不得重用!”

  李敬业找到一个相貌像已故太子李贤的人,欺骗众人说:“李贤没有死,逃亡在这个城中,他命令我们起兵。”于是侍奉他以号令天下。楚州司马李崇福率领属下三县响应李敬业。只有盱眙人刘行举占据县城,不肯从命,李敬业派他的将领尉迟昭进攻盱眙。太后下诏任命刘行举为游击将军,任命他弟弟刘行实为楚州刺史。

  甲申,武则天任命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领兵三十万,任命将军李知十、马敬臣为他的副职,讨伐李敬业。

  裴炎被杀

  由于薛仲璋是裴炎的外甥,裴炎为显示自己安静无事,不急于讨论讨伐李敬业。武则天向他询问对策,他回答说:“皇帝已经年长,不能亲自处理政事,所以小子们找到借口。若太后将政权交还皇帝,则不用讨伐就会自然平定。”监察御史蓝田人崔听到后,进言说:“裴炎受高宗临终托付,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没有不轨的图谋,为什么请太后交还政权?”武则天于是命令左肃政大夫金城人骞味道、侍御史栎阳人鱼承晔审问裴炎,并将他逮捕入狱。裴炎被捕后,言词气概,不肯屈服。有人劝他用恭顺的词语以求免罪,裴炎说:“宰相入狱,哪有能保全的道理!”

  凤阁舍人李景谌证明裴炎必定谋反。刘景先和凤阁侍郎义阳人胡元范都说:“裴炎是国家首要大臣,有功于国家,尽心侍奉皇帝,天下的人都知道,我们敢证明他不会谋反。”武则天说:“裴炎谋反是有缘由的,只是你们不知道罢了。”回答说:“如果裴炎算是谋反,则我们也谋反了。”太后说:“朕知道裴炎谋反,知道你们不谋反。”文武官员中证明裴炎不会谋反的人很多,武则天都不听。没有几天连刘景先、胡元范也被捕入狱。丁亥,武则天任命骞味道为检校内史、同凤阁鸾台三品,李景谌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丙申,裴炎被斩首于洛阳都亭。

  妄图王气

  魏思温劝李敬业说:“您以恢复皇帝的权力为口号,应当率领大军大张旗鼓地前进,直向东都洛阳,那么天下人知道您以救援天子为志向,四面八方都会响应。”薛仲璋说:“金陵有帝王气象,又有长江天险,足以固守,不如先夺取常、润二州,作为奠定霸业的基础,然后再向北以图夺取中原,这样进可以取胜,退有归宿,这是最好的策略。”魏思温说:“崤山以东豪杰因武氏专制,愤怒惋惜,心中不平,听说您起事,都自动蒸麦饭为干粮,举起锄头为武器,以等待南军的到来。不乘这种形势建立大功,反而退缩,自求建造巢穴,远近的人听到了,哪有不人心离散的!”李敬业不肯接受他的主张,派唐之奇守江都,自己领兵渡过长江,攻打润州。魏思温对杜求仁说:“兵力合在一起则强大,分散则削弱,李敬业不合力渡过淮河,收集山东的兵众以夺取洛阳,失败就在眼前了!”

  壬辰,李敬业攻陷润州,抓获刺史李思文,用李宗臣取代他。李思文是李敬业的叔父,知道李敬业的阴谋,事先派遣使者走小道向朝廷报告即将发生的这一叛乱事件,被李敬业进攻后,拒守很长一段时间,力竭而城被攻陷。魏思温请求将他斩首示众,李敬业不同意,对思文说:“叔父阿附于武氏,应改姓武。”润州司马刘延嗣不肯投降,李敬业将要杀死他,魏思温救他,得免于死,和李思文一起被关进狱中。刘延嗣是刘审礼的堂弟。曲阿令河间人尹元贞领兵救润州,打了败仗,被李敬业擒获,李敬业用刀威胁他。不肯屈服而被杀。

  丁酉,武则天追削李敬业祖父和父亲的官职封爵,掘墓砍棺,恢复其本姓徐氏。

  江南大战

  徐敬业听说李孝逸将到,从润州回军抵抗,屯兵高邮境内的下阿溪;派徐敬猷进逼淮阴,别将韦超、尉迟昭屯兵都梁山。

  李孝逸进军至临淮,偏将雷仁智与徐敬业交战失利,李孝逸因而畏惧,按兵不动。殿中侍御史魏元忠对李孝逸说:“天下安危,在此一举。天下太平的日子已久,一旦听说疯狂凶暴的人,都全神贯注侧着耳朵等待他们的灭亡。现在大军长久停留不进,远处和近处的百姓失望,万一朝廷另外任命其他将领取代您,您有什么理由可以逃避徘徊观望的罪责呢!”李孝逸这才领军前进。壬寅,马敬臣进击,斩杀尉迟昭于都梁山。

  十一月辛亥,武则天任命左鹰扬大将军黑齿常之为江南道大总管,讨伐徐敬业。

  韦超拥兵占据都梁山,唐军诸将都说:“韦超凭险要自守,我军士卒无法施展勇力,骑兵无法展足奔驰;而且穷寇死战,强攻,自己的士卒伤亡大,不如分兵围困,大军直指江都,颠覆他们的巢穴。”支度使薛克杨说:“韦超虽然据有险要,但兵不多。现在多留兵围困则前军兵力分散,少留兵则终归是后患,不如先进攻他,只要进攻一定能攻下,攻下都梁山,则淮阴、高邮的敌人都会望风瓦解了!”魏元忠请求先进击徐敬猷,诸将说:“不如先进攻徐敬业,徐敬业一失败,则徐敬猷可不战而擒。若进攻徐敬猷,则徐敬业发兵救他,我们将腹背受敌。”魏元忠说:“不对。敌人的精兵集中在下阿,他们仓卒聚集而来,利在一次决战,万一我军失利,大事便无可挽回!徐敬猷出身于赌徒,不熟习军事,兵力又单薄,军心容易动摇,大军进逼,马上可以攻下。徐敬业虽想救他,从距离计算看根本来不及。我军摧毁徐敬猷,乘胜而进,虽有韩信、白起也不能抵挡。如今不先攻取弱者而急着去攻强者,不是上策。”李孝逸听从他的意见,领兵进击韦超,韦超乘黑夜逃走;进攻徐敬猷,徐敬猷只身逃跑。

  叛乱平息

  庚申,徐敬业统兵凭借下阿溪固守。后军总管苏孝祥夜里带领五千人,用小般渡过溪水先发起进攻,结果兵败身死,士卒涉水时淹死过半。左豹韬卫果毅渔阳人成三朗被徐敬业俘虏,唐之奇欺骗他的部众说:“这就是李孝逸!”准备斩首,成三朗大喊:“我是果毅成三郎,不是李将军。官军已大批到达,你们覆亡就在眼前。我死后,妻子儿女蒙受荣耀,你们死后,妻子儿女被籍没为奴婢,你们最终不如我。”他终于被斩首。

  李孝逸等军相继到达,数次交战失利。李孝逸畏惧,准备撤退,魏元忠与行军管记刘知柔对他说:“现在正是顺风,芦荻干燥,是火攻的好机会。”他们坚决请求决战。徐敬业布阵已久,士卒多疲倦观望,战阵不能整肃;李孝逸进击,乘风纵火,徐敬业大败,斩首七千级,淹死的不计其数。徐敬业等轻装骑马逃入江都,带着妻子儿女投奔润州,准备从海路逃往高丽;李孝逸进兵屯驻江都,分别派遣各将领追击徐敬业。乙丑(十八日),徐敬业到达海陵地界,被大风所阻止,他的部将王那相砍下徐敬业、徐敬猷和骆宾王的脑袋向官军投降。余常唐之奇、魏思温都被捕获。斩首后,他们的脑袋被送往神都。扬、润、楚三州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扬州叛乱简介:女皇武则天派兵平定李敬业叛乱
唐则天后光宅元年(684年)十月至十一月,皇太后武则天派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率军在扬州(治江都县,今江苏扬州市)地区,平定李敬业等起兵反对武后擅政的战争。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病逝,中宗李显继位。次年二月,武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更立豫王李旦为睿宗,但政事皆由自己裁决。武后集团推行剪除异已之策,使唐宗室与亲唐臣僚人人自危。时因受贬的原故司空李勣(本姓徐,赐姓李)之孙眉州刺史、英国公李敬业和其弟盩匡令李敬猷、给事中唐之奇、长安主薄骆宾王、詹事司直杜求仁及被罢黜御史职的魏思温,会集于扬州,各怀怨恨,遂密谋决定以匡复庐陵王为号召,讨伐武后,于光宅元年九月二十九日据扬州起兵。谋主魏思温使其党羽监察御史薛仲璋(内史裴炎外甥)要求奉使江都(今江苏扬州),令其党羽韦超向仲璋密告扬州长史陈敬之“谋反”,仲璋收敬之下狱。数日后,敬业乘传车而至,矫称扬州司马来上任,诡称奉密诏,募兵讨伐谋反的高州...
· 扬州叛乱的影响:为何武则天能平定这次叛乱
李敬业起兵反武却被武则天所平定,史称扬州叛乱。武则天在扬州叛乱中取胜的原因有四:其一,政治优势。李敬业打着一个巳死的废太子的旗号,丧失了原有的政治优势。第二,军事优势。十几万乌合之众和30万正规军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其三,知人善任。武则天选择了李孝逸和魏元忠决定了她最终的胜利。其四,深得民心。武则天参政以后,制定了很多有利于农民的政策,老百姓不愿意打仗,也真心诚意拥护她。44天的扬州叛乱是对武则天的一次严峻考验。武则天经受住了考验。陈岳认为徐敬业不用魏思温的谋略,而妄图金陵王气,是失败的主要原因,评价说:“敬业苟能用魏思温之策,直指河、洛,专以匡复为事,纵军败身戮,亦忠义在焉。而妄希金陵王气,是真为叛逆,不败何待!”王夫之评价说:“李敬业起兵讨武氏,所与共事者,骆宾王、杜求仁、魏思温,皆失职怨望,而非果以中宗之废为动众之忱也。敬业以功臣之裔,世载其奸,窥觎闲隙,朝权不属,怀忿以起,观其取润州...
· 扬州叛乱背景:为何李敬业会起兵反对武则天?
公元684年9月,61岁的武则天自知年事已高,在洛阳加快了改朝换代的步伐。为了能尽早称帝,武则天做了4件事。而同时,一股反对她的势力正在暗中酝酿叛乱。助武则天改朝换代的4件大事:囚禁皇帝,临朝称制武则天在嗣圣元年的二月六日,将自己的三儿子李哲拉下皇帝之位,又扶立了她最小的儿子李旦当皇帝。李旦当皇帝后马上改元文明,嗣圣元年变成文明元年。但李旦并不比其他的哥哥幸运,除在文明元年的二月十五日正式立他为皇帝这样的重大日子里出现过外,平时都被武则天在偏殿,正殿的龙椅上空无一人,武则天则坐在龙椅后的纱帘中。逼杀废太子李贤首先,李贤可能是韩国夫人的儿子,武则天容不下他;其次,李贤是武则天儿子中最能干的,武则天担心以后有人打着他的旗号造反。追尊武氏先人,提拔武氏子弟武则天把她五代以内的祖宗,男的都封为王,女的都封为王妃,同时还准备建立武氏七庙。根据礼制天子七庙之说,武则天已然将自己当成了皇帝。之后,她又将...
· 朱寘鐇叛乱的过程:安化王叛乱是如何被平定?
发动叛乱明武宗正德五年(1510年)春,驻守宁夏的游击将军仇钺和副总兵杨英领兵出御蒙古,总兵官姜汉,选精兵六十人为牙兵,由指挥周昂带领。周昂与千户何锦为安化王划策,于四月五日设宴诱杀地方官员起事。总兵官姜汉、镇守太监李增等,在宴席上被何锦、周昂杀死。巡抚安惟学、大理寺少卿周东辞未赴宴,千户丁广等袭杀安惟学、周东于公署。安化王等随即焚官府,释囚徒,派人招降仇钺和杨英。杨英部众溃散,单骑奔灵州。仇钺伪降,自驻地玉泉营引兵而至。安化王夺其军兵。以何锦为讨贼大将军,周昂、丁广为左右副将军,孙景文为军师。作檄文历数刘瑾罪状,说“今举义兵,清除君侧,传布边镇。”各边镇接到檄文后,不敢上报。延绥巡抚黄珂将檄文封奏朝廷。同时分封将弁,把守关隘,传檄文屡次历数刘瑾之罪状,与朝廷分庭抗礼,消息传来,“关中大震”。明廷平乱这时,镇守固原的署都督同知充总兵官曹雄,得知安化王反,即统兵压境上,命令指挥黄正以兵三千入...
· 栗平定叛乱
永兴二年(410年),当时关东各地盗贼纷纷起事,西河反叛。同年二月初一日,明元帝拓跋嗣派遣于栗率领骑兵一万人前往征伐,所到之处全部平定。明元帝于是下诏命令于栗率领骑兵、步兵一万镇守平阳。改任镇远将军、河内镇将,赐封爵位为新城男。于栗安抚刚刚平定的地区,很有政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